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中考科学冲刺专练——化学实验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浙江中考科学冲刺专练——化学实验题1
一.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1.某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其化学方程式为:CuO+CO Cu+CO2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C装置的现象为:。
(2)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是为了检验二氧化碳
B.装置B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
C.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再通入气体
D.装置D将会出现白色沉淀
(3)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足量氧化铜粉末,生成了6.4克红色的铜。
问: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是多少?
(4)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请你对该装置进行完善:。
2.小乐查阅资料发现氯化铁可作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并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下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正确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按表所示实验药品及用量进行实验。
组别5%的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种类及质量/g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
/mL积/mL
120无
220二氧化锰m
320氯化铁m
步骤3:待第3组实验完全反应后,进行如图处理:
(1)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用小写字母表示)。
(2)若氯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则m、m1、m2符合的等式是。
(3)为了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在此实验中可依据的现象是。
3.某小组对纯铁丝与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进行了验证。
已知: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B和C位置连接品红溶液和无水硫酸铜装置接口顺序是e﹣﹣L。
(2)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取稀释液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观察到现象时,证明有Fe2(SO4)3存在。
(3)装置D的作用是。
(4)将装置末端的气体经干燥后,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无水硫酸铜粉末,发现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4.小金利用如图装置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
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按图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块状大理石置于B装置的有孔塑料板上。
②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B装置中装入稀盐酸,使其
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观察现象。
请回答:
(1)若将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则按②实验操作时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
(2)步骤③中C装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结束后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5.某兴趣小组为了解铁生锈耗氧量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
①连接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称取一定量铁粉和2.0克活性炭粉,在研钵内混合均匀待用。
将浸有饱和食盐水的棉花
平铺在锥形瓶底部。
③用纸槽将取出的铁粉和活性炭粉快速均匀平铺在棉花上,迅速把带有氧气传感器和气
压传感器的双孔橡皮塞旋紧,如图甲所示。
④持续采点。
绘制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并得到气压测量仪上数据,发现
气压先升后降。
手触锥形瓶外壁
⑤将铁粉换成等量的粗铁丝,重复上述实验,刚开始无明显现象,氧气浓度不断下降。
【查阅资料】采用活性炭可使铁粉疏松、透气;饱和食盐水可促进耗氧反应。
请结合上述过程,完成下列回答;
(1)实验中,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来反映耗氧量的多少。
(2)铁粉比等量的粗铁丝耗氧量快的原因是。
(3)铁粉生锈耗氧量情况的实验中,气压先升后降。
请解释气压上升的原因。
6.同学们在市场上看到鱼老板将一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进行了相关实验和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溶液A。
(1)若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制取并收集到一瓶干燥氧气,应选用如图中装置(选填字母);
(2)对溶液A的溶质成分,同学们提出了猜想,并进行了实验:
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氢氧化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①经讨论,同学们首先否定了猜想二,理由是;
②同学们取溶液A少许,,证明猜想一正确。
(在横线上写出后续实验操作及相
关现象)
(3)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室在保存过碳酸钠时应注意。
7.如图为气体X(纯净物)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
回答问题:
(1)在对A中氧化铜进行加热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X,其目的是。
(2)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B中无水硫酸铜无明显现象,则通入的气体X为。
(3)查阅资料得知:①气体X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②铜和氧化亚铜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③Cu2O+H2SO4═CuSO4+Cu+H2O。
小乐为了探究反应所得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20g红色固体于烧杯中,
加入足量稀硫酸红色固体可能是氧化亚铜,也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
步骤二将步骤一反应所得的混合
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并称
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剩余红色固
体质量为
12g
20g红色固体中,铜和氧化亚铜的
质量比为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该实验步骤中通入氮气的目的
是。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如图乙装置中最为合理
的是。
(如图乙实验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实验求证: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9.小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并测定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杂质不参与反应)中Fe2O3的含量,其中丁装置需要补全。
回答问题:
(1)该实验可通过丁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并将未参与反应的CO气体收集起来以避免污染环境,若要达到此目的(选填序号)。
(2)在实验中,应先点燃 (选填“甲”或“乙”)处的酒精喷灯或酒精灯。
(3)已知所取赤铁矿样品质量为m 1,反应前后乙装置的质量差为m 2,反应前后丁和戊装置的总质量差为m 3,则赤铁矿中Fe 2O 3的质量分数为 。
