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数字图书馆中期检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资源
“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数字图书馆中期检查报告
“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数字图书馆中期检查报告
一、项目建设情况
(一)子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主要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本项目建设目标是瞄准国际上数字化信息资源理论发展的前沿,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实际需要为依据,通过项目建设,使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同类专业的前10名水平。
本项目将充分利用武汉大学的学术与信息资源优势,凝炼出5个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一批达到国际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通过学科交叉,促进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的学科群的发展和一流的创新团队形成。
扩大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项目建设,锻炼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使创新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具有明显优势。
使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学科、情报学学科在新世纪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自立项以来,我们进行了投入和扎实的建设工作。
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01年,我院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两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11工程”项目建设中,我们注意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1)图书馆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
在图书馆学重点学科建设中,我们结合国内外图书馆学发展的现状、趋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6个研究方向进行建设,即:图书馆学基本理论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彭斐章教授;信息资源组织检索与服务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詹德优教授;文献学与古籍版本学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曹之教授;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陈传夫教授;170
编辑出版与发行学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罗紫初教授;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刘家真教授。
这些研究方向在巩固已有成绩根底上,结合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充实与创新,研究重点已从模拟空间转变到数字空间,即研究重点是数字图书馆管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数字出版。
为了加强本学科的建设,我们通过选留优秀博士生、人才引进、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与访问以及参加大型学术会议等途径,引进博士后人1人,中年教授1人,进一步提高了师资水平和优化了其年龄与知识结构。
本学科点共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
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7人,专职教师中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占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率达59%,另有几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教师中45岁以下的教师占48%。
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担任全国性学术组织主要负责人者6人,担任国内核心期刊编委3人。
多位青年教师正在成长为本领域的学术骨干,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在科学研究方面,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工程招标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了有影响的著作6部,并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了22篇论文。
其中,陈传夫教授在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等研究的根底上完成的《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文,于2003年12月18日被中宣部全国社科规划办作为《成果要报》第17期报送党和国家领导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点在本科、硕士与博士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模全面扩大,质量进一步提升,就业单位对我们的毕业生反映很好,我们的生源来自我国大陆各地和港澳等地。
为了培养卡学科人才,在本学科点根底上备案的信息资源管理硕士点与博士点获得批准,并已开始招生。
我们还十分注意图书馆从业者的培养,已连续两次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举办中美图书馆员高级研究班,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
(2)情报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
171
在情报学重点学科建设中,我们结合国内外本学科的现状、趋势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6个研究方向进行建设,即:信息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马费成教授;数字化信息组织与检索系统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周宁教授;信息服务与信息保障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胡昌平教授;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邱均平教授;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研究,主要学术带头人是李纲教授。
这些研究方向在巩固已有成绩根底上,结合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充实与创新,研究重点已转向数字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检索、开发与利用。
在研究方向方面,根据近几年国际上的发展动态,通过对已有研究方向、教师队伍及其他各类资源的重组,在巩固‚信息经济与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化信息组织与检索‛等已有优势研究方向的同时,形成了以信息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情报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为根底的若干个在本领域有竞争力的新研究方向,尤其是在‚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竞争情报‛等领域形成特色。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与协作精神的在全国具有学术领导地位的优秀学术群体为目标,积极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教育,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报考在职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和出国深造。
目前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师资队伍,保障了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及信息产
业部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为依托,通过承担课题的形式,开展情报学及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生产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的科研成果。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增大横向项目力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从以往的以本科培养为主转向以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为主,加大研究生培养的力度,提高其培养的质量。
另外,情报学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并为2004年首批博士后的进172
站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今后的目标是:将进一步围绕本学科,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巩固现有的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增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出一批在国内同行中有影响的研究生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继续保持本学科在国内领先水平。
(3)一级学科(学科群)建设
我们在上述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根底上,加强重点学科群建设。
2002年,整合这两个学科中的部分资源申报了‚信息资源管理‛和‚编辑出版‛两个硕士点与博士点,获得批准。
此后,又获得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与博士点,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图书馆学博士后流动站,使重点学科群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并培育了相关学科。
、
由于重点学科群在各方面的成绩,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于2003年12月结束的第二届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总体水平排名评为第一,得分88.75分。
2.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依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国家级重点学科情报学建立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自2000年9月批准建立以来,始终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提出的5项标准进行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果。
