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章 地球的外部圈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9 水系和流域示意图 在一定集水区域内,由大大小小的若干条河流所组成的 水流系统称为水系。水系中长度、水量最大且直接注入 海洋或湖泊的河流称为干流,直接或间接注入干流的河 流称为支流。理想的水系常呈“树枝状”。
环流
和 地面流水的运动
涡流
宏观上,“水往低处流”、“千流归大海”。
微观上,水质点运动状态可分为层流和紊流两种, 紊流有两种特殊的水流形式,即环流和涡流 。
(3)二是在各半球形 成三个沿纬向的风向带 ,即信风带、盛行西风 带、极地东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节
水 圈
水圈(hydrosphere)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 的连续圈层。 水是一切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对 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和改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水圈的组成
自然界的水以气态、 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 存在。地球水体的总质量1.5×1018t,体积约 1.4×1018m3,其中,海洋水约占 97.212%, 大陆表面水约占2.167%,地下水为0.619%, 大气水占0.001%。 如果设想将地球表面全部削平,水圈的水 体足以覆盖整个地球达2700多m厚。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 毛细水、重力水,前两者吸附在岩石的表面 ,一般不运动。毛细水受表面张力作用逆重 力方向运动Biblioteka Baidu重力水在重力的影响下作垂直 向下或水平运动。
地下水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三种: 包气带水是指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包 气带意指岩石空隙未被地下水充满的地带。包气 带中的地下水以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为主, 而重力水较少。包气带水以垂直运动为主。
平流层
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
质量:占大气圈质量20%。 气温:从下向上是升温 的,到平流层顶温度升到 00C左右。因有臭氧层。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 成分:几乎不含水蒸气、 尘埃,存在数层臭氧层。 无天气现象。
中间层
高度:从平流层 顶到85km。 气温:从下向上是 降温的,到中间层的 顶温度降到-830C。 大气运动:有对 流运动。 上部已存在电离层 (D),反射无线电波
图 2- 3 到达地 面的太 阳辐射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地面吸收了近一半(约为47%) 的太阳辐射能量,地面温度增高,同时地面也以电磁波的 形式向外辐热量。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 ,属于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极易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 化碳所吸收(75%~95%)。可见低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是地面辐射。
四、大气的运动
(一)大气运动的动力
大气运动的产生及形式取决于气压的作用。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单 位:帕斯卡(Pa)(1Pa=1 N/m2) 影响因素主要是该地上空大气柱的高度和密度。 一个地方的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水平 方向上,由于气温差异会引起大气密度的变化, 也会产生气压的水平变化。
还有惯性离心力及摩 擦力的作用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二)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 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的基本格局,并孕育 和制约着较小规模的 气流运动,是各种不同 尺度的天气系统发生 、发展和移动的背景 条件。
(1)一是在各半球形成三个沿经向的环流圈,即 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圈。 (2)二是形成相应的 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
按天然水所处的环境不同可分为:海水、 陆地水和大气水3类。 1.海水 海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温度、密度、压力、透明度 化学性质:除H、O以外 最主要的元素:氯、钠、镁、钙、硫、钾等。 最主要的盐类: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镁等。 盐度:一千克海水中溶解的全部盐类物质。
标准盐度35‰--咸化海与淡化海
海水的运动 波浪、潮汐、海流(洋流)、浊流 波浪是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当风刮过 海面时,风与海水面之间产生摩擦力,使海 水产生运动形成波浪。
由于大气在垂直或 水平方向上存在气压差 ,从而产生了气压梯度 力,它的方向是沿着垂 直于等压面方向由高压 区指向低压区,其大小 为这个方向上单位距离 内气压的改变量。 气压梯度力可分为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垂直 气压梯度力。真正造成 大气水平运动的力是水 平梯度力。
气压梯度:单位 距离内的气压变 化值
恒定组分主要成分
按体积计算
氮,78.09%
按质量计算
氮,75.51%
氧,20.94%
氩,0.93% 其他,0.04%
氧,23.15%
氩,1.28% 其他,0.06%
二、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圈的下界通常是 指地表,但在地面以下的 土壤、松散堆积物及某些 岩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气, 它们是大气圈的地下部分 ,其深度一般小于3km; 其上界并无明确的界限, 一般认为2000~3000 km 。 在此高空已向行星际 尘埃的密度过渡。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圈的总质量约5×1018kg,其中绝大部分 分布在大气圈的下层。自然状态下的大气是多 种气体的混合物,主要由氮、氧、二氧化碳、 水及一些微量惰性气体组成。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和工业化的 发展,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悬浮颗粒也 明显增多。 大气的组成成分可分为恒定组分、可变 组分和不定组分3种。
大气圈在垂直 方向上的物理性 质有显著的差异。 可自地面向上 依次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图 2 - 1 大 气 的 垂 直 分 层
中间层、
暖层
及散逸层。
对流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 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70%。
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 大气降温率是60C/km,对 流层顶约-830C。 大气运动:强烈的对流。 成分:含水蒸气、尘埃。 气象现象:风、霜、雨、雪、雹、雾等。
大气直接吸收 的太阳辐射能 量是很少的( 约为19%)。
(二)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和水平分布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在同一地点,由于 地球的自转使太阳辐射强度发生昼夜更替,从 而导致气温日变化。一天之中,最低气温出现 在日出前后,直至午后2点左右达到最高。 同一地点的气温因 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 换而发生气温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通常用多 年来各月平均气温的变 化来表示。