10.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药品(编号A 和B ),其中一瓶是碳酸钠,另一瓶是碳酸钾,小金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分别将两种待检药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用天平测得干燥管及管内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
待检药品 干燥管及管内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 1克A m 1 1克B
m 2
实验二: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分别将两种待检药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用量筒测出排出水的体积 待检药品 排出水的体积
1克A V 1 1克B
V 2
(1)写出碳酸钠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m 1<m 2,V 1<V 2,则待检药品A 是 。
(3
)两次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都会有二氧化碳残留。
试分析此现象对两次实验结果的
影响。
实验一中,“干燥管及管内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实验二中,“排出水的体积”。
11.“食品蒸汽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
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
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反应放热而铁粉不能。
②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
(实验时的室温为22.7℃;除B外,其余实验中镁粉的质量均为1.0g)
实验序号A B C D E F
固体成分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现象少量肥皂
泡,难以点
燃①少量肥皂
泡,难以点
燃
较多肥皂泡,
点燃有爆鸣
声
无肥皂泡大量肥皂泡,点
燃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23.1℃22.8℃23.1℃24.2℃22.8℃27.2℃【获得结论】
(1)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
(2)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
【反思改进】
(1)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不足以加热食物,其可能的原因是。
(2)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的固液混合物中仍然含有NaCl和铁粉,,得到白色固体(经检验为NaCl)。
12.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
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
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选填“>”“=”“<”)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3.某炉渣中主要含氧化亚铁、氧化铁,还含少量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现按如图所示流程制备绿矾(FeSO4•7H2O),已知氧化亚铁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铁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
(1)为了提高“浸取”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选填序号:①加水稀释;②升高温度;③粉碎炉渣)。
(2)“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实验测得,滤液Ⅱ的pH比滤液Ⅰ的大,其原因是。
(3)将滤液Ⅱ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干燥后得到绿矾,其中采用“冰水洗涤”的好处是。
14.酸、碱和盐溶液都是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阴、阳离子,它们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的一个实验方案,并测得如下表的数据:(已知:纯水不导电,沉淀在水中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3%4%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
Ca(NO3)2溶液0.09A0.14A0.18A
Ba(NO3)2溶液0.06A0.09A0.11A (1)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哪些结论?(写2条)
(2)小明同学取两烧杯氢氧化钡溶液,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
他发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虽然两次实验中溶液都出现白色浑浊现象,可是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不变,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到达一定量时,你能帮他解释其中原因吗?
2021年浙江中考科学冲刺专练——化学实验题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1.【解答】解:(1)在C装置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所以实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2)A、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B、装置B是为了验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净;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气体,再加热;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个正确;
故选:D。
(3)设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是为x
CO+CuO Cu+CO2
28 64
x 6.5g
x=8.8g
答: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是2.7g;
(4)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空气的污染,例如用酒精灯点燃。
故答案为:(1)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2)D;
(3)2.8g;
(4)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例如用酒精灯点燃。
2.【解答】解:(1)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a﹣c﹣b﹣d。
故填:a﹣c﹣b﹣d。
(2)若氯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氯化铁质量不变,铁元素质量:m1g×,bg沉淀是氯化银质量2g×,根据题意有:mg=m1g×+m7g ×,m=m6+m2。
故填:m=m1×+m6×。
(3)为了比较氧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在此实验中可依据的现象是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多少,催化效果越好。
故填:60s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多少。
3.【解答】解:(1)B和C位置连接品红溶液和无水硫酸铜装置接口顺序是e﹣h﹣k﹣g﹣f ﹣L。
故填:h﹣k﹣g﹣f。
(2)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取稀释液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硫酸钠2(SO4)5存在。
故填:产生红褐色沉淀。
(3)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4)将装置末端的气体经干燥后,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无水硫酸铜粉末,同时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故填: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4.【解答】解:(1)若将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氯化钙溶液,则按②实验操作时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故填:否。
