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科学 ManagementScience
318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文/翟媛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陵园和公墓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陵园和生态公墓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要求从业者能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知识机构的陵园和公墓从业者是行业急需人才,因此急需设置和建设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
本文介绍了陵园行业发展现状和陵园人才需求现状,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和建设地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必要性;可行性
为了解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情况,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开展了相关调研,旨在通过对陵园行业发展现状、已开设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六所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情况、陵园单位对专业学生的需求情况等进行调研分析,从而对设置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可能性进行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结果如下:1 陵园行业发展现状
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的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实际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安葬方式,鼓励和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实现安葬方式从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型,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成为主流。
各地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积极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初步建成一批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探索采用骨灰存放、树葬、撒海、深埋等安葬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总体上看,我国目前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安葬观念不强,激励引导、规范监管的制度机制不完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供给不足,节地生态安葬率不高,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墓位面积超标、节地生态葬设计不美观、节地生态葬设计与当地殡葬习俗文化结合度不够等问题。
据民政部门资料提供显示:截至2018年底,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有1367个,此外还有其他各类陵园和公墓企业约2000家,民政部〔2018〕5号《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优化殡葬服务资源布局,各地要立足当地群众殡葬服务需求,着眼长远发展,加紧制定和完善本区域骨灰堂、公墓等殡葬设施的数量。
行业的飞速发展和扩张急需大量的专业从业人员。
2 陵园专业人才需求现状2.1 陵园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遗体火化率逐年提高,骨灰格位存放、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50%以上。
陵园公墓园林化、公园化,是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园林式、公园式的公墓,提高生态安葬,这就急需大量专业化的生态葬设计人才和墓区开发设计人才。
陵园服务的质量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陵园服务的内容体现了一个社会的人性化水平,陵园服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近14亿人口,死亡率7.13‰,年死亡人口993万。
受民政部门管理的有1367个陵园和公墓;全国有1000多个县着手要新建陵园和公墓。
大量的公益性公墓、经营性陵园、公墓的运营需要大量的人才。
现有的陵园和公墓行业建设水平普遍偏低,现有的职工年龄结构偏大,学历低, 70%左右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管理服务水平低。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陵园和公墓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陵园和生态公墓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要求从业者能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知识机构的陵园和公墓从业者是行业急需人才。
根据对全国范围内50家陵园和公墓企业抽样调查统计,目前从事陵园工作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从其它行业改行过来,他们某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普遍缺乏陵园文化、风水、民俗、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基础,缺乏将园林学、生态学、景观学、民俗学、中国陵园文化、管理学等相结
合的综合技能。
他们对建设陵园、陵园的发展规划方向的认知存在着先天上的缺陷与不足,因而设立针对陵园建设事业的专业,培养陵园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是推动我国陵园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后续保障。
调研综合以上情况,陵园急需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并提升其素质水平,每年至少需要5000名经过专业培养的高素质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加入。
2.2 陵园企业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状况
墓地管理岗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业务接待洽谈,通过观察交流判断客户消费类型,引导订墓,向客户介绍墓区环境景观与文化特点,向客户提供安葬礼仪与程序服务,向客户介绍祭奠程序与内容,墓地的基础设施维护,业务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园区管理,能够对园区进行园林美化并进行园区景观的规划设计。
根据我们对全国范围内30家陵园和公墓企业抽样调查统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主要职业能力需求如下:
2.2.1 具有陵园文化、陵园法律法规方面知识;2.2.2 掌握生态墓碑设计技能;2.2.3 掌握陵园墓区设计与开发技能;
2.2.4 具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进行陵园运营管理的职业能力;2.2.5 具备陵园营销、策划、礼仪的职业能力。
3 高职院校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设置现状
我国殡葬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已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安徽管理职业学院等5所民政类高职院校开设殡葬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在黑龙江、福建、河南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设有殡仪学院,下设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和陵园设计与管理两个专业,其中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又分为殡仪服务、殡葬设备、防腐整容三个专业方向。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社会工作学院是其最早成立的二级学院,下设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有现代殡葬礼仪与公墓陵园管理两个专业方向。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民政管理系设有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
作为长江以北唯一一所开始殡葬专业的高职院校,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源于原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曾于1999年开设殡葬科学系殡葬专业;2007年下半年,恢复普通高等教育,更名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重新开设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
2010年建立殡仪系,开设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下设殡葬技术、殡仪服务、墓园管理三个方向。
2015年殡仪系更名为生命文化学院,新增园林技术(专业民政设施方向)。
面向民政设施的园林并拓展到公共园林领域,具备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繁育、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养护、园林绿地小地型测绘、常见中小型绿地规划设计、招投标文件的制作、小规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等专业能力,从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这些都为设置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基础。
4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新增陵园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相关教学基础分析4.1 师资力量分析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自2010年开设现代(下转331页)
ScienceandEducationForum
科教论坛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31
观念和设计,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为“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5.3 加强校刊、校园网的管理与建设。
加强校刊、校内广播的建设,加强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
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如我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地域优势,不断拓宽教育和宣传手段,将广播、宣传条幅等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多角度宣传“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中国梦”的熏陶和教育;同时,充分掌握大学生个性特点,对“中国梦”的宣传图片或视频也尽量突出趣味性和活泼性,迎合学生需求,更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打好理想的基础,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
而真正搞好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将“中国梦”深入高校青年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李娟兄.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5(03).[2] 刘敏.浅析“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思想政治研究,2013(09).
