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在寓教于乐中进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报道】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在寓教于乐中进

职业学校向来以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学校要紧紧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主动走出去,开放办学,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

如衡南县职业中专校长邓红君所言,“一所关起门来办学的职业学校是培养不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的。


北京报道/本刊记者苏群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4年第9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湖南衡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尊师重教之风古已有之,世代相传。

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衡南县职业中专)就坐落于这座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的历史文化名城。

这座由衡南县政府主办的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

秉承三十年的职业教育风范,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机械加工与制造类、信息技术类、人文科技类三大专业类型,其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逐年的发展中得到全面提升,2011年挂牌为湖南省示范校职教中心牵头学校,2012年入围湖南省示范(特色)性职业中专(建设校)。

因其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优良,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评为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衡阳市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等。

开放办学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职业学校向来以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学校要紧紧
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主动走出去,开放办学,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岗位技能型人才。

如衡南县职业中专校长邓红君所言,“一所关起门来办学的职业学校是培养不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的。

”鉴于对职业学校办学路子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衡南县职业中专采取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学方针。

以机加工专业为例,衡南县职业中专的机加工专业分别把区域内的衡南县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衡阳市中科光电子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等企业“请进来”,实施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

学校让企业直接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考试考核,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校专业老师定期下企业实践。

“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学方针极大地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科学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据邓红君介绍,如此下来,该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均保持在400人以上。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校面临的最关键也是最急迫的问题是优质师资不足,于是学校主动“走出去”。

如信息技术类专业,衡南县职业中专与国内IT培训业领军机构北大青鸟合作开办网站设计工程师专业,并派教师到北大青鸟进行培训,同时引进青鸟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其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由对方负责组织考试考核和发证。

“此举有效解决了培养信息技术类高素质人才的难题。

”邓红君对此很是欣慰。

采取类似办学模式的专业不在少数,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北方汽修合作,既弥补了学校师资、实训条件的不足,还借鉴学习北方汽修科学务实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该专业的综合实力,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促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使我校的专业建设走出了困境,人才培养规格得到进一步提高。

”邓红君
表示,实行开放办学、深化校企合作后,学校所开设的专业都有对应的校企合作单位,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考试考核等都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完成,保证“零距离”对接岗位技能,从而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规格。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骨干人才
近几年来,衡南县职业中专领导班子坚持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创新思维,充分发挥衡南县老工业基地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按照科学化的专业划分,面向市场灵活开设了三类专业,一是机械加工与制造类,包含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汽车应用与维修、农村机械使用与维修等;二是信息技术类,包含计算机应用、BeWeb网站设计工程师、淘宝商务等;三是人文科技类,包含财会、旅游与酒店管理、园林技术、农村经济管理等。

据邓红君介绍,衡南县职业中专85%以上的学生可对口就业,月薪均在3000元以上。

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机械加工与制造,就业率可达到98%。

当提到学生广受企业欢迎的原因时,邓红君表示,这与学校的培养方式密不可分,这也是衡南县职业中专一直在育人方面探索研究的主题。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通过教学改革,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在2010年创设“理实一体化高效课堂”新教学模式,并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理实一体化高效课堂”是衡南县职业中专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率先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充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导向、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法,推动教学内容过程化、教学手段实战化、教学形式民主化、教学环境情境化。

要求每堂课教师通过编写“导学稿”来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基于
此,他们还总结出“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一”是指学生发展为中心;“三”指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五”是指学生围绕学习项目或学习任务进行“自读、质疑、讨论、展示、归结”的五个过程。

不难看出,衡南县职业中专的人才培养强调两手抓:一方面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爱岗敬业,法纪意识强。

另一方面是专业教学上有着严格的要求,既对理论知识实行模块考试,又对技能实训实行模块考查,对考试考查不通过的学生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通过将不予推荐工作。

在两手抓的严格教育培养下,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大都能顺利通过企业面试,在工作岗位上能有出色的表现。

为确保育人效果,学校强化内涵建设,以严格的管理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实行封闭式管理、月假制、常规管理一日通报制以及“一模一考,一模一查”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手段,狠抓良好教风、学风及校风的形成。

教学改革后,邓红君颇为感慨地说,“最明显的变化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了教学效果。

”很多企业,如衡南县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衡阳市中科光电子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均把衡南县职业中专的学生作为技术骨干和班组长储备人才引进。

