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及降血糖药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页/共36页
【临床应用】 ❖ 糖尿病 :
2 型(NIDDM),饮食控制无效。 对胰岛素抵抗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对1型和胰腺切除者无效。 ❖ 尿崩症:氯磺丙脲、格列本脲。
第28页/共36页
【不良反应】
(1) 胃肠不适反应: (2) 严重低血糖:发生率高,时间长,易死亡。 (3) 肝损害: (氯磺丙脲)
第4页/共36页
第一节 胰岛素(insulin )类药
❖ 用途:糖尿病。 ❖ 来源:猪、牛胰岛素(单组分胰岛素),
人工合成人胰岛素,1972年 基因工程重组人胰岛素,1982年, 注射剂, 雾化吸入剂,2006年,FDA批准。
第5页/共36页
NH+
人胰岛素分子一级结构
Ph
e13
Va l
NH+
As n
第25页/共36页
【药理作用】
❖ 降血糖作用: 使正常人血糖↓,二代 > 一代,200
倍 对胰岛功能低下,提高B细胞功能。 改善胰岛素抵抗。
❖ 抗利尿作用: 氯磺丙脲、格列本脲, 促进 ADH 分泌。 第26页/共36页
作用机制: 1. B细胞膜磺酰脲-受体→ Ca2+内流↑,
促进Insulin释放。 2. Insulin受体上调, 提高敏感性。 3. 抑制胰高血糖素。
第31页/共36页
五. 餐时血糖调节药 瑞格列奈(repaglinide),1998年
❖ 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作用特点:
降低餐后血糖,快、较强、短。 ❖ 应用: 2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
第32页/共36页
第三节 新型降血糖药物
一.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靶点药物
GLP-1:肠黏膜L细胞表达, 作用:葡萄糖依赖性促进B细胞分泌,
第10页/共36页
胰岛素制剂分类及作用时间
insulin
分类
制剂
维持时间
短效:速效胰岛素
6-8h, 静脉、皮下
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18-24h, 皮下
珠蛋白锌胰岛素
12-18h, 皮下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
24-36h, 皮下
甘精胰岛素
22-
皮下
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 餐前给药。
第11页/共36页
四. 体内过程
第24页/共36页
磺酰脲类药动学参数比较
达峰时间
t1/2
甲苯磺丁脲 3~5h
8h
格列本脲
2~6h
10~16h
格列吡嗪
1~2h
2~6h
格列齐特
2~6h
10~12h
维持时间 6~12h 16~24h 6~10h 12~24h
特点:口服吸收快,血浆蛋白结合率90%以上。 第二代:作用时间长,发生低血糖少。 第三代:抗血小板作用。
2. 促进葡萄糖转运 3. 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降低甘油三酯,增加HDL-C,抗AS。 4. 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 5. 改善肾小球病变。
第22页/共36页
临床应用: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者。 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嗜睡、水肿、头痛、胃肠道刺激症等 曲格列酮肝毒性大。
第23页/共36页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食欲。
依克那肽(exenatide) : GLP-1受体激动药 2006年,FDA
Sitagliptin Phosphate :抑制GLP-1的分解, 2006年,FDA
第33页/共36页
二. 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醋酸普兰林肽 (pramlintide acetate)
第20页/共36页
【药理作用】
Insulin 增敏药
1. 降血糖作用: 改善胰岛素抵抗
机制: 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 PPARγ), 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转录: ⑴ 增加肌肉、脂肪对胰岛素敏感性; ⑵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⑶ 脂肪细胞瘦素(leptin) ↓ 、TNFα↓。
第21页/共36页
特点: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抑制胰高血 糖素的分泌, 减少肝糖生成和释放, 降低 糖尿病血糖波动, 1型、2型辅助治疗, 改善总体血糖控制的作用。
第34页/共36页
复习思考
降血糖药分类及代表药物? 胰岛素、磺酰脲类及胰岛素增敏药的药理作 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双胍类降血糖作用特 点?
