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指南》指导下幼儿园主题活动游戏化的发展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指南》指导下幼儿园主题活动游戏化的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21T01:43:59.45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9期第9月作者:贺文惠
[导读] 随着人们对于幼儿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为了全面提升幼儿教育质量,需要积极开展主题
贺文惠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南区幼儿园,745400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幼儿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为了全面提升幼儿教育质量,需要积极开展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建设特色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同时,游戏化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全面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幼儿园主题活动游戏化也是当下幼儿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对于幼儿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培育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新《指南》下将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游戏化,能够全面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现状,其次论述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游戏化的意义,最后对主题活动游戏化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活动;游戏化
幼儿阶段处于教育的最初阶段,教师需要在幼儿阶段帮助幼儿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阶段的教育尤为重要。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最能吸引幼儿兴趣的,因此,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游戏化的概念,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幼儿的主题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主题活动的游戏化也是必要的。在目前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教师们需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课程设计,这样能够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现状
(一)幼儿缺乏兴趣
在幼儿园以前的主题活动中,部分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较为随意,对幼儿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导致主题活动的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情况。幼儿在不同的阶段对活动的兴趣是处于不同的角度,教师需要注意这个问题,在进行主题活动的教学准备时才能够把握幼儿兴趣点,否则幼儿会对主题活动的内容失去兴趣。教师需要了解,小班和中班的幼儿喜欢简单有童趣的活动;大班的幼儿喜欢相对较为复杂且有趣的活动,部分教师在音乐的选择上没有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选择,导致幼儿对主题活动缺乏兴趣[1]。
(二)活动内容无趣
部分教师对于班级内幼儿的了解十分有限,不能深入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因此在进行主题活动时所选择的音乐并不会符合幼儿的兴趣,幼儿觉得主题活动无聊,失去参与的兴趣。还有部分教师选择的活动过于简单,对于幼儿来说,参与的积极性较低,幼儿在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导致主题活动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单一
主题活动中,教师经常会直接决定主题内容,教师在将主题告知给幼儿后,再给幼儿讲述规则,幼儿只能机械化的进行教师所安排的活动,无法促进幼儿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还会导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出现僵化的现象,并不利于生态化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幼儿在出现问题时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求助教师,这样并不利于对幼儿的培养。(四)过于重视目标达成
部分教师在组织主题活动时,只重视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不重视让幼儿享受学习的过程,幼儿即便最后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对于教师课堂布置的任务只是机械化的进行,对于主题活动没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缺乏兴趣,也忽视了帮助学生理解主题活动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对于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教学游戏化的意义
主题活动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多项能力。幼儿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更加活泼好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幼儿觉得无聊,无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认为课堂内容是枯燥乏味的,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果将游戏融合在主题活动中,幼儿会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快乐与满足,教师也可以拉近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更加精准的了解幼儿的情况。在主题活动中进行游戏化还可以使幼儿参与主题活动更加积极,帮助幼儿培养各项能力,提升主题活动课堂效率[2]。由于幼儿本身的感知水平有限,利用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认识,游戏还能够利用情境增加幼儿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总而言之,幼儿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教学游戏化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主题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是教师,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也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因此幼儿园需要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部分幼儿教师都是通过统一化考试后入职的,教师本身对于运用主题活动教学的理解有限,专业水平可能有所不足,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对于主题活动和游戏化的认识,辅助教师摒弃传统教育模式,帮助教师设计合理的主题活动游戏。幼儿园也应注重对教师的考核,不断发现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身[3]。
例如:幼儿园可以聘请幼儿教育的专家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对主题活动游戏化的认识与课堂和把控能力。幼儿园也可以让教师到其他优秀幼儿园中进行参观学习,使教师在学习时能够取自己所需。幼儿园还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创设情境
在进行幼儿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时,需要注意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而不是只是单纯的进行教学任务[4]。若想实现幼儿快速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有效预防主题活动因为枯燥乏味导致幼儿失去参与活动兴趣的情况发生,一般情况下幼儿教师会在展开活动前建设出相关的教学情境,甚至还会添加一些小型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利用游戏将幼儿带入到情境中,使幼儿更有代入感,理解知识内容时能够更加轻松。情境的创设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主动的参与到幼儿园中,使幼儿参与幼儿园更加积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也有效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5]。虽然这种方法的效果较好,但是需要注意一点,那便是在对教学情境建设时,该情境能否体现出一定
