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修改病句及错别字练习(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修改病句及错别字练习(有答案)

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词不当、语义(词意)重复、归类不当、前后⽭盾、词序颠倒、指代不明、不合事理。你知道病句常常会⽤到哪些修改符号吗?

⼀、类型⼀:(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2、听了⽼师的⼀番话,很受教育。

3、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

(⼀)成分残缺

1、成分残缺。⼀个完整的句⼦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句中缺少主⼼语,应在“公物”后⾯添上“的⾏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件灰⾊上⾐,⼀顶蓝⾊帽⼦。”——这⼀句第⼆分句缺少谓语中⼼语(谓语动词),应在“⼀顶”前添上“戴着”⼆字。

2、⽅法:补。即补充成分法。

补充成分法,就是指给不完整的病句补充需要的成分,从⽽使句⼦写完整的⽅法。不完整的病句,主要是缺少主⼲成分,即主语、谓语和宾语。具体到底缺少什么成分需要仔细分析。通常情况下,主语位置居前,谓语居中,宾语居后(⽆宾语,则谓语居后)。由于句⼦不仅是主⼲成分构成,还有⼀定的附加成分,所以先要找出主⼲成分,再做到缺啥补啥。

例:听了⽼师的⼀番话,很受教育。

按照补充成分法的要求,要改不完整的病句先要找出主⼲成分,然后再看究竟少了什么成分,并补上合适的。通过分析,句中缺少主语,谁“受教育”,没有交代清楚。所以在“很受教育“前补上主语“我(我们)”。句⼦改为:听了⽼师的⼀番话,我很受教育。

例: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

这个例句有主语和谓语,⽽“准备”是动词充当谓语成分,“准备”什么呢?没有交代清楚,句⼦缺少宾语成分,可补“精彩节

⽬”等。

⼆、类型⼆:(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她喜欢⼀个⼈在平静的环境⾥看书。

2、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词不当

1、⽤词不当。也就是搭配不当。句⼦中⼀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习惯就是搭配不当。⽤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的词不符合语境,或⽤了词义相近,甚⾄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个⼈在平静的环境⾥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校园⾥屹⽴着⼀棵棵⽩杨树。”——应将“屹⽴”改为“挺⽴”。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2、⽅法:换。换词搭配法

换词搭配法,就是指给词语搭配不当的病句换个词语,从⽽使句⼦写通顺的⽅法。某些词语在意义上是不能相互搭配的,或者搭配起来是不符合语⾔习惯的,如果搭配了就会造成病句。经常出现的病句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修改时,⼀般只要换⼀处词语就可以了。具体换哪⼀处应根据内容⽽定。

例:开学,我们树⽴了计划,明确了努⼒⽅向。

句中“树⽴”和“计划”搭配不当,根据句⼦意思,应保留“计划”,就应将“树⽴”换成“制定”.句⼦改成:开学,我们制定了计划,明确了努⼒⽅向。

再如: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这个例句,“演唱”和“歌声”不能搭配。演唱的只是歌曲,⽽歌声是指歌的声⾳,就好⽐鸟声、机器声⼀样。这是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时,把“歌声”换成“歌曲”等就可以了。

例1:“早晨,⾦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应去掉“光”字。

例2:“中国残疾⼈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型⾳乐舞蹈《千⼿观⾳》,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三、类型三:(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我第⼀个⾸先发⾔。

2、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

(三)语义(词意)重复

1、语义重复。语义重复就是指⼀个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

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造成句⼦的表意重复

啰嗦。

2、⽅法:删。即繁就简法。

“删”就是指给意思重复或成分多余的病句消肿,从⽽使句⼦简洁明了的⽅法。重复,多半是⽤了相同意思的词语造成的。句⼦中所⽤的词语重复了,给⼈的感觉就显得啰嗦,好⽐画蛇添⾜,多

此⼀举。修改时,对重复的部分择⼀就⾏了。

例:我第⼀个⾸先发⾔。

句中的“第⼀个”和“⾸先”重复,可删掉其中⼀个。改为“我第⼀个发⾔。”或“我⾸先发⾔。”

再如: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例句中的“不禁”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禁不住,因此它和“忍不住”放在⼀个句⼦中就显得意思重复了。这个句⼦可改为:我不禁笑出声来。或: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例1:“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例2:那个房间⾮常宽敞得很。——去掉“⾮常”或“得很”。

例3:松树屹⽴在陡峭的险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峰”。

例4:那个三条边的三⾓形画好了。——去掉“那个三条边的”。

四、类型四:(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中国少年报》《⼩主⼈报》《⼉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

2、万⾥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

(四)归类不当

1、归类不当。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属类的事物放在⼀起。

例1:“《中国少年报》《⼩主⼈报》《⼉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2:“万⾥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桥”。

2、⽅法:删。

五、类型五:(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我今天上午看了⼀天的书。

2、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个⼈还留在教室⾥做作业。(五)前后⽭盾

1、前后⽭盾。前后⽭盾是指句⼦中的表意不清晰、⽭盾。

例:我今天上午看了⼀天的书。

句⼦前⾯说是“今天上午”,后⾯⼜说是“⼀天”,这样前后⽭盾。应该删掉“上午”,或将“⼀天”改为“半天”。句⼦改为:我今天看了⼀天的书。或我今天上午看了半天的书

再如: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个⼈还留在教室⾥做作业。

这个句⼦前半句讲明是“全班同学”都去,但后半句⼜说“张军”留在教室⾥。⼀前⼀后,显然产⽣了⽭盾。也许,写这句话的

⼈是为了有意识地强调突出“张军”未去,但不管怎样,句⼦的⽭盾是客观存在着的。如果确实为了强调的话,我们不妨这样改正:全班其他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个⼈还留在教室⾥做作业。

2、⽅法:前后⽭盾的病句,也可⽤删的办法或换的办法。这类句⼦⾸先要解开⽭盾,就是找出⼀句话中前后表达的意思⾃相⽭盾的地⽅,使前后意思统⼀的⽅法。⼀句话的前⾔后语要⼀致,要和事实相符。否则,就会出现前后⽭盾,与事实不符的语病。

例1:“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例2:“昨天傍晚下了⼀夜⼤⾬。”——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夜”改为“⼀场”。

六、类型六:(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两辆新旧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啊!

2、⼩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

(六)词序颠倒

1、词序颠倒。词序颠倒是指句⼦中所遣⽤的词没有按⼀定语法顺序进⾏造句,⽽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例:两辆新旧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啊!

句中“两辆新旧电动车”是指四辆电动车,“两辆”和“新旧”顺序颠倒了,应是“新旧两辆”。所以句⼦调整为“新旧两辆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啊!”

再如:⼩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

读这个句⼦,我们感到意思不清。如果是“歌声”做主语,说歌声被他陶醉了显然不通。那么,“陶醉”的应该是谁?从句意分析看,应该是“他”。什么东西使他陶醉了呢?当然就是“⼩鸟动听的歌声”了。因此,全句改为:他被⼩鸟动听的歌声陶醉了。2、⽅法:调。即调整词序法。调整词序法,就是指给词序混乱的病句理顺词序,从⽽使句⼦变通顺的⽅法。在⼤多数情况下,⼀句话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句⼦的意思就发⽣变化,甚⾄造成语病。因此,给词语安排次序,⼀定要符合平时的语⾔习惯,不能随意颠倒。

例1:“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例2:“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操场⾛去。”

——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

序对换。

七、类型七:(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2、哪⾥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

(七)指代不明

1、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中的事物或⼈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意思混乱。代词分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代词[这、那、这⾥、那⼉……]和疑问代词[谁、哪⾥]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