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破卵而出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宝宝破卵而出作文
第1篇:蚕宝宝破卵而出作文
在阳光明媚的植树节,储存了一年的蚕卵,一个个蚕宝宝破卵而出,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母女甚喜,遂分别以作文记之,感悟这来之不易的小生命。
此妈妈篇。
--前记
看着这不起眼的蚕宝宝,妈妈想起了去年春天这个季节,那时在孩子学校门口买回的几条幼蚕,带回家时,足有2厘米长了。
在妈妈和孩子的精心照料下,蚕经历了它短暂的生命周期,吐丝结茧、作茧自缚、破茧而出,由蛹变蛾、雌蛾产卵至死亡。
当孩子看到雌蛾产下蚕卵,却要面临死亡时,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当妈妈给她讲述这来自生命的奥秘,蚕卵要等到第二年春天方能出生时,孩子又兴奋得欣喜若狂,小心地将这些蚕卵收留下来,耐心地等待蚕卵孵化的那一天。
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期间,最着急的还是孩子,看着在纸盒里静静躺着的蚕卵,女儿曾不上一次地询问我:妈妈,蚕宝宝会不会出生呀?怎么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什么时候才能出生呀?妈妈,等不及了,快上网查查资料吧,看到底哪一天才能出生。
孩子的焦急万分和迫不急待的心情,着实让妈妈怀疑起自己,毕竟这也是妈妈第一次养蚕从蚕卵养起。
于是上网查资料,了解蚕卵孵化条件,一定的湿度和温度(20℃以上)是蚕卵孵化的基本条件。
温度不缺乏,即使在寒冷刺骨的冬天,因家里有暖气,室温也在13℃以上。
对了,室内一定是缺少湿度了?这里半年时间已没下雨。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孩子开心地拿起喷水壶,向蚕卵喷洒,热切地等待着小生命的诞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公也来作美,春姑娘早早地来到了人间,在这春暖花开的植树节,待我们发现这些小家伙的足迹时,十条可爱的小家伙已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乍看,它们真不起眼,小得像一根根黑线头,无法看清楚它们的轮廓。
想要看清它们的小模样,还得借助于“武器”放大镜,放大后刚出生的蚕宝宝只有1-2毫米长,看起来特想小蚂蚁,难怪人们对它
们美其名曰:蚁蚕。
再仔细观看,小小的躯体上还有一层层小绒毛呢。
当我和孩子屏气凝视的时候,它们有的伸着头,饥肠辘辘的样子;有的仿佛刚挣开惺忪的睡眼,睡意绵绵的样子。
从它们的不同身长看,躯体较长的蚁蚕可能前两天就出生了,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它们。
看着这不同体态和形态的蚕宝宝,我和孩子的欢喜之情无以言表,孩子快活得手舞足蹈。
“妈妈,那些蚕宝宝一定是饿坏了?快快给它们找食物吃。
”孩子急得团团转,*不得立刻扎上翅膀。
可惜光**的桑树上,只露出了尖尖的、淡绿*的芽苞,桑叶还没有真正长出来。
看来这蚕宝宝来得过早,桑叶要在三月底四月初长出来,那时蚕宝宝才出生。
怎么办?没有桑叶,岂能让这些可爱的蚕宝宝活生生地饿死?蚕宝宝出生2-3小时后就要进食。
“再不想出办法,真的要饿死它们了?”孩子已坐立不安。
“对了,有办法了!没有桑叶,可用莴笋叶代替。
”妈妈提议。
没等妈妈的话说完,孩子已兴奋得像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冲到了超市,找到犹如她“救命恩人”的莴笋叶,心急火燎地回到了家,小心翼翼地喂起了蚕宝宝,生怕碰伤了它们。
那细致如微的样子,像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
凝视着这幼小的生命,我内心突然升起一种异样之感:可爱的蚕儿要在圆圆的蚕卵里,苦苦等待漫长的四季轮回,才能孵化。
不得不让人震惊:这些小小的生命竟有如此惊人的生存本能!没有蚕妈妈的照应,它们也能自生自长,生命力是何等的强大!在内心万分感叹之时,心中不由生起一种无比钦佩之情。
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这样感悟生命:生命是天赋的,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多么富有哲理的话语,蚕宝宝的小小生命,若没有蚕妈妈生命的无私奉献,哪来它无比强大的生命?
第2篇:蚕宝宝作文
前几天,我把几片桑叶放到养蚕的盒子里,就开始观察蚕宝宝了。
这些像小胖娃娃一样可爱的蚕宝宝都向着我放的桑叶前进。
它们
刚脱完皮一定饿坏了。
瞧,一条蚕宝宝爬到了一片桑叶旁边开始一点一点地吃起来了,大约十分钟就吃了一大半了,真厉害。
我看了看其它的蚕宝宝,其中有一只蚕宝宝爬上了另一只蚕宝宝的身上,就像是上了桥一样。
一转眼之间,我的蚕宝宝各占领了一片桑叶,像是它们的领地一样。
蚕宝宝吃完了自己的桑叶自然地吃其它的桑叶,它们围着一片桑叶,好像在争吵说:“这片桑叶是我的。
”我一边放了十片绿油油的桑叶,一边想:这么多桑叶,应该不会再争吵了吧。
于是,我把最大的那只蚕宝宝拿出来,发现它的嘴里有一两根丝,应该快要吐丝了。
突然,它用后面的脚粘住了我的手指,原来它要找地方结茧呀。
我连忙把蚕宝宝放回到桑叶上,而且把吃剩下的桑叶和排泻物都清干净了。
现在,蚕宝宝已经吐丝了,它们吐丝的颜*有白*和黄*两种颜*,我发现外面的丝比较软,里面的丝比较硬,就像是美丽的小房子。
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
看着这些可爱的蚕茧,我希望蚕宝宝们能快点变成蚕蛾,从自己的小房子里出来。
第3篇:蚕宝宝作文
我用一个纸盒给它们做了一座“房子”,轻轻地把它们放到里面,它们在我做的“小房子”里玩耍,每到中午放学后,我就给它们喂桑叶。
虽然我看不见它们怎么吃桑叶,但是我给它们打扫卫生时发现它们吃的桑叶上面呢有沙粒一样大小的洞洞。
一个多星期后,蚕宝宝不吃也不动,开始蜕第一次皮。
蜕皮之后,蚕宝宝长大了些,变白了一些。
蚕宝宝一生要蜕四次皮,每次蜕皮大约间隔二个多星期。
三个多星期过去了,我的蚕宝宝又蜕了一次皮,它们变得更加白胖了,看起来非常可爱!
