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 第五单元18 心 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心术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潇洒
一株挺拔的树在风里自然地飘摇,它没有固定的姿态,却有一种从容,一种得心应手的自信,一种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敢倾斜又伸得直,既不拘一格、千变万化又万变不离其和谐的本领,不吃力,不做作,不雕琢,不紧张,不声嘶力竭。
我们说,这是潇洒。
潇洒也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是一种饱经沧桑而又自得其乐的欢愉。
宁古塔的土地上,面对流放那“山非山兮水非水”的酸辛与绝望,敝裘短褐的他以潇洒的态度在这里点燃文明的火种;经十一年的贬谪重回京城的他,仍不失那份潇洒与豪放,面对春光普照下的妩媚桃花,吐出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心胸……
潇洒能体现出一个人高贵的灵魂。
面对困境,是绝望地郁郁此生,还是昂起高傲的头,对它不屑一顾。
当年,面对气势汹汹的桓温,谢安镇定安闲,颜色不变,他直接在席上就坐,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铁桶般的卫兵,而是先吟诵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老道的桓温也被他这种潇洒旷达的风度镇住,竟不敢有所行动。
乌衣巷已然是夕阳野草,然而谢安那份贵族的潇洒却如林间清风般陶醉一代又一代人。
潇洒可以超脱苦乐。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有了这份心境,才能淡然地将功名尘土,将得失草芥,从痛苦绝难中超然解脱。
庄子在妻子的坟头“鼓盆而歌”,是大悲之后的解脱,接到自己被任命为宰相的消息,仍能静坐泥泞之中,拒绝这个入世成名的机会。
他的出世无为构成了中国文人心灵的后院,在这个院子里,每一个失意的文人都被他的潇洒温情地抚摸过。
潇洒是画中的一抹水痕,将浓墨调和,将色彩匀淡,潇洒的人仿佛是一弯弦月,在孤寂清幽的天上,散发着只属于他自己的光。
然而这份温煦而平和的光却柔柔地照耀着世人,令每一个人都为它所吸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赏读: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省心录》
赏读:对待民众和气,对待下属厚道,对待别人宽容,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赏读:单个人的力量脆弱,容易受挫折;集体的力量强大,不容易被打垮。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
——《三国志》
赏读:美食佳肴,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在于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作者视窗
苏洵教子
相传,苏洵的两个儿子幼时非常顽皮,不思进取,贪图玩乐。
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旮旯里读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
当孩子们围起来想看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
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呢,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他们也喜欢上了读书,而且从中发现了阅读的快乐和趣味。
后来,就出现了被世人赞誉的“三苏”,成为中国文坛上不多见的景观。
苏轼、苏辙的父亲苏洵在给两个儿子取名时颇费了一番苦心。
他的愿望在《名二子》中是这样说的:“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而‘轼’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木莫不由辙,而是言车之功,辙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是辙者善处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勉矣!”
人的本性是难移的。
纵观苏轼兄弟的一生遭遇,再看苏洵当初给两个儿子取名时所持的愿望,我们可以说只实现了一半。
苏辙的一生,的确是做到了谨小慎微,游离于改革与保守之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虽然也屡遭贬斥,但终能免祸,并且有个较安适的晚年。
苏轼则未能因父亲取名“轼”而改掉其“不外饰”的性格,恰恰就是这“不外饰”的性格使他吃尽了苦头。
无论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还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都对他不满意,都想排挤他、打击他。
再说这“轼”,这一作为乘车人扶手的横木,诚然有使人不至于因车的突然停止而前倾,但其所处的位置也十分抢眼,想要做到不招人嫉,实在是太难了。
这恐怕是苏洵在给两个儿子取名时始料不及的吧。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山(今属四川)
人。
嘉祐年间,其文得欧阳修举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
大盛。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有《嘉祐集》传
世,代表作有《权书》、《衡论》、《六国论》等。
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衰,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嚣张。
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
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
基础梳理
1.古今异义
(1)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古义:…………………………………………………………………….
今义:…………………………………………………………………….
(2)能以兵尝.敌。
古义:…………………………………………………………………….
今义:…………………………………………………………………….