降血糖作用明显。 ❖ 不良反应: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FDA禁阿卡波糖(acarbose,拜唐苹):降糖新药 伏格列波糖(voglibose) ❖ 机制:抑制小肠-糖苷酶,降低葡萄糖水解 速度,减缓葡萄糖吸收。 ❖ 应用: IDDM、 NIDDM,单独或与其它降 糖药合用。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Gl n
Hi s
Le u
7
Cy Gl Se syr
3Gy1l
Ile
Va l Gl
u
6 Gl Cy Cy 7 n s sTh 8
Ty Ler
10
Hi Le s u Va
lGl
Le Al u
u 1a5
—
OOC 30 Th
A链
Sre 9 Cy Iler 10 Ses 1 rLe 1
B链 VluCay1G92l 0 s y Gl Ar ug
2. 急性并发症: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酮症酸中毒。
3. 慢性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肾,肢体。 视网膜病变。 肺结核,皮肤化脓感染,真菌感染。
第3页/共36页
➢ 胰岛素类 insulin ➢ 口服降血糖药(oral hypoglycemic )
胰岛素增敏剂 磺酰脲类 双胍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餐后血糖调节药 新型降糖药
二. 磺酰脲类 Sulfonylurea
•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D860,甲糖宁) ❖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P-607) 二代: ❖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 格列吡嗪(glipizide,吡磺环已脲) ❖ 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 ❖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第19页/共36页
一. 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sensitizing drugs )
针对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
—— 2 型糖尿病治疗
噻唑烷酮类化合物:(TZD)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 环格列酮,恩格列酮
抑制糖异生,减少肝葡萄糖释放, 应用胰岛素,大量饮酒 严重低血糖,至死亡。
第17页/共36页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物
oral hypoglycemic agent
作用: 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促进胰岛 B 细胞释放胰岛素, 保存胰岛 B 细胞功能, 减少血糖的来源。
第18页/共36页
Insulin增敏药 罗格列酮、环格列酮 磺酰脲类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 双胍类 甲福明、苯乙福明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餐后血糖调节药 瑞格列奈
• 机制:胰岛素抗体,
受体下调,
膜葡萄糖转运 第16页/共36页 蛋白异常。
【drug interaction】
1. 噻嗪类、速尿:抑制内源性胰岛素分泌; 2. 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拮抗胰岛素作用; 3. -受体阻断剂:阻断低血糖时的代偿性升血糖反应,
掩盖早期低血糖症状,可致严重低血糖。 4. 保泰松:加强胰岛素作用。 5.乙醇:
三. Insulin preparation 制剂 Injection insulin :注射胰岛素 1. 口服无效。提取,单组分胰岛素; 2. 加锌、加珠蛋白、精蛋白 溶解度↓,稳定 延缓吸收 中或长效制剂 ; 3. 室温或4℃冷藏保存。冷冻可致活性下降。 Breathe insulin: 吸入胰岛素, 2006年,FDA
insulin
蛋白水解酶
皮 下 注
与受体结合 发挥作用
肾胰岛素酶水解
射
短肽或 氨基酸
特点:口服易破坏,皮下注射, 急需时可静脉滴注。 代谢快、半衰期短,皮下t1/2:10min。
第12页/共36页
五. 临床应用
1. 重症糖尿病(IDDM ,1型) 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 型)
饮食、用药综合治疗。分级。 3. 糖尿病并发症:
Gl y
Lr y
25
Ph Ph Ty eer
Psr Th o r
u Ty
r
Gl Le
n15u
Gl u
As Ty nr
Cy As—COO— s n21
第6页/共36页
一. 药理作用
❖ 糖代谢:降低血糖。促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加速葡萄糖氧化、 使葡萄糖利用增加。
❖ 脂肪代谢:促进合成、抑制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丙酮的生成。 ❖ 蛋白质代谢:促进合成、抑制分解。 ❖ 促进糖原合成→促进K+内流→ 血[K+] ↓。
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
第13页/共36页
4. 应激: 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 高热、妊娠、手术等。
