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指称可及性的主观识解

合集下载

语篇分析知识点总结

语篇分析知识点总结

语篇分析知识点总结一、语篇的定义和特点语篇是指一定长度的语言文字组织,可以表现为书面语言或口语表达。

语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篇是一种具有组织结构的语言文字组织,它不仅仅包括句子和词语,还包括段落、篇章等层次。

2. 语篇是具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它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某种信息、表达某种情感或者实现某种目的。

3. 语篇是具有一定上下文背景的,它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 语篇是动态的,它随着交际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发展和变化。

二、语篇分析的方法与步骤语篇分析的方法与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分析:对语篇中所包含的词语、句子、语法结构等进行分析,探讨语言在语篇中的运用和组织特点。

2. 文本分析:对语篇的整体结构、篇章布局、段落组织等进行分析,探讨语篇在整体上的表达特点和规律。

3. 语用分析:对语篇的交际目的、作者意图、读者反应等进行分析,探讨语篇在交际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4. 背景分析:对语篇所处的具体社会文化、历史环境进行分析,探讨语篇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

5. 影响分析:对语篇的外部和内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语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三、语篇分析的应用领域语篇分析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教学领域:语篇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语言翻译领域:语篇分析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语言文字,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3. 媒体传播领域: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媒体工作者更好地编辑和发布语言文字,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4. 文学创作领域:语篇分析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创作文学作品,从而提高创作水准。

5. 语言学研究领域: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语言学者更深入地研究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律,从而推动语言学研究的进展。

四、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语篇分析涉及的理论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马克思主义语篇分析理论:马克思主义语篇分析理论强调语言文字在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使用和影响。

语篇语篇教学语篇意识知识小结

语篇语篇教学语篇意识知识小结

语篇语篇教学语篇意识知识小结第一篇:语篇&语篇教学&语篇意识知识小结语篇&语篇教学&语篇意识知识小结一、语篇的定义:广义上:语言学家哈里斯指出“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不完全受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狭义上:学者和一线教师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对语篇的定义是: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课文、对话、短文、故事甚至是歌曲、歌谣等语言学习材料都可以被称为语篇。

二、语篇教学语篇教学就是将要学习的单词、词组、句型等知识放入到合适的语篇中整体理解和运用。

语篇形式可以是一则小故事、一篇小短文、一段对话或是一首小诗。

语篇教学提倡以语段和语境为主体带动词和句的学习。

教学模式:整体——局部——整体,即从段到句子再到词汇、语法点等语言知识点,最后落实到对所学语篇的整体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整体性三、语篇教学之五语(语境、语量、语音、语法、语用)在语境中学习,通过语量语境相结合,贯穿着语音和语法的学习,达成语用的教学目标。

语量是一节课的基本容量,语境是一节课的背景框架,语音和语法是一节课的方法和桥梁,而语用才是一节课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语用、语境四、语篇教学之三个再构(基于教材的目标再构、基于主题的文本再构、基于语境的过程再构)文本再构是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材原有基础上进行语境的创设与文本的再创。

文本再构不是为了增加文本的难度,而是要体现文本的适度,即通过提炼原本文的基本支架,再现语言的层层叠加,最后实现对原文本的整理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文本再构四、语篇意识学生意识、目标意识、文本意识、支架意识和情感意识。

做到:整体呈现:学习材料一定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才是最有效的。

滚动复现:语篇要有滚动性,要及时加入相关的旧知。

关键词:构现第二篇:语篇教学浅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作者:张洁娟文章来源: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点击数:259 更新时间:2011-1-11 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

指示词短语后指用法的概念参照点分析_郑亮

指示词短语后指用法的概念参照点分析_郑亮

[摘要]文章运用Langacker提出的概念参照点模型对汉语中指示词短语的后指用法进行了分析,发现后指用法并不仅是一种照应的手段,还是说话人掌控表达方式的手段,表达了说话人对指称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

[关键词]后指;概念参照点;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8-0202-02指示词短语后指用法的概念参照点分析郑亮(河南工程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1191)照应是构成篇章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按指称对象和指称词语的前后顺序关系,照应一般分为前指照应(anaphoricreference)和后指照应(cataphoricreference)两种。

