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乘法》教案全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算乘法》教案全套
第1课时
A教学内容
教科书P41例1及〃做一做〃,教科书P43〃练习九〃第1~4题。

A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及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算理,感受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及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3.将乘法口算置于现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A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及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A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沟通联系,迁移类推口算方法。

A教学准备
课件。

A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明和小红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大家一起学习。

瞧,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口算题卡,你们会算吗?
课件出示口算题卡。

学生抢答,教师订正。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1)]
师:同学们算得很对,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大家掌握得不错。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小红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有效利用知识迁移扫除障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的口算方法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1情境图。

Q)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小明和小红来到王叔叔家的水果店帮忙,看到一位阿姨正在买水果。

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每筐装15盒草莓,阿姨准备买3筐;可能提出的问题是:3筐一共有多少盒?
师: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学情预设】列式为15×3,因为每筐装15盒草莓,阿姨准备买3筐,也就是求3个15相加是多少。

师:15x3要怎样算呢?
(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师:先独立思考15×3该怎样□算,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可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学情预设】预设1:因为要求3个1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加法
算,15+15+15=45o
预设2用学具摆,先摆3个15,因为15是由10和5组成,所以3个10是30,3个5是15,即10χ3=30,5×3=15,30+15=45o
预设3:分步口算,10×3=30,5χ3=15,30+15=45o(教师适时板书)师:大家真聪明,有的用加法列式计算,有的通过摆学具来帮助计算,还有同学用拆分口算的方法来计算。

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学情预设】大部分同学喜欢第二种,因为比较简便直观。

教师小结:这些方法看起来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无论是连加还是拆分口算,其实算理是一样的。

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可以先求3个10盒是多少,再求3个5盒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是一共的盒数,即15×3就是把3个10和3个5合起来。

(4)迁移类推,拓展延伸。

想一想:150x3得多少呢?
【学情预设】预设1:IOOX3=300,50×3=150,300+150=450o
预设2:因为15x3=45,所以150×3就是在45后面添1个0,即
450o(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3:150是15个十,15个十乘3就是45个十,即450o
学生在汇报想法时,可能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补充、规范,进一步让学生结合乘法的意义来理解自己想到的方法,只要合理即可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感悟出各自方法的特点,从而在鼓励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又注
重计算策略的优化选择,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5)对比练习,巩固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41〃做一做〃的口算题。

师:做完这些题,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预设1:每组有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乘10,积也乘IO o
预设2:算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只要先算出〃0〃前面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然后在积的后面添个就行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其实只要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就容易了。

教师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中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一个0即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3〃练习九〃第1题。

【学情预设】把27分成20和7,分别算20×3和7×3,然后把两个积相加即可;把180分成100和80,分别算IOOX5和80×5,然后把两个积相加即可。

师:本题难度不大,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再分别与另一个一位数相乘,最后把积相加;把几百几十数分成整百数和整十数,然后再分别与另一个一位数相乘,最后把积相加。

2.完成教科书P43〃练习九〃第2题。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算即可,采用〃分一分〃的方法,进行口算。

3.完成教科书P43〃练习九〃第3题。

分析:〃限乘21人”的意思是每辆车最多坐21人。

【学情预设】预设1:21×3=63(Λ)o
预设2:先算出4辆车可以坐多少人,然后跟80比较。

4.完成教科书P43〃练习九〃第4题。

根据题意可知:一只熊的体重是虎的2倍,求熊的体重,就是将虎的体重乘2o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A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1)
15×3=45[①10x3=30②5x3=15③30+15=45]
150×3=450[①15x3=45②150x3=450]
A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算方法。

教学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中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的口算方法,并提倡、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

学生兴致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第2课时
A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例2及〃做一做〃,教科书P44〃练习九〃第5、6题。

A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算理,感受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究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3.将乘法口算置于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应用中获得成功体验。

A教学重点
学会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A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沟通联系,迁移类推口算方法。

A教学准备
课件。

A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帮助买草莓的阿姨解决了问题,在这个水果超市里我们还会遇到哪些事情呢?
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2Q)情境图。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2)]
【学情预设】阿姨买走草莓后,王叔叔问小红:〃你看看我今天进的这些橙子,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师:你们真棒,跟老师想出的问题是一样的。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师:如果你是小红,能说说你是怎么列式并计算的吗?
【学情预设】预设1:每盒6个橙子,共有10盒,也就是求10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为6×10o因为6个10是60,所以6x10=60。

(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2: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我就先算9盒橙子是多少个,再加一盒的6个,列式为6×9=54,54+6=60o
预设3我把10盒橙子分成2个5盒,即6x5=30,30+30=60。

预设4:我直接算6×1=6,然后在积的后面添个O即可。

(教师适时
板书)
师: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学情预设】大部分同学喜欢第一种和最后一种方法,因为算起来快速简便。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要及时让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口算题的方法,及时优化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1.尝试应用,发现规律。

师: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口算题。

【学情预设】预设1:一个数乘10,如5×10,就是5个10相加,得数就是50o
预设2:一个数乘10,就表示用这个数乘1,再在积的后面添1个O 就可以了。

预设3:整十数乘10,如40×10,先算4×1=4,再在4后面添2个O 即可,得400o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方法很简便,帮助小红解决了问题,你们太棒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理解说算理的过程,从而使解决□算的方法多样化,再进行优化,达到快速简便的效果。

2,迁移类推,得出口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2(2)情境图。

师:小红解决了橙子的问题,王叔叔又给小明提出一个问题:苹果每盒12个,20盒一共多少个?你们能帮小明解决问题吗?
师: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苹果,就是求20个12是多少,列式为12×20o先算12x2=24,再在积的末尾添1个O就行了。

(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2:因为可以把12分成10和2,先算10×20=200,再算2χ20=40,200+40=240o
师:大家都算对了,而且还能利用前面已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真了不起。

3.对比练习,巩固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42〃做一做〃。

师:在做这一类题时,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组内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做这类题目时,可以先把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后面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添几个O o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已有的经验,探讨出这类题的口算方法,渗透转化思想。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综合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5题。

本题主要考查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可以先把整十数末尾的0去掉,计算出结果后再加上去掉的0即可。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6题。

(1)1串糖葫芦12个山楂,要求穿30串糖葫芦需要多少个山
楂,就是求30个12是多少,列式为12×30,计算出结果即可。

(2)本题实际上是求30个3是多少,列式为30x3=90(元)。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帮助小明和小红解决了他们遇到的数学问题,还学会了快速口算的方法。

同学们,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学习,相信大家都会掌握更多的知识。

A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2)
(1)6×10=60
①因为6个10相加的和是60,所以6×10=60;
②算6×1=6,再加一个0在所乘得的积的后面即可。

(2)12×20=240
A教学反思
本课继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主动探究、经历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探究算法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差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又在逐层的对比、强化练习中让学生感受某种方法的优越性,从而不断使算法得到优化,体会方法迁移类推的实用性,逐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

本课比较成
功的地方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经历寻找规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