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而改之。”
研读品析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归类整理
• 1、《论语》中的很多语句已经固化为成语,至今仍活跃 在现代汉语中,请再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 2、文言现象梳理
• 通假字 多义词 词类活用 式(倒装句,省略句)
归类整理
归类整理
• (4)古今异义词 • ①学而时习之,习,古义:__________;今义:学习 • ②吾日三省吾身,三,古义:________;今义:数词,三 • ③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______;今义:可能,许

拓展延伸
•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 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 这两章都写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赞叹,后者是孔子的自 述心志。
• 这两章都描写生动,情趣盎然,表现了高尚的节操,高洁的品 性。
• 这两章都写了“乐”。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 了内心的强大。
研读品析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关于孔子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廿一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孔父叔 梁纥,孔母颜征在。丘乃殷商苗裔,故丘尝言“殷人也。”"曾祖孔防叔 避宋乱去鲁。父曾任陬邑宰。人称“陬人纥。”
• 丘,三岁丧父。弱冠任委吏,任乘田。而立之年收徒授课。三十五岁,因 鲁内乱首次离鲁适齐。后返鲁任中都宰,有政声。升司空乃至大司寇。五 十五岁复离鲁,周游列国。历经卫、曹、宋、陈、蔡诸国。六十八岁返鲁 。人称“第子三千”。丘为儒学创基,延续数朝。其言论即《论语》。成 书于战国。乃先秦显学之一。汉初有版本三。时人初学必读书。先习《孝 经》、《论语》,再习《五经》。宋后列为经。丘乃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代表。逝后数千年, 谥号十余称。鲁称尼父 ,汉谓宣尼父,唐称文宣王,历朝皆谥。至清乃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俗 间呼为孔夫子。民国五四运动号为孔老二。“文革”更甚。后平反。现尊 称孔子,美称尼甫。全球建“孔子学院”。
• 寄余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彬!须知任重道 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 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天 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样我们的 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 ;研读《论语》,不亦乐乎!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 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 《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 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除了内容之外,这一章在写作上还有那些值得你借鉴的 地方,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
研读品析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除了内容之外,这一章在写作上还有那些值得你借鉴的 地方,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
研读品析
• 对比阅读: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论语十二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
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 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 回到2500年前去寻觅孔子的智慧。
•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 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 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 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 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 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 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
关于语录 体
•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 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 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 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 体。
学法复习
• 学习时,是由“解词——串意——顺意”三步完成的。可以采 用以下几种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圈点勾画 理解词义,翻译语句(;(2)理解字词时用归纳法和比较法 ,即将一课中或每课中的某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 通假字或虚词的不同用法加以归纳、比较,以增加记忆;(3 )理解文意的普遍联系法,即在学习中要联系前后文,联系多 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 。(4)了解主要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被动 句、省略句、和倒装句,还有固定句式,每种都有几种不同形 式,了解这些形式,便于记忆和理解。(5)“读书百遍,其 义自见”,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边读边背 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 对照这一章,你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对你今后有什么启 示?
研读品析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研读品析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
《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 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一, 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这两章都写了贫困。颜回极贫,处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 爱。
研读品析
• 这两章都写了志趣。颜回贫贱,不改求学的乐趣;孔子不得温 饱,却安贫乐道。
• 这两章都写了心境。颜回贫困,心境恬淡,孔子清贫,视不义 之富贵如浮云。
诵读入境
• 1、试读课文,读准字音。 • 2、听读课文,划分节奏。 • 3、齐读课文,感受古韵。 • 4、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研读品析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我们如何翻译文言文?请试着用这种方法来翻译一下这篇 文言文。
• 这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 这些内容的。
古今异义词
文言句
归类整理
• (1)通假字 • ①不亦说乎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 ①学而时习之 • ②吾日三省吾身 • ③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 •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⑤饭疏食饮水 •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⑦温故而知新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十二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六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推荐阅读
《论语》
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 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修订《诗经》,编纂 《春秋》。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 “万世师表”。
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 界十大历史名人。
关于《论 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