在现代汉语中,“这/那”及其短语作为重要的指示代词,是汉语语篇实现照应的重要方式。

指示词短语用作前指非常多见,即先行词在前,代词回指在后。

这种用法也受到很多关注。

然而对其用作后指的用法,学者们似乎关注不够。

这是因为“这/那”及其短语用作后指并不常规,根据王道英(2005)统计,指示词短语用作前指照应的频率是其用作后指的44倍。

我们认为在语篇中,用指示词短语指称语言内或语言外的事物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很多因素都会对其造成影响,比如说话人、听话人、话语参与者、话语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以前的研究已经对一些因素做了全面深入的解释。

但是,说话人在指示词短语的选择中所起的作用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后指用法中,指称对象的可及性比常规用法中的不定名词短语有所提高,反映了说话人对指称对象较为主观的态度。

我们认为,后指用法是说话人掌控表达方式的一种手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可以解释其动因。

一、概念参照点“概念参照点”是Langacker研究所有格和借代时提出的一个抽象认知概念,是一种与目标概念建立心理联系的概念化方式。

K.vanHoek(1997)把它用于句子层面的照应现象分析,论文用“概念参照点”解释语篇指称选择的心理认知过程。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一、本文概述批评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是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旨在揭示语言使用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交互关系。

它关注语言如何构建现实,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以及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本文将对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进行概述,探讨其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以期深化对语言与社会、认知关系的理解。

在社会取向方面,批评语篇分析关注语言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它认为,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建构工具,不同群体通过语言来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

批评语篇分析旨在揭示语言背后的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分析语言如何被用来合法化不平等、压制异议、维护特定利益。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语言分析,批评语篇分析能够揭示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在认知取向方面,批评语篇分析关注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

它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还是塑造人们思维和观念的重要因素。

批评语篇分析关注语言如何构建现实、影响人们的认知框架和思维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语言来引导和控制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和判断。

通过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的分析,批评语篇分析能够揭示出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进而揭示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对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批评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以及其在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本文还将探讨批评语篇分析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二、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取向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取向着重于语言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

在这一取向中,语言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通过话语的构建和传播,反映并塑造着社会的各种关系和权力结构。

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取向强调了话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特别是话语如何参与塑造社会不平等、歧视和压迫等问题。

语篇中指称选择的认知语用解释

语篇中指称选择的认知语用解释

e ic )先行 lny、 词与回指框架的一致性 〔 l) n y u t 。她用
图表 列 出不 同可 及 性标 示 语 的 可及 度 层 级 ( 9 : 9 10 7 ), 出先 行语 越 可及 , 言 使用 者 越 偏 向使 用 如 3 指 语 代词甚 至 是零 指代 的 高可及 性标 示语 ; 反之 , 则使 用 名词 等低 可及 性标 示 语。
4 9
语篇 中指 称 选择 的认 知语 用解 释 文献 标 识码 :A
杨 剑英 文章 编 号 :62一 6 4 20 )5一D9 0 J 7 9 8 (0 7 0 04一 4
中 图分 类号 :H 0 肥
语篇 中指称选择 的认知语用解释
杨剑 英
( 西华 师 范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四川 南充 67 O ) 30 2
言中指称词语的选择作过分析 , 如对英语〔m o Em , t
1 7 ir 9 ;Kbi k,19 ;E s i 卯 7 97 ptn,1 ;几x 正8a e , 97; Fx 9 7 ) 俄语 ( bi,19 ) 西 班牙 语 ( r o ,18b 、 Klr k 97 和 Bi - z l, 7 ) 的指 称词语 选 择 的分 析 e ua 均9 中 B w Y l( 9 320 ) o r n& ue 18 /0 0 探讨 了语 篇 中词 语 与客 观世 界 的事 物之 间 的共指 关 系和 同一 个语 篇 中 的不 同部 分 的词语 之 间 的 共 指关 系 , 出 共有 的世 指
方式 关健 词 :指 称 选择 日旨 距 离; 义 ; 题 焦点 称 歧 话
一、 引言 指称 是语 言 表达 的一 项基 本功 能 一些分 析 家 将指 称视 为一 种 衔 接手 段 , 包 括与 说 话 人 所 能用 它 来标 示各 元 素之 间 联 系 的语 言或 语 境 的 任何 方 面 在实 际话 语 中 , 们 经 常使 用 某 些词 语 表 示 我们 所 我 要 指 的人 或事 物 以及 事 件 等 , 该词 语 与 所 指对 象 使 在特 定的 语境 中建立 一 对应 关 系。这 种对 应 关 系 种 即指 称关 系 , 所使 用 的词 语即 指称 词语 , 代所 指 的 指 人 、 物 或事 件等 。被 指代 的 人 、 物或 事 件 即所指 事 事 对 象 。例 如 : ( ) M二.Jh D sw o n* is l dhre 1 on ah od o nt] a e osU mirs f oln adhr te adstr n一 seso N r d; n e mohr n ies一i t a s l oedgae otecn io fvsos ( 。 a 、w r erddl h odt no it i ir 5。e a 己反朋石己 b an n 61 yj eAut ) 盯 sn i

