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卷七年级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水平测试试卷七年级历史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o)1.他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他勤勉治国,
锐意革新,开启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他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⑨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贞观政要》记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说明唐
太宗明白的道理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D.“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4.观察分析右图,与图表中反映信息无直接关联的是
A.隋文帝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5.“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

四方
丰稔,百姓殷富。

”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化昌盛
6.右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
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
信息不包括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
7.唐朝中央设国子监主管学校工作,统管京师六学。

律、书、算学为明法、明字、明算
输送考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进士、明经两科输送考生。

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
的是
A.学校教育服务于科举制
B.学校教育内容为儒家经典
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D: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8.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铸就当时的繁荣时代。

隋唐时期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
①曲辕犁和筒车②科举制③行省制度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B.唐朝 C.宋朝D.明朝
10.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1.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B.政治统治开明C.中央集权加强 D.民族融合加强
12.南宋朱熹言:“今世之服,大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

”这说明了
①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
②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
③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④民族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宋诗“数辰竞一夕,邸店如云屯”反映的是哪一行业?
A.饮食业B.建筑业C.旅店业D.运输业
14.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强音是
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C.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D.对祖国统一的渴望15.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回族形成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文天祥兵败被俘
A.①②④
B.①②⑨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6.仔细观察,从右图中我们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①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
②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③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
④画中所绘这条河流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A,①② B.②④C.①②⑧ D.①②③④
17.“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这反映出元朝为有
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县制C.郡县制 D.行省制
18.“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A.秦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9.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

这表明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 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
2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八股取士C.明朝的厂卫制度D,清朝的“文字狱”
2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明了他驱逐倭患,保卫海防,并非为了追求个人功名。

文中的“他”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文天祥D.岳飞
22.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以下内容能够反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有
①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
②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盛产青花瓷
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许多较大商业城市
④在江南的丝织业中心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右下图是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它描绘了万历时期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艺活动场面。

戏台搭在街道正中,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了演出场所。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南京的地方风俗习惯
B.徽剧、京剧在街道同时上演
C.呈现了南京的商业繁荣景象D.戏剧表演与欣赏充实了生活
24.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5.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对外文化的交流
C.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D.民族政策的演变
26.民族英雄是指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和主权,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B.率军反击沙俄侵略C.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27.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

”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册封“班禅额尔德尼”④册封“达赖喇嘛”
A.①④B.②④C.①③ D.③③
2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各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B.西汉时期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C.秦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9.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图一、图三、图二、图四
B.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C.图一、图三、图四、图二
D.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30.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31.我国历史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A.台湾
B.内蒙古
C.西藏D.新疆
32.“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33.弗兰西斯培根说:“(中国的四大发明)这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这里的“第二种”技术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34.若归纳《史记》和《资治通鉴》的相同点,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司马氏家族的史著②都记载了战国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③都是体裁相同的通史④既是史书也是文学作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5.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对青蒿素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你可以从以下哪本文献中找到有关青蒿这种植物药性的介绍?
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水经注》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两小题,第36题15,笫37题15,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长安城共108个坊,内有东西二市,布局井然有序,坊有围墙,有坊门。

坊门夜间紧闭,居民晚归者不准入内。

东西二市各在两方之中,以墙围绕,规定时间开闭,是指定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

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材料三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一座座繁盛的城镇。

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向西,敦煌、楼兰、龟兹等城市,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丝绸之路上。

材料四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

各港口城市“蕃客”(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各国的客商)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长安内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在哪里?(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和唐都长安相比,北宋的城市商业活动有何变化?(4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让城市发展得更美好?(2分)
37.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对外交往对国家的发展影响重大,探讨从唐朝到清朝的对外交往史可引起我们的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

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

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一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三《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齐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l)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4分)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1分)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
(4)与材料一二三相比,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怎样的社会特征?(1)
(5)从唐朝到清朝,我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