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失衡护理诊断/问题
1 体液不足与高热、出汗、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导致的大量体液丢失有关。
维持正常的体液量
①去除病因:采取措施预防水、钠代谢失调,遵医嘱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防止
体液丢失
②补充液体:遵医嘱及时、准确的补充液体。
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丢失量和继续丢失量三部分。
生理需要量:一般成人每日需要量为2000—2500ml,氯化钠5—9g,氯化钾2—3g,葡萄糖100—150g。
已丢失量:指在制定补液前已经丢失的体液量,按缺水程度补充,轻度为体重的2%—4%;中度为4%—6%;重度为6%以上。
继续丢失量:成人体温达40℃,需补充1000ml液体;出汗湿透一套衣裤,需补充1000ml液体;气管切开病人需补充1000ml液体。
补液量= 生理需要量+ 已丢失量和继续丢失量(额外损失)。
补液原则:第一个8h补充总量的1/2,剩余1/2在后16个h内均匀输入。
补液顺序:先盐后糖、先晶后胶(但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尽早补充胶体溶液。
)、液体交替、尿畅补钾(尿量达到40ml/h的情况下才能补钾。
)
③观察疗效: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疗效,如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口渴、皮肤弹性、眼窝下陷等的恢复情况,以及尿量、尿比重,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2 有受伤的危险与低血压和意识障碍有关。
防止病人意外损伤
①血压低的病人,注意监测血压,指导病人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避免造成
直立性低血压造成眩晕而跌倒受伤。
②对于水钠代谢紊乱导致的意识障碍者,应该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床栏保
护,适当约束及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3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和微循环灌注不足有关
保护皮肤完整性
①对于缺水的病人,注意观察皮肤的弹性,口唇干裂等脱水的表现。
②对于水中毒的病人,注意观察病人水肿的部位,程度及发生的时间。
③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经
常按摩受压部位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
④指导病人养好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发生口腔黏膜炎症或溃疡。
钾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1 活动无耐力与钾代谢异常导致肌无力、软瘫有关。
恢复血清钾水平
①加强监测:如发现有低血钾或高血钾薛血症的征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②对症护理:
低血钾:遵医嘱止吐、止泻,减少钾的继续丢失;指导病人进食含钾高的食物(新鲜水果、蔬菜、蛋、橘子汁、番茄汁等)和口服氯化钾,但是口服氯化钾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服用前需大量饮水。
高钾血症:告知病人禁食含钾高的食物和药物;大量输血时避免输入久存的库存血;注意保证病人足够的热量摄入,防止体内蛋白质、糖原的大量分解释放钾离
子。
控制血钾水平:静脉补钾的原则:禁止静脉推注,以免血钾骤然升高;尿畅补钾;总量不能过多,每天需补钾3—6g;浓度不能过高,不能超过0.3%;滴注速度不能过快。
一般为20—40mmol/L(每克相当于13.4mmol/L)。
2 有受伤的危险与四肢肌肉软弱无力、意识不清有关。
防止意外伤害
病人应肌无力特别是四肢软弱而易发生受伤的危险。
护士应该协助病人完成生活自理,同时使用床栏防止病人坠床。
为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失用性肌萎缩,除指导病人床上自主活动外,也可在由他人协助在床上做被动运动。
3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预防并发症
监测病人的血钾情况、心电图以及意识状况,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
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如病人出现心搏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和复苏后的护理。
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1 焦虑与疾病所致不适及担心预后有关
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宣教,使病人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变化过程、临床表现及转归等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减轻其恐惧焦虑心理。
2 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呼吸加深加快,或呼吸变浅变慢,呼吸道梗阻有关
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形态
①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气味,以便及早发现并
及时处理。
②体位:病人允许时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以增加横隔活动幅度,有利于呼吸。
③促进健康: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对于呼吸道感染或气道分泌
物较多的病人,给予氧气雾化吸入,以湿化痰液,利于排痰。
④吸氧: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行呼吸肌辅助呼吸,同时做好气道护理。
