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中政治(课堂达标 课后提升)第四课 第1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含解析)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
1.“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

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

以上材料说明( )
A.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解析:A、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说法片面,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答案:B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由来已久。

但封建社会却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由此看来,应该( )
A.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解析:A、B两项都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但材料强调的是封建社会的“愚孝”束缚了人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B项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合;C项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D项是指文化的包容性。

答案:B
3.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 ) A.传统文艺 B.传统思想
C.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
解析:此题是基础知识识记题,依课本即可。

答案:B
4.《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

这表明( )
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②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由“重阳佳节”可知,①③符合题意,由“组织敬老活动”可知,②符合题意,材料中讲的是传统节日,而非传统习俗,此外对待传统习俗要具体分析,故④不能入选。

答案:A
5.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同胞的心田。

中华文化具有比血更强的凝聚力,它能够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

不尊重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这主要是因为(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材料强调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故D项符合,其他选项不是尊重传统文化的原因。

答案:D
一、选择题
1.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

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解析:由与西方艺术风格不同可知,体现了民族性,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虽然《大闹天宫》依然能唤起很多人美好的记忆,但“《西游记》都看了几百遍啦”这句话足以让现在的儿童文学家汗颜。

孩子的评价很残酷:“我不要看孙悟空,我就要看哈利·波特!”这表明( )
A.我们的古老文明已经完全失去竞争力
B.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使其不适应现代文明
C.我们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容易为世界所接受
解析:A、B、D三项本身表述有误,由“都看了几百遍啦”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3年9月19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

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

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
C.它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D.它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是“不正确的”。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不是传统习俗,故C项入选。

答案:C
4.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

下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其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②当前已没有落后、腐朽的东西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对其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由于传统文化中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之分,所以应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对精华和糟粕要区别对待。

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其本身存在的不足,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所以②错误,①③④都符合题意,应选C项。

答案:C
5.封建社会宣扬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其实质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

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这一变化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君权神授”的思想是维护封建君主利益;现在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其实质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这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发扬光大,也说明“法治”在不同时代实质不同。

而材料未讲民族性,故①项不选。

答案:D
6.京剧理论家刘连群说,越是科技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个国家就越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

之所以要重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因为( )
①传统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②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民族文化就不能丰富发展③传统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传统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强调重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据此可知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表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D
7.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

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解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塑造人生仍有积极的作用,因此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案: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文化现象。

中国古典名著蕴含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取创作的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不应该“全盘照搬”和“断章取义”。

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9.第三届国际儒学论坛的主题是“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

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和伦理智慧,是我们建设新时代道德精神丰富的文化宝藏和重要的思想资源。

举行以“儒家文化与当代道德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儒学论坛的意义在于:将儒家的优秀道德传统作用于当代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弘扬儒学的意义。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2)分析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学?
答案:①儒学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②对于儒学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儒学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还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使之与社会时代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