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秩序,创造体验——乾久美子的住宅设计读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秩序,创造体验——乾久美子的住宅设计读解
吉志伟
【摘要】该文通过对乾久美子的几个住宅案例的读解和分析,展现其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条件的关注以及善于从看起来混乱的条件中寻找和总结设计的秩序,还有那在
建筑空间设计中创造诗化体验的设计手法.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0(028)006
【总页数】3页(P43-45)
【关键词】秩序;体验;乾久美子;住宅设计
【作者】吉志伟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系,5702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1
在日本当今竞争激烈的建筑世界,活跃着一批30至40岁的青年建筑设计新锐。

受日本经济发展相对停滞的影响,这些新生代的实践案例相对于中国同行来说可谓规模小小,机会也非常有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建筑设计探索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力和洞察力,乾久美子无疑是其中非常出色的一员。

其建筑与许多日本新锐建筑师的作品有相同的特质:受日本超平艺术①,卡通画艺术等新艺术及审美的影响,设计手法简练,犹如平面卡通,一点点简单的线条和笔画,却能够反映出细腻的表
情甚至情感;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追求微妙而又夸张的空间体验……
但再仔细读解乾久美子的建筑作品,阅读她对建筑设计过程的描述会发现:在建筑作品产生的过程中她对业主的要求、场地的特征等设计条件的关注,并从中提炼出建筑设计的秩序,反映出建筑师本人细腻犀利的洞察力;对住宅建筑空间体验进行的诗意化的处理,反映出其敏感的理性特质。

1 I公寓
I公寓位于东京都市中心的一块宽8m,深6m的地块上。

业主委托设计5套供出
租的集合住宅。

从尽可能利用基地条件角度出发,建筑每层的楼板面积做到25m2,每层为一户20m2的单间式公寓②,留出5m2作为共享的楼梯间面积,这可谓非常的小。

每一层的层高也限制到最小,距天花板仅有2.1m高。

同时,底层是埋进地下的半地下室以便在有限的高度获得5层面积,从而满足5个出租单元的要求。

显然,在狭小的空间里再进行功能分区的划分是困难的。

设计师把楼梯间作为交通核心布置在中心,不但最大限度把外墙空间留给住户,并且用转折的空间划分方式,为每层的单间式公寓,划分出几个狭长的功能空间,这些空间彼此通过转折形成相互联系又有所隔离。

最初为追求效率而采用的直跑楼梯,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这栋集合住宅更加有魅力:楼梯在每层的着陆点依次前后偏移,相应地,楼梯间的核结构也左右波动。

因为这个波动,每层楼板平面有所变化,“O”型、“U”型平面相继出现。

不但使每一层的户型平面都有所变化,而且为这栋集合住宅提供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外观——立面上每层的空间深度都有所不同,而这种中心交通核的结构通常有
一个较为单一的外观(图1)。

楼梯间在剖面上是“之”字型的,“O”型和“U”型平面是依次出现的镜像关系。

这个关系被有效地利用起来,相对于周围高低不同的建筑环境,给每层公寓的日常生活中心以相应的最适合方位:最上部的两层朝南,这个方位附近的建筑较低,为
这个高度留出开阔的开放空间;低的两层朝北,面对相邻的街道,以此为每层提供不同的舒适和愉悦感(图2)。

