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精品探究课件高中地理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课堂导入
上左图为寒潮来临前,人们用熏烟的方式来保护果树,为什么熏烟能减轻果树的冻害?右图为 草原犬鼠的洞穴示意图,为何草原犬鼠洞穴的两个出口一高一低?
进入今天的课堂,我们可以揭开两个谜底。 提示:熏烟能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 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犬鼠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 是隆起的土堆,隆起的土堆使洞口处气流抬升,这样两个洞口之间形成热力环流,能给犬鼠带来习 习凉风。
达标讲评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A 1.图中序号表示正确的是(

A.①为太阳辐射 B.②为大气辐射
C.③为云层吸收 D.④为地面反射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③ 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
D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
暖大气”
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等吸收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
环节Ⅲ:“大气
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
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
还大地”
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热量返还地面
活动探究
(3)大气的两大作用 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 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 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射。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增温产生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那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其
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活动探究
【拓展】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随纬度、时间而变化
(1)随纬度变化(图Ⅰ)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2)随时间变化(图Ⅱ)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辐射作用越
利用烟雾防霜冻
Hale Waihona Puke 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活动探究
探究二、热力环流 【基础探究】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海陆风和城市风是常见的热力环流
形式。下图为热力环流模拟实验示意图。
【问题】(1)说出实验汇总烟的运动轨迹。 【答案】(1)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问题】(2)若实验模拟夜晚的海陆风,热水和冰块分别表示什么? 【答案】(2)热水表示海洋,冰块表示陆地。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削弱作用
C.地面反射作用
D.地面削弱作用
【解析】第3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大气的吸收、反射等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少。
【探究小结】
1.大气的受热过程
活动探究
(1)能量来源 ①地球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 ③“高处不胜寒”现象的原因:海拔越高处,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 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 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 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 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 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气 流下沉距离之外
课堂小结
【答案】①大地暖大气 ②冷热不均
课堂达标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表示正确的是( ) A.①为太阳辐射 B.②为大气辐射 C.③为云层吸收 D.④为地面反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活动探究
B 2.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但近地面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主要是因为(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解析】第2题,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
辐射少,气温低。
B 3.图中箭头④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活动探究
【问题】(3)在下图中用箭头绘出城郊之间 的热力环流方向。
【答案】(3)
【问题】(4)简述城郊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4)城市中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释放了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城郊之间 受热不均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活动探究
【深度探究】“穿堂风”也叫“过堂风”,
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 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 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 穿堂风示意图。 【问题】(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什么? 【答案】(1)热力环流。 【问题】(2)比较“穿堂风”形成过程中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 【答案】(2)流入区:气温低、气压高。流出区:气温高、气压低。 【问题】(3)民居房前石子地面、房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加以解释。 【答案】(3)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子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 后的温差,增强了热力环流。
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图表所示。
形式
形成过程
图示
影响
海陆风
滨海地区白天因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上气温低,产生下沉气 流,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图a);晚上与白天热力作用相反,风由陆地 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图b)
海陆风使得滨海地区气温日较 差减小,降水增多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这说明海面上气压高,陆地上气压低。
B 4.图示海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陆地降温快 B.白天,陆地升温快 C.夜晚,陆地降温快
D.夜晚,陆地升温快
【解析】第4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空气 由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课堂达标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图a示意 西北地区春播地膜覆盖景观,图b示意西北地区秋季果园地膜覆盖景观。读图,回答5~6题。
5.图a中地膜覆盖的首要目的是( ) A.保温保湿 B.增强光照 C.防风固土
D.抑制杂草
6.图b果园中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滞地面辐射——提高地温 B.阻滞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提高地面反射率——苹果着色 D.提高地面反射率——阻吓飞鸟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同步精品探究课件 必修第一册
2.2.1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主要内容 CONTENTS
01
导学目标
02
课堂导入
03
预学回顾
04
活动探究
05
课堂小结
06
课堂达标
07
达标讲评
导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原理,并解 释相关现象)
1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2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解释相关现象。
气温越低,因此近地面大气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活动探究
(2)大气的受热过程
受热过程
具体说明
地理意义
环节Ⅰ:“太阳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 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
暖大地”
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的根本热源
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
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
环节Ⅱ:“大地 递热量,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
活动探究
【深度探究】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唱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
跑……
【问题】(1)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蓝的”? 【答案】(1)蓝光、紫光波长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是“蓝蓝的”。 【问题】(2)云层对太阳辐射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2)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很显著。
活动探究
【典例示范】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B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 )
A.①辐射
B.②辐射
C.③辐射
D.④辐射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图中各数字代表的辐射,①代表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 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第1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
活动探究
【问题】(2)地面增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2)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后,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问题】(3)为何“高处不胜寒”? 【答案】(3)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 逐渐减少,因而气温逐渐降低。 【问题】(4)为什么冬季多云的夜晚不太冷? 【答案】(4)冬季多云的夜晚,云量较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达标讲评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图a示 意西北地区春播地膜覆盖景观,图b示意西北地区秋季果园地膜覆盖景观。读图,回答5~6题。
强;反之,被大气削弱得越多,辐射作用越弱。 注意: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天和晚上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白天辐射更强。
活动探究
2.大气受热过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象
原因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晴天时,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
阴沉天空呈灰白色
阴天时,云层厚,大部分太阳光被反射
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明亮
大气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
预学回顾
请你以下面示意图为线索,回顾你预学过的知识
活动探究
探究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基础探究】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下列两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问题】(1)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前会经受哪些阻碍? 【答案】(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大气的削弱作用)。
山谷风 城市风
山谷地区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暖 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图c);夜间山坡 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 形成山风(图d)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出大量的 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 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区上升,在郊区下沉, 在城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近 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区,叫城市风
活动探究
A 1.下列四幅图为该同学依据观察结论绘制的当时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第1题,沙地较林地比热容小,所以白天沙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 夜晚沙地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由于该同学是在白天考察的,结合以上分析, A选项正确。
活动探究
D 2.推断此现象最明显的时间段,是当地( )
课堂达标
读海陆间热力环流中的海风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此时海陆间近地面的气压分布形势是( ) A.海面上为高气压,陆地上为低气压 B.海面上为低气压,陆地上为低气压 C.海面上为高气压,陆地上为高气压 D.海面上为低气压,陆地上为高气压 4.图示海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陆地降温快 B.白天,陆地升温快 C.夜晚,陆地降温快 D.夜晚,陆地升温快
活动探究
(3)三个关系 ①温差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两地所示)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③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活动探究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2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④地面辐射。
达标讲评
读海陆间热力环流中的海风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A 3.此时海陆间近地面的气压分布形势是(

A.海面上为高气压,陆地上为低气压
B.海面上为低气压,陆地上为低气压
C.海面上为高气压,陆地上为高气压
D.海面上为低气压,陆地上为高气压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白天晴天时低 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夜晚晴天时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
夜晚
易出现霜冻、大雾等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但保温作用也弱
A.日出前后
B.午夜前后
C.日落前后
D.正午前后
【解析】第2题,此时沙地气流上升,说明沙地的温度较高,该现象最明显的时间段应是当地 正午前后,故D选项正确。
【探究小结】
1.热力环流的形成
(1)一个过程
活动探究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