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驿路梨花》状元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的背景、主题以及修辞手法和词汇的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讲解创作背景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的历史背景,从而加深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美丽的风景让你难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驿路梨花》中的美景与情感。
其次,在新课发现学生对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更多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章节内容: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
2.教学内容:
a.阅读课文,理解梨花驿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b.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词汇用法;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驿路梨花》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记叙文的一些特点,提高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课则是学习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及作者的巧妙构思的重要课文。
学情分析:初一上期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我准备分二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积累词语,培养语感;了解背景,体会感情;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学习写作技巧,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目标:1.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弄清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3.感受“梨花精神”,在生活中也做一个乐于助人、文明善良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难点: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几张梨花图片世间花朵千万,作者为何单单描写梨花这一朵,是因为朵朵梨花洁白,树树梨花灿烂?我想,原因不仅仅是这些,美丽的外在固然让人喜欢,品质、精神才是永恒的存在。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彭荆风的笔伐走进哀牢山,走向驿路梨花海,看一看它养了谁的眼睛,暖了谁的心田,魅力何在!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哪些人?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什么时间做的?【交流点拨】“我”和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第二天早上)——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头一天晚上)——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姐姐出嫁后)——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十多年前)——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解放军盖小屋后、出嫁前)。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驿路梨花》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驿路梨花》教案教材分析《驿路梨花》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以作者亲身经历为背景,描绘了在一次行旅过程中遇到的感人故事。
通过叙述作者一行人偶然间发现的小茅屋以及围绕小茅屋所发生的故事,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淳朴善良的人们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景的魅力,还能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生活、感悟人生。
学情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阶段,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的同时也渴望得到成人的认可。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积累,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基础,但对于深层次文本解读和文学鉴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审美情趣,鼓励其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个人观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o理解并能简要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o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特点,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态度。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o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o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o认识到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学会感恩他人给予的帮助。
o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强勇敢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思想,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品味文中优美语句,提高鉴赏水平。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主题思想具体化,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共鸣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两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张老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云南自然风光的图片,并简要介绍作者彭荆风及其作品背景。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步感受文章背景和氛围。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2.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过程】
1
2
3
4
5
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2.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在记叙中把同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事情写得具体清楚的特点,并体会本文构思精巧,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要象哈尼姑娘们那样,学习雷锋精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
【教学过程】
7
9
10
11
12
1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5《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5《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初一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修身正己",需要学习的语文方法是学会精读某一类文章后,略读类似文章,以快速知其大意并确定重点。
根据单元学习要求,明确《驿路梨花》的学习重点,该文选自《光明日报》,是一篇关于讴歌与弘扬雷锋精神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小说,意在让学生传承雷锋精神以培养更高的道德修养。
而初一学生对小说不甚了解,故在此处不必过分强调文体,可根据文章叙事的特点概括其叙事方法为“一线串珠法”,即用一物串多人多事来表达写作目的。
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熟知课文大意,感知课文的人物和小茅屋的历史。
2.在阅读课文中,了解、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梨花"的含义及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复述《驿路梨花》故事。
2. 理解“梨花”的含义及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PART任务一: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说一说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屋有过什么故事?“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明确】故事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
故事四梨花姑娘很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
故事三一群哈尼姑娘接着照料小茅屋。
故事二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专门运粮食,方便过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故事一“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屋顶加草,挖深排水沟。
2.比较记叙顺序,体会结构的精妙。
请两名同学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先后顺序复述本文的故事。