[3] 文婧“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青年科学,2014(12).[4] 王艳红.用“中国梦”引领“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9).
[5] 李娜.以“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6] 禤福英.用“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
基金项目:此文为2019年度茂名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9GJ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邱清芸(1972— ),女,广东省高州人,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上接318页)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至今,已建成一支集医学、生死学、宗教学、社会学、经济学、植物学等多个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其中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7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2人,双师型教师达90%。
目前教师团队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清晰、团队协作能力强,因此设置陵园服务和管理专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师资基础。
教师团队发挥殡葬行业指导作用。
团队负责人为全国民政行指委殡葬专指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牵头团队成员、行业及其他开设殡葬专业的院校教师共同参与完成全国民政行职委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团队七位老师分别在中国殡葬协会任分支委员会顾问或副主任,为全国殡葬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学院承办全国民政院校民政职业技能大赛,承担裁判长、评审、指导、培训等任务。
教师团队专业建设能力强。
2017年团队整合了全国开设殡葬专业的院校、教师及行业领军人员、行业大师力量,领衔启动了殡葬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目标是为全国所有殡葬在校学生及殡葬行业培训提供教材;2018年,教师团队获得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专业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9年,殡葬专业教师团队入选第一批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2019年,团队完成了教育部组织的“双高计划”殡葬专业群申报工作。
教师团队教学能力强。
《创建生命文化课程体系,提升殡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幼老康故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方式探索与实践》荣获全国民政行指委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代公共殡葬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荣获民政论坛一等奖;团队老师也获得了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学院师德标兵、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信息化大赛各类奖项。
4.2 实训条件分析
生命文化学院校内实训室实训条件完备,包括殡仪服务综合实训室、墓园管理实训室、园林景观设计实训室、园林制图实训实等,满足学生校
内的课程学习、技能训练以及模拟职业体验活动需要。
2019年底学院搬迁至大兴新校区,建立了墓园管理服务实训室、园林制图实训室、生命文化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更进一步满足学生校内实习实训要求;校外实训基地独具优势。
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河南、内蒙、浙江、江苏等地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已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实习就业网络。
大一清明志愿活动、大二清明实践月、大三跟岗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到行业中到岗位上学习、体会、训练,知行结合,成为适应岗位需求的殡葬专业人才。
4.3 校企合作分析
生命文化学院与全国70多家殡葬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践合作关系,教师团队成员每人每年平均20天的企业实践经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了解行业所需人才,其中墓园有40多家,分布在全国各地。
已签约单位中15家单位每年向生命文化学院共捐赠50万元用于奖学奖教、生命文化研究等工作。
通过“学校学习-工作室提升-企业实训”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行业现场的新技术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尽快适应行业一线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充分发挥了赛、培、鉴、研作用;生命文化学院实行双导师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衔接融合,保持终身学习动力。
建立与企业共商共赢的合作机制,在校生与毕业生建立“师门效应”终生成长机制,协同创新走向国际社会的外部机制;依托行业的技术培养能力,帮助毕业学生提高行业实践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技能技艺的有效传承,使其在行业内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激发工作热情,保持终身学习动力。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JBKYQN2020-9)“高职陵园服务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翟媛媛(1980-),女,山西运城人,硕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宗教学、殡葬教育、生命文化。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生命文化学院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