在水深小于1/2波长的 海岸附近,波浪由于海 底摩擦阻力而发生变形 ,形成破浪、拍岸浪。
潮汐指全球性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潮汐的引潮力主要是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和地 球的惯性离心力。引潮力主要包括太阳-地球间和地球 -月球间的引潮力两部分。后者是引潮力的主体部分; 太阳由于距离地球太远,其引潮力仅为月球的 46.6%。
片流是指沿山 体斜坡无固定水道 的面状流水,它发 生在大气降水刚降 落到地面之后,其 特点是水层薄、速 度慢、呈网状。
洪流是指大气 降水后沿沟谷的水 流,它是由片流汇 集到沟谷形成的, 其特点是流速快, 有固定的水道。
河流是地表面具有固定河道的 线状常年性流水。河流有稳定 的补给水源,它的水源一般以 地下水、冰雪融水为主。
成分的分类及其特点
(1)、恒定组分:氮、氧、氩等
(2)、可变组分:二氧化碳、臭氧、 水蒸汽 (3)、不定组分:粉尘、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注意:我们现在讲的都是现阶段的大气组成,而 且是低层大气的组分(90km以下)。高层 大气以氮、氧、氢等的原子、离子为主。 地质历史时期的大气组分与现今也是不一 样的。
三、大气的热状况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热量分布状况是产生各种大气现象 的根本原因。炽热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源 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 见光部分,所以被称为短波辐射。
图2-2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
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强烈地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 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波 长较长的红外线;但能量最多的可见光却很少 被大气吸收,能够穿透大气射到地面上来。大气 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约为19%)。
暖层(电离层)
高度:从中间层顶 到800km。 气温:从下向上迅 速升温,到300km高 空,温度达10000C。 存在多层的电离层 (E、F、G),可反 射不同波长无线电波。
散逸层
高度:从暖层顶到 外层空间2000~ 3000 km 高空。
物质多以原子、 离子状态存在。
是地球物质向宇宙 空间扩散的部位。
第二章 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一节 大气圈 第二节 水圈 第三节 生物圈
第一节 大气圈
将简要介绍:
一、大气的组成 二、大气圈的结构 三、大气的热状况 四、大气的运动
大气圈(atmosphere)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 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 大气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也 是使地表保持恒温和水分的保护层,同时也是促 进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动力和媒介。
海水波浪运动时,水质点基本上绕某个平衡位置 作圆周运动,只是向前移动很小距离。水质点作 圆周运动到最高点就形成波峰,运动到最低点就 构成波谷,波高相当于水质点运动圆周的直径。
水质点的运动圆周随水深增加变得越来越小,当 水深达1/2波长时,水质点的运动圆周直径仅为 0.04波高,一般把此深度认为是波浪作用的下限 。地震、火山喷发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海水 强烈运动,产生汹涌的海浪,称海啸。
如果当月球、太阳、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朔、望月)时, 可出现高潮特高、低潮特低的大潮,而在上、下弦月时, 日、月对地球的引潮力相互抵消,出现小潮。
由潮汐引起的海面高 度变化迫使海水作大规 模水平运动称为潮流。
海流(洋流)是指大洋中沿一定方向有规律移动 的海水。好像大洋中的一条河流 。
洋流可分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表层洋流主要由信 风及海水密度差引起,可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一般由低 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一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 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也称饱水带水。其自由 表面称潜水面。潜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一般从高处 往低处流,以近水平方向流动为主。
潜水面随地 形高程的起 伏变化与季 节性变化。
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 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承压水受两隔水层所限,位 置低的水体受位置高的水体的静压力,这种压力常称水 头压力。承压水的运动一般为从补给区流向排泄区。
世界洋 流略图
浊流是海洋(或湖泊)中载有大量悬浮碎屑物 质(粘土、砂石 )的高密度水下重力流。
多由地震、火山等因素引发,在重力的作用下 “一泻千里”地穿过大陆坡,直达深海平原,流速可 达20~30 m/s,具有较大的剥蚀、搬运能力,可在大 陆坡地区形成切割较深的海底峡谷。
2.陆地水
主要包括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泊与沼泽及 冰川。 (1)地面流水是指沿陆地表面流动的水体, 其水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和 湖泊等。地面流水分为常年性流水(河流)和暂 时性流水(片流、洪流)。 暂时性流水是指补给水源不稳定(时有、 时无)的地面流水,这种流水的水源是大气降 水。暂时性流水包括片流和洪流。
就北半球来说,大陆上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 在7月(海洋上为8月);大陆上最低气温出现在1 月(海洋上为2月)。 一年中最高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反映某地区 年气温变化幅度,是划分气候类型的重要依据。
气温的水平分布
世界海洋表面8月的平均气温的水平分布图。基本平行于纬线,赤道附近的红 色是温度最高区域,达28-30度,向两极变低到0-2度左右。
(2) 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
空隙中的水体。水源主要来自地面流水和大气降水。 岩石中空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称为空隙率。空隙 的连通性越好越利于地下水的运动。
岩石或堆积物能透过地下水的能力称岩石的透水性 。由透水性好的岩石组成的岩层称为透水层;储存有地 下水的透水层称含水层。相反,地下水不易透过的岩层 称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除水平梯度 力外,运动 的大气还会 受到地转偏 向力(科里奥 利力) 、惯 性离心力及 摩擦力的作 用。
图 2 - 4
地 转 偏 向 力
示 意 图
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 力):由地球的自转和 球面效应所引起。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 (固、液、气体)在运 动时都会因地球的自转 和球面效应而发生方向 偏转,好象在运动的物 体上施加了一个使其运 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一 样,这种假想的力即科 里奥利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