0607从可及性到主观性_语篇指称模式比较

0607从可及性到主观性_语篇指称模式比较

从可及性到主观性:语篇指称模式比较王义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评述了语篇指称研究的4大理论观点:篇章制约观、语用制约观、功能认知观和概念参照观。

在此基础上指出该领域的研究取向已从指称信息的已知性研究、可及性研究发展到指称实体的主观可及性研究,即可及性与主观性的结合研究,指称词语的表情意义也因而得到阐释。

关键词:语篇指称;研究模式;主观性;可及性;视角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major contemporary researches on discourse reference ,by classifying them into four categories ,that is ,the textual ,pragmatic ,cognitive and conceptual approaches.it points out the changing of research orientation from a study of G ivenness to the study of Accessibility further to an integration of Accessibility and Subjectivity.Consequently the expressive function of reference has received more at 2tention.K ey Words :discourse reference ;research model ;subjectivity ;accessibility ;viewpoint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7-0001-04 1.语篇指称界定指称具有丰富的语篇表现形式,如各种无定/有定描述语、专有名词、普通代词、反身代词以及零代词等名词性指称词语。

指称在英语语篇构建中的作用

指称在英语语篇构建中的作用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指称在英语语篇构建中的作用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蓓【摘要】英语语言里有一些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项目,特别是各种人称指称与指示指称。

这些指称在英语语篇的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指称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语篇的衔接,使语篇更加顺畅。

恰当运用各种指称,可以凝练语言的结构,使语篇中的表达更加紧凑,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同时,指称的合理运用还可以丰富语言的意义,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关键词】指称 英语语篇 构建 人称指称 指示指称一、引言指称理论是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它研究的是语词与对象如何相关的问题。

在语言哲学体系中,指称问题一直处于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地位,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

当然,语言中的指称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相应的意向内容并使之融合于特定的语境之中,才能现实地获得其指称对象。

因而,人们对于指称的理解其实就是对于语言对象的语境建构。

指称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意义的有效语言方式,也是构建英语语篇的必要语言手段。

本文拟结合实例,探讨各种指称在英语语篇构建中的有效作用。

二、理论背景指称主要指专名和通名所指的对象,也包括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非限定摹状词(indefinite description)以及语句所指的对象。

关于指称的研究关注的重点是语言表达式如何与其所指对象相联系的问题,或者是把语言表达式的意义等同于其指称对象。

随着语言学的不断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语用学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指称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

从指称意义绝对的确定性到语境制约下指称意义相对的非确定性,人们对指称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早期的学者弗雷格提出的涵义与指称论,罗素提出的摹状词理论都强调了指称与意义的确定性,将指称与意义等同起来,但是它们的理论都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没有意识到语言意义与实际生活的复杂关系,没能在具体的语境里考察语言中指称意义的动态性与变化性。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形式的意义和使用理据必须建立在人类的实际话语世界之中,而不是在那些超语言的独立实体中。

