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官最初为反贪中国古代治贪奇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冠名:
北京风云人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巅峰P
eak
导语:《晋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弱冠而有美名的殷浩善言辞,有人问殷浩:“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殷浩答:“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
” 历朝历代都有贪官,统治者总是从文武两方面入手加以整治,来防止各级官员受贿贪污,并且奇招频出,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到最后收效甚微。
如朱元璋使用惨无人道的法律,剥皮示众,千刀万剐,诛灭九族,照样无法拦住官员们滑向腐败的深渊。
如果说法治还是治愈腐败绝症的药物之一,那么酷刑连药物都不算。
不管多么残酷的刑罚,都对腐败无效。
只能是完善制度,让贪腐者无从下手而已。
在古代中国,为官者行贿受贿、贪赃枉法者很多。
如何治贪惩腐,让历代统治者头痛不已。
一般他们惩治腐败的主要办法就是重典治贪,以严刑酷法惩贪。
封建帝王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有时也大赦天下,但罕见赦免泽及贪官。
并且,一般在朝代更替或皇帝登基之后会大力惩治贪官。
明初治贪用尽酷刑千古未有 对腐败分子动真格的
新王朝建立之初,与民休息是十分必要的,这是长治久安的需要。
1368年明朝建国,因长年战乱,百业凋敝,百姓穷苦。
太祖朱元璋告戒属下:“天下初定,百姓财力贫困。
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
要在安养生息之。
”这是讲官吏的廉洁对初定天下的重要意义。
为警示教育,明初还实行“剥皮实草”的酷刑。
据《草木子》和《明朝
古代一般在什么时候大力治贪?
·记忆.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史》记载,地方官贪污钱财六十两以
上的,斩首示众,并剥皮实草。
太祖朱
元璋命在府州县卫衙门的左面,特别建
立一座庙,作为剥贪官人皮的场所,称
为“皮场庙”,还规定在官府公座两旁
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使坐在旁
边的官吏天天目睹。
这样的警示教育让
人胆战心惊,千古未有。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太祖朱元璋对
封建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是有深刻体
会的。
他说:“朕昔在民间时,见州县
官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过度。
凡民之疾苦,视之莫然,心实怒之。
故
今严法禁,但遇官贪污蠹害吾民者,罚
之不恕。
”重典治吏是太祖朱元璋治国
的一大特点,而治吏的重点是惩治贪官
污吏。
因此,明律较前代相比加重了对
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罚。
中国古代一般惩治贪官多用重典,
据说在舜时创立的五刑中就有“鞭作官
刑”。
从云梦出土的《秦律》来看,对
贪赃枉法的官吏处置也极严。
顾炎武
《日知录》卷五总结了历代惩贪的法律:
两汉对贪官赃十金以上均处以“弃市”
刑,即在闹市中执行死刑后将犯人暴尸
治贪奇招:禁止官员在任职地娶老婆买房
前朝积重难返新朝皇帝欲“政治
一新” 治贪是突破口
雍正的父亲康熙大帝是康乾盛世
的开创者,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非常杰
出。
但是,康熙在统治后期,有一种功
成名就的满足感,加之因储位问题耗费
了大量精力,逐步倦于政务,思想日趋
保守。
康熙五十年三月,他说:“今天
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
兴一利,
即生一弊。
古人云多事不如少事,职此
意也。
”在这种维持现状的思想指导下,
文过饰非,导致社会矛盾越积越多,一
些社会弊端越来越严重。
除了储位和朋
党之争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官员贪墨,
贿赂公行,国库空虚百姓不堪重负,已
经危及到清王朝的长治久安。
街头,并规定其子孙不得为官。
奇招一:卖官制初衷是为了反贪
皇家卖官打四折
贪污不外围绕着钱、权、色三样,
现在的贪官在这方面也没有多少创新能
雍正9岁就随父巡行,19岁随父
征战,21岁封贝勒,22岁建府参与政事,
直至45岁继帝位。
在漫长的“旁观者”
位置上,他对乃父倦政所产生的后果看
得清清楚楚。
他说:“朕在藩邸四十余