你觉得哪种顺序更好,为什么?【学生甲】按照课文顺序复述故事:【学生乙】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复述故事:本文先写我和老余迷路投宿小茅屋,中间插入十多年前解放军盖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以及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的故事,使文章故事紧凑,显得波澜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用10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七年级下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设计(七年级下册) 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 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 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 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经过一个梨花盛开的驿站,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人故事。
通过描绘梨花盛开的美景,展现了梨花姑娘的善良和勇敢,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抗日战争的深刻反思。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情感表达。
但是,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环境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和教师的讲解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能够理解和欣赏课文中美丽的景色和感人的故事。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环境。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环境的理解。
2.课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3.课文中所涉及的梨花姑娘的善良和勇敢的品质的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运用讲解法和阅读法,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阅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PPT课件和教学图片。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课件和教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课文中美丽的梨花盛开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欲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名字是什么吗?它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进行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如梨花的盛开景色、梨花姑娘的善良和勇敢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驿路梨花》导学案(word版无答案)
《驿路梨花》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检查、略读课文来把握文本大意。
2、通过欣赏描写梨花的语句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通过欣赏描写梨花的语句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课前预习
学法指导:标序号,朗读1遍,疏通字词障碍;默读1遍,对文章的基本情节有所了解。
一、检查预习,把握文意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驿.路()陡.峭()露宿
..()竹篾.()喷.香()撵.走()麂.子()简陋.()
修葺.()
(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驿路:
修葺:
课堂学习
(三)略读课文,填写表格
学法指导:以最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跳过,甚至还可
人物所做的事情时间
出场或提
到的次序
1 “我”和老余第一天晚上,第二天早上
2 瑶族老人第一天晚上,第二天早上
3 哈尼姑娘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4 (解放军)十多年前路过
5 (梨花)解放军盖小屋后、出嫁前
二、赏析梨花,把握主旨
学法指导:画出相关语句,朗读重点段落,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课后作业
以《梨花来到梨树林》为题,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3.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创作,激发创意写作的兴趣。
4.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驿站文化背景,拓展课外知识,提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发展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注意:由于字数限制,本回答未能达到2000字,但已尽量详细列出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各个方面及举例解释。在实际教案撰写时,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美丽的风景让你难以忘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驿路梨花》中的美好景致与情感。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亮点。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说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确实有所收获,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并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状元学案
6.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1.略
2.jīngqiàomièlòuhuǎnghūōu
3.罕溢构朝
4.①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②修葺:修理房子。
③修长:长。
(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2.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四、交流展示:先组内交流,再组际交流
五、反馈检测
1.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一遍。
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讨论后发言)
明确:应该是小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
④有四处。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一语双关,主要是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荆棘()陡峭()竹篾()
简陋()恍惚()()讴歌()
3.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人迹____至香气四________思巧妙充满____气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陡峭:
②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
③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的第14课,本课主要内容是一个描绘梨花盛开在驿路上的美景,通过描绘梨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对这类文章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本文的语言较为优美,含蓄,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有困难。
同时,学生对梨花这种植物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描写,感受梨花的美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描写,感受梨花的美丽,以及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场景,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让学生感受梨花的美丽,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梨花的图片和视频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
2.呈现(10分钟)展示梨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梨花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梨花盛开在驿路上,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然后,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生字词卡片进行组词、造句,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最美的梨花景象,可以是用文字,也可以是用画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梨花的美丽和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15课《驿路梨花》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5课《驿路梨花》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初步感知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第1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导入:杜甫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亡国之恨;白居易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踏青之乐;杨万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赏花之趣,古人笔下的花都有表情达意的作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涵义,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彭荆风笔下的“驿路梨花”又有怎样内涵呢?(板书课题:驿路梨花)1.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信息,教师补充。
