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课件 乘法的初步认识2
数学二年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ppt课件
5
3 __ × __
7
15
或
4.看图填空,并写算式。
⑴ 这是 4 个 2 算式: 2 × 4 或:4
×
2
⑵ 这是 4 个 3
算式:3 × 4
或:4 × 3
⑶ 这是 3 个 6
算式: 3 × 6 或: 6 × 35.乘算式并算出结果。4×2=8
4×3 =12
3×5=15
路旁有五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 离是10米,小明从第一棵树走到第 五棵树,一共走了多少米?
乘号
课堂练习:
你能把前两个游戏中的加法算式改 写成乘法算式吗?
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3+3+3+3+3=15 3×5=15 或 3×5=15
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6+6+6+6=24 6×4=24 或 4×6=24
1.判断对错。
⑴ 2+2+2 用乘法表示为:2×2×2 ( × 用乘法表示为: 4×3 或 3×4( √ ) )
⑵ 4+4+4
⑶ 4 + 4 + 3 用乘法表示为: 4×3 或 3×4 (× )
2.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
⑴
8 4 4+4+4+4+4+4+4+4=32 4×8=32
8×4=32
⑵
5
4 4 4 4 4 20
4
5
20
5
4
20
3.
⑴ ⑵ ⑶ 3+3+3+2
7
15 __ × __
5
3
加法算式:
10+10+10+10=40(米)
乘法算式:
10×4=40(米)
作业:第49页练习九,第1~3题。
4.2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2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内容是4.2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章节。
在这一章节中,我将引导学生们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乘法的意义。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乘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难点则是让学生们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乘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则包括计算器、纸张、笔等。
接着是讲解环节,我会用PPT或者黑板来展示乘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来讲解乘法的运用。
例如:2×3等于多少?我会引导学生思考,2个苹果加上自己3次,等于6个苹果。
然后是练习环节,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计算来巩固乘法的理解。
例如:3×4等于多少?4×5等于多少?是作业设计环节,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例如:完成乘法表,2乘以1到10的结果是多少?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乘法的掌握情况,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们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乘法的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4.2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计划。
我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计划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实际情景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乘法概念的理解和兴趣。
我需要确保情景的设置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自然地引出乘法的概念。
例如,我可能会选择一个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如分水果或者分零食,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乘法的实际应用。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人教新课标。
教材中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构成以及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构成,熟记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构成、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
难点:乘法口诀的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乘法口诀表。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椅,提问:“如果每排有2个座位,3排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教师用黑板演示,讲解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构成。
例如,以2个座位为例,解释“2乘以3等于6”,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乘法算式。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组类似的例子,让学生独立完成乘法算式的书写。
例如:“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几个苹果?”4. 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例如“2乘以3等于6”,“3乘以4等于12”,并让学生尝试记忆乘法口诀。
5.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乘法口诀表,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乘法口诀。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构成和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构成、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背诵并默写乘法口诀表。
答案:1. 3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需要6个苹果;4个橙子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需要8个橙子。
2. 乘法口诀表(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构成和乘法口诀的初步认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共27张PPT)人教版优秀课件
③一个乘数是 3,另一个乘数是6,积是多少? 3×6
5.看图列式计算。
4+4+4+4+4=20 4×5=20 5×4=20
2+2+2+2=8 2×4=8 4×2=8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乘号左右的两个数 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个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 2 2 2 8 4 4 4 12 3+3+3+3+ 3=15
… … …
5+5+5=15 5×3=15 3×5=15
乘乘 积 数数
相同几个加数的和就是对应乘法算式的积。
知识提炼
乘法算式中乘号两边的数叫做乘数,分 别表示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乘法 算式的结果叫做积。
小试牛刀 1.(选自教材P48做一做第2题)
人
的
一
生
说
白
了
,
也
就
是
三
万
余
天
,
贫
穷
与
富
贵
,
都
是
一
种
生
活
境
遇
。
懂
得
爱
自
己
的
人
,
对
生
活
从
来
就
没
有
过
高
的
奢
望
,
只
是
对
生
存
的
现
状
欣
然
接
受
。
漠
漠
红
尘
,
芸
芸
众
生
皆
是
客
,
时
光
深
处
,
流
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图文
( 3 )个( 2 ) 加法算式:2+2+2=6 乘法算式:2×3=6 3×2=6
( 4 )个( 5 ) 加法算式:5+5+5+5=20 乘法算式:5×4=20 4×5=20
2
休息的一共有多少人?