答案 (1)古义:突然出现。
今义:兴起。
(2)古义:试探。
今义:辨别滋味。
2.一词多义
(1)怒⎩⎪⎨⎪⎧ 夫惟义可以怒.士
怒.不尽则有余勇
(2)为⎩⎪⎨⎪⎧ 为.将之道
非一动之为.害
(3)而⎩⎪⎨⎪⎧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
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使之狎而.堕其中
(4)固⎩⎪⎨⎪⎧
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答案 (1)激起义愤 愤怒 (2)作为 成为 (3)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4)确实 牢固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后可以动于险.:…………………………………………………………….
②此用长短..之术也:…………………………………………………………….
(2)名词作状语
尺棰.当猛虎:…………………………………………………………………….
(3)名词作动词
冠.胄衣.
甲:……………………………………………………………………. 答案 (1)①危险处。
②长处和短处。
(2)用鞭子。
(3)戴着;穿着
4.文言句式
(1)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2)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3)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4)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答案 (1)判断句。
(2)判断句。
(3)状语后置句。
(4)省略句。
5.文白对照
为 将之道,当 先治 心。
泰山崩 于前作为将军的道理,应当先治理他的心。
泰山倒塌在前面,
而色不变,麋鹿兴 于 左 而 目不瞬, 然 后面色不变,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眼睛不眨一下,这样之后
可以制 利害 , 可以待敌。
可以制服各种利害关系,可以对付敌人。
错误! ⎦
⎥⎤倒塌在前面。
兴:突然出现。
瞬:目动,眨眼。
制:控制。
待:对待。
凡 兵 上义。
不 义,虽利 勿 动。
凡是用兵,首先讲正义。
不合正义,虽然有利但不要行动。
非一 动之 为 害,而他日将有 所不可 措手不是一有行动便成为危害,而是他日真的需要却不可以有所
足也。
行动。
⎣⎢⎡⎦⎥⎤上义:正义。
上,同“尚”崇尚。
虽:即使。
为害:成为危害。
措手足:安置手足,即指行动。
夫 惟义只有正义
可以 怒 士,士 以 义 怒,可 与 百 战。
可以激怒战士,战士因为正义的激怒,可以打无数次的战争。
⎣⎢⎡⎦
⎥⎤夫:发语词。
惟:只有。
怒:激起义愤。
以:因为。
凡 战之道 ,未 战 养其 财 ,将 战所有作战的道理,没有作战前培养他的财富,将要作战时
养其力,既战 养 其 气,既胜 养 其心。
培养他的力量,已经作战时培养他的士气,已经战胜培养他的心志。
⎣⎢⎡⎦⎥⎤凡:所有。
未:没有。
养:培养。
既:已经。
气:士气。
心:心志。
谨 烽 燧 ,严谨守报警的烽火,加紧巡
斥 堠,使耕者无所 顾忌,所以 养 其财;丰 犒 而逻侦察,使得种田人没有顾忌,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丰厚地犒赏而
优 游 之,所以 养其 力;让他们生活悠闲,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
错误! ⎦⎥⎤犒劳奖赏。
优游:悠闲自在。
小胜 益 急,小 挫 益 厉,所打了小胜仗更加抓紧,受了小挫折更加发奋自厉,这就
以养其 气 ;用人不尽其所欲 为 ,所以 养 其心。
是培养士气的做法;用人不用尽他所要作为的,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
⎣⎢⎡⎦⎥⎤益:更加。
急:抓紧。
厉:发奋自厉。
欲为:要作为的。
故 士常 蓄 其 怒,因此战士经常蕴藏着他的愤怒,
怀其 欲而 不尽。
怒不尽 则有 余 勇,使他的欲望经常保持不满足。
愤怒没有完就有多余的勇敢,
欲 不尽 则有余 贪。
欲望没有满足就有多余的贪心。
错误! ⎦
⎥⎤望。
尽:完;没有了。
余:多余;剩余。
故 虽 并 天下,而士 不 厌兵,所以虽然并吞了天下,战士还不厌倦作战, 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 不殆 也 。
不 养 其 心,这是黄帝打了七十仗而战士不懈怠的原因啊。
如果不培养他的心志,
一战而胜, 不可用矣。
一仗打胜,就不能再用了。
错误! ⎦
⎥⎤兵:战士。
殆:懈怠。
凡 将 欲 智 而严 ,凡 士欲愚 。
智凡是将军要有智慧又严厉,凡是战士要愚蠢。
有了智慧
则不可测, 严则 不可 犯,故 士皆 委己而就猜不透,有了严厉就不可侵犯,所以战士都把自己委托给将军而
听命,夫安得不愚?服从命令,那怎能不愚蠢?