3 意识障碍:与缺氧、酸碱失衡抑制脑组织的代谢活动有关。
改善病人的意识状态
①病情观察:注意监测病人的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清电解质水平,以便及时发现
导致意识障碍的原因,并给与相应的处理。
②采用音乐、语言呼唤、皮肤刺激等方法改善意识,同时加大病人的基础护理。
4 潜在并发症休克、高钾血症、低钾血症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并积极配合处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及措施
1 体液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迅速扩充血容量
①建立静脉通路,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以便及时纠正循环血容量不足,外周静脉穿刺不到时,立即行中心静脉插管,并同时监测CVP。
②合理补液,先晶后胶,监测CVP。
③记录出入量: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意识和表情——反应脑组织的灌流情况
皮肤色泽、温度、湿度——反映体表的灌流情况
尿量——反映肾脏血流灌流,反映组织器官血流灌流。
血压和脉压差——微循环变化比血压下降早,回升晚。
脉搏——肺率加快,若脉快并细弱表示休克加重
呼吸——增快,变浅、不规则,表示病情变化,呼吸大于30或小于8次/分。
2 心输出量减少与体液不足,心肌缺氧和受损有关
3 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有关
①取休克体位:将病人置于仰卧中凹位,即头可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呼吸负担。
②使用抗休克裤:抗休克裤充气后在腹部和腿部加压,可使血液回流如心脏,改善组织灌流,同时可以控制腹部和下肢出血。
当休克纠正后,由腹部开始慢慢放气。
③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要监测血压的变化情况;严防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出现外渗更换注射部位,或用普鲁卡因做血管周围组织封闭;停药时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对于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毛花苷C注射。
4 气体交换受阻与微循环障碍,造成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减少有关。
促进气体交换
①给氧:经鼻导管给氧,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
静脉血氧浓度。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协助排背排
痰,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以免舌后坠或呕吐物误吸而窒息。
③严重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5 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6 有受伤的危险与休克病人感觉和反应迟钝,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疲乏无力有关。
预防潜在并发症
①预防感染: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各项操作轻柔细致,并遵医嘱全身
应用有效抗生素。
为预防肺部并发症,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
②预防压疮: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病情允许每2小时翻身,
排背一次,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以预防压疮。
③预防意外损伤:对于烦躁或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加床旁护栏以防止坠床,给
予适当的约束,输液肢体宜用夹板固定。
7 体温异常与休克、感染有关
维持正常体温
①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一次,密切观察其变化
②保暖:休克时体温下降,应给予保暖。
禁止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体表
加温,可导致末梢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组织耗氧量而加重缺氧,从而使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减少,不利于休克。
③降温:感染性休克病人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使用冰帽和冰袋冷敷,可
用4℃等渗盐水灌肠。
必要时采用药物降温,及时更换汗液浸湿的被子。
8焦虑/恐惧与病人处于病危状态,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
心理护理
面对病人和家属,护士应保持镇静的工作态度,忙而不乱,快而有序的进行抢救工作,以稳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取得他们的信赖和主动配合,待病情稳定后,及时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及护理诊断及措施
一、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二、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感染的知识
控制感染,提供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
1、一般护理:①遵医嘱给予中西药外敷或理疗,促进炎症消退。
②协助采血或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