结构支撑体浓缩于中部的核心块,外表覆盖铝合金推拉窗的区域从承重结构中解放出来。

这周边是不同宽度的狭长空间,最宽的也就大约1.8m——这是一个后部有坚实依靠,前部却有开阔视野的狭窄空间。

在这样的空间起居,有些类似于在悬崖的洞穴里的一个临时地点上露营的感觉,“这对于一个在东京高密度的都市中心的生命体来说,是异常温暖且奇妙的体验”。

房间最大面积的开窗方式及其浅窄的形状,使室内空间在白天如室外般明亮,这形成一个窗外视野和室内景象处于平衡的对抗局面,外部景观看起来像一幅墙画,有点不真实。

墙和地面采用灰色,使内部在白天不产生光晕。

同时,建筑师设想的是“租户的家具和所有物逐渐被靠着墙纸一样的背景放置堆放起来,创造一个类似外部混杂景观”的体验。

所有的家具和行为活动几乎被挤压成平面,从外部看这些空间中的起居活动,有如都市生活的舞台在表演皮影戏般的效果。

公寓平面内浴缸、盥洗、便器、床位、就餐空间等在每一层都分散在不同位置和方向,这使它外观上不再像一栋多层的集合住宅。

透过完全透明的表皮从外观看,建筑的四个面都好像是把不同功能分布在不同楼层中的一户人家。

“这种歧义在这块地块周围密集的都市景象中,能带来一定的安逸的体验” (图3)。

仅有5个居住单位(4层半的立面),很难去追求连续的美或一个集合住宅应产生的影响。

乾久美子另辟蹊径,将各种如谜的碎片一般的建筑及空间元素进行重组,避免了一般集合住宅中集中于一点或重复自身的老套。

“通过着眼于集合住宅中的结构因素,我追求一种很类似集合住宅,又不像集合住宅结构的双重存在”。

该建筑以其对空间体验的艺术化表现,以及对集合住宅空间形式探索的优秀表现,获得2008年日本的新建筑赏。

2 K屋
K屋的设计委托来源于充满杂乱无章的区域:两个委托人原本生活在冲绳,房屋位于一个密林环绕的宽阔地块上。

他们碰巧获得一块位于东京的土地,并打算建一所住宅。

他们之前在冲绳的生活有如自然一样的简单,与周围树林相协调:在白天,他们花时间做农活,或到附近的山上去采花,或弹三信(一种三弦乐器),而没有其他特别的事情;在夜晚,他们在能听到天花板壁虎的叫声中早早睡觉。

生活简单如流逝般消磨着时间。

他们对自己的需求并不明确,甚至房间的数量和卫生间的位置在每次会面时都改变。

他们期望建造一所松散划分边界的复式住宅,此外还要考虑:经常性的过夜客人;其中一个业主还有将来移去冲绳的打算……
乾久美子带着这不断增加的困扰因素,提出了一个考虑业主们变动需求的方案,最后被接受了。

该住宅是一个最大化覆盖狭长地块的五层体块,并插入五道隔墙来划分狭长的空间,这些隔墙被包含在前后两端的外墙里,在这些隔墙上有许多不同尺寸的开洞,没有一个孔洞完全相同。

因为孔洞尺寸相对于墙的面积都很大,所剩的墙体不再被视为一道墙,更像是一系列柱子和横梁。

其中有些孔洞做了推拉窗,大部分的没有。

通过削弱这些隔墙的“分隔”概念,乾久美子尝试去创造一种分隔界线变化的空间类型——在这里房间不是通过一个等级制度来组织。

模糊的空间划分,同样会使
人们对于在这个住宅中的房间数量有不同的印象和概念。

运用这样松散的划分手段,能够满足业主们不明确的要求,并能使人在使用中体验无尽的变化。

因为地处东京住宅密集区,住宅外墙的开口回避旁边邻近建筑,相对于内部空间的开放,外墙的孔洞——窗的开设却很节制,朝向有足够的空间保护各自的隐私区域,努力去减少身处内部时与相邻建筑的紧密感。

