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攻略1-4-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考纲点击】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常考点12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5年22考★★)
高考经典)
1.(2012·海南单科,1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方面的知识。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细胞失水。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血浆中的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 的稳定。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答案:C
2.
(2012·上海单科,23)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

据图可知: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选项错误。

若饮食过咸,Na+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

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包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组织液中,会使组织液pH降低。

]
答案:D
3.(2012·江苏单科,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稳态失调的相关知识。

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不能进入淋巴管,造成组织液增多,引起下肢水肿;人体血液中Ca2+过少时会出现抽搐,而血钙过高时则会引起肌无力;首次接触过敏原的人,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当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发生过敏反应;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D不正确。

答案:D
4.(整合题)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2011·江苏,9B)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2010·海南,10B)
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2011·江苏,9D)
④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2011·四川,3B)
⑤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2010·江苏,9C)
⑥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2010·安徽,5D)答案:①②⑥
命题多侧重于内环境的组成及内在联系,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内涵,有时会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结合出综合题,多为选择题。

命题猜想
,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稳态概念及内涵【押题】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
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
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破题关键
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种成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中某种成分(如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含量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也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

答案 B
内环境维持稳态的基本途径
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参与调节的系统有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

考点探源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图解
(2)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组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交换物质,然后经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②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四大系统。

③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

2.稳态的实质
(1)实质:动态平衡。

(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3)调节网络: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稳态变化的原因
名师叮咛
1.内环境的物质成分归纳
(1)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2)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特别对照比较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胃、肠腔中的物质。

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

②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或者除消化酶之外的)等。

③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虽来自体液,但已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而应属于机体的外环境。

2.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总结(易混点)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常考点13 水盐平衡与体温调节(5年14考★)
高考经典)
1.(2012·新课标,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答案:B
2.(2011·北京理综,1)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 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解析:过量饮水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降低,进而导致细胞因吸水过多而肿胀。

静脉滴注高浓度的NaCl溶液,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可有效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使症状缓解。

答案:A
3.(整合题)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下丘脑具有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2011·海南,7ABC)
②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 ℃时,会引起下丘脑分泌e激素量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致使尿量减少(2010·上海,54改编)
答案:①②
本考点命题涉及人体生理调节与健康的敏感问题,因而要关注地震、火灾、冻害等极端条件下与健康相关的社会(医学)热点。

命题猜想
,考查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
【押题】右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的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当健康的人处于环境温度38 ℃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

(2)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A的调节效应是______________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题关键
解析(1)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合成并通过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2)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里
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加,汗液的分泌增多,从而使散热增加。

(3)细胞外液渗
透压升高时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即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
尿量减少。

(4)分析图示可知,在人体渗透压升高时的调节过程中,当抗利尿激素增加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加强,尿液量减少,使渗透压降低。

答案 (1)下丘脑 垂体
(2)皮肤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
(3)此时出汗增加,血流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
(4)抑制(负反馈) 维持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维持内环境、系统、机体的相对稳定)
,考点探源
1.体温调节机制(见下图)
(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主要是神经调节。

(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2.水盐调节(见下图)
名师叮咛
水盐平衡调节的分析(易混点)
(1)平衡本质:吸收量等于排出量。

(2)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3)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
后叶释放。

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

必考点9 免疫调节(5年61考★★★★★)
高考经典)
1.(整合题)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2011·大纲全国,5C)
②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2011·上海,6D)
③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2010·浙江,5A)
④灭活病毒注入机体,机体会发生“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和“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等免疫反应(2009·重庆,AB改编)
⑤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2010·浙江,1D)
⑥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2011·重庆,3C改编)
⑦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2010·广东,6A)
答案:①②⑦
2.(2012·四川理综,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

分析表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方式和检测结果可知,M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胸腺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对含有相同抗原的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同时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对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有增强效应,即A、B、C项正确。

综合实验中淋巴细胞来源于胸腺及实验组检测结果两方面的信息可知;本实验无效应B细胞及抗体产生,D项不正确。

答案:D
3.(2012·福建理综,4)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解析:此题考查动物免疫的相关知识。

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作为抗原会刺激家兔产生特定的抗体,故家兔血清会使小鼠B细胞凝集成团。

由于同一动物体内B细胞和T细胞含有相同抗原,故该家兔血清也可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答案:C
4.(2012·海南单科,16)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

在胸腺处分化、成熟的T细胞可存在于淋巴、血液等处。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后,暴露出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HIV能特异性识别人体内的T细胞,并侵染、攻击T细胞,使T细胞数量下降。

