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河北省沿海地区政府间经济合作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河北省沿海地区政府间经济合作的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叠加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2013年6月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环渤海地区应大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合作步伐,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
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冀、晋、内蒙、辽、鲁等五省(区)二市。
其中,河北省包括秦、唐、沧三个沿海城市。
2011年10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年12月18日河北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中提出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之首就是全力打造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增长极,这是河北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调结构、转方式,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河北省沿海地区政府间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一)沿海地区的战略地位。
1、沿海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大。
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
2012年上述三地经济占全省的比重为36%左右,在河北省经济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在人口方面,环渤海聚集了全省人口总量的23.8%,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这一区域及其腹地的经济发展,能够使全省人口的23.8%从中获益。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也有利于省政府对全省经济控制力的提升。
2、沿海地区地理位置重要。
河北沿海地区面向东北亚,背靠东北、华北和西北,腹地广阔,开放条件非常优越,对内对外开放的潜力非常大。
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角度看,它又是未来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最重要、最便捷的承接地,将有力地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
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凸显了沿海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二)沿海地区政府间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既有利于形成不同地区经济之间分工协作,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也有利于避免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的平衡。
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沿海地区的经济
发展,激发环渤海经济圈的新潜力,不仅关系到河北全省发展,而且关系到京津冀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们国家海洋布局的进一步完善。
3、有利于创造沿海区域经济合作范式。
推动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是在河北省全面开发开放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在新形势下,沿海新区不仅要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还承担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重任。
沿海新区通过创新性思路来解决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有利于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创造新的范式,提升这些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二、河北省沿海地区政府间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合作现状。
河北省率先发展沿海经济,建设沿海增长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内部,沿海三城市存在着管理体制、资金投入、设施配套、产业聚集方面的突出问题,继而产生了严重的“各自为战”、“重竞争轻合作”以及对腹地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
外部,三城市与环渤海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合作也存在紧密度不够等问题。
在承接北京、天津的产业转移方面,三城市存在竞争。
在各个的港口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区域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河北省沿海地区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中区域概念体现不够,各地在谈区域合作的时候,基本上是从自己发展的立场出发,很少有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的。
对区域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发展认识不足。
由于秦唐沧均为省属设区市,属于平行的行政级别,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倾向,这是沿海经济区发展和城市间合作的最大障碍。
2、产业同构仍较为严重。
在我国现阶段,行政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仍然是各地方政府的基本追求目标,各级地方政府都追求健全的工业体系,不能发挥比较优势,产业规划缺少衔接,导致产业结构趋同。
河北省沿海区域也不例外,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趋同,产业链断裂,产业配套能力比较低,产业间分工合作的关系不够显著。
产业结构雷同不仅制约了区域产业分工合作,而且影响了各个城市的产业升级。
3、缺少权威性的区域合作指导性文件。
权威性的区域合作指导性文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合作各方的行为,避免各方博弈所导致的长期难以达成一致的合作目标的弊端,特别是由政府制定的或批准的区域性合作指导性文件,具有很大程度的利益超然性,有益于各方认同,有利于执行,对于推动区域合作的深化、提升合作水平、明确合作目标和总体方向、加快合作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沿海三地区由于涉及合作单位众多,情况复杂,要想制定一个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的文件更是困难重重。
现有的不同领域的合作性文件由于缺少执行机制,可执行性比较差。
合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区域整体性的合作框架和合作规划。
三、对策建议
(一)对上级政府的建议
1、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制度。
政府是区域合作制度的制定者。
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积极介入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区域经济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
政府应考虑制定一部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或法规,界定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利关系。
这既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权威性,也有利于省政府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监督。
2、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安排一些重大项目。
在对地方政府的项目安排上,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一平台进行组织分配。
通过这种安排,增加了省政府、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沿海城市政府的联紧机制,也增强了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沿海城市地方政府的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