③对全身反应严重者,嘱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含丰富蛋白质、能量及维生素,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2、局部护理:保持病变部位周围清洁,干燥,完整,以防感染扩散。
脓肿切开引流者,及时清洁创面,定时换药,保持敷料干燥,促进创口愈合。
3、提供相关知识: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皮肤清洁,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灶。
4、维持正常体温: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鼓励多饮水,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并进行静脉输液,同时监测24小时出入量。
三、、疼痛与炎症刺激,局部组织肿胀有关
疼痛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四、潜在并发症颅内化脓性海绵体静脉窦炎、脓毒症、窒息、血栓性静脉炎。
1、颅内化脓性海绵体静脉窦炎:①避免挤压未成熟的疖,尤其是危险三角区的疖②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颅内脓性感染征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脓毒症:①观察病人有无发寒战,高热、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心率及脉搏加快和呼吸急促等病情变化。
②注意有无血白细胞增加,血液细菌阳性等全身化脓性感染的现象。
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窒息:颌下急性蜂窝组织炎可引起窒息,颈面部感染者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等症状,加强病人生命体征监测,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气管插管等急救准备。
4、血栓性静脉炎:肢体感染者,嘱其卧床休息,抬高患侧肢体,鼓励病人定时翻身,适当被动活动关节,以预防血栓性静脉炎。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及护理诊断措施
1、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感染的知识
2、疼痛与炎症刺激,局部组织肿胀、压迫神级纤维有关。
控制感染
①一般护理:⑴遵医嘱给予中西药外敷或理疗,促进炎症消退。
⑵协助采血或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
⑶对全身反应严重者,嘱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含丰富蛋白质、能量及维生素,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②局部护理:保持病变部位周围清洁,干燥,完整,以防感染扩散。
脓肿切开
引流者,及时清洁创面,定时换药,保持敷料干燥,促进创口愈合。
③提供相关知识:保持手部清洁,剪指甲不易过短,预防手损伤,重视手部的任何微小损伤,伤后局部用碘酊消毒,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发生。
手部轻度感染要及早就诊。
疼痛的护理
①患肢制动并抬高,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局部炎症充血、水肿,缓解疼痛。
②对敷料紧贴于创面者,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浸透敷料后再更换药。
换药时动作轻柔,必要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以减轻疼痛。
③指导病人自我缓解疼痛的方法以分散其注意力,如听音乐、看书等。
3、体温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高热病人的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及脉搏变化,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循医嘱应用降温药。
4、潜在并发症骨髓炎、指骨坏死、肌腱坏死、手功能障碍等。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①指骨坏死及骨髓炎:密切观察患指的局部症状,注意有无指头剧烈疼痛突然减轻,皮色由红转白等指骨坏死的征象。
对经久不愈的创面,应协助采集脓液做细菌培养,判断是否发生骨髓炎。
②肌腱坏死和手功能障碍
⑴监测生命体征,患手肿胀,疼痛和肤色有无改变;对正处于炎症进展期、疼痛反而减轻者,警惕腱鞘组织坏死或感染扩散的发生。
⑵指导病人进行手指功能训练,按摩、理疗,以防发生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关节僵硬,促进手功能恢复。
全身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1、焦虑与恐惧与疾病本身及担心预后不良有关。
控制感染,做好心理护理
①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及原发感染灶的处理效果等。
②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加强营养,遵医嘱合理安排输血、输液或胃肠内、外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③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意避免并发其他感染。
④关心、体贴病人,给病人及家属心理安慰和支持,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或缓解其焦虑情绪。
⑤加强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每天常规消毒、清洁静脉留置导管入口部位,更换敷料,以免并发导管性感染。
2、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高热病人的护理