建筑师还通过控制内部墙体表面的颜色——内部修饰是以灰色为主,但灰色的等级随楼层上升逐渐变暗,创造一个在竖直方向有完全相同光感的室内空间序列。

在住宅密集区一般建筑中常见的,由白天光线的悬殊所造成的,不同楼层的清晰度被模糊了。

在墙体色彩的影响下,光线亮度的一致性加强了空间均质性的体验。

在这样一个模糊的,大体均质的空间里,人们将不会感觉到城市生活特有的压抑感,感觉像该住宅是位于一个开阔地。

乾久美子认为这是对业主在冲绳住宅和生活方式的再现(图4~7)。

“可以说,我最终在围墙上创造了一个空间。

但是这个模糊的特性与业主在冲绳的住宅有点联系。

树林由不同的植物组成,有着不规则的性质,是细密的。

但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我面对的是一个均质的外观。

用这种方式,忽略小的差别,创造有均质性体验的空间仍是可能的。


3 T宅
T宅位于一个古老的,相对富裕的典型居住区。

基地周围是一个没有变化的平行网格,以及无特色的景观。

但是仅仅是走离这个街区一点,离基地不超过30m,有个一英里(约1.61km)曲状轻微倾斜的坡。

虽然因素的变化很微弱,但“我对这微妙细腻的风景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的住宅。

来自业主唯一的要求是建一所优雅适中的房屋,要求是在一个普通的地块上建一个普通家庭的房屋,简而言之,这里的主题仿佛是如何明说“普通”为何物。

如果简单地完成所说的“普通的”要求,那么设计一个以起居室和餐厅为中心的常规平面就足够了。

然而,乾久美子并不满足于“普通地设计周围的环境、家庭的形象以及住宅的平面”的想法。

她认为:习惯性的操作会带来被规程所遏制的麻烦。

首先,建筑师觉得通过不同房间之间的显性次级关系来强调家庭纽带看起来太过武断,于是,所有房间被同等对待。

虽然,沿一个规则的网格布置每个房间好像更合
适业主普通的生活方式,然而“直线网络的僵化和缺乏全面考虑的图像应该被避免。

”于是,一个弯曲的矩形住宅想法产生了。

“我使所有的墙体柔和地弯曲,去消除一个直角方格网的冷酷感觉”。

曲线网络使所有房间柔和的弯曲,房间通过一个谦逊的接触连接在一起。

平面在内部被柔和地弯曲,每个房间有不同的轴线。

家具如沙发、桌子等,沿基于变化轴线,在每个房间以不同角度而放置。

“我觉得住宅的房间应该处于一种,同时具有相近和疏远的关系,就像列车的车厢进入一个弯道”。

结果是前部房间与后部的房间,不能够连成直线,并且两个房间之间的距离是稍微变化的。

相邻的房间好像忽近忽远,相反,另一边的房间是远的,但看起来近。

这种生理距离和心理距离悄然移位的体验,随视点移动变得更强。

“我不希望该住宅成为一个团结一致的清晰表达;那是一个易被人所知的谎言。

相反,我希望该住宅通过其自我节制的特征,使人想起一种状态——让家庭成员随意地偎依在一起,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

建筑呈现出缓和的弯曲外观,很难把任何一个方向当作房屋的正面。

这些弯曲墙所产生的与道路和邻里的模糊关系,维持一个谨慎的距离,同时创造了一般房屋必须的前与后(图8)。

该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充满动态的乐趣。

“柔和弯曲的外观为周围古板的邻里结构带来一些光亮。

这也许仅仅是一个微小的变化,正像附近30m处的风景。

但是,就如那斜坡清晰地点亮视野,T宅将对住宅区域的均质性呈现一个温柔的干扰”。

4 H屋
H屋是为一个乡村第二居所设计的一个小的副屋③。

这个第二居所是一所农屋的改建,因为缺少舒适的浴室和厨房,所以需要一个功能完备的副屋,其功能必须具备预备如烧烤野餐等户外活动。

H屋的场地是主屋的后院,基地开阔,但周围单调的景象令人失望:沿场地边缘
流过的小溪边的绿篱仅剩一半,因为没有人知道其归属,到目前为止还保持原样;另一个梅树丛中沿北边边界的黑色生锈的栏杆也残缺不全,这道栏杆也同样不能确定其主人;周围景观中最糟糕的一点是业主自家主屋的外墙半途而废的更新工作正停留在中间层抹灰的工序,现场还留着业主自制的脚手架。

而且以业主慢性子的个性似乎并不介意何时完工……总之,很难从这周围荒芜氛围的景观中发现价值。

然而,这些查看现场时发现的,困扰设计的不利因素,恰恰成为乾久美子设计的切入点——“当我参观基地时,发现其周围的视野,即不是难看得需要完全遮蔽,
也不是美到不惜一切要展示。

