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化与交际
一、文化
1、文化的概念
(1)来源
沈约天子圣哲(平上去入)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一词在中国古籍中是对人的教化。
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与拉丁文,原义是指人类对土地的耕种和农作物的栽培。
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引申为对人的培养教化。
现在所说的“文化”并非古文中的“文化”,是借与日语的外来词。
Cultura—culture农耕植物培养—15世纪后意为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文化
(2)界定
广义: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划定一个范围)
狭义:专指包含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①克罗伯、克鲁克洪二人发表《文化:一个概念的考评》认为:文化存在于各种外显的和
内蕴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
这个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具体式样和由传统或由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组成的基本核心,其中尤以价值为最重要。
‖ {填充了具体内容《论语》仁义以至信中“仁”没有具体的概念。
)这个定义包括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并且特别指出精神要素中的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3)文化与亚文化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对立则形成反主流文化。
2、文化的要素
(1)认知体系
由感知、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信仰、艺术、伦理道德、审美观念及其他具体科学组成。
这一要素是文化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其中又以世界观价值观最为重要。
(2)规范体系
①有明文规定的规范:法律守则
②相沿成习的约定俗成的道德风俗
群体成员为满足需要设立的明文规定或自然形成的行为准则。
规范是价值观的体现。
(3)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夫妻关系,社会组织为社会关系提供组织保证,与婚姻关系相对应的社会组织就是家庭。
(4)物质产品
一切经人类改造的自然坏境或人创造的物品。
“物品”同时体现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5)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时期,人们开始掌握语言。
最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的人之间的交际。
3、文化的特征
①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自然创造物不是文化。
(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②文化是人后天形成的,不具有遗传性。
③文化是一个体系,各要素相互联系,一个要素变化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
④文化在一个群体中有共享性。
⑤文化是丰富多样的。
⑥文化是发展变化的,具有历史继承性。
(中国人自古就有极强的集体主义思想)
⑦文化长有民族文化有优越感倾向。
二、交际
1、交际的概念
(1)来源
《孟子.万章下》:“敢问交际何心也?”
际,接也;交际,谓人以礼仪币帛相交接也。
交际都有接的意思,是同义词连用。
Communication 沟通交流侧重于交际的结果。
(2)界定
根据交际是否有意识分为共享派和说服派:共享派以亚历山大.戈德为代表,认为交际无意识;说服派以卡尔.霍夫兰为代表,认为交际有意识。
交际是信息发送者通过渠道把信息传给接收者而引起反应的过程。
使一个人或几个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信息的过程。
2、交际的层次
①人际交际
②组织交际
③大众传播
3、交际的模式
(1)拉斯维尔
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a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信息发送者信息渠道接收者效果
优点:抓住了交际的重点;缺点:过于简单
(2)香农和韦德:
信息信号
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
噪音来源
(3)信息
→→Array
发送者
←←
信息
4、交际的要素
(1)(核心)信息:能够传递并为接收者感觉并接受的一切刺激。
信息的交流可分为知识、
情感、能力的交流。
(2)发送者:信息发送主体,可以是个人、组织、国家
(3)编码: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系统。
“心之官则思”错误。
(4)渠道:信息得以传递的手段和媒介
(5)接收者:信息接受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组织或国家。
(6)解码
(7)接收的反应:思想意识的反应、行为反应
(8)反馈
(9)噪音
5、交际的特点
(1)社会性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所以人的任何行为都有社会性
(2)个体性交际时不同个体之间进行的交流
(3)对象性自言自语是个人的交际
(4)动态性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5)不可回收性但可修复
(6)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主观因素:意图技巧情绪
客观因素:场合关系时间
三、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1、共享性差
人们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在交际学中指人们对同一课题给予和享有共同编码。
(1)编码的发音和形状不同
(2)词汇量不同。
整体上,汉语词汇少于英语,局部上,烹饪词汇汉语多于英语。
(3)两种语言共有词汇的含义的相同和不同相掺杂。
多数为内含义相同,而外延义不同。
如:狐狸,中外相同;猫,龙。
黄色,外国用来专指制造小道消息的书刊,于中国黄色相对应的是blue blue
movie
(4) 编码次序不同定中
2、文化差异程度不同
微观上,如在日本菊花代表高贵,白色的菊花是皇室的象征。
在中国菊花代表高雅,在拉美是祭祀用品
宏观上,中日文化相近,印美文化相似
3、无意识的先入为主
以自己的文化为参照物评价其他文化
4、误解矛盾多
有以上三个条件决定
