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类方剂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渑然而 汗出Βιβλιοθήκη ——有以上可知,柴胡证皆是由上焦不通
上焦不通——气阻——饮停——生火——呕 吐
柴胡:疏解肝气,不能清气分之邪
半夏,生姜——止呕蠲饮,但不能通上焦 黄芩——撤热,但不能通上焦 人参——扶正
柴胡,黄芩——解半表半里之邪,又能清胸腹 蕴热。
小柴胡汤应用 1伤寒中风 2热入血室 3柴胡达原饮 4柴胡桂枝汤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
方药:蒿芩清胆汤。
服药两付,胃部自觉清凉,大便通畅,体温 35.5℃~36.5℃,从此而愈
本患者发烧两个月,时起时伏,迁延不愈, 西医未予确诊,用抗生素治疗热势不退,中 医辨证属于寒邪入于少阳,痰湿热邪内阻, 在半表半里,不能发汗,不能用下法,只能 用和解半表半里之法,但是小柴胡汤只能祛 除半表半里之邪,并不能使湿浊除去,故用 槟榔。常山,厚朴,草果仁辛开化湿浊,与 小柴胡合用,服药4剂以后 仍有胃脘部胃热 ,胃脘部扰闹上冲,此为外邪虽去,但是痰 湿夹胆热上冲,用蒿芩清胆汤清胆和胃化痰 。
2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 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 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热入血室?
多指妇女感受风寒或者其他外邪,适值月 经来潮或者月经将近,甚或产后气血大伤 之际,血海空虚,外邪乘机而入,与正气 相争,搏结于血室,即称为“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的热型?
1续来寒热 2如疟状 3不典型的热型,如时来寒热。
《素问。五脏生成篇》谓: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 血而能视
“肝藏魂,魂不藏,而多梦纷纭,闭目则有奇怪之状” “邪气扰于肝胆,则有恐惧之感“
柴胡达原饮
病机:外邪侵犯膜原,湿热瘀阻气机不通 治疗:外感兼有痰浊湿热者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枳壳、厚朴、青
皮、桔梗、草果、槟榔、苏叶梗 甘草
吴某、男、83岁、1984年5、27日出诊
在第一剂的时候使用石膏,是因为只注意到 化湿浊,而不注意清热,则容易化燥伤阴, 所以在出诊的时候加石膏50 g以清热存津液
柴胡桂枝汤和麻黄桂枝汤的区别
柴胡桂枝汤治疗外感肢节烦疼较甚 麻黄桂枝汤治疗身痛,腰痛,骨节痛。麻
黄主要以无汗而喘,寒邪在表,肺气不宣 为宜,
柴胡桂枝汤虽有表邪不解,但是有心下支 结,微呕,属于少阳和太阳合病,临床上 应用时无喘咳等肺气不宣之证。以此来鉴 别
方药:柴胡桂枝汤
药物组成:柴胡20 桂枝25 生石膏50 甘草10 半夏 15 生姜10 红枣5枚 金银花50
11.19号 二诊:全身得汗,诸症皆平,体温36.5℃, 脉象浮滑,舌苔已退,继续调理而痊愈
按:本例重感冒,中医辨证为表寒里热之 证,入冬以后,气候寒冷,发生的比较多, 病人全身肢节疼痛,盖风寒之邪束于肌表 所导致,伴有发热,舌干,脉数等症是由 于邪热内蕴,不能外达,治用柴胡、桂枝 解表邪,石膏,金银花清里热,表邪解里 热清则诸症自愈。
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在血室的外围,从足 厥阴肝经入手,可以透达血室的邪热,又 因为肝胆相表里,所以治厥阴,先从少阳 入手,从少阳以解厥阴之热
血室?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为妇女的生养之本, 肝脏络于阴器,而且肝藏血,所以对血室 的概念应该全面的概括,才能符合临床而 不是单独的把血室当作某一个器官而言。
后经常心烦,幻视,近一周、夜间恐惧不敢熄灯睡觉 ,多梦纷纭、自觉一人卧于身旁,夜间昼消,头痛、 头晕。时见恶寒发热,
辨为:产后外感,余邪未尽,热入血室, 治法:和解肝胆 清热安神 柴胡20 黄芩15 党参15半夏15 甘草10 生姜10 红枣3枚
丹皮15 栀子10 益母草20 服药以后 诸症好转,继服三付、诸症痊愈
为什么不用大青龙汤呢??
大青龙汤为麻黄汤的变方,以麻黄治疗风 寒束表,无汗而喘者为宜,本方没有出现 无汗而喘,而是以身痛为主,因此用柴胡 以解肌表之邪,桂枝调和营卫以治疗肢节 痛,麻黄汤和桂枝汤,治疗身痛时皆用桂 枝,可见,桂枝为治疗肢节痛的要药。
谢谢!
