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 交通》 知识清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知识清单
一、宋元时期的科技
1、活字印刷术
发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
排版时,将活字排列在铁板上,敷上松脂、蜡和
纸灰等,用火烘烤,使松脂等融化,将活字固定在铁板上,即可印刷。
发展: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印刷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欧洲文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
2、指南针
发明与发展: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
使用指南针。
传播与应用: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指南针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火药
发明: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应用: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人们制成爆炸性武器,如突火枪等。
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发明了火铳。
传播:13 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影响: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战争的方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天文历法
北宋的沈括:他著有《梦溪笔谈》,书中记载了许多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科学成就。
元代的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测定一年为 3652425 天,与现在通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5、农学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农学著作,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对提高生产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1、陆路交通
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更是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2、海路交通
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的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中外交流的表现
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传入西方,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知识和生活。
4、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
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
三、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
1、经济繁荣
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科技和交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政策支持
政府对科技和文化的重视,鼓励创新和交流。
3、社会需求
社会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增加,推动了印刷术等科技的发展。
商业活动的频繁需要更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手段。
4、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科技和交通的进步。
5、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
总之,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