人际交往中,信息流通不畅
国家交往中,引发战争
个人误解和矛盾,文化休克
第二章、思维方式与跨文化交际
一、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
(一)不同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1、思维与思维方式
思维: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应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
思维方式: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程序
逻辑性是判断思维方式正确与否的标准
2、文化与思维创新
(1)普瑞布莱姆
①归纳式从个别具体到一般抽象,英美文化为代表,重事实,轻思想,实用主义思想
②演绎式从一般抽象到个别具体,法国地中海国家,拉美区国家,重视理论思想。
③直觉思维德语,斯拉夫国家,巴尔干半岛为代表。
重视直觉,强调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
系
④辩证思维模式(德国黑格尔提出):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逻辑方法与
历史方法相结合
(2)卡普兰
①曲线式中韩观点到证据
②直线式英开门见山证据到观点
③离体俄
④猜想式平行成分,并列成分
⑤闪米特语系(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喜欢平行结构,平行的思维结构
(二)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的原因
1、生理基础,生理因素制约,大脑构成,用右手的女性是用右手的女性胼胝体的峡部的三倍宽。
2、社会文化基础
(1)生产方式英国商业之国,“店小二”之国,与重视直接经验有关。
(2)历史传统美国实用主义思想源于开发新大陆时期“有用才是真理”有关
(3)哲学思想主要是方法论与思维方式相互影响。
德国是理性王国,中国是感性之国,中德哲学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文化相
对来说没有严密的系统
(4)语言文字文化影响语言文字,萨皮尔、沃尔夫提出语言文字影响思维方式,即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二、中国人与英美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而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即抽象思维)
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差异
形象思维:人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
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符合逻辑规律的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所以又叫逻辑思维。
2、中国人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差的表现
中国古代文化类比发达,在诗经、离骚、唐诗、明清小说中大量运用比兴的手法。
“盈天下而皆象也,《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兮,《礼》之仪》《乐》之律,莫非象也,而《易》统之理”
《论语》出现105次“仁”,而没有明确的定义,说明中国自古缺乏抽象思维。
印度帕尼尼《梵语语法》希腊斯拉文斯《语法术》早就出现,而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于1898年刚刚完成。
中国自古没有逻辑的概念,是由音译而来。
3、造成差别的原因
语言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文字可以突破语言时空的限制,推动文明的发展。
文字影响思维方式:①左右脑分工的发现,1981年美,斯佩理教授,左脑负责处理抽象信
息,是语言中枢;右脑负责处理形象信息,视觉听觉。
②西方文字是单脑文字,汉字是复脑文字。
英文是拼音文字,抽象符号,音意联系,左脑处理。
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学习的进程来看,初学说话音义联系→学习→汉字强调形意联系→汉字有很强的形象性,是表意文字,多用右脑,甲骨文字表意性更强。
(二)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
1、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关系
综合思维:在思想上将事物的各方面联合成为整体,将它的各种属性和方面等结起来
分析思维: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整体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将它各种属性和方面等分解开来。
2、差异的表现
(1)时间、地点:中国:从大到小,整体优先;外国:从小到大,分析优先。
(2)医学、艺术、绘画能典型地反应差异
①西医,解剖学,把器官看成解剖实体;中医把各器官看做功能体,综合治疗,辨证施治
②戏剧:中国传统京剧是综合性剧种,唱念做打分别对应于英美的歌剧、话剧、舞剧
③绘画:国画中有诗词篆刻;西洋画没有其他的艺术样式
④姓名:中国,姓+辈+名,整体—部分—个体;西方相反
⑤政府机构的组成
3、差异的原因
(1)语言文字方面,汉语的孤立性是主要原因,把整句话看完才能理解词的意义和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英语有形态变化,最具变化的是波兰语。
(2)中国传统书面语没有标点,是综合思维优先的表现,同时促进了综合思维的发展,1920年章士钊主持的北洋政府教育部引进标点符号。
(3)汉字是平面方块文字、图形文字,本质是图形,先看整体轮廓,再看细节,比划—部件—文字,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大脑中所以会有草书,错别字也是因为缺乏对细节认识记忆。
;英文是线形文字。
(4)汉语是高语境语言,过分依赖预语境,贾岛《寻隐者不遇》;英语是低语境语言(三)中国人注重“统一”,英美人注重“对立”
1、差异的表现
(1)中国传统哲学是偶发的,不成系统的。
中国哲学强调对立面间的和谐与渗透对立中的“统一”: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交融,整体中包括部分,没必要区分部分与整体。
西方文化强调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统一中的对立
(2)政治上,中国大一统中央集权;英美人有强烈的二分习惯,政府机构权力分配严密,有强烈的是非观和敌我观念。
2、差异产生的原因
(1)汉语没有主谓对立,可能没有主语或谓语,这体现出中国人没有逻辑观念;西方语言有严格的主谓对立,一个句子必须出现主语谓语,没有主语也要硬加上形式主语。
(2)汉字,强烈的象形性,使国人对早期汉字和对象没有严格的区分;英文文字和对象没有联系