5. 补钾: 急性高钾血症、细胞内钾缺乏。
6. 极化液: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 防治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
第14页/共36页
六.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重组人胰岛素少见。
❖ 低血糖症: 胰岛素过量。快、常见。 血糖<40mg%,昏迷、惊厥、休克,死亡 受体阻断剂阻断代偿性反应,掩盖症状。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的代谢性疾病。
• 病因: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环境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
• 分类:
1 型(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 2 型(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胆汁淤滞性黄疸。少数、定期检查。 ⑷ CNS症状:
氯磺丙脲大剂量,精神错乱,嗜睡,共济失调等。 ⑸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红斑。
第29页/共36页
三. 双胍类 biguanides
二甲双胍(metformin,甲福明) 苯乙双胍(phenformine,苯乙福明) ❖ 作用:
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促糖酵解, 减少肠道吸收,抑制糖异生。 ❖ 应用: 轻症糖尿病,伴肥胖者。
第7页/共36页
二. 作用机制
insulin
胰 岛 素 与 靶 细 胞 膜 受 体 结 合 , 激 活 Ty r , 产 生 一 系 列 的 生 物 效 应 。
胰岛素受体(糖蛋白): 肌肉、肝脏、脂肪组织、心肌、脑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受体: IGF-1、IGF-2受体。
第8页/共36页
第9页/共36页
❖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NR) 急性抵抗:应激状态所致。 慢性抵抗:抗胰岛素抗体(AIRA)产生。
❖ 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第15页/共36页
insulin resistance — 胰岛素耐受性:
• 慢性抵抗为主,
• 定义:病人胰岛素用量高于正常,
降低。
> 200U,但生物效应明显
NIDDM) 第1页/共36页
1 型糖尿病 (IDDM) 10% 自身免疫性 B细胞破坏,分泌绝对不足, 胰岛素治疗有效,口服降血糖药疗效差。
2 型糖尿病 (NIDDM) 90% B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抵抗,相对缺乏, 部分需胰岛素治疗,口服降血糖药有效。
第2页/共36页
临床表现及预后:
1. 代谢紊乱综合症:metabolic disorder syndrome 胰岛素 高血糖 多饮, 多尿, 多食, 体重减少。
【临床应用】 ❖ 糖尿病 :
2 型(NIDDM),饮食控制无效。 对胰岛素抵抗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对1型和胰腺切除者无效。 ❖ 尿崩症:氯磺丙脲、格列本脲。
第28页/共36页
【不良反应】
(1) 胃肠不适反应: (2) 严重低血糖:发生率高,时间长,易死亡。 (3) 肝损害: (氯磺丙脲)
第4页/共36页
第一节 胰岛素(insulin )类药
❖ 用途:糖尿病。 ❖ 来源:猪、牛胰岛素(单组分胰岛素),
人工合成人胰岛素,1972年 基因工程重组人胰岛素,1982年, 注射剂, 雾化吸入剂,2006年,FDA批准。
第5页/共36页
NH+
人胰岛素分子一级结构
Ph
e13
Va l
NH+
As n
第25页/共36页
【药理作用】
❖ 降血糖作用: 使正常人血糖↓,二代 > 一代,200
倍 对胰岛功能低下,提高B细胞功能。 改善胰岛素抵抗。
❖ 抗利尿作用: 氯磺丙脲、格列本脲, 促进 ADH 分泌。 第26页/共36页
作用机制: 1. B细胞膜磺酰脲-受体→ Ca2+内流↑,
促进Insulin释放。 2. Insulin受体上调, 提高敏感性。 3. 抑制胰高血糖素。
第31页/共36页
五. 餐时血糖调节药 瑞格列奈(repaglinide),1998年
❖ 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作用特点:
降低餐后血糖,快、较强、短。 ❖ 应用: 2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
第32页/共36页
第三节 新型降血糖药物
一.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靶点药物
GLP-1:肠黏膜L细胞表达, 作用:葡萄糖依赖性促进B细胞分泌,
第10页/共36页
胰岛素制剂分类及作用时间
insulin
分类
制剂
维持时间
短效:速效胰岛素
6-8h, 静脉、皮下
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18-24h, 皮下
珠蛋白锌胰岛素
12-18h, 皮下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
24-36h, 皮下
甘精胰岛素
22-
皮下
给药途径
给药时间: 餐前给药。
第11页/共36页
四. 体内过程
第24页/共36页
磺酰脲类药动学参数比较
达峰时间
t1/2
甲苯磺丁脲 3~5h
8h
格列本脲
2~6h
10~16h
格列吡嗪
1~2h
2~6h
格列齐特
