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之水肿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
+ “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剌其处, 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 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素问·汤液醪醴论》
+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 《灵枢·水 胀》
+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 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
+ 辨阳水、阴水
性质 病因 起病 病程 特点
病位
阳水 表实热 风邪、疮毒、水湿
急 数日之间
多起于面目,由上而 下,肿处皮肤绷急光 亮,按之陷而易起
肺、脾
阴水 里虚寒 饮食劳倦、脏腑亏虚
缓 积年累月
多由足踝肿起,自下而上, 肿处皮肤松驰,按之陷不 易复
脾、肾
+ 脏腑定位
– 肺:咳嗽气喘; – 脾:脘腹满闷; – 肾:腰膝酸软; – 心:心悸怔忡。
+ 阳水易消,阴水难治 + 后期可以影响到心、肝,出现各种变证 + 久病预后不良
+ 居处 + 饮食 + 用药 + 护理
+ 攻下逐水法的应用 +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 各种严重变证的治 疗
水毒内阻, 胃失和降
水凌心肺, 阳气衰微
虚风扰动, 神明不守
邪毒内闭, 元神涣散
通腑泄浊, 和胃降逆
通阳泄浊, 温振心阳
+ 病位
– 肺(水之布) – 脾(水之制) – 肾(水之根)
+ 眩晕 + 心悸 + 喘脱 + 癃闭 + 关格
+ 诊断依据
+ 水肿
+ 支饮
– 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 溢饮
–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 疼重,谓之溢饮;
+ 辨证要点 + 治疗原则 + 证治分类
+ 发汗 + 利尿 + 泻下逐水
+ 去宛陈莝 + 微动四极 + 温衣 + 缪剌其处 + 开鬼门 + 洁净府 + 精以时服
+ 阳水 + 阴水
风水相搏 疏风解表,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
湿毒浸淫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 分利湿热
34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 《灵枢·水 胀》
+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 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
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素结问果·水热穴论》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
+ “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剌其处, 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 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素问·汤液醪醴论》
息风潜阳, 补元固本
清执解毒, 通窍泄浊
黄连温胆汤
真武汤合黑锡丹
大补元煎合羚角 钩藤汤 安宫牛黄丸、紫 雪丸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 水液代谢
–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 也。《素问·经脉别论》
水饮


小肠
宣发 肺

浊肃 降
津液:濡养全身 多余水份:汗
蒸腾、升清

膀胱
尿
降浊
+ 病理因素
– 风邪 – 水湿 – 疮毒 – 瘀血
+ 飞滑石钱半,大杏仁去皮尖十粒,生薏仁三钱,白 通草一钱,鲜枇杷叶去毛三钱,茯苓皮三钱,淡豆 豉钱半,黑山栀壳一钱,急火煎五分服。
+ 此手太阴肺经药也,肺气窒塞,当降不降, 杏仁微苦则能降,滑石甘凉渗湿解热,薏 仁、通草淡而渗气分,枇杷叶辛凉能开肺 气,茯苓用皮,谓诸皮皆凉,栀、豉宣其 陈腐郁结。凡此气味俱薄,为上焦药,仿 齐之才轻可去实之义。
孙洁
+ 水肿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水液潴留, 泛滥肌肤,引起以眼睑、头面、四肢、腹 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 证。
+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 《灵枢·水 胀》
+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 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 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素问·水热穴论》
肿”,“故目其本标在肾,其末在肺” 《素问·水热穴论》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
+ “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剌其处, 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 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素问·汤液醪醴论》
wenku.baidu.com
+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 《灵枢·水 胀》
+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将其分 为“风水”、“皮水”、“正水”、“石 水”、“黄汗”五个类型;
–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 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 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 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 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 不愈,必致痈脓”
+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 生,小便续通。
+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则
小便难。 +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尿,阴下湿,如牛鼻上
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疏凿饮水
脾阳虚衰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
肾阳衰微 温肾助阳,化气利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 汤
瘀水互结 活血袪瘀,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 散
+ 初因面肿,邪干阳位,气壅不通,二便皆少。桂、 附不应,即与导滞。滞属有质,湿热无形,入肺为 喘,乘脾为胀,六腑开合皆废,便不通爽,溺短混 浊,时或点滴,舌绛口渴。腑病背胀,脏病腹满, 更兼倚倒,左右肿胀,随着处为甚,其湿热布散三 焦,明眼难以决胜矣。经云∶从上之下者治其上。又 云∶从上之下而甚于下者,必先治其上,而后治其下。 此症逆乱纷更,全无头绪,皆不辨有形无形之误, 姑以清肃上焦为先。
+ “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 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
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素方问法·水热穴论》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
+ “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剌其处, 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 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素问·汤液醪醴论》
+ 复 水湿侵入经络,外溢肌肉。发汗利水 诸法,效而不愈。今拟通阳渗泄。
+ 五苓散加巴戟肉、川朴、车前子、陈皮、 牛膝、五加皮、大腹皮、姜皮。
《王旭高临证医案》
+ 王 病后脾虚气滞,浮肿食少,大便溏泄, 法当温脾。
+ 党参 茯苓 泽泻 木香 冬术 炮姜 茯神 神曲 砂 仁 谷芽
《王旭高临证医案》
+ 《严氏济生方》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
+ 《景岳全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水肿病机;
+ 《仁斋直指方》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 肿;
+ 本病病因有风邪、疮毒、水湿之邪外袭, 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发病机 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水 液代谢障碍,潴留体内,泛滥肌肤。
+ 风邪袭表 + 疮毒内犯 + 外感水湿 + 饮食不节 + 久病劳倦 + 禀赋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