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版《红气球》镜头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版《红气球》
冬季,巴黎某小城。
阴郁的早晨,视野里充满灰色的湿漉漉的冷寂。
伴随着冷寂和忧郁的音乐。
第一个镜头:从略高的角度俯瞰
空旷寂寥的大街。
一只猫在四处张望,显得那样弱小无助孤单。
一个上学的孩子从画框左下角入画,一只小猫使他停住了脚步。
逗了一会儿猫之后,孩子小小的身影从画框右上角消失出画。
遇到的这只孤独的猫其实也代表着这个小男孩,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他是最孤单的,同样在高大的建筑物的对比下,他也是如此的渺小。
他跟着只流浪猫正所谓“同病相怜!”他也只有跟动物太能够有交流。
第二个镜头:仰拍
孩子从画框右上角入画,沿着高高的阶梯走下。
途中,上空的什么东西吸引住他的视线,孩子攀缘而上,镜头伴随着孩子升起,原来路灯杆缠挂着一只随风飘来的红气球。
鲜艳的红色,在冷色氛围中分外夺目。
作为局部色相,红色在全片贯穿始终。
接着,孩子牵着红气球从画框右下角出画,整个过程一镜完成。
这两个镜头的视听信息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他遇到了一个热情、温暖的玩伴-红气球。
出入画的关系、孩子运动方向变化、镜头的角度、画面的色调、音乐的基调乃至全片的长镜头风格都确立了。
第三个镜头:小角度俯拍
孩子进入社会——城市的大街。
同步音乐止,代之的是嘈杂的环境音响。
在这个没有一点亮色的环境中这个红气球仿佛显得那么扎眼,格格不入。
第四个镜头:
孩子在公共汽车站候车。
孩子周围都是成人,着装都是黑灰的冷色调。
公车来了,依旧是冷漠的黑色。
红气球是一片冷色调中唯一的暖色。
由于红气球的缘故,孩子被拒绝上车。
第五个镜头:近景
第一次出现孩子的近景:孩子茫然无助的面孔。
抬头看了看牵着的气球。
显得那么无助!
第六个镜头:跟拍
突然,孩子牵着红气球拔脚便跑。
为了避免迟到,他选择了跑步上学。
第一次出现激烈的运动。
接着,一个长长的跟拍镜头:迎面跟拍孩子奔跑。
摄影机和镜头里的主体都在运动,运动感进一步加强。
第七个镜头:
快速切入,孩子到了学校的外门——这个镜头没有采用孩子出入画的方式,一是为了加强紧张感,二是表明空间的省略——孩子是跑了很多路,而不是仅仅跑了上一个镜头的长度。
大门紧闭,没见别的孩子。
很明显,他迟到了。
第八个镜头:俯拍
孩子进入学校,将气球交给校工保管。
镜头里出现了一条弯道,代表着转折,预示着有什么不同的事即将发生。
第九个镜头:
楼上黑洞洞的窗户中探出身着黑色服装的校长的不满的面孔。
校长背后的世界里也是一片黑暗!代表着大人的世界就是那么不清楚,让人看不透!
第十个镜头:
孤零零的树在冬天里落下最后的几片树叶。
男孩奔向教室的背影。
本该充满生机的校园里突然显得那么冷寂,没有一丝温暖。
第十一个镜头:
学校门口,放学的孩子蜂拥而出,从镜头前出画。
进-出、动-静、少-多,再
次构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出来的是刚才那个男孩,寻找等候在外面的气球。
最后出来也没有朋友陪伴,也没有家长来接,表现了男孩的孤单。
在这个时候陪伴他的就只有这个仿佛拥有生命的红气球。
第十二个镜头:
下雨啦!雨,不仅是戏剧性的目的,也是视觉变化的元素。
湿漉漉的地面上
泛着光,银幕上开始有了亮色。
男孩牵着红气球,向举着伞的路人求助。
一组表现孩子回家借着路人的伞避雨的镜头:横向的、纵深的、过街道、过天桥、吐着蒸汽的机车、巡逻的骑警······总之,变化多端。
\可能会注意到给予帮
助的是一位脚有残疾的老人。
老爷爷还故意把伞推到男孩那。
老爷爷代表了一类群体。
但是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到了楼道就把男孩放那了男孩到伞下躲雨的时候,先把红气球放了进去。
表现出在男孩的心里红气球已经有了很重要的位置。
第十三个镜头:俯拍
男孩进入楼门。
楼道里也是黑色的看不清,使本来红色的气球也改变了颜色。
预示着男孩的眼睛里的家庭也不是很温馨。
第十四个镜头:仰拍
老奶奶在窗口张望。
楼洞和窗户的长方形在形状上近似,是剪辑的依据。
还有就是注意到校长和奶奶都采用的仰拍,体现了他们威严的身份。
第十五个镜头:远拍
男孩上楼回家。
一扇窗户打开了。
老奶奶将红气球放飞,显然家人拒绝孩子把气球带回家。
在这么一栋高高的破旧的楼上,这个被放飞的红气球显得那么突兀!可是这就是男孩的希望和快乐。
气球并不是按常理的飞走了,而是来回徘徊。
这就引起我们的注意了,这个气球是有生命有意识的!