柴胡类方剂及其应用
少阳病
少阳病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 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 弦等为主证,皆宜用本方来治疗。因此, 本方为少阳病的代表方,其他各柴胡汤均 由此方衍化而来。
外邪侵犯少阳,肝胆气逆,胆火上炎,枢 机不利;正邪交争,口苦,往来寒热,胸 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
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 必悉具。
张琪:外感临床表现发热恶寒,苔白脉浮 数,恶心呕吐等证,投以本方,重用柴胡 ,去人参(因正气不虚,可以不用),莫 不取效,不必局限于往来寒热。
2热入血室
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 使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治法:和解化湿清热
方药:柴胡达原饮加减
柴胡30 黄芩15半夏15生姜10甘草10草果仁15 槟榔15 常山15 厚朴15 生石膏50桂枝15
6.1号二诊,用前方2剂以后,胃部始觉舒适感 ,连续四天未发烧,但当日上午胃脘部觉热 ,体温上升到39.6℃,呕吐一次,下肢沉重 ,当时注射氨基比林一支,烧渐退,脉象弦 滑,舌苔渐化,综合脉象,乃湿热渐退,邪 有外透之机,综合前方加减以透邪。
王某 女29岁 工人,1994年11.12初诊,
一周以来,恶寒发热,体温持续在39℃~39.6℃之 间,全身肢节疼,头痛,口渴,恶寒发热,恶心呕 吐,舌苔白干,脉象弦滑而数,小便赤大便干,无 腹满硬痛等阳明腑实证,曾用解热镇痛药物极其抗 生素治疗无效,脉诊合参为寒邪外束,血热内蕴,
治法:疏解外邪,清透里热
热入血室后经血的情况?
1经水适断,经水不畅 2热入血分,破血妄行 3经水淋漓不断,血崩下血 4经后血室空虚,邪热内结,不能随经血而
解,瘀阻于胞宫
热入血室的治疗原则
1一方面,提透下陷之邪,清解内陷之热— —清透兼施
2另一方面,照顾正气,使之驱邪外出
热入血室治疗原则的依据??
因为此时 血海已经空虚,不论是邪热瘀阻 于胞宫还是热被血结,都不能妄行活血之 法,即使是热破血行也不能单纯的用清热 凉血之法,因为清热凉血的药物虽然能够 清热但是不能够透邪外出,所以透邪外出 才是当务之急
病人发烧两个月,在某医院治疗无效,血尿,X光 胸透阴性,用抗生素治疗以后热势不退,病人隔日 或者是隔两日恶寒发热,体温39℃~40℃之间,发 烧前先有胸前部的灼热不适感,继之是颈背恶寒状 热,肢节腰疼,胃脘满闷堵塞,舌苔白厚腻,由于 发热日久,又加高龄,身体衰弱不支,脉证合参, 为外邪侵犯少阳半表半里,痰湿兼夹热邪阻于中焦 ,阻遏气机,
治疗原则:和解法
少阳病位:半表半里,居于太阳和阳明之 间
病邪不在表,禁汗,不在里,禁下。 治疗原则:和解为主
小柴胡汤中药物意义
1柴胡:《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去肠胃 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除新
《名医别录》谓:除伤寒心下烦
……胸中气逆。
————可见 柴胡疏肝利胆,通畅三焦
柯韵伯:柴胡为气机枢纽 邹澍(shu):张仲景著小柴胡汤之效——上
处方:柴胡30 桂枝20 半夏15黄芩15草果仁15 槟榔15 常山15 生甘草6 干姜10大枣3枚
6.5号三诊服药两剂以后,仅有一阵微热,体 温37.5左右,时间甚短即退,体温在37.5左右 ,(约十分钟)胃部仍有小的灼热感,扰闹 上冲呃逆,舌苔转薄,脉弦滑,此外邪已透 ,湿热已减,仍有胃不和,胆气上冲之证,
方解?加减?