2+1+3=6(人)
2、先按要求画 ,在写算式。 (1)每组画2个,画3组。
3个2相加 加法算式:2+2+2=6 乘法算式:2×3=6 3×2=6
4、A+A+A+A+A用乘法表示为:A×5 或 5×A ( √) 5、 4 + 4 + 3 用乘法表示为: 4×3 或 3×4(×) (×) 6、6×2 读作 2乘6
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2、看图写算式。
( 4 )个( 3 ) 加法算式:3+3+3+3=12 乘法算式:3×4=12 4×3=12
2、先按要求画 ,在写算式。 (2)每组画4个,画5组。
5个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 乘法算式:4×5=20 5×4=20
你能在身边找出能用 乘法计算的例子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 认识
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
3 3 3 3 3
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6
6
6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
2 2 2
2
2
2
2
乘号“×”的由来 1631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垂德最早 采用符号“×”表示两数相乘。乘法是 由加法而来,表示若干个相同数相加。 两位数以上是交叉相乘,所以他把“+” 斜过来“×”形,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 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4+4+4=12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2或4×3=12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5
2
2+2+2+2+2=10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10或2×5=10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列个加法算式表示你 一共用的小棒的根数吗?
我们把这样的加
8+6=14 4+4+4=12
数叫相同加数。
3+3+3+3=12 5+5+5+5=20
摆左面的图形一共 用了多少根小棒? 请你帮忙列个算式。
5+5+5+5+5+5+5+5+5+5+5+5+5+5+5+5+5+5
18个5连加。
这18个5连加可以用简 单的算式来表达吗?
5+5+5+5+5+5+5+5+5+5+5+5+5+5+5+5+5+5
18个5 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 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 18×5 或 5×18 乘号 … 读作:18乘5 读作:5乘18
用乘法算式表示 真简便!
5+5+5+5+5+5+5+5+5+5+5+5+5+5+5+5+5+5
18×5 或 5×18 据记载,在1631年,英国著名数学家欧德 莱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
6.(1)3个8相加,和是( 24 )。 (2)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3,积是( 24 )。
(选题源于教材P50练习九第6题)
7.
每盘有( 3 )个,有( 3 )盘,一共( 9 )个。
3 × 3 = 9
(选题源于教材P50练习九第7题)
8.每组画5个
,画三组。
加法算式: 5+5+5=15 乘法算式: 5×3=15 或 3×5=15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第二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2
问题1:乘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问题1:乘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2
3
同学们能帮我算算我的每样玩具各有多少个吗?
积:在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一)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2
3
问题1:乘法算式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2
3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分。
02 学以致用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分。
学以致用
(一)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2+2+2=8 6×3=18
2×4=8 3×3=9
问题:为什么同样是8,有的就是和,有的就是积?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分。
(二)填空
1.
学以致用
3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分。
2
23 23
2
3
32
32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分。
(二)填空
2.
学以致用
5+5+5=15
5×3= 15
3×5=15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分。
(三)连一连
学以致用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十分。
2
3
第二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2)
第二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2)
3
二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3×5=15 (一)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积:在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
问题2:加法与乘法算式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 … …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2)
… … …
5+5+5=15 5×3=15 积 3×5=15
和 乘乘 积
数数
为什么同样是15,有的 就是和,有的就是积?