第十六个镜头:
男孩撩开窗帘看见了气球,仿佛在与气球对话。
这时候的窗户是一个很好的道具。
巧妙地把男孩和气球分成了两个世界。
而且窗户框就好像是一把枷锁,制约着男孩。
第十七个镜头:
男孩回顾室内无人,去够气球,此时气球也去“牵”男孩的手。
男孩偷偷将气球牵进室内,关上窗。
这个细节,精确地说明了孩子孤独的原因——家庭环境——这是一个管教严厉的
家庭。
第十八个镜头:
银幕全黑。
店铺的铁门自下及上轰然拉开,银幕上顿时亮了。
此镜,作为第二段落的开篇,从门窗的启合、光影的明暗、人物的角度、声音的动静上都形成对应。
自下而上拉开铁门,其视觉效果相当于光学剪辑的“划”的效果,构思精妙。
第十九个镜头:
楼上过道,送报的邮差迎着镜头走来,从银幕右面出画。
楼下街道,背着玻璃的工人背身走向纵深。
这俩镜头又是一组对应关系。
视觉上十分舒服。
这俩镜头主要是用来说明时间:新的一天开始了。
第二十个镜头:
男孩从窗口将红气球放飞,并和气球对话,仿佛这个气球就是他的玩伴一样。
第二十一个镜头:
男孩下楼环顾四周,看到没有人,便招呼气球下来。
看到男孩如此的谨慎,可以更加确定男孩家教之严。
第二十二个镜头:
听到男孩叫自己气球就乖乖的去找男孩。
第二十三个镜头:
男孩要牵着气球走,可顽皮的红气球却有意地躲闪着,一如调皮的小伙伴。
第二十四个镜头:俯拍
气球跟着男孩下楼梯,这时候遇到了一只狗,这是男孩的所有朋友了,当狗狗去追逐气球时,男孩去阻拦,更加体现了气球在男孩心中的地位。
俯拍表现了这三者都很渺小,不引人注意。
第二十五个镜头:
男孩躲藏起来,趁红气球不注意,一把将它捉住。
男孩教训着红气球。
男孩松开手,红气球乖乖地尾随着男孩。
第二十六个镜头:
接着,是饶有童趣的“捉迷藏”——这回是红气球在捉弄着孩子。
它躲在门洞
里,直待孩子四处寻找,它才钻了出来触摸孩子的头。
第二十七个镜头:
音乐止,环境音响起。
虽然我们看不到男孩的身影但是通过红气球我们就想当然的认定男孩就在不这。
因为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伙伴。
第二十八个镜头:
孩子上了车。
红气球跟着车随后飘荡,一路尾随像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
第二十九个镜头:
孩子在看。
主观镜头:跟拍红气球在追着汽车。
如同第一段中的孩子牵着气
球奔跑。
红气球在此时完全等同于人。
第三十个镜头:
学校到了。
一群喧闹的孩子们发现了红气球。
红气球躲闪着孩子们的追逐。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始终是独自在活动,除了红气球外,似乎没有任何朋友和玩伴。
影片对学校的表现如对教室的视觉表现:黑洞洞的大门。
带给孩子丝毫的欢乐的只有红气球。
第三十一个镜头:
孩子们被召唤进教室,看不见里面,黑黑的。
其他的孩子都进去了,只有男孩还在追逐着气球。
最后无奈之下也进去了。
仿佛气球不想进到黑洞洞的教室一样。
第三十二个镜头:
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教室后,发现了气球,认为气球打扰了孩子们的平静生活,企图抓气球。
严厉的校长入画,发现等候在教室外的红气球。
企图抓住气球。
气球躲闪着钻进教室。
第三十三个镜头:
气球躲闪着钻进教室。
校长进教室将孩子揪了出来。
我们发现气球跟学生老师进去教师的门不是同一个门。
这反映了,气球跟他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思想不一样。
第三十四个镜头:
孩子被关进隔壁一间黑洞洞小屋。
这个时候校长的黑衣服与气球的红色有了强烈的对比。
第三十五个镜头:
红气球追逐着离开的校长。
幽默、谐谑的音乐。
