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理性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理性思考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经从整体上基本完成了硬件建设的初级阶段。当前,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在此阶段中,中国职业教育既有面向新发展需求而持续加强基础能力的重要任务,更需在更大视野、更宽层面上考虑发展的新布局。国际竞争力提升乃至部分区域和院校的国际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对此进行研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职业教育必须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有效进行内涵建设的总体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必须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这既是学者学术研究的基本共识,也是各地创新性实践的自然拓展。同时,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充分整合国外国内两方面资源,也是许多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经验。

(一)研究的理论确证

1992年狄昂照、吴明录出版了《国际竞争力》专著,这是我国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专门研究国际竞争力的成果。1997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这

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成果。此后,关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大量涌现。

对于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学者们早在近十年前就已经开展了诸多研究。其中,《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1999-2008)》完成人陈衍领衔的团队的努力尤为显著。课题组开展的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联合会课题“中国职业教育竞争力比较研究”及其成果《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2008)》,这是国际上首个有关教育竞争力研究的专著成果。另外,该专著在“职业教育区域竞争力比较研究”(省级)、“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教育部)、“我国省域职业教育竞争力比较研究”(教育部)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具有浓厚的基础。

陈衍等较早地用实证方法对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竞争力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确定。其中,作为职业教育定量研究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2008)》较为明确地提出职业教育的阶段论,并将当时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界定为第一阶段[3]。

总之,我国学者在较早时间已经开始前瞻性地对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提升问题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这些研究既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提升提出了殷切希望,也提供了更多数据性的支撑,明确了前进方向。

(二)实践的自然延伸

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国家层面进行了相关的制度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要求中国职业教育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谋划发展,使职业教育发展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因此,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是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期待[4]。2013-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进行了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开发项目面向全国范围内招标申报。项目由88个专业项目和12个公共项目组成,共斥资1.5亿元[5]。在公共项目中,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借鉴和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对大量英文教材、教学方案等进行了翻译,为我国向高水平职业教育看齐奠定了坚实基础。

部分省区市也对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作了长远规划。《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国际化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并要求职业教育“引进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劳动者[6]。2012年6月起,上海和天津在教育部指导下也进行了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在国际化道路上进行了有效探索。

职业院校也积极行动,在合作办学和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高职院校的实践方面,高职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为引进整合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更进一步加大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步伐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7]。高职院校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内部发展战略调整,也是实现全球实用型技能人才均衡配置的途径之一,这已成为学界基本共识[8]。中职学校在专业层面的国际化实践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从2013年开始,上海分批在12所具备条件的中职校启动了12个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的试点工作。至2014年,已完成了52个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9]。

从整体上看,职业教育在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方面的诸多实践性探索,为我国职业教育跃上新的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在实践层面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这并不影响在新的视野下统筹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三)比较的经验借鉴

在宏观战略层面,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分析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方略时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将其视为国际竞争力的源泉之一[10]。芬兰教育部在论及高等教育时也将“培养为祖国和人类服务的高层次人才”作为一个重要任务,体现了国际化的宏观视野[11]。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许多发达国家关注的重点之一,而且这种关注也不仅表现在对公平、普职协调等方面的关注,这也是《报告》设置的考察指标。澳大利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就比较关注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努力完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来实现公平,使全体国民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服务。围绕此方面目标,澳大利亚还进行了更多细节性政策设计[12]。德国长期致力于国际竞争力提升,注意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学习的重要目标国之一[13]。

总之,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努力提升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大多数国家对国际竞争力的理解和安排不仅表现在学生、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高水平上,也非常关注普职协调以及职业教育公平。这些发展趋势应该说为《报告》的指标选择和分析视角确定也提供了生动注解。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基本现状

找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是寻求竞争力提升的前提,也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起点。在此方面,《报告》提供的指标及其内涵界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可以与其他已有研究成果形成补充和印证。

(一)《报告》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