语篇解读中的连贯:基于认知的视角

语篇解读中的连贯:基于认知的视角

教育视野妥徽文学AN HU IW EN XUE语篇解读中的连贯:基于认知的视角崔金鑫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读者可利用词汇和语法上的衔接对语篇作出连贯的解读,然而,这些显性连贯手段并不是成功解读语 篇的唯一标准。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强调了连贯的心理属性,认为连贯是篇章使用者利用背景或百科知识对语 篇进行推理的结果。

本文旨在从认知的角度阐释篇章消费者是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程序来成功解读语篇 的运作过程,以期引发不同领域学者对语篇连贯研究的兴趣。

关键词:语篇认知连贯推理-'引言一般认为存在两种解读语篇的方式,一是自下而上式地逐级解读操作,语篇的解读被认为是从最小语言单位开始逐渐到达较大语言单位的过程;二是自上而下式的验证过程,作者所构建的语篇可能并没有明显的衔接关系,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或上下文语境的假设填人并验证这些关系,从而正确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

本文将语篇视为建立在语篇生产者和接受者心理操作过程基础之上的语言现象,从认知的角度阐释语篇的解读机制。

二、语篇解读中的连贯研究目前,语篇解读中的连贯问题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探讨,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语篇的连贯有不同的认识,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两种认识院一是语篇连贯是一种语言现象,二是语篇连贯是一种心理行为。

Halliday和Hasan(1985)曾致力于语篇连贯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研究模式,他们认为语篇消费者之所以能将语篇解读为连贯的,是因为语言形式本身在语篇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基于此,他们重点研究了语篇中的语言衔接手段以及语篇内部语言成分间的语义联系,以探讨受话者是如何借由语篇中起衔接作用的语言资源达到对语篇的连贯解读的(胡壮麟,1994)。

然而,Schank和Abelson(1975)则将语篇的连贯看作是一种心理现象,并从认知的角度解读语篇的连贯机制,从而开启了对语篇连贯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

对语篇连贯的深人研究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认知心理学家的目光,他们认为仅通过对语篇内部指示词以及语义照应关系的分析并不能科学而合理地揭示人们在解读语篇时的内部心理机制。

经典译文赏析兼谈语篇翻译之四要素

经典译文赏析兼谈语篇翻译之四要素

汉译英原文:《中国翻译》2010年第l期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苇笛忽然发觉,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阳光,是免费的。

芸芸众生,没有谁能够离开阳光活下去;然而,从小到大,可曾有谁为自己享受过阳光支付过一分钱? 慷慨的阳光,既照耀着豪华别墅,也照耀着农家小院;既照耀着国王,也照耀着乞丐;既照耀着老人,也照耀着孩子……空气,是免费的。

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空气。

可从古至今,又有谁为这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买过单? 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明星政要,他们一样自由地呼吸着充盈天地间的空气。

亲情,是免费的。

每一个婴儿来到世上,都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那是一份深入血脉不求回报的疼爱。

可从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对孩子说:“你给我钱我才疼你。

”父母的这份爱,不因孩子的成年而贬值,更不因父母的衰老而削弱;只要父母还活着,这份爱就始终如一。

友情,是免费的。

寂寞时默默陪伴你的那个人,摔倒时向你伸出手臂的那个人,伤心时将你揽在怀里的那个人,可曾将他(她)的付出折合成现金,然后要你还钱?爱情,是免费的。

那份不由自主的倾慕,那份无法遏制的思念,那份风雨同舟的深情,那份相濡以沫的挚爱,正是生命最深切的慰藉与最坚实的依靠。

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更是金钱买不来的。

目标,是免费的。

无论是锦衣玉食的王子,还是衣不遮体的流浪儿,只要愿意,就能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既可以伟大也可以平凡,既可以辉煌也可以朴素,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拥有。

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意志,还有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想要,你就能得到。

还有春风,还有细雨,还有皎洁的月光,还有灿烂的星辉……世间多少滋润心灵的美好风物,都是免费的啊……再不要对着苍天唉声叹气了,苍天是公正的,更是慷慨的;苍天早已把最珍贵的一切,免费地馈赠给了每一个人。