(1)写作背景《驿路梨花》一文是作者在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
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
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
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2)走进作者彭荆风(1929—2018),作家。
江西萍乡人。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作品有《鹿衔草》《断肠草》《蛮帅部落的后代》《绿色的网》《驿路梨花》等。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陡峭露宿喷香暮色掩映驿路菌子麂子撵走修葺竹篾寨子香气四溢恍惚着急晶莹◆活动二:初读课文,理清情节1.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人物及事件。
师引导:在这片梨花掩映之下有一间小茅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
(1)出示略读要求①按照每分钟4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限时5分钟读完。
②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
③勾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填写下面表格。
驿路梨花(教案)-2022春七年级下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然景色描绘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春天的美丽?”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述手法和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春天的文字。
2.教学难点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对于初中生来说,识别并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识别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指导他们在写作中尝试使用。
-情感深度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层情感,特别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和生命感悟。
-文本结构的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何把握文章的整体布局和层次感,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3.针对学生的写作困难,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描述手法和修辞手法。
4.加强课后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得到有效的学习支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花草树木,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然美景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的疑惑,比如如何将描述手法和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学习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篇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学过这样的句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洁白如雪的就是梨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也把冬雪想象成了洁白的梨花,在寒冷的北方传达出温暖如春的美好感受。
今天,让我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起走进《驿路梨花》中那一片美丽的梨树林,去感受那优美的景,动人的情。
检查预习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2018),男,汉族,祖籍江西萍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
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0年退休。
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
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入选初中语文课本。
背景链接:彭荆风在西南边陲生活了很多年,亲自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尽管这篇文章是虚构的,但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作者在谈此文的写作时,曾饱含深情地说“云南边疆民风淳朴,尽管当地人们没有把学习雷锋的口号挂在嘴上,但他们却一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我经常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快速略读课文,自主学习,探究以下问题:根据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交流。这一环节的效果较好,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提供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通过这个过程,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所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仍需加强,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也有所欠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及其在文学表达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学习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6.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优美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能力,通过对《驿路梨花》的阅读,使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驿路梨花》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题《驿路梨花》课型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主备人_____审核人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明确写作技巧。
2.略读文章,培养学生把握主要信息的能力。
3.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及梨花在文章中的作用。
4.学习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梨花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习方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
【活动一】读写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驿路____荆棘____陡峭_____竹篾_______撵上______简陋_____菌子_____恍惚¬¬¬________修葺_______讴歌________2.解释词语(1)恍惚:(2)晶莹:(3)迷茫:(4)红润:(5)折损:(6)悠闲:【活动二】预习材料交流。
1.作者简介。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
其创作形式丰富,涵盖小说、纪实文学、文学评论、电影剧本等。
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
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均在全国获奖。
2.复习小说常识。
(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是主要要素。
(2)描写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情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记叙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学习。
【活动一】引导学生阅读。
步骤1.略读课文,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步骤2.按照小说三要素概括文章内容。
步骤3.补充文中的信息,检验略读文章的效果。
【活动二】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1.小茅屋到底是谁建造的?2.建成后又是谁照料小茅屋的?3.梨花出嫁后谁又照顾小茅屋?4.后来谁又到过小茅屋?5.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6.课文中几次描写到梨花?那次是实写,那次是虚写?课文中为什么一再写梨花?【活动三】精读突破。
部编版七下语文精品状元教案:14 驿路梨花
14 驿路梨花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课首先用古诗词引出“梨花”这一线索,然后导入新课内容,这样就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课时内容。
同时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素材积累:彭荆风谈读书著名作家彭荆风一生从事文学创作六十余年,至今笔耕不辍;与文学创作之路息息相关的读书“事业”,彭荆风也专心致志地从事了六七十年。
说起读书,著名老作家彭荆风有说不完的话。
他家中的书房触目之处能见到不少诸如《史记》《后汉书》《全唐诗》等类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因为从小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在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之后,彭荆风选择了写小说和纪实文学。
如今,彭荆风每天依然把半天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在他看来读书看报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
彭荆风说,一个从事文学的人,首先要看的就是文学书,虽然有些书写得不好,但不看根本不知道它的好坏。
