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 1 厘米,伸开双臂大约 1 米。

1 米=100 厘米100 厘米 =1 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 =较大数 - 较小数,例如:从刻度“ 0”到刻度“ 6”之间是 6 厘米( 6-0=6 ),从刻度“ 6”到刻度“ 9”之间是 3 厘米 (9-6=3) ;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 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 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 6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

)6、角有 1 个顶点, 2 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 <直角 <钝角(钝角 >直角 >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4 个角, 4 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 3 个角,其中有 1 个是直角,另外 2 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1、1 米 21 厘米=()厘米53 厘米-18 厘米 =()厘米;一棵大树高 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1二、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2020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2020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20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20或1米2020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知识点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单元一:数的认识
- 认识0-100的数字及其大小顺序
- 数的顺序排列
- 数字图形认识
- 数字的加法与减法(0-20之间)
单元二:加法与减法
- 数的加法与减法(0-100之间)
- 进位与退位
- 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 算术公式的认识
单元三:比较与测量
- 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 利用尺子和计量器测量长度
- 利用天平比较物品的重量
- 用不等量杯比较物品的容量
单元四:图形认识
- 认识各类基本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辨认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 组合图形和分解图形
单元五:时间和日历
- 认识钟表上小时和分钟的读法
- 了解日历的基本组成
- 分辨日期的前后顺序
- 初步了解24小时制的概念
单元六:数据统计
- 了解统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 掌握常用的统计图表(表格、条形图、折线图)
- 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单元七:左右对称和镜像
- 分辨物体的左右对称
- 利用镜子进行左右镜像变换- 利用对称关系完成图形的折叠
单元八:数的整体与部分
- 数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概念与认识
- 利用模型表示分数
- 分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九:多边形
- 认识多边形
- 认识正多边形
- 认识对称的多边形
- 多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单元十: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 进行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 进行简单的算术解决问题
- 观察规律解决问题
- 进行问题求解和证明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教版本小学二年级上数学单元同步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本小学二年级上数学单元同步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重点难点: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3、不退位减法;4、退位减法;5、“多几”、“少几”的应用;6、连加、连减;7、加减混合;8、加减法的估算;知识点: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千万不要忘了写进位1)2,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千万不要忘了写退位点)3、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注意≈)方法:个位小于5(1,2,3,4)的往下估,个位等于或大于5(6,7,8,9)的往上估,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28+45+24≈100(画横线,横线下面写估出来的数,注意中间的符号是加还是减)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5、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搞清楚求的是大数还是小数或者是相差数)例题1.口算51-30= 60-35= 59-28= 10+13= 12+10=42+24= 10+55= 25+66= 89+10= 66+16=99-85 = 80-40= 65-41= 71+11= 68+26=61-53= 53-48= 17+35= 83-40= 61-57=74-52= 35+46= 18+12= 86-51= 22+60=2、列式计算:(易错题型)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比78少26的数是多少?3,用竖式计算(有许多孩子不写竖式,直接写得数,考试的时候这种情况是直接扣分的)45+25+40= 83-50-24= 50-14-18=70-33+27= 96-70+26= 94-60+14=4、解决问题(1)二年级一班参加课外美术小组的有43人,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小组的人少17,参加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2)二年级国旗队原来有48人,毕业了19人,新加入23人,现在有多少人?(3)树上现在有72个苹果,摘了18个,原来有多少个苹果?(4)马路的左右两边各有26棵,又新种了14棵树,现在马路上有多少棵树?(5)车上原来有38人,到站之后下车19人,上车23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必考)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估算方法: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米和厘米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定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
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
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
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
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二、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三、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
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四、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
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
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
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解决问题。

第四、六单位表内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
问题。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1、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或左面右面、后面)看到
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
形状。

3、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单位“分”: 1分时间的长短,知道钟面上分针周1
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知道1小时=60分;
2、认识几时几分: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一刻等时间。

时针在指几是几时,分针指几,就要几乘5,乘积就是几分。

3、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