生理学实验10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一红细胞渗透脆性
【实验目的】学会测定红细胞脆性的方法和配制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根据结果分析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加深理解血浆渗透压相对恒定对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生理意义。
【实验用品】人(兔)抗凝血、小试管及试管架、滴管、2ml吸管、1%NaCl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1.溶液配制取小试管6支,编号排列在试管架上,按下表要求配制6种浓度的低渗盐溶液。
2.使用滴管吸取制备的抗凝血,然后向每个已编号的试管内注入l滴,轻轻倾倒,将血液与NaCl溶液混匀,切忌用力振摇,静置30min。
3.观察结果根据各管混合液的颜色和混浊度的不同,判断最大脆性和最小脆性。
(1)未发生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混浊红色,上层为无色,表明无红细胞破裂。
(2)部分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混浊红色,而上层出现透明红色,表明部分红细胞已破裂,称为不完全溶血。
出现不完全溶血的最大低渗盐溶液,是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表示红细胞的最大脆性。
(3)全部溶血的试管: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表明红细胞完全破裂,称为完全溶血。
出现完全溶血的最大低渗溶液,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表示红细胞的最小脆性。
【注意事项】
1.配制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时,小试管的口径与大小应一致。
加血量要准确,向试管内加血时滴管角度应一致,以保证每管所加血量相同。
每支试管只加1滴。
2.混匀时,用手指堵住试管口,轻轻倾倒1~2次,减少机械震动,避免人为的溶血。
实验二ABO血型鉴定
【实验原理与目的】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抗A标准血清(含有抗A抗体)与抗B标准血清(含有抗B抗体)中,z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
ABO血型中的抗原和抗体
【实验对象】
人体(学生自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
1.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2.器械采血针,消毒注射器,双凹玻片,竹签,棉球,蜡笔。
3.药品抗A标准血清,抗B标准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
【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
1. 玻片法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蜡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消毒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采血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10~30min后观察结果。
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
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
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
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
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
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玻片法鉴定ABO血型【注意事项】
1.抗A及B标准血清绝对不能相混,所用滴管上贴橡皮膏标明A及B、红细胞悬液滴管头不能接触标准血清液面,竹签一端去混匀一侧就不能去接触另一侧。
【思考题】
1.在无标准血清情况下已如某人为A或B型,能否用其血去检查未知血型?如何作?
2.红细胞凝固、凝集、聚集三者有何不同?
专业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实验四人体心电图描记
【目的要求】
1.学习应用生理记录仪记录人体心电图。
2.学习并掌握心电图的记录方法。
【基本原理】
心脏在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位变化。
心电变化由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开始,经传导系统至心室,最后到达心肌,引起肌肉的收缩。
心脏兴奋活动的综合性电位变化可通过体液传播到人体的表面,经体表电极引导并放大而成的波形为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综合性电位变化的发生、传导和消失过程。
【实验器材】
心电图机或计算器采集系统、电极夹、诊断床、导电糊(或生理盐水)、酒精棉球。
【方法与步骤】
1. 受试者安静平卧或取坐式,摘下眼镜、手表、手机等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
2. 按要求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
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
3. 安放电极
将准备安放电极的部位先用酒精棉球脱脂,再涂上导电糊(或用生理盐水擦湿),以减少皮肤电阻。
电极夹应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位,一般两臂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两腿应在小腿上方约3cm处。
4. 连接导联线
按所用心电图机的规定,正确连接导联线。
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上肢导联线颜色“左黄、右红;下肢导联线颜色:左绿、右黑;胸部导联线颜色:白色。
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
5. 调节基线调节装置,使基线位于适当位置。
6. 输入标准电压
打开输入开关,调好心电图机的工作状态,并输入标准电压(1mV=10mm)。
7. 记录心电图
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干扰和市电干扰后,即可按所用心电图机的操作方法依次记录肢体导联I、II、III、aVR、aVL、aVF,
胸前导联V1、V2、V3等9个导联的心电
图,同时记录标准电压。
8.记录完毕后取下记录纸,受试者姓名、
年龄、性别及实验时间。
如记录纸上未打
印出导联则需记下导联。
8. 测量II等导联的P波、R波、T波振
幅,P-R、Q-T间期。
【实验结果】
剪贴心电图记录,注明导联和各波名称
【讨论分析】
1.说明心电图各波的生理意义。
2.按心电图计算心率,观察节律是否规则,属何种心律?并测量Ⅱ导联
的P波、R波、T波振幅,P-R、Q-T间期
专业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人体心电图的描记操作评分标准
20 ~20 学年第学期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座号: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签名:年月日
实验五心音听取
【目的要求】
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基本原理】
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用听诊器在胸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
【实验器材】
听诊器
【方法与步骤】
1.受试者安静端坐,胸部裸露。
2.检查者带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具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