错误!
⎦⎥⎤犯:侵犯。
故:所以。
皆:都,全部。
委己:把自己委托给……。
委,委托。
听命:服从命令。
命,命令。
夫:发语词。
安:怎能。
夫惟 士愚 ,而后可 与 之皆 死。
只有战士愚蠢,然后将军可以和他们一起拼死作战。
错误! ⎦
⎥⎤后:然后。
与:和。
之:指代将军。
凡 兵 之动,知 敌 之 主, 知敌之 将,凡是战争的发动,将军都要知道敌人的君主,知道敌人的将领,
而后可以动于 险。
然后可以使战士在危险处行动。
⎣⎢⎡⎦
⎥⎤兵:战争。
之:的。
主:君主。
将:将领。
后:然后。
动于险:在危险处行动。
邓艾 缒兵于穴中 ,非 刘禅之庸,邓艾在四川山谷中用绳子把兵挂下来,不是蜀主刘禅的无能,
则 百万之师 可以 坐 缚 ,彼 固 有所那邓艾的百万兵士,蜀军就可以坐着把他们捆起来,邓艾确实有所轻
侮而动也 。
侮而行动的。
错误!
⎦⎥⎤固:确实。
侮:轻视,轻敌。
动:行动。
故 古 之贤将 ,能 以兵 尝 敌 ,所以古代的好将军,能够用战士来试探敌人, 而又以敌自尝 ,故 去 就可以决。
又用敌人来试探自己,所以离开或坚持都可以决断。
错误! ⎦
⎥⎤将:好将军。
贤,好。
以:用。
兵:战士。
尝:试探(虚实)。
去就:离开与靠近。
凡 主将之道 ,知理 而后 可以举兵,知势而后所有作为主将的道理,知道有理而后可以起兵,知道形势
可以加兵,知节 而后可以用兵。
而后可以进兵,知道节制而后可以用兵。
错误! ⎦⎥⎤进兵。
节:节制。
知 理 则 不 屈 ,知 势则不 沮 ,知知道有道理就不会屈服,知道形势就不会退却,知道 节则 不 穷 。
见 小利 不动,见小 患 不避,节制就不会穷尽。
看到小的好处不动摇,看到小的害处不避躲,
⎣⎢⎡⎦⎥⎤则:就。
屈:屈服。
沮:退却。
避:躲避,躲着。
小 利 小 患 不 足以辱吾技也,小的好处,小的害处,不够辱没我的技艺,
夫然后可以支 大利 大患 。
夫惟 养技而自爱者,然后可以支配大的好处和大的害处。
只有培养技艺而自爱的,
无敌于天下。
可以无敌于天下。
错误! ⎦⎥⎤养技:培养技艺。
故一忍 可以支 百 勇 ,一静 可以所以忍耐一时可以支持百倍的勇敢,安静一时可以
制 百 动 。
制服百倍行动。
⎣⎢⎡⎦
⎥⎤支:支持。
制:制服。
兵有长 短 ,敌 我一 也 。
敢问:“吾之所长 ,用兵有长处有短处,敌人和我方是同样的。
敢问:“我方的长处,
吾出而用之,彼 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 置之,我拿出来用它,敌方就会不同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掩盖起来放在一边,
彼将强 与吾角,奈 何?”敌方偏要和我较量,怎么办?”
