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答案
【篇一: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吴功宜)】
p class=txt>aa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
计算机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分组交换
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
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
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
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
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
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答: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
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大量的微
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
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之前,
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
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
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
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5.网络多媒体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性?请说明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所需要的通信带宽。

答:(1)高传输带宽要求
(2)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
(3)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
(4)传输的低时延要求
(5)传输的同步要求
(6)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
音频流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64kbps带宽就可以满足需求。

视频流的数据量很大,一般需要压缩才能传输,用h.261压缩后需要64kbps-2mbps带宽,而用mpeg1或mpeg2压缩后需要1.5mbps或6mbps-20mbps带宽。

6.你是如何理解“网络计算”概念?请举出移动计算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并行计算、网络计算、存储区域网络与网络分布式计算等方面的几个应用实例。

答:“网络计算”概念:用户可以利用网络中丰富的计算、数据、存储、传输等各类资源,来处理一些大型的复杂的问题。

移动计算网络:无线局域网、远程事务处理。

多媒体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

网络并行计算:破译密码、发现素数。

网格计算:桌面超级计算、智能设备、实时气象数据分析。

存储区域网络:ssp提供的internet数据存储服务。

网络分布式计算:gimps(寻找最大的梅森素数)、rc-72(密码破解)、folding@home(研究蛋白质折叠,误解,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其中网络并行计算和网络分布式计算的应用有重叠,比如发现素数,要多台电脑协同计算,所以是并行计算,同时,这些电脑是分布在全世界的,所以又是分布式计算。

第二章
1.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举例说明网络协议
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

答: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为了开展某项活动,经过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

.网络协议是指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三要素:
语义:语义是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个部分的意义。

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作出的响应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

时序: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例如,我们约定星期五中午12点乘车去花溪水库游玩。

这就是一个协议,在这个协议中,“去花溪水库游玩”是协议的语义要素,它说明了要做什么;“乘车”是协议的语法要素,它说明了怎么做;“星期五中午12点”是协议的时序要素,这说明了要什么时候做。

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有什么好处?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好处: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2)灵活性好 3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3.iso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网络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连接;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 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中“osi环境”的概念?
答:“osi环境”即是它描述的范围,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与通信子网。

5.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osi环境下数据传输过程:
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
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
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
后传输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
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
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
路层
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

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6.试说明报头在网络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答:报头包含了控制信息,例如序列号,使得该层以下即使没有维
护顺序关系,目标机器的对应层也仍然可以按照正确的顺序递交信息,在有的层上,头部还可以包含信息大小、时间和其他控制字段。

7.试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
(1)两者对实现服务的协议的复杂性与传输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2)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各层都会涉及这两者的问题
不同点:
(1)面向连接服务的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而无连接服务不需要
(2)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结点的地址,而无连接服务要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的地址
(3)面向连接服务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但通信效率不高,而无连接服务目的结点接受数据分组可能乱序、重复
与丢失的现象,传输可靠性不好,但通信效率较高
8. 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络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所有网络设备在internet中都有
唯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9. 请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
1)都是分层的
2)在同层确定协议栈的概念
3)以传输层为分界,其上层都是传输服务的用户
不同点:
(1)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tcp/ip未做规定
(2)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不偏向任何特定协议,具有
通用性,tcp/ip先有协议后有模型,对非tcp/ip网络并不适用
(3)在通信上,osi非常重视连接通信,而tcp/ip一开始就重视数
据报通信
(4)在网络互联上,osi提出以标准的公用数据网为主干网,而
tcp/ip专门建立了互联网协议ip,用于各种异构网的互联。

10. internet技术文档主要有哪二种形式?为什么说rfc文档对从事网络技术
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是重要的?如果需要有关ip协议的rfc791文档,
知道如何去查找吗?
第三章
1.请举一个例子说明信息、数据与信号之间的关系。

答:在通信过程中,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文字、语音、图像或图形,
在网络中,为了交换这些信息,就要对其进行编码,而为了传输这
些二进制代码的数据,必须将它们用模拟或数字信号编码的方式表示。

2.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缆等三种常用传输介质的特点。

【篇二:吴功宜_计算机网络_清华出版社第二版_课后
习题答案完整版】
/p>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用所给定义解释以下术语(请在每个术语前的划线上标出正确的定义)。