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端紧贴于受试者胸部皮肤上,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
--------5个听诊区位置
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③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
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听诊顺序正确
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
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
心率、心律、
【注意事项】
1.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听诊器耳具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
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管切勿与它物摩擦,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
3.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者暂停呼吸片刻。
专业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实验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人体间接测压法的原理和方法。
2.观察在正常情况下,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基本原理】
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测压法,是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的。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
【方法与步骤】
1.受试者脱左臂衣袖,静坐5min。
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完全
放出,再将螺丝扭紧。
3.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
3cm处,松紧应适宜。
受试者手掌向上平放于台上,
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4.在肘窝部找到动脉搏动处,左手持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其上。
注意:不可用力下压。
5.听取血管音变化右手持打气球,向压脉带打气加压,此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mmHg,然后扭开打气球之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此时可听到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从无到有,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
完全消失。
然后扭紧打气球螺丝继续打气加压,反复听取声音变化2—3次。
6.测量动脉血压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之水银柱和声音变化。
在徐徐放气减压时,第一次听到血管音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
在血管音突然由强变弱时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舒张压,记下测定数值后,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
7.体位对血压的影响体位改变反映重力对血液的影响发生变化,通过对血压的调节,保持适宜的器官血流量。
(1)受试者仰卧于实验台上,休息5min后测量其血压。
(2)受试者取立正姿势15min,其间每隔5min测量血压一次。
8.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让受试者作原地蹲起运动,1min内完成30次,共做2min。
运动后立即坐下,30s测量血压一次,直至血压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1.测压时室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戴听诊器时,务使耳具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接耳的弯曲端向前
3.压脉带裹绕要松紧适宜,并与心脏同一水平。
4.重复测压时,须将压脉带内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位,而后再加压测量。
【实验结果】
1.收缩压舒张压
专业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人体动脉血压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20 ~20 学年第学期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座号:
教师签名:年月日学院
实训七肺功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和任务是学会测定肺活量、时间肺活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用品】 ST-75肺功能测定仪、75%酒精棉球、一次性吹嘴。
【实验步骤】
1.准备:
(1)依次连接外部传感器、橡胶锥形管、纸垫(注:纸垫插入的1.5cm—2cm深)。
(2)接接电源,按下电源开关,进入工作状态。
(3)学会肺活量(VC)测量的呼吸方法正常吸呼3-4次,听到嘀声后,用力吸足气,然后用力呼出,再吸一大口气。
操作的原则:①先吸后呼;②用力匀速吸或呼,不用快速,但必须用力。
(4)学会用力肺活量(FVC)测量的呼吸方法正常吸呼1-2次,听到嘀声后,用力吸足气,然后快速用力呼出,必须快速,而且用力。
再吸一大口气。
操作的原则:①先吸后呼;②呼气时,不仅要用力而且要快速。
2.测量VC(肺活量)的方法:
(1)先按START(开始)键进入VC测量屏。
(2)再拿起传感器,纸接嘴约1公分左右放入口中,用唇包紧,夹上鼻夹,按呼吸方法开始呼吸。
呼吸完后,先把纸接嘴从口中取出,再按STOP(停止)键停止测量。
(3)如果做完第一次测量,可按START键开始第二次及第三次测量。
学生可以做多次测量,如进行3次以上的测量时,如后面的测量数值高的话,仪器会自动用这次高的数值替代前面测量数值最不好的一次。
在仪器屏幕上会显示三次的测量值。
(4)测量完后,查看VC测量数据,先按(↑)(↓)键移动选择框选择要查看的数据,再按ENT键即可。
查看时,按(↑)(↓)键可循环查看数据和图形。
可通过此操作观察打印机打印的图形及数据是否是真正所需要的,避免呼吸方法不对产生的无用数据及图形。
如需删除无用的数据和图形,先按(↑)(↓)移动选择框选择要删除的数据,再按CLR(删除)键,屏幕出现对话框后,按ENT(确认)键删除无用的数据和图形。
3.用力肺活量(FVC)的测量
(1)按FVC键进入FVC数据屏幕。
(2)其余步骤同测量VC(肺活量)的方法(2)-(4)。
【注意事项】
1.在未按START(开始)键进入测量屏前,不可移动传感器或进行肺功能测量。
2.在进入测量屏后,在未呼吸的情况下,发现基线出现漂移,这时不可进行测量,需退出测量屏调试。
3.在夹鼻夹时,如学生鼻子油多夹不上时,可在鼻子上垫上一层纸再夹。
3.含入纸接嘴时,嘴部一定要包紧,不要漏气,特别注意嘴角部分。
4.在测量过程中,如在测量过程中吹法不正确,可不用按STOP键,先让测试者把传感器从口中取出,在不退出测量屏的情况下,直接按START(开始)键可重新开始测量。
5.在测量时,容易出现憋气,不呼吸的现象,可在测量前先让演练一下呼吸方法。
6.VC的测量时间为60秒,如学生提前完成测量,可按STOP键停测量。
如未按STOP键停止测量,到60秒后仪器自动停止测量。
7.FVC的测量时间为30秒,如学生提前完成测量,可按STOP键停止测量。
如未按STOP 键停止测量,到30秒后仪器自动停止测量。
【实验结果】
在实验报告上剪贴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