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当代学校管理【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当代学校管理
第一节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学校管理理论
学校管理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西方国家有代表性的教育管理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角色理论
这一理论根据社会学的观点侧重分析研究学校组织及其成员的关系,认为学校组织是属于学校中各种职位的成员所组成的社会系统。

这些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受到组织内外对他们的期望的影响。

学校每个成员都扮演特定的角色,同时又有一定的角色行为标准。

通过角色的扮演,个体与他人发生交互作用,并由此参与学校管理活动。

角色期待、角色知觉和角色实现。

(二)过程理论
古利克、厄威克创立了著名的“POSCORB过程论”,认为基本管理过程有七个步骤,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这七个步骤也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过程理论是从管理过程角度研究行政管理人员职能的,以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及其工作步骤。

它在探索和解释一般行政过程的规律性方面。

(三)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是当代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之一。

学校组织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输入、也有输出过程的有机体。

学校系统有赖于社会系统的存在,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分支。

学校系统是由许多交互反应的元素构成,包括个人、各种团体,它们在结构形式、目的、态度、动机、
状态等方面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同时受到社会系统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技术及社会问题的影响,并发生交互作用。

(四)素质理论
素质理论认为教育行政人员的优劣,关系到整个教育活动的成败。

教育管理的任务在于选择适当的学校行政人员,安排适当的行政职位,并赋予适当的责任。

素质理论的研究工作,着眼于分析优秀行政人员应具备的各种素质,进而依据素质标准选择人员,再予以训练、任用。

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良好的行政人员的共同素质是:友善、自信、果断、机智等,主张以此作为辨别教育行政人员优劣的标志。

在素质理论基础上,行为科学学者重视对领导和领导行为的研究,认为成功的领导不完全靠天赋素质,而与后天的学习、训练、经验积累有关。

他们提出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三个因素:领导自身条件、被领导者的条件及领导所处的具体工作环境。

并提出领导关系公式:领导=f(领导者、跟从者、工作环境目标)。

二、学校管理实践
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等管理活动。

(一)实施校本管理,必须把教学管理放在重要地位
校本管理是学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根据教学规律的自我独立管理。

实施校本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把教学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首先,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的素质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

教育活动可分为宏观、中
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其次,教学管理在学校各项工作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教学工作组织管理得好,不仅有助于建立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再次,教学及管理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二)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管理,其次才是行政的管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切教学活动总是受一定的教学思想支配和指导的。

正确的教学思想是符合教学规律,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思想。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教学思想,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的综合体现,是在多年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三)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础
学校教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常规管理来实施的。

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乃至全部教育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达到规范化和有序化,实现正常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活动秩序和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

教学管理常规是指从习惯上认同的或法令条文上规定的有关经常性教学工作的政策、规则、程序的总和,是学校教学工作中基本的规范要求。

教学管理常规,一般可分为工作程序性的、事务组织性的和活动规范性的三类。

教学管理工作程序性的常规是指按照学期工作进程的阶段和管理周期中各主要环节的要求,划分为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部分的常规,各个阶段、各个周期的教学工作都有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教学管理事务性的常规,也称为教务工作常规,其内容包括编班、编排课程表、管理学
籍档案及教学档案等。

教学活动规范性的常规是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的常规,如教师教学工作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学生学习制度、课堂常规、考试规则、考勤制度。

与其他管理相比,教学常规管理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实际操作性等特点。

它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性工程,是其基本的规范要求。

教学常规管理的要求不仅是明确具体的,是切实可行的,而且还便于检查和执行,具有实际操作性。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按照教学管理常规可分为教学例内管理和例外管理。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首先必须依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贯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拟定简单明确、高度简约的教学管理常规。

其次,在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要提出鲜明的行为、活动特征方面的要求,好的教学管理常规应是本校行为活动特点的鲜明化、概括化,是本校优良教学传统和教风、学风、校风的体现。

再次,实施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必须培养一批模范带头执行常规的积极分子。

最后,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要严格要求。

(四)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部分,教学质量管理又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在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指导下,以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作为目标而实施的管理互动。

教学质量管理,实质上是通过抓质量,对教学实施管理。

1.全面教学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
3.全员教学质量管理
(五)计算机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managed Instruction,简称CMI)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指使用计算机帮助教师管理和指导教学过程,并为教师提供作出教学决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

1.学习监控系统
学习监控系统的作用是监督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保证其最终达到预定的行为目标。

2.课堂信息系统
课堂教学至今仍是大多数学校所采取的主要教学形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除了以适当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之外,主要工作是收集与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并作出反应决策。

利用计算机来收集有关信息,可以提高速度和准确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3.计算机辅助测验
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是通过测试设施检测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以决定教学条件的变化。

4.评教评学辅助系统
遵循教育评价的调查方法,将调查表格设计成答案标记卡的形式,发给学生作出标记后,集中输入计算机处理,这是评教评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方法。

教学管理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管理活动。

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在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指导下,以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作为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活动。

(六)当代学校管理实践的发展
1.学校管理自主化。

2.学校管理开放化。

3.学校管理民主化。

4.学校管理现代化。

第二节教师管理
一、依靠教师办学的教师管理思想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劳动者。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因素,即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

现代管理人本原理认为,人是最具有能动性的。

管理运动的核心是人,人是所有管理因素中最核心、最根本、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管理,归根到底是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又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二、教师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确定学校教师管理目标,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是做好学校教师管理工作的首要步骤。

(一)合理安排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