错误! ⎦
⎥⎤校:较量。
蔽:掩盖。
置:搁置,藏拙。
强:偏偏,偏要。
角:较量。
奈何:怎么办。
曰:“吾之所短 ,答:“我方的短处,
吾抗而暴 之,使之 疑而却 ;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我正面暴露它,使敌方疑心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培养它,
使之 狎 而 堕 其 中,此用长短之 术也。
”使得敌方轻率地陷入它的中间,这是运用我方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
⎣⎢⎡⎦
⎥⎤抗而暴之:正面暴露它。
暴,暴露。
之:代“敌方”。
却:退却。
之:的。
阴:暗地里。
狎:轻忽。
此:这。
长短:长处和短处。
善用兵者 ,使之无所 顾 ,有所恃 。
无 所 顾 ,善于用兵的,使战士没有什么顾忌,有所依靠。
没有什么顾忌,
则 知 死 之 不足惜;有 所恃,则知 不至于必 就知道战死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
败 。
被打败。
⎣⎢⎡⎦⎥⎤恃:依靠。
无所:没有什么。
不足惜:不值得可惜。
足,足够。
惜,可惜。
尺拿着一尺
棰 当猛虎,奋呼而 操击;徒手遇 蜥蜴 ,的竹鞭面对猛虎,兴奋地呼喊、攻击;空手碰上四脚蛇,
变色 而 却 步,人 之 情也。
知 此 者,可以脸色变了,向后退走,这是人之常情。
懂得这些的,可以
将 矣。
当将军了。
⎣⎢⎡⎦⎥⎤尺箠:一尺长的鞭子。
箠,鞭子。
操:拿着。
击:攻击。
徒手:空手。
却:退却。
袒 袒开外衣
裼 而按 剑,则 乌获 不敢逼 ; 冠胄露出上身,手握着剑,就是勇士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
衣 甲,据兵 而 寝 ,则 童子 弯弓杀之矣。
穿着铁甲,枕着兵器而睡觉,就是童子也会拉开弓射杀了他。
故 善用兵者以形 固,夫能以形 固 ,所以善于用兵的用形势来保持牢固,能够用形势来保持牢固,
则力有余 矣。
就力量有余了。
错误! ⎦
⎥⎤戴着头盔,身穿铁甲。
据:靠着,枕着。
兵:兵器。
以形固:依靠形势巩固自己阵势。
结构图示
论
⎩⎪
⎪
⎨
⎪
⎪⎧
将―→治心
⎭⎪
⎬
⎪⎫
兵
战
战时为将之道
养士
战时用兵之道
⎩⎪
⎨
⎪⎧
⎭⎪
⎬
⎪⎫
知彼
知己
审势
运用长短之术―→出奇
善用兵之道―→守备
重点突破
一、什么是“治心”?作者认为作为主将,应该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
答案“治心”,就是心理修养。
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品质最重要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能如此,就能把握利害得失,能够抵御敌人。
二、什么是“上义”?你是怎样看待苏洵的“上义”说的?
答案“上义”就是崇尚正义,“不义,虽利勿动”,把正义性作为军事行动的准则。
苏洵是从利的目的性出发提出尚义原则的,因为背义逐利的战争只能获得一时之利,最终将弄到“不可措手足”的地步,那就大不利了。
依利而行,则可尽天下之大利。
因为“惟义可以怒士”,怒士,就是激励士气,“士以义怒,可与百战”,正义之师无往而不胜。
三、本文在论证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论证了哪些关系?请举例说明。
答案文章深入实际,阐释道理,以理服人,以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在文中,作者论述到下列关系,这些关系都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思想:如,战争中的“义”和“利”的关系;战争与财、力、心、气的关系;战争的阴长和暴短的关系等。
另外,文章还阐述了智与愚,理和势、忍和勇、静和动,尝敌和自尝等众多双方因素的关系。
四、“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处是什么?
答案这句话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将领要沉着冷静。
色,脸色。
意指镇静沉着,在突发事变前毫不惊慌失措。
技法赏析
1.切实讲理,以理服人。
不论是战争中“义”与“利”的关系,战争与财、力、心、气的关系,战争中的阴长和暴短的关系,还是智和愚、理和势、忍和勇、静和动,尝敌和自尝等众多对方因素的关系。
作者
总是从矛盾的双方着眼去思索,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使得文章所表述的战略思想,具有深邃而又切合实用的特点。
2.多用排偶,整散结合。
起语多“凡”字,使行文理足气壮;转接多“然后”、“而后”、“故”,语气果断斩截;全篇多短句而少语词,语调峻急,锋不可犯;排比和对偶句有十几处之多,气势不凡。
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些排偶句,不仅音韵铿锵,气势不凡,也是极富哲理的句子。
写作迁移
角度排偶句的运用
题目:尝试运用骈文的排偶句和长短句,写一段抒情性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走进语文世界。
你将惊叹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北国雪景,流连于“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南国水乡。
你将与李白一起在月夜飞渡镜湖,梦游天姥,感受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气势,欣赏仙人聚会的盛况,仰视诗人扬眉挺胸不事权贵的伟岸身姿!
你将沉醉于“间关莺语花底滑”的琵琶语中,止步于“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场景中,聆听“天涯沦落人”心中的风雨声和雷鸣声。
你可以与冰心一道仰观“繁星”,俯视“春水”;去沐浴繁星般母爱的光辉,捡拾春水中一颗颗哲理与情感的珍珠。
你可以与冰心一起期盼那承载着童心和爱心的白色纸船越过大洋飘进母亲的梦乡!