二、探究新知识,认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
(1)3×2
(2)5×4
… … … … … … … … … … …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2+2+2=8
3. [教材P49 练习九 第1题]
( 4 )个( 5 ) 加法算式:5_+__5_+_5_+_5_=__2_0_ 乘法算式:4_×__5_=__2_0__或__5_×__4_=__2_0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3. [教材P49 练习九 第1题]
( 3 )个( 6 ) 加法算式:_6_+__6_+_6_=__1_8_ 乘法算式:_3_×__6_=__1_8_或_6_×__3_=__1_8_
除此以外,将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究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
二、探究新知识,认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材P48 例2]
… … …
5 5
5
5+5+5=15 5×3=15 3×5=15
乘乘 积 数数
积:在数学上指乘法运 算的得数。同时,还有 聚集、使逐渐增多和长 时间逐渐形成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识,认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材P48 例2]
相同几个加数的和就 是对应乘法算式的积。
加和 数
2×4=8
乘 乘积 数数
6×3=1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共21张PPT)
已经拔了7个萝卜。 我还有3个小伙伴, 每人要分4萝卜,
还要拔几个?
请你帮小 兔算一算。
小 结
乘号
3 × 5 = 15
因数
因数 积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我们用乘法算式 表示较简便。
谢谢指点!
5×8 或
4个1相加
2×9 7×3 8×5
1×4 或 4×1
写出乘法算式,再 读一读。
每个三角形有三条边,数数下面每个图案中有 几个三角形,计算出一共有几条边?
5 + 5 + 5 =15 5 × 3 = 15 3 × 5 = 15
因数 因数 积
用乘法
小火车:
表示。
3+3+3+3=12
3×4=12 或 4×3=12
2×5 或 5×2 6+6+6+6 4个6相加。
6×4 或 4×6
写出乘法算式,再 读一读。
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 算式?把它写出来。
5+5
7+7+6
3+3+3+3+3
4+4
6+6+6
3+2+2+2
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我们才能用乘法表示。
2个9相加
9×2 或 7个3相加
3×7 或 8个5相加
游乐园里 有多少人呢? 你能用算式 表示出来吗?
小飞机:
3+3+3+3+3=15 小火车: 6+6+6+6=24
过山车: 2+2+2+2+2+2+2=14
摆 一 摆
要用多少根小棒?
4 + 4 + 4 + 4 =16 3 + 3 + 3 + 3 + 3 + 3 =18
10 + 10 + 10 =30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教学课件
3.连一连。
6×4
6×4
(教材P51 T12)
5×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3 × 5 = 15 乘乘 积 数数
… … …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 … … … …
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2+2+2=8
2×4=8
加
和
乘 乘积
数
数数
为什么同样是8,有的就是和,有的就是积?
(教材P48 做一做T3)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7 15+15+15
7× 5 或 5×7 15 × 3 或 3 × 15
巩固运用
(教材P50 T6)
1.
(1)3个8相加,和是(24 )。8+8+8=24
(2)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3,积是(24)。 8×3=24
(教材P50 T10)
2.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请写出来。
3+3+3+2 5+5+5+5+5 5×5 3+2+1+3
2+2+2+2 2×4(或4×2) 8+8+2+5 4+4+4-3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同学们做得太棒啦!