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
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
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所深知灼见”;
“于群情利弊事理得失无不周知”。
正是由于看到了社会积重难返的
弊病,因而有着“政治一新”宏图大略
的雍正,即位后就向臣下表示革除前朝
积弊的决心:“朕欲澄清吏治,又安民
生,故于公私毁誉之间,分别极其明晰,
晓谕不惮烦劳,务期振数百年之颓风,
以端治化之本”。
治贪成为雍正施政的
重中之重,是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第
一大战役和长期坚持的治国方略。
力,时至今日,仍然离不开这“三字经”。
至于贪污手法,古今似乎也没什么大的
变化。
现代贪官比较实在,买官卖官就
叫买官卖官,一点也不含糊。
但古代比
较“文雅”,客气地称之为“赀选”。
“赀”,指财货,“纳赀”,指向封建
.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栏目冠名:
北京风云人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巅峰P eak
政府交纳金钱或财物,拜官授爵。
故“赀选”又叫“卖官鬻爵”,而国家府衙则是名正言顺的大卖主。
秦时,纳粟授爵。
西汉文帝时,为了培养民众对于抵抗匈
奴的爱国情操,政府“令边民入粟边”,拜爵,同时,又颁布纳赀钱可为官的法令。
中国的卖官制从此大兴。
令人叹服的是,这种卖官制始建的初衷竟是为了反贪!西汉初期,中下级官吏俸禄不高,为了避免家贫者为吏则贪,所以纳赀为官。
按当时的行情,交十万钱乃得为官,有市籍的商人,不得为官,遂造成“贾人有钱不得为吏,廉士无赀又不得为官”的局面。
西汉景帝时,鉴于廉士寡欲易足,交四万钱就可以做官。
皇家卖官打了个四折,算是优待廉士们。
奇招二:贪什么皇帝就奖励什么 贪官心里很受伤
唐太宗受“颠罚为奖”的启发,对那些受贿的贪官别开生路,不是“处罚”,而是“奖励”。
你贪什么,就奖
你什么,你贪多少,就给你奖多少,当
场在金銮殿上“兑现奖励”,让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奖品背回去。
但这处罚也罢奖励也罢,要搞得你面子非常难堪、心里非常受伤。
如长孙顺德受贿绢帛数匹,事发,李世民在大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赐其绢数匹,以此来羞辱他。
右卫大将军陈万福在驿站索要麦麸,被告发,李世民亦赏赐其麦麸数石,并让他自己背回家去。
奇招三:不准官员在任职地娶老婆买房子
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非常严厉,他创造了一个以往封建统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即规定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
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检查站必须放行。
如果有人敢于阻挡,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
朱元璋还想尽了办法来预防官员贪污,不许地方官在任职地娶媳妇就是办法之一。
他的逻辑是,官员娶了任职地的女人,家族贪污会更方便,与其在
家族贪污发生之后惩治,不如在家族贪污出现之前预防。
所以,一要杜绝官员在家乡做官,二要杜绝官员在任职地成家。
为了减少官员们受贿的机会,朱元璋还不许官员们在任职地买房。
《大明律例》里的相关法律条文如下:凡有司官吏,不得于现任处所置买田宅。
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
奇招四:手段毒辣“铲头会” 惨不忍睹“锡蛇游”
朱元璋出身社会最底层,对官吏有着本能的仇恨。
当政后,治贪手段之
恨,用刑之残酷,历史罕见。
明代酷刑有数十种之多,都适用于贪官。
有诛刑、凌迟、枭令、断手、刖足、阉割、剥指、剁趾、墨面、文身等等。
此外,太祖朱元璋还发明了不少令人毛骨悚然的刑罚,如“铲头会”、“刷洗”、“秤竿”、“抽肠”、“锡蛇游”等等。
所谓“铲头会”是将五至十名囚犯推入挖好的坑中,用土埋到颈项,脑袋露出地面,刽子手用特制板斧排将砍去,一斧下去就有数个人头落地。
所谓
“刷洗”是将犯人赤裸的绑在一张铁床上,用滚烫的开水往身上浇,犯人顿时皮开肉绽,然后刽子手手持铁刷,在犯人烫烂的身体上用力刷去皮肉,直至剩下白骨。
其意为贪犯不干净,将其刷净露出白骨,这就不脏了。
所谓“秤竿”是用铁钩将贪犯的心脏钩出吊起来示众,直到风干为止。
所谓“抽肠”是把贪犯高吊在架子上,用铁钩从肛门处将其肠子钩出,系在石头上,贪犯被活活抽肠而死。
所谓“锡蛇游”是将熔化的锡水灌进贪犯的嘴里,直到灌满肚子为止。
从这些残酷的刑罚里,可以看出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是多么深恶痛绝。
·记忆. All Rights Reserved.
