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西南汇”高三上学期开学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汇”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文科综合政治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在他看来,心即人之本心,理实际上是心对事物的主观认知或概括而非纯粹客观事物。

王阳明的观点()
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①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①对人们修身有一定借鉴价值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C
【详解】①①:王阳明的主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从合理性的角度讲,对今天人们修身有一定借鉴价值,①①不符合题意。

①:王阳明的主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而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①错误。

①:王阳明的主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错误。

故本题选C。

2.习近平强调,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
①是人类的终极真理具有普世价值
①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等重要特征
①是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物质武器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C
【详解】①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能够与时俱进,能够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①①入选,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也不具有普世价值,
①错误。

①: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武器而不是物质武器,①错误。

故本题选C。

3.下图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主要由会徽图形、文字标志、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三个部分组成,图形主体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主色调为蓝色。

会徽的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中国举办的冰雪两大运动的理念。

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

这表明()
①优秀艺术作品是对时代要求和社会实践的反映
①认识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
①艺术作品表达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反映对象是主观的
①艺术作品的审美具有主体差异性,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A
【详解】①①:会徽的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其内容均来自时代和实践,也融入了个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灵感。

这说明优秀艺术作品是对时代要求和社会实践的反映,也说明认识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①①符合题意。

①:艺术作品表达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并且艺术作品反映对象是客观的,①错误。

①:材料没有强调强调艺术作品的审美具有主体差异性,也没有体现艺术作品的审美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①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4.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上述论断蕴含的唯物论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能够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①事物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B
【详解】①:“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表明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正确。

①:意识必须通过实践而不能直接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①错误。

①:“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表明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①正确。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属于历史唯物主义,不属于唯物论,①排除。

故本题选B。

5.气象观测经历了从经验积累到科学观测的不同阶段。

20世纪以来,随着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技术不断发展,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增强。

人们通过对气象目标的探测、识别与评估,能够有效规避危险。

这表明()
①气象观测获得的直接数据是人类理性加工的结果
①气象观测技术的进步延伸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器官
①气象认识的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
①气象认识根本任务在于推动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C
【详解】①:获得的直接数据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加工的结果,故①错误。

①①:气象观测的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气象设备为气象观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①①正确。

①: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本目的在于把理性认识应用于
实践,推动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故①错误。

故本题选C。

6.漫画《意外收获》(作者:吉俊明)针砭时弊,富含哲理。

从所含哲理看,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最接近的是()
A.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答案】D
【详解】漫画表明,某人通过对枯死的树浇水,出现了想要收获苹果,却意外收获了蘑菇的情况,这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A: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体现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强调人民情怀和爱国主义,A不合题意。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强调对未来充满信心,体现了发展的观点,B不合题意。

C: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指的是往事犹如过眼云烟,心里没有私心,这样人生的天地才宽阔无边,这强调了意识的作用,不涉及规律,C不合题意。

D:该选项的大意是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可见,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这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致,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2022年2月,我国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一体化新型算力网络体系,把东部地区大量生产生活数据输送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计算、反馈,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推动数字经济均衡发展。

“东数西算”工程实施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认识利用事物的前提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D
【详解】①①:“东数西算”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国家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而实施的工程,①①符合题意。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存在谁更高级、更复杂的问题。

①错误。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错误。

故本题选D。

8.在工作中,要一以贯之地弘扬钉钉子的精神。

钉钉子往往不是--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最终必然大有成效。

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一些细小微妙的变化都能引起质变
①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①事物根本变化都依赖于数量的积累
①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C
【详解】①①:材料中钉钉子的精神,从辩证法的角度强调坚持量的积累,最终实现质的飞跃,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①①符合题意。

①:一些细小微妙的变化不一定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①错误。

①:量变引起质变的方式除了数量的增减,也可以有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

①错误。

故本题选C。

9.美学家朱光潜说过,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下列选项与朱光潜先生观点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A
【详解】①①:材料情境强调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大意是羹汤的味道之所以鲜美,是因为羹汤的味道,是由不同的调味品合到一起配制而成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指的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这都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①①符合题意。

①①:材料情境强调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强调量的积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①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本题选A。

10.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一工作思路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要学会抓主流
①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要坚持两点论统筹兼顾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C
【详解】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同时也和题意无关。

故①错误。

①①:材料情境强调的是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根据矛盾特点和条件变化制定工作的中心和思路。

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①符合题意。

①:前半句强调主要矛盾,后半句强调统筹兼顾,前后矛盾。

故①错误。

故本题选C。

11.2022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全面回应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发展对家庭教育的紧迫要求,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①生产力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发生产关系的革新
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①改革上层建筑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根本手段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B
【详解】①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属于完善上层建筑,该法的出台是基于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表明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①①符合题意。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属于完善上层建筑,表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未涉及生产关系的革新;①不符合题意。

