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设计的主题意义探究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逆向设计的主题意义探究教学实践作者:***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1年第09期
摘要:Story time是译林版《英语》教材各个单元的核心板块。目前该板块的常规教学设计存在任务目标指向不明、学习活动层级混乱、活动任务与评价任务不匹配等问题,从而导致主题意义探究缺乏深度。教师可以通过逆向设计的三个步骤——明确预期的学习目标、匹配评价任务、借助评价设计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让教学与评价双线并进,以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地。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逆向设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5-0048-07
一、常规教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内容,并以其特有的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组织形式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当前常规的语篇教学中,存在任务目标指向不明、学习活动层级混乱、活动任务与评价任务不匹配等问题,导致主题意义的探究缺乏深度。
(一)任务目标指向不明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不关注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思考、目標叙写流于形式等现象,同时也存在设置的学习活动分散、指向不明,只注重英语学习的形式,教学过程存在随意性与盲目性等问题。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仍将语言知识的获取和操练放在首位,缺乏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导致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脱节,阻碍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落地。
(二)学习活动层级混乱
不少教师在检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时不难发现:学习活动缺乏连贯性,学生无法对主题意义形成持续的、连贯的理解与概念构建,这意味着学习的活动层出现断层,这样导致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思维进阶的连贯性和层次性无法得到培养与提升。教师应关注进阶起点(学生知识经验储备)与进阶终点(学习的预期目标),通过搭建问题支架,设计有梯度的学习活动,帮助儿童层层理解、分析、解答高层次认知水平的问题,从而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活动任务与评价任务不匹配
学习评价活动是基于学习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则是围绕评价展开的,教学就是要思考应该组织怎样的活动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更好的表现,能更好地完成评价任务。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任务往往缺失,或未能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或与学习活动脱节,因而无法知道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导致教学的整体性和内在一致性割裂开来。
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本文将结合译林版《英语》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中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从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进行主题意义探究,致力于呈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Story time课堂新样态,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二、通过逆向设计探究主题意义的教学实践
逆向教学是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 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共同提出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他们在反思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强调采用与常规设计相逆的方式,以达到
使学生追求并实现对所学内容理解的目标。他们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提出逆向设计的三个设计步骤,如图所示(见图1):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不同,逆向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教学活动,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目标的手段与措施,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使得预期学习结果、学习成效与学习行为之间实现有机联系。笔者根据逆向设计理念,确定了评价前置、匹配任务、安排活动的设计框架图(见图2),通过评价伴随与评价在场,实现评价与教学的融合,以期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一)评价前置,明确预期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展示了香港女孩Anna一家的春节活动计划,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深入了解春节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并学会如何用英语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掘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逆向设计关注“学生最终学到什么”,以大观念(big idea)为主要参照,围绕理解与运用,从知识迁移(Transfer)、意义构建(Meaning)、知识获得(Acquisition)三个层面进行目标设定。
本节课确定的大观念是“the cultural meaning of Chinese New Year”,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迁移目标(transfer)是本课最重要的意义,是凸显主题意义的根本路径,是学生应当深入持久理解的内容。
意义目标(meaning)旨在帮助学生实现对重要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和已有图式思考有关春节的深层次的意义,不仅能吸引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表达需要,促使学生产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对文化做出对比和反思,实现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发展与提升。
知识获得(Acquisition)目标与核心内容紧密相连,可以实现深入持久的理解和知识技能的支持。为了达成持久理解和迁移的目标,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储备,本课是用一般将来时介绍香港女孩Anna的春节计划的,因此一般将来时的理解和初步感知成为本节课的语言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1. Students will independently talk about Anna’s C hinese New Year and share their local customs on this topic.
2.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Chinese New Year and realize that we should inherit as well as protect it with cultural pride and responsibility.
3. Students will kno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Chinese New Year be able to talk about plans for Chinese New Year with simple future tense.
目标的设置反应了学生基于语篇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三个维度,体现出语言、思维、文化的融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的特点,有助于教师确定评价标准和设计学习活动。
(二)根据前置目标,匹配评价任务
明确了逆向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后,教师要确定用于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评价标准及依据,即教师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内容?此时教师要明确一系列的评价形式和标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来帮助调整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1.设置主题意义探究问题链
主题意义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发现的过程,是遵循认知规律从表层信息走向深度学习的过程。问题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为层次鲜明、具有一定系统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应环环相扣,难度层级逐步递增。问题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信息提取层面走向文本评价、思维提升的层面。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链(见表1),引导学生通过逐层深入的思考活动,从文本表层信息到深层内涵,逐渐认识春节活动及其文化意蕴。
学生不是仅仅停留在获取文本表层信息的层面,而是以问题链为路线,深入文本,挖掘春节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和情感价值。学生不断深入文本对话,从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到文本内涵的探究,再到实际生活中实现意义的迁移,提升了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避免产生思维的低阶化和浅表化。
2.改变学习方式,设置表现性任务
教师可以采用基于任务的方式来评判学生对那些应当深入持久理解的内容的掌握情况。本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篇之前,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的方法,代入到曾经的情境之中,教师通过设置小组讨论:How did you learn Story time before?(见图3)将学生从学习任务的执行者转变为任务设置的参与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