三、思维方式与跨文化交际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对同一语言现象做出不同的判断:中国人形象思维发达,《劝学》中大量运用比喻、类比论证、比喻论证;英抽象思维发达,培根《求知论》中有冷静的逻辑论证。
(二)思维方式对信息编排的影响
1、影响遣词造句
中文:华丽辞藻,大量用“比”
英文:低调的陈述,不习惯用词强烈。
2、影响谋篇布局
中文:整体有限,结构完整,起承转合;
英文:部分优先,可以从任一部分,倒叙、插叙,不注重结构完整,以细节描写见长。
第三章价值观与跨文化交际
一、价值观的定义及分类
(一)定义
美国罗基切:是人们关于什么是最好的行为的一套持久的信念。
按重要性程度而排列的一套持久的体系。
(二)分类
1、奥尔波特分类法:①理论的价值,重经验合理性
②经济的价值,重实用和功利
③政治的价值,重权利和影响
④社会的价值,重理他和情感
⑤审美的价值,重形式和和谐
⑥宗教的价值,重人及世界万物的奥妙
2、罗基切分类法:终极性价值、工具性价值
(1)终极性价值:舒服兴奋的生活、有所作为、世界和平、美丽世界、平等、家庭安全、自由、幸福、内心平静、成熟的爱、国家安全、享乐、拯救灵魂、自尊、社会承认、真正的友谊、才智
(2)工具性价值:有抱负、胸怀宽广、有能力、令人愉快、整洁、勇敢、宽恕、助人、诚实、富于想象、独立、聪明、逻辑性、钟情、有教养、有责任、自我控制
3、霍夫斯泰德分类法
(1)权利差距
(2)集体主义---个人主义
(3)回避不确定性
(4)男性化---女性化
二、价值观的特点与差异
(一)特点
1、不很稳定,有变化性
2、有阶级性、民族性
3、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有相同的成分也有不同的成分:佛教和基督教都有“十诫”
(二)差异
1、价值观的分为必须遵守的积极价值观、禁忌的消极价值观、自由对待中性价值观
2、非常重要、重要、不重要、无所谓的价值观
3、前常规式、常规式、后常规式价值观
①前常规:一个人利益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②常规式:维护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的价值取向
③后常规:人类最基本的一些价值取向
三、霍夫斯泰德的研究
(一)权利差距
定义:人类接受权利不平等状况的程度。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群体性生活中的动物一定存在权力的不平等
(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衡量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疏松还是紧密,个人主义强调自我,自我成就与集体、他人的关系松散,人与人相互依赖程度低(欧美);集体主义强调集体,自我成就与集体、他人的关系紧密,人与人相互依赖程度高(拉美、亚洲)。
(三)回避不确定性
考察一种文化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容忍或避免不确定性。
葡萄牙、日本、希腊有强烈的不确定性倾向;美国、新加坡、瑞典相反。
(四)男性化—女性化
男女生理差别是基本差别,生理差别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体现为男女平等或不平等。
男性化程度最高的是日本,较低的是美国和瑞典。
四、价值观的跨文化比较
(一)天人合一—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人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将自然中的昼夜交替季节变化人们生活和活动周期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
中国:综合思维,整体倾向。
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对天的理解:自然与神的统一
西方:分析思维,人类是自然的主人,自然是人的改造对象,人与自然相对立
两种不同的宇宙观反应了不同的民族心理。
(二)集体主义取向—个人主义取向
1、集体主义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林则徐:“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集体主义的两个具体表现:集体取向和他人取向。
集体取向以集体利益为中心,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他人取向即说话做事顾及他人的眼光,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2)①集体主义的积极影响:谦虚、谨慎、相互合作、爱国心强;成功时把功劳归结于集体、他人,养成了中国人内向含蓄、习惯于忍让的性格,失败则怨天尤人。
中国人过于低估自己的价值,美国人则相反。
②集体主义取向的消极影响:人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过分看重关系。
2、个人主义
(1)强调个人,包括个人分配、独立性和自我行动的自由,这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犹能体现。
(2)消极影响:吸毒、同性恋、大量未婚妈妈的出现。
在西方,个人隐私是不可侵犯的。
许烺光:“过分的个人主义使美国人在社会方面走向孤立,在心理方面走向孤独。
”
3、求变—求稳
美国文化真谛在于“变化”二字,,美国人认为无物不变,对美国人来说“变化”“发展”“未来”是同义词。
中国人求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不追求创新,中国人传统思想追求“述而不作”(孔子),讲求“家和万事兴”。
4、做人—做事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做人,做人比做事重要,因而压抑自身的欲望。
西方传统文化讲究做事,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要求。
5、性善—性恶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性善论”,结果是“以德治国”;西方则相反“以法治国”
6、时间取向:未来—过去,线性时间观念与环形时间观念
(1)过去—未来
中国人受性善论的影响,偏向“过去”,老年人的价值较高,祭祖习俗
西方人受性恶论影响,偏向“未来”,青年人价值高。
(2)时间观念
①线性:语言方面,“时”的变化,宁愿浪费物质,不愿浪费时间。
②环形:突出表现在印度文化中。
第四章跨文化交际的语言符号系统
一、语言与感知
1、文化影响语言
2、语言决定感知
(美)沃尔夫:人的感知→语言(词汇量、词汇分类、句法)→客观实在
二、语言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一)语音
(1)平仄律—轻重律
(2)谐音难译
(3)利用语音特点形成游戏难以翻译,典型:绕口令。
(4)拟声词的差异。
“叮当”是“叮”“当”两声,“噗通”是一声。
汉语中拟声词数量多,使用广泛;英语相反。
(二)语义词汇与跨文化交际
1、语义的特征
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音义结合有任意性,很多同义不同音,同音不同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