1透邪——柴胡 2清热——黄芩 3扶正——人参、生姜、大枣 加减 1血块、腹胀痛——川芎、红花、益母草、 2邪热较重,肝不藏学,破血妄行——生地、丹皮 3出血多——侧柏叶、棕榈炭、 4邪从热化,热邪与瘀血搏结,随冲任上逆出现口
苦,头痛目赤,烦躁——栀子、黄连、大黄
热入血室的病例 刘某、女29岁、2002年、3、19出诊 患者于1998年10月产后,曾患外感发热、治疗热退以
上焦不通——气阻——饮停——生火——呕 吐
柴胡:疏解肝气,不能清气分之邪
半夏,生姜——止呕蠲饮,但不能通上焦 黄芩——撤热,但不能通上焦 人参——扶正
柴胡,黄芩——解半表半里之邪,又能清胸腹 蕴热。
小柴胡汤应用 1伤寒中风 2热入血室 3柴胡达原饮 4柴胡桂枝汤
治法:清胆、利湿、和胃
方药:蒿芩清胆汤。
服药两付,胃部自觉清凉,大便通畅,体温 35.5℃~36.5℃,从此而愈
本患者发烧两个月,时起时伏,迁延不愈, 西医未予确诊,用抗生素治疗热势不退,中 医辨证属于寒邪入于少阳,痰湿热邪内阻, 在半表半里,不能发汗,不能用下法,只能 用和解半表半里之法,但是小柴胡汤只能祛 除半表半里之邪,并不能使湿浊除去,故用 槟榔。常山,厚朴,草果仁辛开化湿浊,与 小柴胡合用,服药4剂以后 仍有胃脘部胃热 ,胃脘部扰闹上冲,此为外邪虽去,但是痰 湿夹胆热上冲,用蒿芩清胆汤清胆和胃化痰 。
2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 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 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热入血室?
多指妇女感受风寒或者其他外邪,适值月 经来潮或者月经将近,甚或产后气血大伤 之际,血海空虚,外邪乘机而入,与正气 相争,搏结于血室,即称为“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的热型?
1续来寒热 2如疟状 3不典型的热型,如时来寒热。
《素问。五脏生成篇》谓: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 血而能视
“肝藏魂,魂不藏,而多梦纷纭,闭目则有奇怪之状” “邪气扰于肝胆,则有恐惧之感“
柴胡达原饮
病机:外邪侵犯膜原,湿热瘀阻气机不通 治疗:外感兼有痰浊湿热者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枳壳、厚朴、青
皮、桔梗、草果、槟榔、苏叶梗 甘草
吴某、男、83岁、1984年5、27日出诊
在第一剂的时候使用石膏,是因为只注意到 化湿浊,而不注意清热,则容易化燥伤阴, 所以在出诊的时候加石膏50 g以清热存津液
柴胡桂枝汤和麻黄桂枝汤的区别
柴胡桂枝汤治疗外感肢节烦疼较甚 麻黄桂枝汤治疗身痛,腰痛,骨节痛。麻
黄主要以无汗而喘,寒邪在表,肺气不宣 为宜,
柴胡桂枝汤虽有表邪不解,但是有心下支 结,微呕,属于少阳和太阳合病,临床上 应用时无喘咳等肺气不宣之证。以此来鉴 别
方药:柴胡桂枝汤
药物组成:柴胡20 桂枝25 生石膏50 甘草10 半夏 15 生姜10 红枣5枚 金银花50
11.19号 二诊:全身得汗,诸症皆平,体温36.5℃, 脉象浮滑,舌苔已退,继续调理而痊愈
按:本例重感冒,中医辨证为表寒里热之 证,入冬以后,气候寒冷,发生的比较多, 病人全身肢节疼痛,盖风寒之邪束于肌表 所导致,伴有发热,舌干,脉数等症是由 于邪热内蕴,不能外达,治用柴胡、桂枝 解表邪,石膏,金银花清里热,表邪解里 热清则诸症自愈。
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在血室的外围,从足 厥阴肝经入手,可以透达血室的邪热,又 因为肝胆相表里,所以治厥阴,先从少阳 入手,从少阳以解厥阴之热
血室?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为妇女的生养之本, 肝脏络于阴器,而且肝藏血,所以对血室 的概念应该全面的概括,才能符合临床而 不是单独的把血室当作某一个器官而言。
后经常心烦,幻视,近一周、夜间恐惧不敢熄灯睡觉 ,多梦纷纭、自觉一人卧于身旁,夜间昼消,头痛、 头晕。时见恶寒发热,
辨为:产后外感,余邪未尽,热入血室, 治法:和解肝胆 清热安神 柴胡20 黄芩15 党参15半夏15 甘草10 生姜10 红枣3枚
丹皮15 栀子10 益母草20 服药以后 诸症好转,继服三付、诸症痊愈
为什么不用大青龙汤呢??
大青龙汤为麻黄汤的变方,以麻黄治疗风 寒束表,无汗而喘者为宜,本方没有出现 无汗而喘,而是以身痛为主,因此用柴胡 以解肌表之邪,桂枝调和营卫以治疗肢节 痛,麻黄汤和桂枝汤,治疗身痛时皆用桂 枝,可见,桂枝为治疗肢节痛的要药。
谢谢!
