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培优练)(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培优练)(1)
一、选择题
1.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
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
物质M N P Q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
对该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A.M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可能是单质
B.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M和Q的质量比是13:12
D.M、Q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N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3.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错误的是()A.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H4
B.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
C.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
D.该气体可能是CH4、C2H2、C2H4组成的混合物
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B.的化学式为C2H4O2
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
D.和都是氧化物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181853
反应后的质量/g030待测9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C物质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待测的C物质的质量为0g
D.参加反应的A、B、D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2:1
6.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

将9.3g 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能得到H2O和8.3g钴的氧化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钴的氧化物中钴元素质量为5.9g B.产物H2O中氢元素质量为0.2g
C.钴元素质量分数:氧化物>Co(OH)2D.该钴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o3O4
7.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
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
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8.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甲乙丙丁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3220010
反应后质量/g0x y z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D.X+Y+Z=233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D.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10.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甲是单质
B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C .丙分子中A 、B 原子个数比为3:1
D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二、填空题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如表所示。

物质 甲



碳原子
氧原子 氮原子
微观示意图
(2)请写出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12.追求化学家的足迹,建立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

(1)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a 、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
b 、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
)22442Δ
2MnO +2H SO 2MnSO +2X+O ↑浓 ①a 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_____。

②b 中物质X 化学式为_____。

(2)舍勒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逸散到空中去了),导致“氧气”从他的鼻尖下溜走。

化学家拉瓦锡结合大量实验事实,否定了“燃素说”认为的“物质燃烧后质量应当减轻”的观点,真正发现了氧气。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

②以铁燃烧的事实,指出上述“燃素说”的谬误:_____。

(3)拉瓦锡还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实验,推进了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的发现获得公认并成为化学的重要定律:即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填字母)。

a 、原子种类 b 、原子数目 c 、分子种类 d 、分子数目 e 、元素种类 f 、物质种类 ②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如图表示,则m 2与m 1之差表示_____的质量。

13.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下列微粒模型中可用来表示①处应填的微粒的是_____(填标号)。

(2)图1中②表示的是_____,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A物质名称_____。

(3)图2是氯、钠两种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

①图2中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

②图2中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两个钠离子可表示为_____。

③请将如图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补齐_____。

④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4.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定量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实验,得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结论。

下图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请参照示意图回答:
(1)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以此反应为例,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15.水是生命之源。

(1)检验硬水和软水时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2)生活中经常使用NH2C1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消毒时发生反应
NH C1+X=NH+HC1O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在HC1O中,元素C1的化合价为23
_________。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4)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

(5)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_______。

17.在化学晚会上,小林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如图所示),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氯化铵NH4Cl)。

(1)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分析以上微观模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_____。

(填”变”或”不变”)
(2)“烟”是由固体小颗粒形成的,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_____。

18.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甲所示,锂原子与另外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1)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锂离子的符号为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位于第_____周期。

(3)锂原子与图乙中_____(填“A”“B”或“C”)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4)图乙中由 A 和 B 两粒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5)图丙是工业上生产尿素[化学式:CO(NH2)2]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原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_______微粒(选填序号)。

A
B
C
(2)由“”构成的物质属于_______(填序号)。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单质
(3)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

(4)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可分,而____不能再分。

(5)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0.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延汉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卓越贡献。

下图是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原子核电荷数为_______。

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______(选填“阴”或“阳”)离子。

锂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

(2)金属锂除用于制造锂电池外,还可用于储存氢气,其原理是①金属锂(Li)与氢气化合生成白色粉末状的氢化锂(LiH)②氢化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和氢气。

写出上过程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

②_______。

三、解答题
21.有如下图的三个实验。

(1)图A实验说明_____。

(2)图B左侧集气瓶内是用排水法收集的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右侧集气瓶内是收集的一瓶空气。

该实验能证明_____。

(3)用C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_____。

22.(一)华为公司作为我国高新科技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其自主研制的“麒麟”芯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芯片的主要材料为高纯度的单质硅。

请回答以下与硅有关的问题:
(1)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硅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硅原子的最外层上有________个电子;
(2)工业上制粗硅原理:二氧化硅与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生成单质硅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二)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周期 1 H 2 He
第二周期 3 Li 4 Be 5 B①7 N8 O9 F10 Ne 第三周期②12 Mg13 Al14 Si15 Р③17Cl18 Ar
(1)画出②所示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
(3)13号元素与8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

23.某化学研究小组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则图中托盘天平的游码读数为______g。

(3)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5)白磷燃烧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_____。

24.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用图A所示实验,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乙同学用B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时,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造成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丁同学用图D中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发现一定质量的镁完全燃烧后留下的固体质量比反应前镁带的质量轻,联系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出现的结果是质量 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ABCD四个实验中,能用来准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____________ (填序号)。

(5)理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物质总质量⑥元素种类
25.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红磷燃烧_____。

(2)在空气中加热铜片_____。

26.在用红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烙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红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
(2)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3)若把C装置放在天平上重新称量,发现天平仍然平衡,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其守恒的原因_________。

27.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会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_____色固体。

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可知,该过程中镁条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内能和_____能,说明化学变化同时伴随能量的变化,且能量变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2)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理论上m2与m1之差表示___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___;若用该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应将该实验改在_____的环境中进行。

28.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它们燃烧过程产生的SO2遇到雨水成为酸雨。

目前有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飞机喷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85%.碳酸钙与SO2及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室常用石灰水[主要成分为Ca(OH)2]来检验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