然而,当我考虑现实:这是一个在青翠环境里的副屋。

我觉得,内部应该以一种震惊居住者的程度向外部开放。

我于是尝试着分类和编辑这些本质上毫无联系风景。


首先,这个小屋被设计成一个正方形平面的房子,隔墙沿着对角线把房间分成4
个直角三角形平面部分。

这使每一个房间的朝向都完全的不同,分别有其各自独特的视角。

每个小房间获得两个直角边便于合理安排家具设备,同时三角形的斜边都有一个大窗户,使每所房间获得最大的外墙边和景观面,这是对景观进行编辑的重点所在——通过窗户,景观以一种轻松的,无节制的方式闯进房间,与房屋所在的,轻松自在的乡村环境相协调。

为了拉近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距离,内部将从外面看的效果也充分考虑。

当房间的两堵墙与窗呈45o角关系的时候,很难获得一个空间的深度感。

三角形的平面也使
从外部看室内呈现出突然冲破其界线的趋势。

强烈的透视收缩营造类似看装满水的玻璃罐底的视觉效果,视野无疑看起来是超现实的,呈现出奇异的透视体验。

整个周围的景观被没有排斥和挑剔地纳入360o中,但是因为每一个房间的视野与其它房间不同,构成景观的元素被完全不同地组织到每所房间的视野里。

一个可以想象的情形是:在一个空间的所见完全不同于下一个空间,即使它们正好彼此临近
(图9~10)。

每个房间的视野可以说被窗口简单地修剪。

然而,在一间屋子里看不见的景观对另一个房间来说,却是具有吸引力的事物。

换句话说,一扇窗户所修剪范围外部的景观并没有被抛在一边,而是在另外一扇窗户的景观修剪中被认真对待。

窗口起到的是一个类似于景观编辑及分类的工作。

因为景观中的每一个元素本身并不是非常地糟糕,问题是它们混乱地堆积在一起,打破这些元素之间混乱的邻近联系将带来新的改变。

通过仔细地组织视线,一些看起来凌乱的部分,能够变成一个个生动明媚的独立景色元素。

这非常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造窗取景,以窗修景的手法。

结语
“建筑学不是一个更新世界的创造,而是一个使我能够发现新世界表情的途经。

通过确定一些建筑,我希望尽可能找出安静的围绕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的秩序” ——乾久美子对建筑的理解充满务实和理性。

“当我们考查一个场地,一个地点,或一个人的心情,一句话——非常细致,我们发现一些重要的东西从背景中悄然凸显出来。

这也许是一个我们很容易忽略的微小暗示。

尽管如此,只要我们使自己的观察的敏感度更尖锐,我们总是能够发现秩序”。

乾久美子一直带着这个期盼去处理建筑。

大部分时候,这种秩序是需要一些努力去发现的,但偶尔,也许在去参观现场的第一天就已经摆在面前。

这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保持敏感认真的心态。

建筑不是一套可被简化为物质分类的理性或功能性所限制的准则,而往往是细腻动态的、模棱两可的、多层次的东西,甚至就像一个世界一样包含一定的厚度——乾久美子运用关于墙、地板、天花、门、窗和景观等基本的建筑要素,传递着这个重要的信息,并将继续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奇。

资料来源:
图3,7,10引自参考文献1,其余作者根据资料绘制。

注释
(1)超平(Superflat):是村上隆一手策划的把日本绘画运输到西方的一个概念,是村上隆对日本具有漫画卡通性质艺术的一个包装性词汇。

同时也是对日本社会“极度平面化”“缺乏多种层次”的一种描绘。

(2)单间式公寓:日本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的一种不设隔断的出租公寓类型,一般面积狭小。

(3)副屋:是指主要建筑旁边的新增的附属建筑,往往是主要建筑功能的延伸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日]乾久美子.Contemporary Architect′s Concept Series 3——kumiko inui.东京:INAX出版,2008.
2 桥本纯.JA,2008(2):4-19.
3 邹广天,于戈.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探析.建筑学报,2009(2):92-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