柴胡类方剂及其应用
少阳病
少阳病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 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 弦等为主证,皆宜用本方来治疗。因此, 本方为少阳病的代表方,其他各柴胡汤均 由此方衍化而来。
外邪侵犯少阳,肝胆气逆,胆火上炎,枢 机不利;正邪交争,口苦,往来寒热,胸 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
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 必悉具。
张琪:外感临床表现发热恶寒,苔白脉浮 数,恶心呕吐等证,投以本方,重用柴胡 ,去人参(因正气不虚,可以不用),莫 不取效,不必局限于往来寒热。
2热入血室
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 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 使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治法:和解化湿清热
方药:柴胡达原饮加减
柴胡30 黄芩15半夏15生姜10甘草10草果仁15 槟榔15 常山15 厚朴15 生石膏50桂枝15
6.1号二诊,用前方2剂以后,胃部始觉舒适感 ,连续四天未发烧,但当日上午胃脘部觉热 ,体温上升到39.6℃,呕吐一次,下肢沉重 ,当时注射氨基比林一支,烧渐退,脉象弦 滑,舌苔渐化,综合脉象,乃湿热渐退,邪 有外透之机,综合前方加减以透邪。
王某 女29岁 工人,1994年11.12初诊,
一周以来,恶寒发热,体温持续在39℃~39.6℃之 间,全身肢节疼,头痛,口渴,恶寒发热,恶心呕 吐,舌苔白干,脉象弦滑而数,小便赤大便干,无 腹满硬痛等阳明腑实证,曾用解热镇痛药物极其抗 生素治疗无效,脉诊合参为寒邪外束,血热内蕴,
治法:疏解外邪,清透里热
热入血室后经血的情况?
1经水适断,经水不畅 2热入血分,破血妄行 3经水淋漓不断,血崩下血 4经后血室空虚,邪热内结,不能随经血而
解,瘀阻于胞宫
热入血室的治疗原则
1一方面,提透下陷之邪,清解内陷之热— —清透兼施
2另一方面,照顾正气,使之驱邪外出
热入血室治疗原则的依据??
因为此时 血海已经空虚,不论是邪热瘀阻 于胞宫还是热被血结,都不能妄行活血之 法,即使是热破血行也不能单纯的用清热 凉血之法,因为清热凉血的药物虽然能够 清热但是不能够透邪外出,所以透邪外出 才是当务之急
病人发烧两个月,在某医院治疗无效,血尿,X光 胸透阴性,用抗生素治疗以后热势不退,病人隔日 或者是隔两日恶寒发热,体温39℃~40℃之间,发 烧前先有胸前部的灼热不适感,继之是颈背恶寒状 热,肢节腰疼,胃脘满闷堵塞,舌苔白厚腻,由于 发热日久,又加高龄,身体衰弱不支,脉证合参, 为外邪侵犯少阳半表半里,痰湿兼夹热邪阻于中焦 ,阻遏气机,
治疗原则:和解法
少阳病位:半表半里,居于太阳和阳明之 间
病邪不在表,禁汗,不在里,禁下。 治疗原则:和解为主
小柴胡汤中药物意义
1柴胡:《神农本草经》记载:柴胡去肠胃 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除新
《名医别录》谓:除伤寒心下烦
……胸中气逆。
————可见 柴胡疏肝利胆,通畅三焦
柯韵伯:柴胡为气机枢纽 邹澍(shu):张仲景著小柴胡汤之效——上
处方:柴胡30 桂枝20 半夏15黄芩15草果仁15 槟榔15 常山15 生甘草6 干姜10大枣3枚
6.5号三诊服药两剂以后,仅有一阵微热,体 温37.5左右,时间甚短即退,体温在37.5左右 ,(约十分钟)胃部仍有小的灼热感,扰闹 上冲呃逆,舌苔转薄,脉弦滑,此外邪已透 ,湿热已减,仍有胃不和,胆气上冲之证,
方解?加减?
1透邪——柴胡 2清热——黄芩 3扶正——人参、生姜、大枣 加减 1血块、腹胀痛——川芎、红花、益母草、 2邪热较重,肝不藏学,破血妄行——生地、丹皮 3出血多——侧柏叶、棕榈炭、 4邪从热化,热邪与瘀血搏结,随冲任上逆出现口
苦,头痛目赤,烦躁——栀子、黄连、大黄
热入血室的病例 刘某、女29岁、2002年、3、19出诊 患者于1998年10月产后,曾患外感发热、治疗热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