很具有讽刺意味。
第三十六个镜头:
街头,校长发现了纠缠他的红气球,跳着脚企图捕获它,但红气球灵活地躲闪,两人你来我往地较量,活象一幕哑剧。
还可以发现校长身后都是一些有规则的图形,就像校长被一些条条框框约束,很古板。
第三十七个镜头:
由于有气球跟在身后,在大街上行走的校长频频惹人注意。
周围人都是不解的眼神。
第三十八个镜头:
下课后只有男孩自己还被关在小黑屋子里。
他踮起脚尖眺望,眼神中充满了渴望。
第三十九个镜头:
校长遇到一个熟人说话,红气球仍不依不饶地纠缠不清。
校长发现后企图不让熟人发现,但是最后还是被发现了,校长显得很尴尬,极力的辩说,好像这种事很丢人。
第四十一个镜头:中景
熟人和校工保管看到气球跟着校长走后,都表露出很不解的表情。
第四十二个镜头:
气急败坏的校长回到学校,将孩子和红气球驱逐出学校。
注意到角落里有一堆落叶,并没有被收走。
看来学校也只是表面做的很好。
第四十三个镜头:
校工保管看到气球跟着孩子走时露出了微笑。
或许气球是孩子们需要的。
第四十四个镜头:
他们来到一间旧货市场,漫无目的地游荡。
这一段落的目的在于强化孩子和红气球的孤独。
第四十五个镜头:
孩子在一幅画前停住了脚步。
这幅画画的是一个小女孩。
这个细节提示观众:孩子是独子,缺少爱。
红气球也在一面镜子前徘徊着,他似乎也发现自己的孤独。
第四十六个镜头:
孩子在找气球。
气球也在找孩子。
他们终于相遇。
孩子和红气球的镜头是对称、平行的,也是平等的。
导演完全把气球当人来看待。
第四十七个镜头:
孩子牵着气球邂逅一个小女孩,也牵着气球,蓝色的。
两只气球之间产生了兴趣,它们是同类。
这是对上一段落红气球照镜子的镜头的回应。
第四十八个镜头:
男孩牵着红气球走开,蓝气球竟脱离女孩的控制,追上红气球。
两个孩子只好将它们再度分开。
第四十九个镜头:远景
前景是一群潜伏着的孩子,试图抢夺气球。
后景的孩子牵着气球的走来。
充满危机感的同步音乐。
第五十个镜头:俯拍
前景是一群潜伏着的孩子,试图抢夺气球。
后景的孩子牵着气球的走来。
充满危机感的同步音乐。
男孩和气球突破重围。
孩子们望着远去的男孩子,泄气地叫嚷着。
孩子们的出现,预示着第三段落男孩和红气球将面临的危机。
第五十一个镜头:远景
孩子从纵深迎面跑来,往家跑。
显得很弱小,而前边的道路也不是很平整,预示着回家也不是很平稳。
第五十二个镜头:仰拍
男孩跑上楼。
第五十三个镜头:俯拍
楼下围着追赶而来的孩子们。
预示着他们肯定得不到气球。
第五十四个镜头:
男孩将红气球拉进室内,砰地关上窗户。
同第一段落一样,是一个段落结束镜头。
此时,全片进行到21分钟。
第五十五个镜头:俯拍
俯拍,奶奶牵着孩子拾阶而上,左下角出画。
第五十六个镜头:仰拍
奶奶牵着孩子拾阶而上,右下角入画。
景深处的建筑是教堂。
带有宗教风格的音乐。
尾随而来的红气球,拍摄的镜位完全同拍奶奶孩子一样。
第五十七个镜头:俯拍
尾随而来的红气球,拍摄的镜位完全同拍奶奶孩子一样。
说明导演看待红气球跟人是一样的。
第五十八个镜头:仰拍
红气球尾随着进入教堂,教堂里也是黑色的,预示着也容不下他们。
摄影机观望着:片刻,卫兵将孩子和老人驱逐出境,还有那只红气球。
第五十九个镜头:
城市的远景。
孩子和红气球在一片废墟处自由地玩耍。
欢快的同步音乐。
光线逐渐明亮起来,估计是下午。
逆光投射在人物和周围的建筑上,勾勒出鲜明的轮廓。
远处的景物也显得错落有致,格外有层次。
第三段落的光影与前两段落形成极大反差。
第六十个镜头:
孩子牵着气球来到糕点店,进去买糕点,红气球等在门外。
第六十一个镜头:
透过玻璃橱窗,看见一群孩子孩子向里面观望。
其中一个发现了红气球。
几个孩子藏在墙后,突然出手,把气球抢走。
第六十二个镜头:
男孩买完糕点出门,发现红气球不见了。
第六十三个镜头:俯拍
红气球被绳子绑着,被束缚着。
第六十四个镜头:俯拍
男孩焦急地在城市四处寻找。