“激励德育” 让学生快乐成长
社会的偏见,加之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使得职校生普遍缺乏自信。

针对这个情况,衡南县职业中专制订了“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激励他们对前途充满希望”的育人目标。

通过开展“激励德育”的实践研究,帮助学生重拾信心。

衡南县职业中专在2009年创设了“激励德育”育人模式,编写了三年一贯制的《德育活动工作体例》。

教育活动贯穿学生在校就读的全过程,即从入学第一课的“我是一个兵”的主题教育,到毕业前夕的“升学就业两不误”的主题教育,旨在全面铸造学生的品格意志,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根基。

为了让学生拥有快乐的校园生活,在成长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衡南县职业中专还实施了全员“导师制”育人模式,即每位新生自入学之日起就会有自己的导师,在校期间,学生有任何学习或生活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困难或疑惑,都可询问自己的导师。

邓红君表示,“该模式对促进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改变了传统德育工作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有效地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融洽了师生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邓红君主持的“激励德育”实践与研究课题在2010年被选定为湖南省职成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现已成功结题,并获得2014年全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未来建成现代化的职业学校
省级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项目的申报成功,是衡南县职业中专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申报成功后更是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作出了让学校整体搬迁至衡南县城工业园区的决定。

目前,搬迁项目已经启动,新校区占地160亩,计划投资1.5亿元,有望在两年后实现整体搬迁。

邓红君说,“搬迁后我校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说起2009年初秋调任到衡南县职业中专时的情景,邓红君说:“虽然学校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薄弱
的办学基础,学校的发展一直荆棘丛生、风雨飘摇。

”简单的一句话,形象地勾勒出学校当时的困境。

历经波折,衡南县职业中专的发展迎来了蒸蒸日上的黄金发展期,对于未来,邓红君表示,随着搬迁项目的启动,学校要在三年内在县城工业园区兴建一所现代化的职业学校,学校布局为三栋教学大楼,即机加工系大楼、信息技术系大楼、人文科技系大楼。

全面推行一体化、信息化教学,把教育教学管理下沉到系,各处室负责监督、检查、视导和评价,从而体现专业核心地位。

据了解,届时学校将以系开展广泛合作,尝试开办经济实体,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机加工专业计划开办一个汽修厂以及一个对外承接加工业务的机械制造厂;信息技术系计划开办一个功能齐全的广告公司;人文科技系则可承办各类培训工作,同时开办一个旅行社等。

这样,就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同时也增强自身的发展功能,办成一所真正的国家级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我想,我校最辉煌的时期应该是经过艰苦卓绝奋斗后的明天。

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 邓红君说。

(北京报道/本刊记者苏群)
■ 对话
迎难而上带领学校绝地出击
记者:多年工作在职业教育的第一线,在您看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存在哪些难题?
邓红君:在我看来,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仍举步维艰,体现在三
个方面:一是招生难。

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于注重规模而忽视质量,各职校不顾及师资、实训条件,为迎合学生盲目上专业,粗制滥造,使学校名不副实。

二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者,应着力解决教育经费的问题,连教师工资都难保证的地方政府很难将其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进而导致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投入不足—质量不优—信誉不高—招生困难—服务性弱。

三是内涵建设困难重重。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实训设施设备薄弱、专业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等,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和发展的需要。

记者:如上所述,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确实面临着不少难题,这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那么,您在任期间,衡南县职业中专发展最困难的是哪个时期?
邓红君:我是2009年9月由普通高中校长调任中职校长的。

当时学校有教职工80余人,学生仅有900余人,在全市12个县市(区)学校的综合排名中等偏下。

师资严重匮乏,教师质量意识淡薄,实训的设施设备几近于无,学校负债总额高达1180万元。

记者:面对这么一个情况,您当时采取了哪些做法?
邓红君:针对学校基础薄弱且被动的局面,我对全校的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然后提出了“德育为首,课改为基,合作为径,育人为本”的办学思路。

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对接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同时狠抓毕业生的对口优质就业,促学风、校风的明显好转,逐步改变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和不良看法。

尽管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但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乐观。

尤其是今年,党和政府对我国职业教育愈发重视,种种信息表明,我国将从根本上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受歧视的尴尬局面,从顶层设计上为职业教育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

(北京报道/本刊记者苏群)活动推荐
2014(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
主题:科技引领未来学习—教育变革时代的战略选择
时间:2014年11月27-28日
地点:中国·北京
官方网站:
/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