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共计承担各级各类项目20多项,其中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来自企业和地方政府委托研究的项目7项。
这些项目中,已完成结题10余项,其中,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评为管理科学部优秀完成项目,论著及项目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共计出版专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中心通过组织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研173
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模式‛、‚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和来自其他部委、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重要项目‚文献计量内容分析的综合研究‛和‚我国企业信息竞争力评估研究‛,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促进根底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初步建立起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支持下,建立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与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建立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与发展中心,承接来自政府部门和企业信息化研究项目,为社会培训不同类型的信息化师和电子商务师。
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签定了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将开展以下项目合作:联合对中国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进行评估,出版《中国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年度报告白皮书》;联合对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和国内信息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并定期公布中国信息企业50强;联合主办‚全球信息化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联合建设‚基于Internet的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实验室‛等等。
中心作为湖北省科技情报局的‚机构‛顾问,定期为湖北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进行咨询,其咨询报告、研究报告被湖北省广泛采用,效果良好。
中心与湖北省科技信息系统的合作对湖北的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为根底,加强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教育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数字图书馆研究所的建设。
将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基地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的根底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中心。
瞄准国家需要,组建跨学科的研究中心,如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
积极筹建‚985工程‛项目——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创新基地。
在武174
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拥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根底上进行学科融合和拓展,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现有的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出版科学研究所为主体,整合依托于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的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与武汉大学共建的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武汉研究基地和电子商务研究发展中心的力量,利用武汉大学学科的交叉优势和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管理学院的国内外合作研究根底以及已经形成的开放化研究机制,组建服务于国家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信息资源研究领域的重大项目、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为建设世界
一流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于国家科技进步与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咨询中心,提供完整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根底条件、创新人才和全方位的管理保障。
3.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实施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
包括:鼓励、支持青年教师申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项目;创造条件鼓励40岁以下的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参加重要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在国内学术界的知名度;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外大学进修、学习。
2001年以来,先后派出了王新才博士、徐丽芳博士、方卿博士、李刚博士和邱晓林博士等到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访问、进修。
通过国际联合培养、交流、引进等手段,实现学术创新队伍的学科、年龄、研究专长的优化,具体措施有:
积极从校外引进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两个重点学科都已经引进了司马朝军等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肖希明等学术骨干。
2004年年初始,我们在学院网站和学校网站刊登了招牌启事,在业内备受175
关注。
根据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及我院重点建设领域的需要,通过选留优秀博士,引进和挖掘现有教师队伍潜能,对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专长进行优化配臵和组合,确保各重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有高水平发展潜力的后继力量。
积极鼓励与支持教师申报各种科研项目,对于已获得审批的项目学院给予有关奖励,并给予研究中的指导,激发了教师们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因而,我们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数量居全国同类学科之首。
鉴于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获得批准的概率相对较低,我们在211项目中启动‚青年教师预研项目‛,支持10位青年教师的研究项目,为211后期争取国家项目做准备。
启动‚中青年教师骨干项目‛,支持10名教师的研究计划,为他们在211后期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和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
如2004年启动的青年教师预研项目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出版:范式与策略研究(徐丽芳);中国银行企业信息化与竞争力研究(聂进);我国宽带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黄晓梅);我国出版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余世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王清);水利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寇继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代君)和自进化多代理软件模型研究(陆泉)。
4.人才培养项目
研究生培养是‚211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院努力促进教育创新,大力培养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根底、高质量、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措施包括:
通过更多硕士点与博士点的设臵、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新设计、研究生教材的编写、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学生、严格实行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遴选制、提高指导教师水平以及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等手段提高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
176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素质,培养研究生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需求,自2003级起,我院研究生课程建立了公共课平台,增大了计算机课程力度。
根据理科、文科的特点和过去的根底,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
理科含情报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文科含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专业。
理科公共课平台课程有:高级程序设计(Java 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文科公共课平台课程有:高级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
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如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管理委员会吴建中教授、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张晓林教授等。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