①: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而不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根本手段;此项夸大了改革上层建筑的作用;①错误。

故本题选B。

12.黄大发,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

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

这启示我们()
①获得实践的成功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①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前提
①提升个人关键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①坚守人民立场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根本立足点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答案】B
【详解】①①:“当代愚公”黄大发,是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他的成功启示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①①符合题意。

①:个人成长发展的前提是社会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①错误。

①:①强调提升个人关键能力,与材料的价值侧重点相偏差,排除。

故本题选B。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金寨县大湾村考察脱贫攻坚情况,要求
各级党委和政府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6年多来,大湾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拼搏奋斗,坚持因地制宜,打牢产业基础。

挖掘富有特色的大别山农耕文化加上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把旅游业搞得风生水起;利用大湾村茶叶的靓丽名片,积极发展生态茶业,带动村民种茶增收;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发展天麻、黄牛、山羊等特色种养业,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今天的大湾村,垄垄茶园郁郁青青,四季游人络绎不绝,“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振兴发展路越走越带劲。

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7万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5776元。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大湾村脱贫攻坚、振兴发展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

大湾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各类资源优势,积极探寻脱贫攻坚的内在规律,打牢产业基础,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在红色热土上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画卷。

【分析】背景素材:大湾村脱贫攻坚、振兴发展
考点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属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属微观考查。

解答时,考生可首先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没有具体限定。

解答时,需要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6年多来,大湾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拼搏奋斗,坚持因地制宜,打牢产业基础。

挖掘富有特色的大别山农耕文化加上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把旅游业搞得风生水起;利用大湾村茶叶的靓丽名片,积极发展生态茶业,带动村民种茶增收→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角度,说明大湾村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产业;有效信息①: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发展天麻、黄牛、山羊等特色种养业,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可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角度,说明大湾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
务实,深入挖掘各类资源优势,积极探寻脱贫攻坚的内在规律;
有效信息①:今天的大湾村,垄垄茶园郁郁青青,四季游人络绎不绝,“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振兴发展路越走越带劲→可从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角度,说明大湾村干部群众打牢产业基础,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在红色热土上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画卷。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客观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结合等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30日至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高度评价“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郑重宣示中央坚持“一国两制”的坚定决心,深刻总结“一国两制”的实践规律,为香港未来发展指路领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

“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在“一国”的基础之上,“两制”的关系应该也完全可以做到和谐相处、相互促进。

香港回归祖国25年不平凡的历程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构成和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

“一国”是基础和前提,“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坚持“一国两制”有利于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既能够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又能够使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香港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维护好香港和广大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

【分析】背景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

考点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

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时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注意本题知识限定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不要用错,并结合材料信息和“一国两制”的相关专业术语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

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和“两制”关系的论述→可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构成和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等角度分析说明坚持“一国两制”的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并调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三、开放性试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在中国和世界文明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为打造中华文明传承发展高地,探索构建良渚遗址区发展新格局。

良渚博物院以“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为主题,积极打造“以科普活态化为引领、以跨界实践为骨架”的良渚文化研究外延立体网,整合推进跨界研究、跨学科研究,加大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

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文物藏品利用率和“活化”度,探索出一条从文物数字采集到文物数字展示再到文化传播推广的文物数字化建设路径。

2021年,由良渚博物院全方位参与的“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在全球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
的官网及社交媒体全面发布上线,受到了广泛好评。

利用良渚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构建文化产业矩阵,初步形成了良渚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化、系列化、时尚化的产品体系。

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优势,构建地域更加广阔、内涵更为丰富的长三角良渚文化旅游圈,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文化环境,以更深沉的文化自信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有关知识,说明良渚博物院是如何立足良渚文化打造中华文明传承发展高地的。

(2)构建良渚遗址区发展新格局定能彰显文化自信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某校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你为该活动的具体实施路径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创新意识要求人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①积极打造良渚文化研究外延立体网,整合推进跨界研究、跨学科研究,加大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有利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顺应时代发展,借助现代科技广泛传播良渚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影响力。

推动文旅融合,借助市场化运作,打造特色文创产品与品牌,促进良渚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①加强对良渚文化的立体研究,深挖良渚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文化价值,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魅力和精髓。

借助现代科技,以多样化的形式和数字化的手段创新文化的表达方式,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

推动文旅融合,助力共同富裕,凝聚民族复兴伟力,充分体现了良渚文化的时代价值。

(3)邀请资深专家到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学习课程;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展览。

【分析】背景素材:构建良渚遗址区发展新格局
考点考查:创新意识、文化自信等,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说明良渚博物院是如何立足良渚文化打造中华文明传承发展高地的。

知识限定为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须结合材料中良渚博物院的具体做法,从破旧和立新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良渚博物院积极打造“以科普活态化为引领、以跨界实践为骨架”的良渚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