(2)步骤③中C装置中的盐酸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进入C中,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钠过量时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反应结束后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故填: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NaCl。
5.【解答】解:(1)实验中,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氧气浓度变化来反映耗氧量的多少。
故填:氧气浓度变化。
(2)铁粉比等量的粗铁丝耗氧量快的原因是等质量的铁粉比粗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故填:等质量的铁粉比粗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
(3)气压上升的原因:铁生锈放热导致气压增大的幅度大于氧气消耗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
故填:铁生锈放热导致气压增大的幅度大于氧气消耗导致气压减小的幅度。
6.【解答】解:(1)过碳酸钠为固体,水为液体,则发生装置选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用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制取并收集到一瓶干燥氧气;故填:BEC;
(2)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同学们首先否定了猜想二;故填:过碳酸钠中含有碳元素;
②分析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可知,取溶液A少许,有白色沉淀产生,向滤液中滴加
酚酞溶液,证明猜想一正确,有白色沉淀产生,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3)分析整个实验探究可知,过碳酸钠常温下易与水反应;故填:密封干燥。
7.【解答】解:(1)X气体具有可燃性,和空气的混合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先通一会儿X气体,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干燥管中无明显现象,则X气体为CO。
(3)步骤一、由于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红色固体部分溶解;
步骤二、由于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剩余红色固体质量为铜。
设20g固体中铜的质量为x,则氧化亚铜的质量为20g﹣x,则
Cu2O+H2SO8═CuSO4+Cu+H2O
144 64
20g﹣x
所以:x+=12g
20g红色固体中,铜和氧化亚铜的质量比为8.6g:(20g﹣5.7g)=7:18。
故答案为:(1)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CO。
(3)步骤一、溶液变为蓝色;
步骤一、7:18。
8.【解答】解: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防止对检验二氧化碳产生影响,防止对检验二氧化碳产生影响;
③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除
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如图乙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c;
【实验求证】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若A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解答】解:(1)该实验可通过丁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并将未参与反应的CO气体收集起来以避免污染环境,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难溶于水,丁中的两根导气管的长度都要接近底部;
(2)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在实验中;
(3)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2,氧化铁的质量为m2÷=,所以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100%=。
故答案为:(1)③;
(2)甲;
(3)×100%。
10.【解答】解:(1)碳酸钠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2CO3+H7SO4═Na2SO3+H2O+CO2↑。
故填:Na2CO3+H2SO5═Na2SO4+H4O+CO2↑。
(2)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
Na2CO5+H2SO4═Na5SO4+H2O+CO6↑,
106 44
K2CO3+H4SO4═K2SO4+H2O+CO2↑,
138 44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当碳酸钠,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比碳酸钾多2<m2,V1<V3,则待检药品A是碳酸钾。
故填:碳酸钾。
(3)实验一中,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实验二中,二氧化碳残留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故填:偏小;偏大。
11.【解答】解:【进行试验】①铁不会与水反应,所以铁和水反应时;
【获得结论】(1)水和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 (OH)6+H2↑;
(2)通过分析表中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和升高的温度可知,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
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Fe和NaCl;
【反思改进】(1)固体较少、配比不合适等原因都会造成温度上升不明显,升高的温度不足以加热食物;
(2)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明显,过滤,固体溶解,溶液变浅绿色,取少量固液混合物,取滤液蒸发结晶。
故答案为:
【进行实验】①无肥皂泡;【获得结论】(1)Mg(OH)2+H3↑;(2)Fe和NaCl;
【反思改进】(1)固体药品用量少(或水太多、反应物配比不合适;
(2)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证明有Fe;
12.【解答】解:(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2最终转化为Na2CO3和水。
故填:Na2CO3。
(2)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减少,导致气压减小,空气进入C中。
故填:B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而减少,导致气压减小,空气进入C中。
(3)由2NaOH+CO2═Na2CO6+H2O,2NaOH+H8SO4═Na2SO4+2H2O可知,5NaOH~H2SO4,
质量关系为:
4NaOH~H2SO4,
80 98
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因此a%>b%。
故填:>。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3.【解答】解:(1)提高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增加反应物浓度、增加接触面积等方法,降低反应物浓度,②升高温度,③粉碎炉渣,提高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②③。
(2)过滤需要烧杯盛取滤液,玻璃棒引流;滤液Ⅱ中没有了硫酸,使溶液pH变大;
故答案为:漏斗;加入铁粉后消耗了硫酸。
(3)绿矾具有一定的溶解度,且带有结晶水,可以防止绿矾被溶解,造成损失;
故答案为:防止绿矾溶解造成损失。
14.【解答】解:(1)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溶液质量分数越大;溶质质量分数相
同时。
故填:溶液质量分数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硝酸钙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硝酸钡溶液强。
(2)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不变,是因为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滴加硫酸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电流表示数恰好为零,随着反应进行,恰好完全反应时减少到0。
故答案为: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不变,是因为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滴加硫酸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电流表示数恰好为零,随着反应进行,恰好完全反应时减少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