1.广域网:a
2.城域网:d
3.局域网: c
4.无线传感器网络:b
5.计算机网络:g
6.网络拓扑:h
7.arpanet :e
8.点对点线路:f
9.ad hoc网络:i
10.p2p:j
a.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
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b.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c.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的网络。

d.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
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
输的网络。

e.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f.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g.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h.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
间的结构关系。

i.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j.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二、选择题
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连入
广域网,而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通过来实现。

b
a.通信子网
b.路由器
c.城域网
d.电话交换网
2.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技术高度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

c
a.交换机
b.软件
c.通信
d.自动控制
3.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c
a.10mbps
b.100mbps
c.2gbps
d.10gbps
4.网络拓扑对网络性能与网络有很大的影响。

a.造价
b.主从关系
c.结构
d.控制关系a
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技术。

b
a.internet
b.接入网
c.局域网
d.分组交换
6.当通信子网采用方式时,首先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起逻辑连接。

a
.无线连接
7.以下关于数据报工作方式的描述中,是不正确的。

b
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b.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c.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现象
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8.传统的基于ip协议的网络不能适应多媒体网络应用的需求,改进
传统网络协议的主要方法是( d )。

i.增大带宽Ⅱ.资源预留协议rsvp
iii.区分服务diffservⅣ。

多协议标识交换mpls
a.i、Ⅱ和Ⅳ
b.i、iii和Ⅳ
c.i、Ⅱ和iii
d.Ⅱ、iii和Ⅳ
9.以下关于环状拓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

a.在环状拓扑构型中结点通过广播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
b.环中数据将沿一个方向逐站传送
c.环状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
d.为了保证环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环维护处理
三、判断对错
请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划线上写y,错误的写n)。

1.internet。

是将无数个微型计算机通过路由器互连的大型网络。

n
2.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主要区别不是表现在物理结构上,而
是表现在高层软件上。

( y )
3.宽带城域网技术主要基于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fast ethernet。

n
4.在线路交换、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中,都要经过线路建立、数据
传输与线路释放这3个过程。

n
5.路由器结构发展集中表现在从基于软件实现路由功能到基于硬件
实现路由和转发功能的转变上n。

6.存储服务提供商(ssp)可以为各种网络信息系统与网站提供数据存
储服务,包括磁盘存储、文件系统管理、备份和恢复,以及远程镜
像等功能。

y
7.网格可以分为计算型网格和访问型网格两种类型。

y
8.蓝牙系统的基本单元是微微网。

每个微微网只能有一个主结点,
而在10m距离内的从结点数量不受限制。

n
9.ieee 802.16标准是无线局域网标准。

n
四、问答题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
建立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由路由器互联起来的网状结构
按重要性和带宽分为多级(国际或国家主干网、地区主干网、园区
网等)
通过各类接入网访问网络
5.网络多媒体传输有哪几个主要的基本特性?请说明传输连续的音频、视频流所需求的通信带宽。

(1)高传输带宽要求
(2)不同类型的数据对传输的要求不同
(3)传输的连续性与实时性要求
(4)传输的低时延要求
(5)传输的同步要求
(6)网络中的多媒体的多方参与通信的特点
音频流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64kbps带宽就可以满足
需求。

视频流的数据量很大,一般需要压缩才能传输,用h.261压
缩后需要64kbps-2mbps带宽,而用mpeg1或mpeg2压缩后需要1.5mbps或6mbps-20mbps带宽。

6.你是如何理解“网络计算”概念?请举出移动计算网络、多媒体网络、网络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存储区域网络与网络分布式计算等
方面的几个应用实例。

“网络计算”概念:用户可以利用网络中丰富的计算、数据、存储、
传输等各类资源,来处理一些大型的复杂的问题。

移动计算网络:
无线局域网、远程事务处理。

多媒体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

网络并行计算:破译密码、发现素数。

网格计算:桌面超级计算、智能设备、实时气象数据分析。

存储区域网络:ssp提供的internet数据存储服务。

网络分布式计算:gimps(寻找最大的梅森素数)、rc-72(密码破解)、folding@home(研究蛋白质折叠,误解,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其中网络并行计算和网络分布式计算的应用有重叠,比
如发现素数,要多台电脑协同计算,所以是并行计算,同时,这些
电脑是分布在全世界的,所以又是分布式计算。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一、名词解释
用所给定义解释以下术语(请在每个术语前的划线上标出正确的定义)。

1.0si参考模型e
2.网络体系结构a
3.通信协议g
4.接口h
5.数据链路层b
6.网络层f
7.传输层d
8.应用层c
a.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b.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
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c.0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d.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

e.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f.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g.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h.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二、单项选择
1.在osi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 d )。

a.物理层
b.应用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2.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a )。

a.帧
b.报文
c.分组
d.比特序列
3.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b )。

a.主机一网络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协议。

c
a.主机一网络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三、判断对错
请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划线上写y,错误的写n)。