2~6h
10~12h
维持时间 6~12h 16~24h 6~10h 12~24h
特点:口服吸收快,血浆蛋白结合率90%以上。 第二代:作用时间长,发生低血糖少。 第三代:抗血小板作用。
2. 促进葡萄糖转运 3. 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降低甘油三酯,增加HDL-C,抗AS。 4. 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 5. 改善肾小球病变。
第22页/共36页
临床应用: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者。 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嗜睡、水肿、头痛、胃肠道刺激症等 曲格列酮肝毒性大。
第23页/共36页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食欲。
依克那肽(exenatide) : GLP-1受体激动药 2006年,FDA
Sitagliptin Phosphate :抑制GLP-1的分解, 2006年,FDA
第33页/共36页
二. 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醋酸普兰林肽 (pramlintide acetate)
第20页/共36页
【药理作用】
Insulin 增敏药
1. 降血糖作用: 改善胰岛素抵抗
机制: 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 PPARγ), 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转录: ⑴ 增加肌肉、脂肪对胰岛素敏感性; ⑵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⑶ 脂肪细胞瘦素(leptin) ↓ 、TNFα↓。
第21页/共36页
特点: 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抑制胰高血 糖素的分泌, 减少肝糖生成和释放, 降低 糖尿病血糖波动, 1型、2型辅助治疗, 改善总体血糖控制的作用。
第34页/共36页
复习思考
降血糖药分类及代表药物? 胰岛素、磺酰脲类及胰岛素增敏药的药理作 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双胍类降血糖作用特 点?
降血糖作用明显。 ❖ 不良反应: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FDA禁阿卡波糖(acarbose,拜唐苹):降糖新药 伏格列波糖(voglibose) ❖ 机制:抑制小肠-糖苷酶,降低葡萄糖水解 速度,减缓葡萄糖吸收。 ❖ 应用: IDDM、 NIDDM,单独或与其它降 糖药合用。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Gl n
Hi s
Le u
7
Cy Gl Se syr
3Gy1l
Ile
Va l Gl
u
6 Gl Cy Cy 7 n s sTh 8
Ty Ler
10
Hi Le s u Va
lGl
Le Al u
u 1a5
—
OOC 30 Th
A链
Sre 9 Cy Iler 10 Ses 1 rLe 1
B链 VluCay1G92l 0 s y Gl Ar ug
2. 急性并发症: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酮症酸中毒。
3. 慢性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肾,肢体。 视网膜病变。 肺结核,皮肤化脓感染,真菌感染。
第3页/共36页
➢ 胰岛素类 insulin ➢ 口服降血糖药(oral hypoglycemic )
胰岛素增敏剂 磺酰脲类 双胍类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餐后血糖调节药 新型降糖药
二. 磺酰脲类 Sulfonylurea
•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D860,甲糖宁) ❖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P-607) 二代: ❖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 格列吡嗪(glipizide,吡磺环已脲) ❖ 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 ❖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第19页/共36页
一. 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sensitizing drugs )
针对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
—— 2 型糖尿病治疗
噻唑烷酮类化合物:(TZD)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曲格列酮(troglitazone) 环格列酮,恩格列酮
抑制糖异生,减少肝葡萄糖释放, 应用胰岛素,大量饮酒 严重低血糖,至死亡。
第17页/共36页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物
oral hypoglycemic agent
作用: 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促进胰岛 B 细胞释放胰岛素, 保存胰岛 B 细胞功能, 减少血糖的来源。
第18页/共36页
