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29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又远又长 她在水的中央
道路曲折无已 她在水中伫立
蒹葭
诗题解读
蒹葭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秦风》,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 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皆生于水边。
朗读诗歌
jiān jiā

jiān jiā
蒹葭/苍苍 ,白露/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
萋萋,
白露 未 晞。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
所谓 伊 人 , 在水 之湄 。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河那边的岸边。
溯洄
从 之,道 阻且跻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高陡难登攀。
溯游
从 之,宛 在水中 坻 。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仿佛在水中的高地上。
萋萋: 茂盛的样子 晞: 干 湄: 岸边,水与草相接

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
• 反复咏唱,更显韵味悠长,强化了诗歌的音乐美 和抒情性,渲染了凄清朦胧的气氛,强化了主人公求
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
品味诗歌
品味诗的意境美
《蒹葭》意象: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 氛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 全诗读来情调凄婉、境界幽远,神韵缥缈,情景交融,令
蒹葭
苍苍 凄凉清冷 萋萋 落寞感伤 采采
白露
为霜 未晞
时间发展 徘徊惆怅
未已
以秋景起兴,交代了 时令,展现了一幅萧 瑟、冷寂(或凄清、凄 凉)的秋景图,为全诗 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 氛,烘托了人物所思 不见的怅惘心情。
品味诗歌
水一方
伊人 水之湄

水之涘
物 表 现
主人公
溯洄从之
道阻长 道阻跻 道阻右
不 断
• 五、求贤说

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 六、距离说

即为“距离产生美”
• 七、明志说

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感悟形象
•诗人的形象?

是一个热烈向往爱情、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执
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追求伊人时的心情?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朗读诗歌
解读诗歌
蒹葭
苍苍,
白露为 霜。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
所谓 伊 人 , 在水 一方。 我所怀念心上人啊,就站在水的另一边。
溯洄
从 之,道 阻 且 长。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
溯游
从 之,宛 在水 中央。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苍苍: 茂盛的样子 白露: 露水 所谓:所说的,所怀念的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从: 追随,追寻 阻: 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 仿佛,好像
整体把握
《蒹葭》结构内容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 思的心上人欢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和 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即,深沉 的相思之情。
品味诗歌
1、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 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 烦恼。
• 三、理想说
人们根据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求道路的曲折,所以就有了“理想说”,即人们追求 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应是坚持不懈的!所以伊人象征理想。
• 四、惜时说 诗歌之中反复的“白露”“流水”意象,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转瞬即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合作探究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 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 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 子。
的地方
跻: (路)高而陡 坻: 水中高地
解读诗歌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未晞”,营造了冷寂、落寞的氛围, 烘托了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难,主人公却 不改初衷,上下求索,从不放弃。
伊人飘忽不定,主人公眼前出现了幻象, 表现了主人公因水相隔无法与所爱的人相 见的惆怅落寞的心情。
品味诗歌
品味诗的朦胧美
合作探究
所谓“伊人”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
• “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 事物:爱情、隐士、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 ,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等等 ,诗歌的主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千个读者 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以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 ”的人生哲理。无论怎样,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 仰的、热爱的人则是不错的,追求的精神却是不变的 。但是一般将“伊人”视作恋人的较多。
解读诗歌
蒹葭
采采,
白露 未 已。
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
所谓 伊 人 , 在水 之涘 。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河那边的岸上。
溯洄
从 之,道 阻 且 右 。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
溯游
从 之,宛 在水中
沚。
顺流而下去追寻பைடு நூலகம்,仿佛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采采: 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完毕 涘:水边 右:向右迂曲 坻: 水中的小块陆地
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可望而不可即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品味诗歌
品味诗的音乐美
(1)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 三章句式结构,诗意既相似,又有发展,表达感情更 深刻,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2)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 第一章压ang韵,第二章压i韵,第三章压i韵。
课前欣赏
在水一方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 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 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彷佛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稀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解读诗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渲染出一种凄清朦 胧的气氛,引出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相思 和求之不得的怅惘之情。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追求“伊人”的道路艰险而漫长,但主 人公仍不放弃,从侧面表现了主人公的 痴情、执着和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解读诗歌

表达了在追求伊人时求而不得的惆怅、焦急的心情。
.
板书设计
白露为霜
时间推移 白露未晞 苦苦追寻 白露未已
蒹 葭
道阻且长 道路艰难 道阻且跻 上下求索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央 地点变换 宛在水中坻 若即若离
宛在水中沚
飘忽不定, 伊人难求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可谓情景交融,意境凄清美 丽。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深 秋苍凉的景象和主人公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主人公的 执着追求和“伊人”寻之无踪的朦胧相互映衬;“伊人” 高洁而又魅力无穷的气质被蒹葭白露、秋水澄明的景致 生动细腻地烘托了出来。

méi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 之湄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 水中坻 。 chí

蒹葭/ 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zhǐ
朗读诗歌
说一说,每一章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
溯游从之
水中央 追 水中坻 求
水中沚
品味诗歌
三章
反复咏叹,追求急切 追求不到,无限怅惘
前两句 写景 八句
情 景
后六句 抒情
交 融
品味诗歌
• 时间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 地点转移: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伊人缥缈难寻
• 过程艰难:道阻且长--且跻--且右
人遐思, 呈现出朦胧迷离之美。
品味诗歌
品味诗的含蓄美
1、文字简约。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 写了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行动。主人公的追求恋人的热恋感情、焦 急心绪,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 动、左寻右找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2、形象可感。作品虽没有着意刻画人物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 动所显示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双方的形象特征。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 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知识拓展
• 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也有人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 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 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第一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ang
韵脚: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i
韵脚:萋,晞,跻,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第三章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韵脚:已、涘、沚
解读诗歌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重。
伊人行踪不定,既增加了追寻的难度, 也表现出追寻者的执着。
无论路途如何艰险,主人公始终不放弃 对所爱的人的追寻。
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困难重重,突 出了他想见“伊人”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艺术特色
2.若即若离的朦胧美 本诗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 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容 貌、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这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 现、朦胧缥缈之感。“距离”和“朦胧”正是这首诗最 动人之处。
艺术特色
3.象征意象的含蓄美 主人公所追求的“伊人”,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意中 人”,也可以是理想的象征。“水”也是一个被广泛使 用的象征意象,它既可以指分隔主人公和意中人的河流, 也可以指横亘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无法逾越的障碍。含 蓄的象征手法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意味更加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