①在病人寒战,高热时采血做细菌或霉菌培养,提高培养阳性率;已接受抗生素治疗者血液培养不一定阳性,应多次检查,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②对高热和大量出汗者,鼓励其多饮水,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防止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③高热病人,给与物理降温或按医嘱应用降温药,以降低代谢消耗。
3、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消耗增加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感染性休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监测神志、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病人意识障碍,体温降低和升高、脉搏及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发绀、尿量减少、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等感染性休克表现时,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包括致病人于合适体位,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和应用抗菌药物等。
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口渴、皮肤弹性降低,尿量减少以及红细胞比容增高等脱水表现。
对高热和汗出较多者,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定时监测电解质水平的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用药护理:保证用药及时,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执行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以维持正常血压、心排血量及控制感染。
特异性感染病人(破伤风)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1、有传染的危险与破伤风杆菌传播有关
一般护理
①严格消毒隔离:安排隔离病房,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
接触病人的人员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所有器械、物品等均需专用,用后先用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后再高压蒸汽灭菌,伤口敷料必须焚烧,病室内空气、地面、用物等也需定时消毒。
②环境:病室遮光,保持安静,防止噪音,温度15—20℃,湿度约60%。
减少探视,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医护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
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在使用镇静剂30分钟内完成,以免刺激病人引起抽搐。
③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痉挛发作征兆,记录抽搐发作时间,次数和症状等,遵医嘱给予镇静、解痉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冬眠药物、硫喷妥钠、氯化琥珀胆碱等),并观察效果。
④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⑤心理护理:观察病人的心理反应,做好有关解释和安慰工作。
理解、关怀、爱护和尊重病人,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痉挛性消耗和大量出汗有关
维持体液平衡
①遵医嘱补液,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②保持输液通畅,在每次抽搐发生后应检查静脉通路,防止因抽搐引起的输液管堵塞或脱落而影响治疗。
③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尿量等变化,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警惕并发心力衰竭。
3、有窒息的危险与持续性喉头或呼吸肌痉挛、误吸、痰液堵塞气道有关。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床旁常规备好气管切开包,吸氧设备,备齐急救用品,保证急救所需。
频繁抽搐不易控制者,尽早行气管切开,并做好呼吸道护理,控制痉挛后协助病人翻身、叩背、雾化吸入,以利于排痰。
病人进食时注意避免呛咳、误吸。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能量消耗以及不能进食有关
5、潜在并发症受伤、尿潴留
对症护理
①对尿潴留病人应留置导尿、保持尿液通畅,同时做好尿道及会阴部护理,防止感染。
②高热病人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③防止意外损伤,如病床应有护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固定,防止痉挛发作时坠床或自我伤害。
抽搐时,应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关节部位放置软垫保护,防止肌腱断裂或骨折。
损伤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1、疼痛与损伤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伤口感染有关
2、体液不足与严重损伤或出血过多有关
3、组织完整性受损有关与致伤因素引起皮肤组织结构破坏有关
4、躯体移动障碍与躯体或肢体受伤、组织结构破坏或剧烈疼痛有关。
5、潜在并发症:伤口出血、感染、休克、挤压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措施:
1、现场急救:最重要的是评估和处理危机生命的紧迫问题。
若发生心跳和呼吸骤停应立即复苏,抢救生命。
必须优先抢救窒息、大出血、开放性气胸、休克、腹腔内脏脱出等特别危险的伤员。