Insulin增敏药 罗格列酮、环格列酮 磺酰脲类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 双胍类 甲福明、苯乙福明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餐后血糖调节药 瑞格列奈
• 机制:胰岛素抗体,
受体下调,
膜葡萄糖转运 第16页/共36页 蛋白异常。
【drug interaction】
1. 噻嗪类、速尿:抑制内源性胰岛素分泌; 2. 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拮抗胰岛素作用; 3. -受体阻断剂:阻断低血糖时的代偿性升血糖反应,
掩盖早期低血糖症状,可致严重低血糖。 4. 保泰松:加强胰岛素作用。 5.乙醇:
三. Insulin preparation 制剂 Injection insulin :注射胰岛素 1. 口服无效。提取,单组分胰岛素; 2. 加锌、加珠蛋白、精蛋白 溶解度↓,稳定 延缓吸收 中或长效制剂 ; 3. 室温或4℃冷藏保存。冷冻可致活性下降。 Breathe insulin: 吸入胰岛素, 2006年,FDA
insulin
蛋白水解酶
皮 下 注
与受体结合 发挥作用
肾胰岛素酶水解
射
短肽或 氨基酸
特点:口服易破坏,皮下注射, 急需时可静脉滴注。 代谢快、半衰期短,皮下t1/2:10min。
第12页/共36页
五. 临床应用
1. 重症糖尿病(IDDM ,1型) 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 型)
饮食、用药综合治疗。分级。 3. 糖尿病并发症:
Gl y
Lr y
25
Ph Ph Ty eer
Psr Th o r
u Ty
r
Gl Le
n15u
Gl u
As Ty nr
Cy As—COO— s n21
第6页/共36页
一. 药理作用
❖ 糖代谢:降低血糖。促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加速葡萄糖氧化、 使葡萄糖利用增加。
❖ 脂肪代谢:促进合成、抑制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丙酮的生成。 ❖ 蛋白质代谢:促进合成、抑制分解。 ❖ 促进糖原合成→促进K+内流→ 血[K+] ↓。
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
第13页/共36页
4. 应激: 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 高热、妊娠、手术等。
5. 补钾: 急性高钾血症、细胞内钾缺乏。
6. 极化液: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钾 防治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
第14页/共36页
六.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重组人胰岛素少见。
❖ 低血糖症: 胰岛素过量。快、常见。 血糖<40mg%,昏迷、惊厥、休克,死亡 受体阻断剂阻断代偿性反应,掩盖症状。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的代谢性疾病。
• 病因: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环境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
• 分类:
1 型(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 2 型(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胆汁淤滞性黄疸。少数、定期检查。 ⑷ CNS症状:
氯磺丙脲大剂量,精神错乱,嗜睡,共济失调等。 ⑸ 过敏反应:皮疹,药热,红斑。
第29页/共36页
三. 双胍类 biguanides
二甲双胍(metformin,甲福明) 苯乙双胍(phenformine,苯乙福明) ❖ 作用:
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促糖酵解, 减少肠道吸收,抑制糖异生。 ❖ 应用: 轻症糖尿病,伴肥胖者。
第7页/共36页
二. 作用机制
insulin
胰 岛 素 与 靶 细 胞 膜 受 体 结 合 , 激 活 Ty r , 产 生 一 系 列 的 生 物 效 应 。
胰岛素受体(糖蛋白): 肌肉、肝脏、脂肪组织、心肌、脑等。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受体: IGF-1、IGF-2受体。
第8页/共36页
第9页/共36页
❖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NR) 急性抵抗:应激状态所致。 慢性抵抗:抗胰岛素抗体(AIRA)产生。
❖ 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第15页/共36页
insulin resistance — 胰岛素耐受性:
• 慢性抵抗为主,
• 定义:病人胰岛素用量高于正常,
降低。
> 200U,但生物效应明显
NIDDM) 第1页/共36页
1 型糖尿病 (IDDM) 10% 自身免疫性 B细胞破坏,分泌绝对不足, 胰岛素治疗有效,口服降血糖药疗效差。
2 型糖尿病 (NIDDM) 90% B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抵抗,相对缺乏, 部分需胰岛素治疗,口服降血糖药有效。
第2页/共36页
临床表现及预后:
1. 代谢紊乱综合症:metabolic disorder syndrome 胰岛素 高血糖 多饮, 多尿, 多食, 体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