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历史 安史之乱原因及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史之乱原因及影响
安史之乱是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
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经济方面: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其《忆惜》一诗中,所倍加赞誉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国富民殷,繁荣昌盛,祥和安泰的表象背后,作为奠定开元天宝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基础——均田制由于土地的买卖和兼并的日益猖獗却在悄悄瓦解。
唐代著名史学家杜佑对此曾云:“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
”(2)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
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
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
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
由于均田制的瓦解崩溃,农户的大量逃亡,致使建立于均田制之上的作为唐王朝武装力量基础的府兵制亦遭到空前的破坏,无法照样维持下去。
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代替府兵制。
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
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形成的局面。
而则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
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在统治阶级内部方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他专权用事飞扬跋扈,加剧了统治集
团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唐朝初年,边镇的将帅多由名臣出任,而且“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
但李林甫执政后,为了堵塞“边帅入相之路”(3),保住自己的的宰相地位,极力提拔安绿山,安思顺等素名无望,地位不高的将领为节度使。
节度使随着其实力的恶性膨胀,相互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与朝廷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安绿山正是利用唐王朝的内外矛盾,实力日趋衰落的情势二起兵反唐的。
因此不得不说李林甫为安绿山的反叛助了一臂之力。
继李林甫之后上台的之兄,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杨国忠曾“屡于上前言其悖逆之状”(4)向唐玄宗告状,后安禄山以“清君则,诛杀杨国忠”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唐,司马光曾说:“安绿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怠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
(5).即安绿山与杨国忠之间的政治经济的方面不可调和的尖锐的矛盾,才是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
之后各种矛盾交织,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
在民族矛盾方面: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奚人,打败突厥以后,又迁徙许多在这一带居住。
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
在他的收买下,当地少数民族竟把安禄山和史思明视为“二圣”。
这就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赢得部分人心。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具体说,是唐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
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
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行径曾引发局部斗争,这些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
1.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摧毁了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
2.边患严重: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乘机而入,尽得陇右、,随之全部丧失。
此后,进一步深入,唐政权连也保不稳了。
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3.宦官擅政:宦官乘安史之乱,得以掌握禁军,左右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终酿成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
二)经济方面:
1.物资短缺: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飞涨现象,例如米价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斗米万钱。
且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缴索岁帛二万匹,由是中央经济日渐枯竭。
2.增加税收:安史之乱,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
三)社会方面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
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
既乏军储,又鲜人力。
东至郑、汴,达于,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
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的状态中。
总括而言,自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由盛转衰,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盛衰的分界线。
及至宋元明清等代,亦未能使国势超越閞元之盛世,故安史对中国的破坏力很强,对中国的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