紧急救护时需: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换气:呼吸道梗阻者应立即清理口腔,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切开,器官插管、器官切开等。
②控制外出血:可用指压法,加压包扎法、填塞法、止血带法控制伤口大出血。
③迅速补充血容量:即开放静脉通道,输入平衡液或血浆代用品。
血压低于90mmHg的休克伤员,可使用抗休克裤。
④包扎、封闭体腔伤口:颅脑、胸部、腹部伤应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料包扎,填塞封闭开放的胸壁伤口,腹腔组织脱出应先用于干净器皿保护后再包扎,不要将敷料直接包扎在脱出的组织上面。
⑤有效固定骨折、脱位:应用夹板或代用品,亦可用躯体或健肢以中立位固定伤肢。
注意远端血运。
已污染的开放性骨折,可于受伤位包扎固定。
⑥密切监护和创伤评估: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搏等指标的监测至少每5—15分钟1次。
千万不可忽略不出声、不呻吟的伤员,同时,尽快将伤员安全、平稳的转送到附近医院或急救中心。
2、急诊室救护:对伤者进行进一步救护
①判断伤情:常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致命性损伤,如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这类伤者应在短时的紧急复苏后手术治疗。
第二类:生命体征尚属平稳的伤者,如不会立即影响生命的刺伤,火器伤或胸腹部伤,可观察或复苏1—2小时,在做好交叉配血及必要检查的基础上,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第三类:潜在性损伤,性质尚未明确,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应继续密切观察,并做好进一步检查。
②呼吸支持: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肌,控制呼吸。
③循环支持:对于循环不稳定或休克伤者建立一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必要时可考虑深静脉穿刺,在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遵医嘱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治休克。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情况,辅助检查结果等。
⑤心理支持:对于伤者,家属和亲友与其会面,光照嘱托的机会。
护送或陪同伤者至手术室并提供完整的书面记录,包括与家属或亲友谈话的相关内容。
3、创伤的一般护理
①体位和制动:体位应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多取平卧位,体位变化宜慢,可采用绷带、石膏、夹板、支架等制动。
②防治感染:对开放性伤口应协助医生进行清创,12小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伤后污染严重者应在6小时内开始使用抗生素。
③镇静、止痛:未确诊前谨慎使用。
给予一般药物和心理治疗对多数伤口的疼痛有效。
使用麻醉镇痛药时,应防止呼吸抑制,成瘾性等副作用。
④禁食、降压:酌情禁饮食或置胃肠减压。
①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酌情选用胃肠内或胃肠外营养支持。
4、并发症的护理
①伤口出血:指意外损伤后48小时内的继发性出血,也可发生在修复期任何时段,更易发生在邻近血管区的伤口。
应密切观察包扎敷料和创腔引流管的血液渗透和引流液情况,注意病人有无面色苍白,肢端温度发凉。
脉搏细数等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扩容治疗。
②伤口感染:多见于开放性损伤,表现为体温升高、脉速;伤口红、肿、热明显;已减轻的疼痛加重;有脓性分泌物;血象增高等。
但若闭合性损伤累及消化道、呼吸道或泌尿道亦可诱发胸腹腔内感染。
早期可根据医嘱予以局部理疗和应用有效抗菌药物等促进炎症吸收。
若已形成脓肿,应协助易发生做好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准备。
③挤压综合征:肢体受到重物长时间挤压导致局部肌肉缺血,缺氧。
继而引发肌红蛋白血症、肌红蛋白尿、高血钾和急性肾衰竭为特点的全身性改变,称为挤压综合症。
但局部压力解除后,病人出现肢体肿胀、压痛。
护理上应注意早期禁止抬高患肢和对患肢进行按摩和热敷;协助医生切开减压,清除坏死组织;应用碳酸氢钠和利尿剂。
防止肌红蛋白阻塞肾小管,做好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护理等。
毒蛇咬伤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1、恐惧与毒蛇咬伤、知识缺乏、生命受到威胁有关
减轻恐惧心理:安慰病人,告诉病人被毒蛇咬伤后有中成药物、新鲜草药及抗蛇毒血清等予以治疗,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毒蛇咬伤,组织结构破坏有关
加强伤口的护理:病人伤肢处于下垂;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和创面清洁;及时清除变性及坏死组织,伤口可用多层纱布浸湿高渗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勤换药。
遵医嘱行胰蛋白酶伤口周围封闭术,间隔12—24小时可重复注射,也可用0.25%普鲁卡因10ml+地塞米松5mg在肿胀上方做环形注射,有止痛、抗炎、消肿和减轻过敏的作用。
加强全身监测和支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感觉和意识,不能正确饮食的病人予以胃肠内,外营养支持,并予以相应的护理。
3、潜在并发症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鼓励病人多喝水,遵医嘱补液或利用利尿剂等药物,以促进蛇毒从尿中排出,减轻肾脏损害。
若发现病人出现血红蛋白尿时,应遵医嘱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溶液,以碱化尿液,防止发生肾衰竭。
补液时注意心肺功能,以防快速、大量输液导致心肺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