在抗原的刺激下,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
本考点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题目多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特点和适用对象,免疫失调症及免疫预防等。

题型多为选择题。

命题猜想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分析【押题1】(2011·汕头模拟)图1表示人体
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考点
探源
1.图解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名师解读(1)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体液免疫时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是极少数,通过T细胞呈递是主要途径)。

(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3)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当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则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而感染细胞裂解后释放出来的抗原(病毒、病菌)仍要通过体液免疫彻底解决!
(4)记忆细胞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量更大的特点。

(如下图)
(5)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抗体。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对抗原与抗体的理解误区(易错点)
(1)分不清抗原的化学本质
①正确区分抗原。

抗原具有异物性,但并非所有异物都是抗原,因为抗原还必须是生物成分。

自身的组织或细胞也可成为抗原。

②混淆抗原与过敏原。

抗原具有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均大于10 000;而过敏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并不具有大分子性。

(2)不能准确辨析不同抗原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起的是体液免疫,如细胞外毒素;
②进入细胞内的抗原引起的是细胞免疫,如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
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阻止病毒的散播感染,当病毒进入细胞后,再引发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抗原。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

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1中的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破题关键
解析(1)图1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中的Y是抗体,f是淋巴因子,二者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2)图1中的c是B细胞,那么过程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图2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参与A→B过程的是效应T细胞,图1中e是效应T细胞。

(4)图1中的k是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

(5)实验设计时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答案(1)f、Y
(2)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
(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5)同种且生长状态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④
准确判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方法
)
,免疫相关的科技热点与社会热点【押题2】 201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由博伊
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

斯坦曼则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合成的场所有核糖体
B.toll样受体(TLR)存在于细胞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
C.树突状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破题关键
解析toll样受体(TLR)的本质是糖蛋白,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A 正确;toll样受体(TLR)具有识别病原体的作用,故应位于细胞外表面,B正确;树突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而激发过程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各种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而不是T细胞,D错误。

答案 D
,(3)把握不准抗原和抗体的作用时机
误认为疫苗的成分均为抗原。

实际上疫苗有抗原和抗体两种,当为某个体进行免疫预防时,注射的疫苗是抗原;而当某个体需缓解某种病症时,注射的疫苗是抗体。

3.深度分析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预防
(1)发病机理
①结构基础:HIV是一种RNA病毒,它的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分子,其结构和T细胞上的糖蛋白互补,因此两者结合,病毒得以进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
免疫功能。

②发病过程:HIV进入T细胞后,有一部分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但有一部分会通过逆转录形成DNA,整合到宿主DNA中,随着DNA的复制和转录,进而产生大量的HIV,此时,HIV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患病。

(2)传播途径
①性接触传播;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

(3)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拒绝毒品、洁身自爱。

4.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比较
【典例】下图表示下丘脑对某些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控制,图中A~C表示三种不同的组织器官,1~8表示相关的组织或细胞,虚线箭头表示下丘脑经由延髓再进一步发出的自主神经,实线箭头表示通过相关激素建立的联系。

据图分析:
(1)图中所示的“神经分泌细胞”具有双重功能,为神经和内分泌两大信息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其分泌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中A表示肾脏的部分结构,已知“刺激因素”是机体失水,则“某种激素X”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图中B表示胰腺的部分结构。

在精神紧张时,指向B的虚线箭头促进8细胞分泌相关激素,则与8相互拮抗的7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同时,由于下丘脑中的糖中枢反射性兴奋还会由虚线箭头传到________(器官),使血糖升高。

(4)如果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产生冷觉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为了促进产热,不仅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还能通过________调节的方式促进C分泌相应的激素,进而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产热量。

(5)根据上述问题的角度,简要归纳下丘脑在维持个体稳态中的功能,并各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下丘脑位于脑的腹面,大脑之后,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
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下丘脑又是调节植物性神经功
能十分重要的中枢,它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把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调节着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

下丘脑
部分调节作用如下图所示。

(1)感受: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2)分泌: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可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它们对垂体促激素的分泌起促进作
用。

同时,相关腺体激素的分泌也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3)调节:下丘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有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等,但其兴奋性也受大脑皮层活动的影响。

(4)传导: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2.生命活动调节模型解读
(1)若下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渗透压的变化,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b(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c(肾小管和集合管)。

(2)若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传出神经,兴奋在其中的传递形式是神经冲动(电信号)、神经递质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化学信号)。

(3)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若c为抗体,则a表示记忆细胞、b 表示浆细胞。

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

(4)若图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则a为胰岛,b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当血糖水平升高时,a的反应及调节的结果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1.(2012·广东,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