我们先后邀请了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馆长Rush G. Miller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Peter Zhou博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信息科学学院Jin Zhang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Hong Xu博士、台湾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王梅玲博士等。
2004年10月,我们借全国博士论坛之机,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孟广均研究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吴慰慈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叶继元教授、吉林大学情报系毕强教授等担任博士论文点评专家,同时,吸引国内著名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研究生们来我院交流。
5.其他建设项目
实施国内外学术交流项目。
‚211工程‛项目执行3年多来,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
为了提高重大课题的研究质量和影响范围,推动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化建设工作,从2002年开始,学院决定每年或每两年定期召开一次以‚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长期连续召开。
每次会议都以学院承担的重大项目为主题,目前已召开2次,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11月召开,围绕重大课题‚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177
研究‛和‚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模式研究‛进行研讨,来自全国的7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第二次会议于2003年11月举行,围绕重大课题‚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和‚信息资源知识产权制度‛展开研讨,有70余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出席会议。
两次会议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会议论文集,不仅促进了重大课题的研究,而且在信息化建设与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目前,第三次‚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学术会议正在积极筹备之中,拟在今年11
月举行,我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坛和品牌学术会议,成为‚211工程‛项目重要的学术载体和交流平台,传播‚211工程‛项目的研究成果,扩大‚211工程‛项目的学术影响力,同时也吸收来自国内外的最新学术信息。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2001年与美国匹兹堡大学信息学院合作,得到美国亚洲高等教育基金会资助,主办了首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美国5个最有影响的图书情报学院和信息管理学院的院长、我国的30多位院长和系主任、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数十个信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会议的重要论文已由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正式印刷出版,被发送到全美及世界本学科领域主要的国际信息资源和教学科研机构。
美国重要的学术组织如此关注在中国举办的一个学术会议和中国大学的一个学院及科研机构,在我国目前还不多见。
会议对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科的发展和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美院长、系主任圆桌会议,草拟了《面向21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及信息管理学科的行动计划》,提出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与国际接轨,建立专业硕士教育制度,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为这一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该文件还提出建立图书情报工作者资格证制,这份文件已提交给教育部和文化部有关政府管理部门。
我们还与韩国k&y HIGH-TECH CO. Ltd 公司联合组织召开了中韩远程教育国际研讨会,韩国国会议员许云娜亲自178
出席,会后出版了论文集,推动了中韩在远程教育系统开发方面的合作。
学院还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研究人员的对外学术交流和出访学习,王新才副教授在2002.8~2003.8赴美进修一年,马费成教授、邱均平教授、陈传夫教授、李纲教授出席了境外国际学术会议。
李纲博士、邱晓琳博士、方卿博士、徐丽芳博士已赴美国或英国访问和开展合作研究,陆伟博士已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将在今年赴美国访问和开展合作研究。
在与美国基督教亚洲高等教育基金会签定的协议中,学院亦将派2-3名研究人员赴美访问或开展合作研究。
以资料室为根底建立数字图书馆学术资料中心,为此,我们在2001-2003年投入40万元,2004年又投入23万元。
学院在资料信息的积累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果,正逐步实现成为本学科领域‚资料信息中心‛的目标。
近期重点开展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外文图书、期刊的采编、学科信息门户、学科信息导航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已收藏中外文图书3万余册。
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建立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学科信息门户网站,完成了‚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门户及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同时强化了基于网络的学术交流和网络远程教育,初步奠定了作为国内本学科领域的资料信息中心的发展格局。
学院承办的刊物《图书情报知识》多年来一直被评为本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3年多来,按‚211工程‛项目的研究重点,增设了信息组织、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等栏目,成为国内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重要的学术论坛和交流平台。
学院研究人员还受聘参与或主持全国性科研规划的制定工作,如学院资深彭斐章教授主持了教育部‚十五‛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科研规划,其指南对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成为教育部确定本学科‚十五‛期间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的重要指南;马费成教授和胡昌平教授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制定工作,他们提出的有关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多项重点课题建议被采纳并写进规划指南。
179
加强综合实验室建设。
我院实验中心是一个面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图书馆学、编辑出版学和档案学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基地,实验项目以知识信息的获取、组织、传递和利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为主干,面向全院5个专业,共开设了20门根底实验课程,16门专业根底实验课程。
2001至2003年,我们从‚211工程‛经费中拨出145万元购买仪器与设备,2004年又投资近30万元于实验室,并从其他来源渠道筹集经费。
我们选派实验室工作人员到国内外重要实验室访问,学习其开放理念。
筹建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集成实验室。
上世纪末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信息加工、收集、开发与利用的方式与方法,以培养信息处理与服务专业人才为己任的图书馆唯有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方能完成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信息处理与服务专业人才的目标,我们建立了一个集信息采集、组织、检索、开发与利用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建立等关键技术于一体、兼备综合教学平台与专业实习的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集成实验室。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以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开发管理为主题,面向社会开展了企业ERP培训,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管理培训,数字图书馆应用软件培训,区域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培训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社会欢迎。
学院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申报,得到美国基督教亚洲高等教育基金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和我国教育部资助,在2003年至2004年2个年度里,举办‚中美图书馆员高级研究班‛,旨在提高我国西部地区图书馆管理及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水平。
2003年10月20-11月10日举办了第一期培训及研讨班,主题为‚现代图书馆管理‛,来自西部的50多位馆长、副馆长、部主任及其他地区代表共计60多人参加培训和研讨。
文化部社图司、教育部条装司派领导出席研讨班,湖北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对培训和研讨班进行了报导。
2004年7月15-28日在内蒙古大学举行了第二届‚中美图书馆员高级研究班‛,主题为数据库管理与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
该研究班旨在提高我国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水平,属公益性质,不收培训费,180
此举在本领域极为少见,受到了学员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学院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权,推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为发展中国家研制的图书情报管理应用软件,该软件特别适合于中小型图书情报机构和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心为此专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