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试卷B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4⽉上海市初三语⽂⼆模定稿试卷B卷(含答案)上海市初三语⽂质量测试(B)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律不计分。
⼀、⽂⾔⽂(40分)
(⼀)默写(15分)
1.会当临绝顶,。
(《观沧海》)
2.,⼭⾊空蒙⾬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
3.爱上层楼,。
(《丑奴⼉·书博⼭道中壁》)
4.孤村落⽇残霞,轻烟⽼树寒鸦。
(《天净沙·秋》)
5.,草⾊⼊帘青。
(《陋室铭》)
(⼆)阅读下⾯的唐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中“歌⼀曲”是指。
(2分)
7.对“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诗句理解错误
..的⼀项是(2分)A.描绘了⼀幅⼤⾃然千帆竞发、万⽊争春的景象。
B.表现了诗⼈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可奈何。
C.告诉⼈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
D.既是对友⼈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的共勉。
(三)阅读下⽂,完成第8—10题(9分)
⽣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任于是⼈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衡于虑,⽽后作;征于⾊,发于声,⽽后喻。
⼊则⽆法家拂⼠,出则⽆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则⽆法家拂⼠⼊:()
(2)故天将降⼤任.于是⼈也任:()
9.⽤现代汉语翻译⽂中的画线句。
(2分)
10.⽂章开头列举的六个⼈物的事例,他们⼈⽣轨迹发展的共同点是。
从他们的事例中获得的感悟是。
(5分)
(四)阅读下⽂,完成第11—13题(12分)
君⼦济
皇魏桓帝⼗⼀年,西幸①榆中,东⾏代地。
洛阳⼤贾②,赍⾦③货随帝后⾏。
夜迷失道.,往投津长④,⽈:⼦封送之。
渡河,贾⼈卒死,津长埋之。
其⼦寻求⽗丧,发冢举⼫⑤,资囊⼀⽆所损。
其⼦悉以⾦与之,津长不受。
事闻于帝,帝⽈:君⼦也。
即名其津为君⼦济。
(《⽔经注·河⽔》)
【注释】①幸:帝王驾临。
②⼤贾:⼤商⼈。
③赍⾦:带着钱币。
④津长:长官渡⼝的官。
下⽂“⼦封”是他的名字。
⑤发冢举⼫:挖掘坟墓,移开⼫体。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夜迷失道.()
(2)即名.其津为君⼦济()
12. 下列对⽂章画线句理解正确的⼀项是(4分)
A.那个君⼦把钱币全部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B.那个⼦封把所有钱币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C.商⼈的⼉⼦把钱币都赠给津长,津长不接受。
D.商⼈的⼉⼦⽤⾦币来感谢津长,津长不接受。
13. 津长被称为君⼦,是因为他具有、的品质。
(4分)
⼆、现代⽂(40分)
(⼀)阅读下⽂,完成第14——18题(18分)
奇妙的对称世界
①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种⽆⽐完美的对称规律⽀配的。
②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部分两侧的对称性。
以⼀匹马为例,通过⿐⼦到两腿中间可以作⼀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朵、⿐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③艺术家则利⽤对称创造出美。
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概少不了对称。
在被称为“⽴体的画”“凝固的⾳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迹。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
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
三⼤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建,整体形成了⼀种端庄凝重、⽓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④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杂乱⽆序的碎玻璃⽚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序的彩⾊碎玻璃⽚经过镜⾯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
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序中引⼊秩序。
⑤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我们知道原⼦内有原⼦核,核外有电⼦。
电⼦质量很微⼩,带有负电;原⼦核内还有质⼦,质⼦的质量要⽐电⼦⼤得多,却带正电。
这种情况是不⼤相称的。
那么,?1932年,⼈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反电⼦。
后来⼜发现了反质⼦、反中⼦。
总之,粒⼦和反粒⼦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⑥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以⾄于反⾏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对称原理,在进⼀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4.从⽂中看,对称之所以美,是因为(2分)
15.⽂章是从哪三个⽅⾯说明“奇妙的对称世界”?(6分)
答:⑴;⑵;⑶。
16.⽂中画线处运⽤的说明⽅法是,其作⽤是 (3分)
17.请根据上下⽂的内容,在第⑤段横线上填⼊符合⽂意的问句。
(3分)那么,?