大约又过了一个多星期,又蜕皮了,身体有两寸多长了,这时我发现它们不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蚕宝宝作文
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蚕宝宝沐浴着阳光来到人间。
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学校旁边的巷子里来了一位卖蚕的人,绿绿的桑叶中间,蚕宝宝蠕动着,白白胖胖的,真是可爱。
我买了几条带回家,把它们放在纸盒里,再放入些新鲜的桑叶。
这些蚕宝宝成了我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它们。
蚕宝宝吃桑叶可有趣了。
我拿几片桑叶放在他们身边,他们看见了,马上一扭一扭地爬到桑叶上,小脑袋沿着桑叶的边缘,“沙沙、沙沙”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蚕宝宝吃桑叶可快呢,不到半天就能吃掉一片桑叶,有的蚕宝宝吃完自己的,还爬到别的桑叶上鼓着圆圆的肚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蚕宝宝作文
第一篇:蚕宝宝
你养过蚕宝宝吗?你知道养蚕宝宝的乐趣吗?你可能不知道!
前年也是暮春初夏的时候,有两千多条小生命在我家诞生了!你知道是什么吗?对,真聪明!是两千多条蚕宝宝!
它们刚刚降临到这个精*的世界时全身是黑糊糊,最可爱的是,两千多条蚕宝宝全扒在一张桑叶上,那桑叶简直不是绿的,是黑的!慢慢的蚕宝宝们长大了,身上变白了,但它们似乎没长大还是照样到处乱爬。
有几只都爬到我家的地砖上了呢。
每只蚕宝宝都要脱三次皮,第二次的时候,最痛苦,因为那一次几乎决定了蚕宝宝们的生死,如果它们成功脱了皮,那它们今后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蚕宝宝
学校门口卖有蚕,同学送给了我几只,我准被探索一下可爱的蚕宝宝。
蚕宝宝有的是白*的,有的是土黄*的,在绿绿的桑叶上很显眼。
它的身体约有四厘米,可以伸长又可以缩短。
蚕宝宝的身体由九节组成,一小节约有5毫米那样长。
每一节的左右各有一颗小点,每隔两节背上就有两个棕*的点,最靠头的那两个点最大。
最靠近屁股的那一节有一颗软刺,一摸就弯,过一会儿又直了。
它既可以支出又可以缩
进来的白白的嘴上有很多细小的黑毛,不注意看还看不出来。
蚕宝宝有八对足,有三对长在脑袋下,其余的脚都长在第四、五、六、七节和屁股上的。
这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蚕宝宝
我家养了几只蚕宝宝。
它们长得非常可爱。
蚕宝宝有着洁白又柔软的身体,并且身上长着一个个小小的黑点,我一开始以为它的小黑点是眼睛,但是我错了,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原来头上的黑点并不是眼睛。
它的眼睛长在黑点的最前端,非常的小,如果你不认真的看,根本就找不着。
身体的下面,长着的一排排的小脚丫,它的小脚是带有粘*。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粘胶。
刚刚出生的蚕是黑*的,它最喜欢吃的是桑叶,因为是刚刚出生的原因,所以蚕宝宝吃得很慢,它吃的东西是非常有讲究的。
如不能吃不带水的桑叶……蚕宝宝吃桑叶时先咬住桑叶的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蚕宝宝
2013年2月10日星期六天气:晴
今天,朋友送我十几只蚕,我把它们放在我家院子的花盆上,然后去摘一些桑叶给它们吃。
它们是乳白*的,在花盆里蠕动。
2013年2月10日星期六天气:晴
过了一会儿,我又来看它们。
呀!它们可真能吃,一下子就把这些桑叶吃完了。
看,一条蚕吃饱了,在花盆的四周爬来爬去,真可爱!
2013年2月14日星期三天气:*有小雨
几天过后,我发现蚕宝宝已经长大了许多,个个都变成了强壮的小伙子。
可是,它们虽然长大了,却一动不动,我看见它们的样子,急坏了,我赶紧跑进屋问爸爸。
爸爸说,它们是在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蚕宝宝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盒蚕宝宝,这些蚕宝宝的身体白白的,只有一厘米长,非常逗人喜爱。
听妈妈说,这些蚕宝宝需要吃的桑叶要
撕成小块。
而且,要把桑叶洗干净,擦干净,才可以为给它们吃的,每天大概要为2~4次。
我还特意给它们起了几个好听的名字呢!瞧,这条又白又胖的蚕宝宝,我叫它为“白胖子”,那条的头特别大,我叫它为“大头虫”,还有一条比较轻小的,我叫它为“小蚕虫”。
这几条蚕宝宝真是太有趣了,所以,我决心要把它们养大。
第二天一早,我一起床就立刻给蚕宝宝添桑叶。
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它们已经把桑叶吃光了。
我又给
未完,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