1.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义、语法与层次结构。

n
2.如果一台计算机可以和其他地理位置的另一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则这台计算机就是一个遵循osi标准的开放系统。

n
3.传输控制协议tcp属于传输层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属于网络层协议。

( n)
4.iso划分网络层次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相同层次可以有不同的功能。

.n
5.在tcp/ip协议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而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域名系统等应用层服务是分别建立在tcp、udp之上的。

y
四、问答题
1.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并说明肉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与“时序”的含义与关系。

离婚协议:财产如何分配、子女赡养
语法: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语义:对具体事件应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灵活性好
各层都可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
易于实现和维护
3.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网络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每个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4.如何理解osi参考模型中“osi环境”的概念?
osi环境:即是它描述的范围,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7层与通信子网。

5.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
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

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
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
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路层
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层
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6.试说明报头在网络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报头包含了控制信息,例如序列号,使得该层以下即使没有维护顺序关系,目标机器的对应层也仍然可以按照正确的顺序递交信息,在有的层上,头部还可以包含信息大小、时间和其他控制字段。

7.试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相同点:
1)两者对实现服务的协议的复杂性与传输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2)在网络数据传输的各层都会涉及这两者的问题
不同点:
1)面向连接服务的数据传输过程必须经过连接建立、连接维护与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而无连接服务不需要
2)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结点的地址,而无连接服务要携带完整的目的结点的地址
3)面向连接服务传输的收发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但通信效率不高,而无连接服务目的结点接受数据分组可能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传输可靠性不好,但通信效率较高
8.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络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所有网络设备在internet中都有唯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9.试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分层的
2)在同层确定协议栈的概念
3)以传输层为分界,其上层都是传输服务的用户
不同点:
1)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tcp/ip未做规定
2)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不偏向任何特定协议,具有通
用性,tcp/ip先有协议后有模型,对非tcp/ip网络并不适用
3)在通信上,osi非常重视连接通信,而tcp/ip一开始就重视数据
报通信
4)在网络互联上,osi提出以标准的公用数据网为主干网,而
tcp/ip专门建立了互联网协议ip,用于各种异构网的互联
10.internet技术文档主要有哪两种形式?为什么说rfc文档对从事
网络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是重要的?如果需要有关ip协议的
rfc791文档,你知道如何去查找吗?
第三章物理层
一、名词解释
用所给定义解释以下术语(请在每个术语前的划线上标出正确的定义)。

1.基带传输k
2.频带传输i
3.移频键控o
4.振幅键控g
5.移相键控b
6.单模光纤h
7.多模光纤e
8.单工通信j
9.半双工通f
10.全双工通信a
11.模拟信号c
12.数字信号l
13.外同步法m
14.内同步法n
15.波分复用p
【篇三:计算机网络题目第六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
功宜编著)】
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的空格位置。

1.warp 2. d 分组总长度
3.l专用地址4. f 严格源路由
5.mcidr 6. v mpls
7.n间接交付8. i 直接广播地址
9.x移动ip 10. c分组头长度
11.z 扩展报头12. g松散源路由
13.t icmp 14. k特定主机地址
15.e ttl字段16. q路由汇聚
17.u rsvp 18. p路由选择协议
19.j 受限广播地址 20. s第三层交换路由器
a.ipv4分组头中表示网络层ip版本号的字段。

b.ipv4分组头中表示高层洗衣类型的字段。

c.ipv4分组头中4位的长度字段。

d.ipv4分组头中16位的长度字段。

e.ipv4分组头中用来表示转发分组最多路由器跳数的字段。

f.规定分组经过的路径上每个路由器及顺序的路由。

g.规定分组一定要经过的路由器,但不是一定完整的传输路径的路由。

h.标识一台主机、路由器与网络接口的地址。

i.可以将分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特定网络所有主机的地址。

j.路由器不向外转发,而将该分组在网络内部以广播方式发送给全部主机的地址。

k.路由器接到分组不向外转发该分组,而是直接交付给本网络中指定主机的地址。

l.只能够用于内部网络,而不能够在internet进行路由的地址。

m.将ip地址按可变大小的地址块来分配的方法。

n.目的主机与源主机不在同一网络的分组转发方法。

o.路由器中用来产生路由表的算法。

p.用于实现路由表中路由信息动态更新的方法。

q.用来减少路由表中路由项数量的方法。

r.有权自主决定内部所采用的路由选择洗衣的单元。

s.按第三层路由技术与第二层硬件交换技术相结合方法设计的网络互联设备。

t.具有差错与查询、重置功能的网络层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