18.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
对照课⽂《苏州园林》语段,结合⽂章内容,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
(4分)
资料: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个亭⼦或者⼀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个同样的亭⼦或者⼀道同样的回廊。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岸,总是⾼低屈曲任其⾃然。
答:
(⼆)阅读下⽂,完成第19——23题(22分)
病⼈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门⼝左侧的台阶上,铺下⼀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看书。
那是⼀本很厚的书。
她的⾯前是⼀个花坛,红⾊的郁⾦⾹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眼睛,平静⽽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常耐⼼。
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进了⼤楼。
④楼内的⼈渐渐多了起来,这个时候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是探视的⽇⼦。
电梯刚停下,⼈们争着拥了进去。
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趟。
⑤下⼀趟⼈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
⼈们纷纷选择⾃⼰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遍⼀遍地摁,但没有⼈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伯仍然没有明⽩过来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
⼤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常客⽓地对电梯内的⼈说:“请等我⼀下,我把他送到楼梯⼝。
”她让⼤伯从8层⾛到7层。
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会想:这⼈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位⼿捧花篮的⼩伙⼦⾃⾔⾃语:“⼝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
⑦电梯到了14层,⼀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掉下了插在塑料袋⾥的⼀枝玫瑰。
塑料袋⾥有⼏盒营养品,但只有这⼀枝玫瑰。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下”就跨出了电梯,她⼀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姑娘要看望的⼈,那肯定是⼀枝浪漫温馨的玫瑰,⼀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位戴眼镜的⼥⼠“啪”⼀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的按钮。
“神经病!”她似乎憋了⼀肚⼦的⽕⽓没有发泄⼲净,继续说,“真的,这个⼈我知道,在这⾥住了⼀个多⽉了,精神病⼈。
”
⑨“噢,我觉得她的⾏为不太正常。
”另⼀个⼈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余⼈恍然⼤悟。
⼤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9.第①段中画线句⼦在⽂中的作⽤是(3分)
20.⽤简洁的语⾔概括出⽂中的“她”做的四件事,并说说其共同点。
(9分)(1)电梯超载,她主动从中间挤下电梯等下趟。
(2);(3);(4)。
共同点:
21. ⼩说结尾写道:“电梯内剩下的⼗余⼈恍然⼤悟”,是⼤家真的“恍然⼤悟”吗?作者这样写的⽤意是(3分)
22.对本⽂主旨理解最为恰当的⼀项是(4分)
A.批判社会上⼀些⼈的⾃私固执,呼唤⽆私豁达的健康感情。
B.批判社会上⼀些⼈的冷漠⾃私,呼唤真诚⼤⽅的健康感情。
C.批判社会上⼀些⼈的⾃私冷漠,呼唤慷慨豪爽的健康感情。
D.批判社会上⼀些⼈的狭隘⾃私,呼唤乐于助⼈的健康感情。
23.如果这篇作品的叙述视⾓改为第⼀⼈称,以医院⾥⼀个病⼈为叙述者,会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三、综合运⽤
阅读下⾯材料,完成24——26题(10分)
【材料⼀】
2016年春节,上海迎来了史上最严烟花爆⽵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外环线内全⾯禁放烟花爆⽵。
今年是上海实施“禁燃令”的第⼆年。
除⼣夜,申城再现“零燃放”。
全市⼤部分区域空⽓质量保持在优良⽔平。
与前⼏年相⽐,PM2.5⼩时浓度处于平稳的低位。
请看下表:
【注】2015年⼤⽓扩散条件良好,PM2.5⼩时浓度较低,但仍⽐前⼀⼩时升⾼了近30微克。
【材料⼆】
⼤年初⼀上午,周浦⼩上海步⾏街⼈流如织,热闹⾮凡。
⼤红灯笼,喜庆春联,腰⿎咚咚,⼟布舞秀,织机咔咔,⾦鸡昂⾸,各种乡⼟民俗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24.请⽤⼀句话概括【材料⼀】表格的内容。
(不超过20字)(4分)
25.有⼈说,禁⽌燃放烟花爆⽵,年味变淡了。
也有⼈说,放爆⽵虽然热闹欢腾,但是我们的环境却遭了殃。
你赞成哪⼀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3分)
答:
26.请完成下列情景对话。
(3分)
妈妈:唉!过年了,爆⽵也不能放,年味都没了。
爸爸: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寻找年味。
⼩明:是的是的,我建议,。
⽗母:好!⼩明的建议真有年味啊!
四、作⽂(60分)
27.题⽬:你和我
要求:(1)写⼀篇600字左右的⽂章。
(2)不得透露个⼈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