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4 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习导入
看图写算式。
你能把这两道加法算 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4个3
加法算式:_3_+__3__+__3_+__3_=___1_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2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2)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二)课题第二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2)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主题图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列出连加算式。
学生在观察连加算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直接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活中有许多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看图列出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有信心吗?(1)完成教科书P49“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改写,全班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都是怎样改写的。
这个改写学生都很会做,通过交流,学生发现4+4+4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3+3+3+3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
师:观察左右两个加法算式,为什么加法算式不同而写出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呢?学生会说3个4相加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
师小结:一个乘法算式,如3×4,既可以表示3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
一个乘法算式在脱离具体情境支撑的前提下,可以表示两种含义。
(2)完成教科书P49“练习九”第4题。
师:请读出这些乘法算式。
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共12张PPT)优秀课件
人
性
的
•
•
什
么
事
情
都
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
对
的
,
做
为
销
售
者
,
站
在
销
售
者
的
角
色
,
是
非
常
欣
赏
算
命
的
营
销
技
巧
;
同
时
作
为
管
理
者
,
思
路
决
定
出
路
,
计
划
决
定
目
标
的
价
值
•
•
按
照
逻
辑
倒
退
,
现
在
您
收
入
不
够
,
那
是
您
把
自
身
的
价
值
定
位
太
低
,
再
则
您
是
自
己
的
思
维
逻
辑
不
清
•
•
学
习
有
五
道
知
道
学
到
用
到
悟
道
得
到
,
5
个
环
节
取
其
适
合
自
己
的
精
华
祛
其
•
•
审
、
敲
、
是
–
■
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2)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2)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本课时将继续深化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主要包括:乘法算式的读写、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的基本性质以及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2. 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 学生了解乘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4.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的理解。
2. 乘法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3.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乘法算式卡片。
2. 加法算式卡片。
3. 实际生活场景图片。
4. 白板和笔。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乘法算式的读写,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乘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乘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乘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1. 乘法算式的读写。
2.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 乘法的基本性质。
4.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乘法运算练习题。
2. 通过实际生活场景,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对乘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的基本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讲解。
教学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乘法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上。
乘法的基本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是乘法运算中的重要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你帮小 兔算一算。
乘号
小 结
3 × 5 = 15
因数 因数 积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我们用乘法算式 表示较简便。
3 + 3 + 3 + 3 + 3 + 3 =18
像这样的加法还可 以用乘法表示。
加法算式: 3+3+3+3+3+3=18 有6个3相加。 乘法算式: 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或 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乘号
4+4+4 4×3
3个4相加。
或
3×4
5个2相加。
写出乘法算式, 再读一读。
2+2+2+2+2 2×5 6+6+6+6 或
5×2
4个6相加。
6×4
或
4×6
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写成乘法 算式?把它写出来。
5+5
7+7+6
3+3+3+3+3
4+4
6+6+6
3+2+2+2
只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我们才能用乘法表示。
2个9相加 9×2 或 7个3相加 3×7 或 8个5相加 5×8 或 4个1相加 1×4 或 2×9 7×3 8×5 4×1
写出乘法算式, 再读一读。
每个三角形有三条边,数数下面每个图案中有 几个三角形,计算出一共有几条边?
5 + 5 + 5 =15 5 × 3 = 15 3 × 5 = 15
因数 因数 积
小火车: 3+3+3+3=12
3×4=12 或
用乘法 表示。
过山车: 2+2+2+2+2+2=12
2×6=12 或 6×2=12
4×3=12
大风车: 4+4+4+4+4=20
4×5=20 或 5×4=20
加法算式: 6+6+6+6+6=30 乘法算式:
6×5=30 或
5×6=30
加法算式: 3+3+3+3+3+3+3+3+3=27 乘法算式: 9×3=27 或 3×9=27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 用乘法算式表示较简便。
△+ △+ △+ △+…+ △这样100个△相加, 你会列乘法算式吗?
△×100或100× △
4只蚱蜢
腿的条数
3只鹦鹉
腿的条数
6辆小汽车
轮子的个数
5朵花
花瓣的片数
我们每人要分 到6个桃子,还 需要采几个?
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我们已经摘了8个 桃子。
已经拔了7个萝卜。 我还有3个小伙伴, 每人要分4萝卜, 还要拔几个?
在游乐园里,你 看到了什么?
游乐园里 有多少人呢? 你能用算式 表示出来吗?
小火车: 3+3+3+3=12 过山车:
2+2+2+2+2+2=12
大风车: 4+4+4+4+4=20
摆 一 摆
要用多少根小棒?
4
+
4
+
4
+
4 =16
3 + 3 + 3 + 3Biblioteka + 3 + 3 =1810
+
10
+
1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