的教育价值,最主要的是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和能否被幼儿接受。当下,幼儿教育的开展较为注重因材施教,对于幼儿而言,尽管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相似度,但其依旧是单独的个体,因此,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展开教学时要对这点思虑周全,同时对于教学模式的运用要和大部分孩子的需要相契合。若想实现因材施教有效落实,就需要幼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最大限度对每个孩子的特质有深入且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出满足幼儿发展的教学情境[6]。
例如:在进行“小小一粒米”班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老鼠偷米”的活动应用其中,扮演老鼠的幼儿躲在四角洞内念儿歌:老鼠偷偷往外瞧,老猫呼呼正睡觉,老鼠轻轻钻进去,偷了粮食快快跑。当念到第三句时,便可进去偷粮食,但是,每人只能偷一袋粮食。此时,扮演老猫的幼儿躲在自已家里闭上眼睛,假装睡觉。当老鼠念完第四句后,老猫醒来叫一声“喵”时,猫立即去捉老鼠,把捉到的老鼠关到笼子里,这个游戏就结束了。通过该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使幼儿的沟通交流获得强化,不仅如此,还能实现对幼儿反应能力的培育,这种活动较为简单,不需要过得人力和物力,并且极具趣味性和运动力,因此很容易被幼儿所接纳,从而使教学效果获得全面提升。
(三)构建良好活动环境
教师想要构建良好的活动环境,就需要对幼儿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依据幼儿的现实发展状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以此来有效推进幼儿在参加活动时身心健康的发展[7]。为此,幼儿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将自己与幼儿放到平等的地位上,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当幼儿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时,要加强对幼儿活动表现的观察和剖析,从而有效推断出幼儿的能力和特质,实现对幼儿基础情况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来建设出和幼儿发展契合的活动环境。不仅如此,幼儿教师不仅要对每个幼儿的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也要对整个班级的现实情况有全面的掌握,根据班级和幼儿的现实情境以及兴趣爱好,为幼儿幼儿园开展提供相应的场所和器械。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所应用的材料要和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需求相契合,从而使幼儿在开展区域游戏时能通过自身动手操作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唯有如此,才能通过幼儿园游戏化实现对幼儿各项能力的锻炼,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发展[8]。
例如:在开展“心愿漂流瓶”主题活动游戏时,这种活动需要幼儿亲手制作自己喜欢样式的漂流瓶,并且将心愿写在纸条上放入其中,锻炼幼儿动手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也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情况,这种游戏进行过程中充满趣味性,进而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其中。(四)优化教师引导
教师需要认识到,游戏是辅助幼儿对知识内容或主题进行感知的工具,做游戏不是幼儿园的根本目的,培幼儿综合能力,提升幼儿创新意识才是幼儿园的最终目的[9]。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时,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引导。幼儿对游戏是有特殊情结的,因此会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这时需要教师把握好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示范和引导。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学时,需要注意自己示范的正确性。幼儿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对教师进行模仿,教师错误的示范可能会导致幼儿进入到某个误区,不利于对幼儿的培养。
例如:在“花园”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为花园中的花朵搭建了一个小帐篷,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要给它搭建帐篷呢?” 再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教师也可以询问其他幼儿“你们为什么这样设计花园呢?”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五)科学开展活动评价
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够忽略科学开展活动评价的作用。好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幼儿积极学习、使幼儿自主进行深度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断成长。教师应该学会利用评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探究意愿,因此,教师在主题活动中要不断创新评价方式,使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升[10]。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需要注意多元化评价,不能单一评价幼儿是否完成任务,而应该进行综合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档案袋”的评价方式,将幼儿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步程度都集中到档案袋中。“档案袋”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到课堂主题活动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将幼儿的成长过程全部记录下来,也能够使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更加全面、多层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坚持新《指南》提出的教育理念,使游戏不再成为幼儿的奖励,而成为幼儿园生活的常态活动,才能促进幼儿生活的丰富多彩。在幼儿教育中,主题活动游戏化发展是必需的,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教师应该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设情境、构建良好活动环境、优化教师引导、开展科学活动评价等方式提升主题活动趣味性,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从而实现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莹.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主题活动组织与实施[J].智力,2021(22):178-179.
[2]徐跃娟.幼儿主题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运用探讨[J].家长,2020(09):139-140.
[3]袁晔.浅议幼儿游戏化教学中的主题构建活动[J].科幻画报,2021(01):239+241.
[4]王姗姗.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课程游戏化实践探索——以大班“民族大联欢”主题活动为例[J].幼儿100(教师版),2022(03):33-34.
[5]倪婧娴.浅谈《指南》背景下幼儿游戏化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9(01):35.
[6]梅金亚.《指南》背景下大班韵律活动游戏化的探索[J].好家长,2018(86):51.
[7] 张妍.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游戏化的实践探索[J]. 中外交流,2021,28(1):786.
[8] 魏灵灵. 探索《指南》背景下大班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J]. 考试周刊,2019(34):192.
[9] 张世萍. 《指南》视阈中艺术化园本课程的游戏化改造[J]. 教育界,2017(29):116-119. DO
[10] 陈玲玲.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情境主题活动创生策略研究[J]. 教育,2021(4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