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必背古诗十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送李端
【作者】卢纶【朝代】唐朝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释】
⑴《全唐》此诗题下有注:一作严维诗,题作送李端。

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⑵故关:故乡。

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⑶“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⑷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⑸风尘:指社会动乱。

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译文】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
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

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

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

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

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

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2.咏风
【作者】王勃【朝代】唐朝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释】
⑴肃肃:形容快速。

景:一作“风”。

⑵加:给予。

林壑:树林和山沟,指有树林的山谷。

⑶驱:驱散,赶走。

寻:一作“入”。

涧户:山沟里的人家。

⑷卷:卷走,吹散。

雾:一作“露”。

楹:堂屋前的柱子。

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⑸固:本来。

迹:行动留下的痕迹。

一作“际”。

⑹动息:活动与休息。

⑺松声:松树被风吹动发出I斑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译文】
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

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的雾霭,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人家房屋。

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可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

当红日西下,大地山川一片寂静的时候,它又自松林间吹起,响起一片松涛声。

3.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朝代】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
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4.归园田居·其三
【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
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⑪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5.听弹琴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⑴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

丝:一作“弦”。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

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⑶古调:古时的曲调。

【译文】
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6.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释】
⑴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⑵属:正值,适逢,恰好。

⑶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译文】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7.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8.天净沙·冬
【作者】白朴【朝代】元
一声画角谯门,
丰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
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
⑴越调:宫调名。

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

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⑶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⑷淡烟:轻淡的烟雾。

【译文】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

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9.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王建【朝代】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杜郎中,名杜元颖。

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

⑷鸦:鸦雀。

⑸冷露:秋天的露水。

⑹尽:都。

⑺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⑻落:在,到。

【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10.除夜作
【作者】高适【朝代】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
①除夜:除夕之夜。

②客心:自己的心事。

转:变得。

凄然:凄凉悲伤。

③霜鬓:白色的鬓发。

明朝(zhāo):明天。

【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

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1.水仙子·咏江南
【作者】张养浩【朝代】元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注释】
⑴“一江烟水”句:意思是说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

烟水:江南水气蒸腾有如烟雾。

晴岚:岚是山林中的雾气,晴天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故称晴岚(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⑵画檐:绘有花纹、图案的屋檐。

⑶芰(jì)荷:芰是菱的古称。

芰荷指菱叶与荷叶。

⑷“卷香风”句:“即十里香风卷珠帘。

”化用杜牧《赠别》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⑸飐(zhǎn):风吹物使之颤动。

⑹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

【译文】
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两岸人家彩绘的屋檐相连,画梁相接。

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看沙鸥正在江面上一次次飞舞盘旋,家家珠帘里飘出香风。

美丽的船只好像从天边驶来,酒家的旗帜迎风招展。

真让人喜爱啊,江南!
2.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作者】李煜【朝代】五代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谢:凋谢。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3.寿阳曲·江天暮雪
【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注释】
1)“钓鱼人”句: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本句综合上述二句意而成。

【译文】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

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4.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秦中寄远上人
【作者】孟浩然【朝代】唐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
⑴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

事迹未详。

⑵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

语出《晋书·谢鲲传》。

⑶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

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⑷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⑸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这里喻处境窘困。

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⑹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

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

【译文】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