有些经典的书是要经常读,像《三国演义》《红楼梦》《史记》《聊斋》《全唐诗》《静静的顿河》等,彭荆风外出时,也会选择随身携带,随时翻看。
彭荆风说,司马迁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
因为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他下笔才“有神”。
“光读书是个书呆子,不和生活接触不行;光行万里路,那就是个苦力、文盲;但是你读书读得多,再到生活里面去,你认识生活就比别人要深,更高明。
这两者结合起来,不管是从事文学也好,还是从事其他职业,都很有意义。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配套试卷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一、情景默写1.将下列古诗文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驿路梨花学案部编版
《驿路梨花》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
2.学习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3.激发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培养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
【学习难点】学习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1.给下边加点字注音。
驿.路()花瓣.()喷.香()撵.走()麂.子()修葺.()干.草( )陡峭.()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山一()米一()新月一()人家一()梨树林一()门一()夜风一()明火枪3.解释下列词语意义。
①修长:②修葺:③简陋:④折损:⑤恍惚:4.文学常识填空。
《驿路梨花》一文的作者是_____,江西萍乡人,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鹿衔草》等。
5.本文围绕“”这一疑问展开故事情节。
6.下面三段话都是对梨花的描写,其中()属实写,()属虚写。
这样虚实结合,反复写的作用是,梨花象征了精神。
A.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B.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7.复述课文,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复述和时间顺序来复述。
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记叙顺序)参考答案1、yì bàn pèn niǎn jǐ qì gān qiào2、座袋弯户片扇阵杆3、①细长②修理(建筑物)③(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④损失。
文中指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⑤(记得、看得、听得)不真切;比清楚4、彭荆风《边塞烽火》《芦笙恋歌》5、谁是小茅屋的主人6、A C B 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雷锋精神7、(一)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内容驿路梨花第 1 学时
学习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标题的深刻含义。
3.向雷锋学习,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标题的深刻含义。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将下面的汉字以及注音工整地抄写二遍。
撵(niǎn)驿路( yì) 陡峭(dǒu qiào)竹篾(miè)
简陋(lòu)悠闲(yōu)恍惚(huǎng hū)修葺(qì)
2.你对作者了解多少,请写下来你认为重要的以便和大家交流。
3.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
②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4.读过课文后,你最欣赏课文中哪三句话?在文中划出。
5.预习中你有哪些疑惑?
二、预习展示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或组内互查)。
2.学生交流预习中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
三、课堂自学
1.快速浏览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可以按照课文顺序复述或者时间顺序复述)
(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
(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
2.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四、交流展示:先组内交流,再组际交流
五、反馈检测
1.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一遍。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陆游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荆棘()陡峭()竹篾()
简陋()恍惚()()讴歌()
3.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人迹____至香气四____ ____思巧妙充满____气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
陡峭:
②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修葺:
③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修长:
5.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永远的丰碑”记录着革命先烈凭着( )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迎合所向无敌
B.坚定符合所向无敌
C.顽强符合不可一世
D.坚定迎合不可一世
6.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
他们的行动。
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本篇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
的效果?
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1.略
2.jīng qiào miè lòu huǎng hūōu
3.罕溢构朝
4.①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②修葺:修理房子。
③修长:长。
5.B
6.本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学习内容 14 驿路梨花第 2学时
学习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标题的深刻含义。
3.向雷锋学习,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义。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
一、课前自学
1.摘抄古诗词中写“梨花”的句子。
(至少三句)
2.划出文中写梨花的语句。
(要有痕迹哦)
3.写下自己在读课文时的疑惑或新发现。
二、课堂自学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陈设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带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
③课文标题是“驿路梨花”,文章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照应题目,喻意深刻。
思考: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三、讨论交流
①“我们”在起伏不断的山间行走,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情况下发现梨花,进而发现了路旁的小茅屋,小茅屋的出现给“我们”以惊喜和希望。
②课文从外到内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草顶竹茨泥墙,屋里漆黑,门从外扣着,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推开门进去,火塘里茨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还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些描写无一不表现出小屋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可以看出小屋主人那颗助人为乐的热心。
③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
第一次误会: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于是“我”和老金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
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
但瑶族老人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都得到了小茅屋主人的帮助,因此决定为小茅屋做点什么,于是第二天便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这正是在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感染下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次误会: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于是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
可小姑
娘说她也不是小屋主人,小姑娘还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修建了小茅屋,小姑娘的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管小茅屋。
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讨论后发言)明确:应该是小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
④有四处。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
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一语双关,主要是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四、拓展延伸
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在现在也被人们提倡。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