贪官污吏层出不穷,“滔滔者天下皆是”,老百姓处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境地,孤立无援,但仅靠统治者人治的铁腕手段和酷刑打杀,实际上是无效有效遏制腐败的。
因为家天下的体制本身决定它即是腐败之源。
以治贪最厉害的朱元璋为例。
“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
朱元璋对贪官下手很恨,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就连这位心狠手辣的皇帝都觉得光靠劝诫、监察和刑罚是抓不完,杀不完贪官的,所以他要求百姓帮助他治贪。
他在《大诰》中说:“今后布政司府州县在役之吏,在闲之吏,城市乡村老奸巨猾顽民,专一起灭词讼,教唆陷人,通同官吏,害没州里之间者,许城市乡村贤民方正豪杰之士,有能为民除患者,合议城市乡村,将老奸巨猾及在役之吏,再闲之吏,绑缚赴京,罪除民
古代治贪为何成效很弱?
患,以安良民,敢有邀截阻挡者枭令。
赴京之时,关津渡口毋得阻挡。
”给民众这样的权力,足见朱元璋反贪的决心与魄力。
在种种严厉措施之下,明初吏治得到很大改善。
这对缓和社会矛盾,发挥官僚机构的统治效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些举措并不能从根本上
杜绝官吏的贪赃枉法,正如朱元璋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的:“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
”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皇帝也明白贪腐的根源正是社会制度本身
朱元璋心里其实很明白,用自己的话说,是“前尸未移,后尸继之”。
很显然,朱元璋已经对从体制内根治贪腐丧失了信心,所以才把希望寄托在了无人敢于尝试的前无古人的“群众运动”上面。
古训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更何况是赋予了他们“造反”
的权力。
朱元璋能够有这样的勇气,和他早年艰辛的颠沛流离有些关系。
他曾在登基之后写诗回忆了那段惨痛的人生经历。
在诗里,他如此描述:“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而趋跄。
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侠佯。
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
事实上,开皇、贞观年间的世风,与洪武年间的世风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对于贪污腐败,朱元璋的容忍度要远远低于隋文帝或者唐太宗。
因为他本身就是贪腐和暴政的直接受害者。
古代治贪往往前紧后松 雷声大雨
点小
历代王朝开国前几十年,留在史书里的形象基本都大同小异:政治清明,官员廉洁,百姓富足。
几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大治”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上,譬如文景之治(汉文帝)、太康之治(晋武帝),再譬如开皇之治(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
但这些成绩往往维持不了多久,许多治贪方法最后都流于了形式。
因为说到底,古代朝廷用软劝硬逼的两手整顿吏治的目的,一是要官吏们依法守法,不要过度剥削。
二是要避免官员腐化堕落。
三是为了欺骗人民群众,造成“天子圣明”的思想,传播“好皇帝”的理想。
四是“家天下”的守财心理。
个别官员的贪污主因固然是他们自己不法行为,但大面积的官员贪污,就不能不说是制度的漏洞所致了。
因此古代中国往往一边治贪,一边腐败,再严酷的刑罚都堵不住贪官的嘴和手。
来源:搜狐文化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