第六十五个镜头:
城市的一片贫瘠的废墟,孩子们牵制着气球,楼上有三个大人看客。
第六十六个镜头:俯拍
男孩焦急地在城市四处寻找。
大片阴影笼罩着他。
第六十七个镜头:
一群孩子再用弹弓和石头攻击红气球。
第六十八个镜头:俯拍
一群孩子为了抢夺气球在打架。
采用俯拍,是导演对这种行为表示否定的态度。
第六十九个镜头:
男孩冲过里制止,气球和男孩看着所占的比例很小。
而且在这个构图上男孩走向的是左,预示着不会有很好的结局。
第七十个镜头:
男孩推门进去,可是注意到门上有个很小的洞。
说明南海进去能就到气球的可能性很小。
第七十一个镜头:
男孩从墙外把气球拽过来,一墙之隔却是两个世界,男孩和气球与抢夺气球的那群男孩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第七十二个镜头:
男孩牵着气球在跑。
一群孩子在后面拼命地追。
追赶的环境多在纵深感极强的胡同里。
逆光,在人物身后投下浓重的阴影。
重重的脚步声,加重着紧张感。
这个段落共十个八镜,交替表现双方追跑的场面。
除了两个躲藏的孩子偷窥的近特写镜头,都是远景。
这些镜头在取景、光影、角度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应关系,剪辑十分流畅。
除了交错的方向构成流畅的剪辑,红气球的局部色相也成为剪辑的重要依据。
尤其是一个红气球跑到镜头前成为近景出画的镜头,和下一个反方向入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红气球构成两个镜头的剪接点。
第七十三个镜头:
终于在城市的一块高地上,男孩被一群孩子包围,红气球脱离了他的保护,成为
一群孩子攻击的对象。
他们用石头和弹弓来对付可怜的红气球。
第七十四个镜头:
嘈杂纷乱的环境声。
手持摄影表现孩子的暴力场面,加剧着躁动不安的气氛。
第七十五个镜头:
一个手持弹弓的男孩的特写,广角镜头的夸张,使其面目狰狞。
第七十六个镜头:
红气球终于被击中了。
静,死一样的寂静。
一个很长很长的镜头表现气球一点点泄气、瘪掉。
慢镜头,时间被放大。
仿佛孩子们都屏住呼吸观察红气球的命运。
第七十七个镜头:
突然,伴随着一声狗吠,一只脚入画将垂死的气球踏破。
石破天惊的一脚,与先前的寂静形象强烈对比。
第七十八个镜头:
神奇的音乐起。
预示着奇迹将要发生。
果然,高潮到来了。
两个小女孩手中的气球飞向天空。
第七十九个镜头:
更多的气球排着队飞向天空。
整个巴黎的气球飞向天空。
这个段落由三十五个不同景别、角度、长度的镜头组成。
剪辑方案是:先是以一组短促的镜头表现一个个气球纷纷脱离人的手,接着再以稍长的镜头表现自由了的气球们汇聚在一起,排着地队飞向天空。
气球数量由少到多,由挣脱人们的手,到自由地在城市飞翔,由地面上及天空,最后逐渐汇合成气球的海洋。
目的在于强化这样一个印象:整个巴黎的气球都来安慰孩子。
音乐的处理:先是以节奏鲜明的打击乐作为引子(与短促的镜头同步),然后出现抒情的主题音乐(镜头逐渐加长)。
音乐的节奏与画面剪辑的节奏同步。
色彩斑斓的气球们涌向伤心的孩子。
优美抒情带有童话色彩的梦幻般的主题音乐。
第八十个镜头:特写
全片中男孩的最大特写,将孩子喜悦欢乐的心情表露无遗。
全片最亮的光。
全片最暖的色调,与开篇形成鲜明对比。
第八十一个镜头:
男孩子欣喜地抓住一个个彩色的气球。
透过彩色气球拍摄的孩子,强化着故事的童话色彩。
第八十二个镜头:
气球们带着孩子飞向天空。
孩子和气球们在城市上空翱翔。
导演很好地从孩子的心理角度来讲述了故事这于成人世界的成年人来说是很难的具体表达的主题应该是那种童年的感觉:得到气球的喜悦,拥有气球的自豪,气球带来的烦恼,别人对气球的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