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乡规划》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城乡规划》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城市与乡村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密集B.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C.高效率和高效益D.多功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乡景观是指城镇和乡村自然景观
B.城乡景观空间尺度是固定的
C.地域文化仅体现在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以及建筑格局和主体建筑物风貌
D.广东、福建、海南的骑楼,见证了我国湿热多雨的南方地域文化
3.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
该地区的聚落特点是( )
A.呈点状,分布在山间盆地B.呈点状,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
C.呈带状,分布在高原边缘D.呈团状,分布在盆地中央
4.从文化品位的角度上来说,成功的城乡建设,实际上是()
A.经济建设B.物质文明建设
C.道德文明建设D.文化建设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和10:00的人口聚集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按城市功能分区,M区域应为()
A.工业区B.住宅区C.绿化区D.商务区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A.平原地区B.丘陵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
7.在小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
①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要求②将市场需求和本地优势相结合
③努力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④把经济建设列为主要内容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8.目前广东呈现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相对落后的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格局。
珠江三角洲地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2451万,其中农业人口678万。
按户籍人口计算,此地区城市化水平是(保留整数)( ) A.72% B.73%
C.27% D.28%
某岛位于我国南海北部湾海域,南北长6.5km,东西宽6km,面积24.74km²。
该岛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较少,形成了特有的海岛农耕聚落景观。
下图为“该岛某剖面土地利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甲~丁四地中,农耕聚落最可能位于()
A.甲B.乙C.丙D.丁
10.与火山碎屑岩台地相比,古潟湖区发展水田农业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地形阻抬,年降水量较多B.离海岸近,地下水位较高
C.地势低洼,利于雨水汇集D.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11.该岛最需要防范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B.寒潮C.洪涝D.伏旱
水是影响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某村落始建于明清时期,大部分建筑材料取自村落附近.村中有引水渠贯穿村巷(如左图所示)。
右图示意该村落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村落修建引水渠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饮食用水B.提供洗涤用水
C.排放生活污水D.灌溉农田菜园
13.该村落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其主要作用是()
A.保温隔热B.防震减灾C.防雪防雹D.防潮防蛀
14.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合理的是()
A.聚落就是小村庄B.聚落就是各类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C.聚落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商店、学校不属于聚落范畴D.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二、填空题
15.分析我国某X城市郊外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X城市可能位于我国________气候类型区。
(2)四种农作物中,单位面积产量利润最小的是________。
(3)该地区最适宜经营哪两种作物?________。
(4)该城市郊外农业土地利用离城市的最远边界是多少km?________。
三、综合题
16.人居环境中的自然要素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阳光、土壤、________、动物等,它们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能量,是人居环境的基础。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详解】与乡村聚落相比,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密集,A项正确。
2.D
【详解】城乡景观是城镇和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A错误。
其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大尺度如一个聚落,中尺度如某城市中轴线,小尺度如乡村的一座古建筑,B错误。
地域文化往往体现在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以及建筑格局和主体建筑物风貌等方面。
地域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城乡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及民间文化艺术等方面,C错误。
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骑楼,见证了湿热多雨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的地域文化,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由材料“一阵风来一阵沙”可知,该地多风沙天气,应为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水源缺乏。
在水源缺乏的地区,聚落一般分布在水源地(泉眼、河流等)附近,形成点状或带状的分布形态,西北地区表现为分布在点状的绿洲周围,故B项正确。
4.D
【详解】那些整体和谐、格调高雅和个性鲜明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够起到传递文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的效果,不仅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又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交融、展现城市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功的城乡建设,实际上是在进行文化建设,故D项正确。
5.D6.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城市地域空间结构。
5.根据图中信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是M区域,并且位于城市中心处,各交通线路的交汇处,并且在10点M区域周围人口密度下降,根据地租理论,推断M区域应该为中央商务区,周围区域应该为住宅区,再外围可能是工业区等,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故选D。
6.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城市的空间结构呈现团块状分布,推断该城市应该位于平原地区,A项正确。
而丘陵地区、山地地区和沟谷地区的城市普遍呈现条带状分布,BCD项错误。
故选A。
7.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小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原则,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详解】在小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是满足当地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将市场需求和本地优势相结合,发挥地方特色,努力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等,但不应该只把经济建设作为主要内容,结合选项,D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8.A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城市化的概念,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详解】由农业人口678万可知,该地城市人口为1773万,用1773万除以总人口2451万,得到城市化水平为72%,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9.B10.C11.A
【解析】9.农耕聚落适宜布局在耕地周边,而图中乙地靠近水田和旱地,方便农耕,且地形较为平坦,利于修建聚落,B正确;甲地位于旱地上,布局聚落会占用耕地,A错误;丙和丁距离水田和旱地较远,不便于耕作和管理,C、D错误。
故选B。
10.由图可知,古潟湖区的地势较火山碎屑岩台地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A错误;离海岸近,海水容易入侵和倒灌,地下水的盐度较高,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B错误;水田的地势较台地低,地势相对低洼,利于雨水汇集,容易形成水田,C正确;该岛屿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发育少,D错误。
故选C。
11.该岛地处南海北部湾海域,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影响,A正确;该岛纬度较低,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B错误;该岛屿面积小,降水之后地表径流可以快速的流入海洋,不易形成洪涝灾害,C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D错误。
故选A。
12.B13.D
【解析】12.引水渠从河流引水贯穿整个村落,且为露天水渠,水质无法得到保障,再读图可知,该村落挖有多口水井,饮食用水应该是井水,A错误。
引水渠从河流引水,采用露天水渠,通过房屋门前,应该是提供洗涤用水,方便村民生活,B正确。
排放生活污水不必从河流引水,而且污水排放应该采用地下暗渠,C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渠通过房屋门前,而不是直接引河水到农田,所以主要目的不是灌溉农田菜园,D错误。
故选B。
13.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对保温隔热、防震减灾、防雪防雹起作用不大,A、B、C错误。
据图文材料可知,水渠从河流引水,从房屋门前通过,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可以防潮防蛀,D正确。
故选D。
14.D
【分析】考查聚落的概念。
【详解】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包括乡村和城市,,A错误。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B错误。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商店、学校属于聚落范畴,C错误。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D正确。
故选D。
15.热带、亚热带季风水稻花卉和蔬菜 20 km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城郊农业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分析,需要结合课本知识,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详解】(1)由表格可以看出,该城市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位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2)单位面积产量利润等于单位面积产量乘以市场价格,由此可以计算出,稻米的利润为48,为最低;(3)蔬菜和花卉单位面积利润最高,由此可以判读该地区最适宜经营这两种作物;(4)市场价格减去生产成本,得到运输成本,再除以运费,得到运输距离,甘薯为(6-2)/0.2=20,如果超出这个距离,那么成本高于市场价格,花卉、蔬菜、稻米的最大距离分别为5/3、4、8,可知该城市郊外农业土地利用离城市的最远边界是种植甘薯的20km。
16.大气水植物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人居环境的概念,需要重视概念性知识的掌握。
【详解】人居环境中的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大气、水、阳光、土壤、植物、动物等,它们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能量,是人居环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