语文世界,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语文世界,群英荟萃,胜友如云。
语文世界,它让你有缘与名人对话,让你品尝人生百味,让你激情澎湃,手舞足蹈!走进语文世界吧,那里精彩万分!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5分)
A.麋.鹿(mǐ)斥堠.(hòu)
丰犒.(ɡào) 尺棰.(chuí)
B.缒.兵(zhuì) 烽燧.(suí)
狎.(xiá) 蜥蜴
..(xīyì)
C.袒裼.(xī) 冠胄.(zhòu)
寝.室(qǐn) 所恃.(shì)
D.校.正(jiào) 刘禅.(chán)
固有所侮.(wǔ) 抗而暴.之(bào)
答案C
解析A项“麋”读“mí”,“犒”读“kào”。
B项“燧”读“suì”。
D项中“禅”读“shàn”,“暴”读“p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5分)
A.①凡兵上.义上:崇尚
②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兴:突然出现
B.①以兵尝.敌尝:曾经
②小挫益厉.厉:厉害
C.①七十战而兵不殆.也殆:懈怠
②士以义怒.怒:激起愤怒
D.①故去就
..可以决去就:离开与靠近
②支.大利大患支:对付
答案B
解析尝:试探(虚实)。
厉:发奋自厉。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5分)
A.凡兵上义
B.冠胄衣甲,据兵而寝
C.小挫益厉
D.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答案B
解析A项“上”通“尚”,崇尚。
C项“厉”通“励”,发奋自厉。
D项“殆”通“怠”,松懈,懈怠。
4.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5分)
A.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B.邓艾缒兵于穴中
C.奉宣室以何年
D.复游于赤壁之下
答案A
解析A项是一般句式。
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
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分,每小题5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
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
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瞬:眨眼
B.小胜益.急,小挫益厉益:增加
C.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并:吞并
D.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委:交付
答案B
解析益:更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①非一动之为.害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①丰犒而.优游之
②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①凡兵之.动,知敌之主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答案D
解析A项“以”,①介词,因;②介词,把。
B项“为”,①动词,造成;②介词,替。
C项“而”,①连词,顺承;②连词,转折。
D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是“调动士兵积极性”的做法的一项是()
①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②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③小胜益急,小挫益厉④智则不可
测,严则不可犯
⑤怀其欲而不尽⑥用人不尽其所欲为
A.③⑤⑥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①③⑤
答案A
解析①是为将应有的心态。
④是为将应具备的两种素质。
排除这两项即可。
8.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将领,应该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良好素质。
惟其如此,才可以统率军队,谋求胜利。
B.调动士兵最好的方法是告诉他们正义,用正义激发他们,士兵就会一往直前,无畏无惧。
C.对待战争,战前要积蓄财力;战时要鼓励士气;战后要修养心性。
要让士兵怀有不可满足的愿望。
D.摸清敌情才能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唯此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
答案C
解析C项“要让士兵怀有不可满足的愿望”应为“要让士兵怀有没有实现的愿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20分)
广士①
苏洵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
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
是以盗贼下人,夷狄异类,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坐之郡国,而不以为怍.。
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反摈弃不用。
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
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
古者,天下之国大而.多士大夫者,不过曰齐与秦也。
而管夷吾相齐,贤也,而举二盗焉;穆公霸秦,贤也,而举由余焉。
是其能果于是非而不牵于众人之议也,未闻有以用盗贼、夷狄而鄙.之者也。
今有人非盗贼、非夷狄,而犹不获用,吾不知其.何故也。
夫古之用人,无择于势,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之子弟而贤则.用之,武夫健卒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胥史贱吏而贤则.用之。
今也,布衣寒士持方尺之纸,书声病剽窃之文,而至享万钟之禄;卿大夫之子弟饱食于家,一出而驱高车,驾大马,以为民上;武夫健卒有洒扫之力,奔走之旧,久乃领藩郡,执兵柄;巫医方技一言之中,大臣且举以为吏。
若此者,皆非贤也,皆非功也,是今之所以进之之途多于古也。
而胥史贱吏,独弃而不录,使老死于敲榜趋走,而贤与功者不获一施,吾甚惑也。
不知胥吏之贤,优而养之,则儒生武士或所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