(《广州日报》2006年11月18日)The Most Precious Things Cost NothingTranslated by Zheng LiqunIt suddenly dawns on me that the most precious things in human life cost nothing!Sunlight is free.Who in the entire world could do without sunlight? Who has ever paid any penny for the sunlight he has enjoyed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Moreover,sunlight pours equally on each dwelling whether a luxurious villa or a shabby farm-shed,and on each person as well,whether rich or poor,old or young.So it is just and generous.Air is free.Each person needs a continuous supply of flesh air if he is to stay alive and kicking.From the old times to the present,has there been anyone who has ever defrayed his consumption of the indispensable air?! Each person,a nobody or a big shot,is breathing for free the air which covers the earth.①Parental love is free.At birth,an infant is adored and taken a good care of by parents.An infant grows up in parental love which takes root in the blood tie and requires no payback.Noneof the parents has ever said to their child,“l won’t love you unless you promise to pay back some day.”And,parental love will not gradually diminish or lessen as the child is growing up or as the parents themselves are getting old and weak.As long as the parents stay alive,their love for their child remains as sincere and unselfish as ever.②Friendship is free.A friend readily keeps you company without being asked when you feel lonely.A friend never hesitates to offer a hand when you fall.A friend always rushes to hold you close when you are sad…Does he or she ever ask you to pay for all he or she does for you? No.③Love is free.Love comprises a true,deep feeling of adoration between lovers,a spontaneous or involuntary admiration for each other,an earnest yearning to be each other’s life companion, and a strong desire to stick by each other through thick and thin.So love is the ever-lasting comfort and support that the lovers seek in life. Love can not be purchased with money.It is priceless,but free of charge.So is the goal for life. A person,whether a well dressed,well fed prince or a pauper in rags,can set a goal for his life and follow it if he will.The goal can be either great or common,either splendid or simple.So anyone ④ can have a goal gratis if he will.Besides,faith,hope,will,dream—these are all free.You can have them gratis if you want.What is more,breeze,drizzle,bright moonlight,the twinkling of the stars⑤and many other fine things in nature nurture and nourish the soul.All of them cost nothing!We should make no more groans or grumbles to Heaven.For Heaven is just and generous.Heaven has that the lovers seek in life.Love can not be purchased bestowed the most precious things on every one of us for nothing.⑥(此译文承蒙夏乙琥教授修改,特此致谢。

指称在语篇中的顺应性解释

指称在语篇中的顺应性解释

指称在语篇中的顺应性解释
在语篇中,“指称”一词指的是一种行为,即“指明”,也就是将一个事物指认出来
或识别出来。

例如,在文章中,尤其是新闻报道或研究论文中,某些事物会被指称出来。

在文章中,与作者的观点相关的事实或关键细节可能会特别被指称出来,以强调作者的所
言真实可靠性,以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

此外,作者也可以让读者更为深入地思考相关事件,长远地规划和发展,通过指称某
些相关实体,或提出针对某个更宏观理论的具体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内涵。

在叙事文体中,指称可以有助于激起读者的兴趣,给文章的情节增加节奏,使读者更
方便地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以及了解故事的脉络。

通过指称,作者可以并行地描述各种
事件,从而使故事变得更加精彩,更有趣。

同时,指称在涵盖文学元素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借助指称,作者可以更充分
地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以更丰富的指称来表达引人入胜的象征意义和思想,以熏陶读者,从而达到作者想要的容易带给读者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总之,指称的运用能够大大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读者的理解体验,是一种十分有效
的语言技巧。

可及性:英语指称词语表达的认知阐释

可及性:英语指称词语表达的认知阐释

可及性:英语指称词语表达的认知阐释
可及性:英语指称词语表达的认知阐释
本文以Ariel的"语言学的、认知的"可及性理论为基础,对英语的指称词语进行认知解释.主要从指称词语的编码原则及可及性等级等方面介绍了Ariel提出的可及性理论,其普遍性和对指称词语可及性等级划分的细致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推崇.在英语中,高可及性标示语主要由代词来充当,中可及性标示语由指示词语充当,而低可及性标示语主要由专有名词和有定描述语充当.
作者:谢亚军XIE Ya-jun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刊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GUANGDONG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18(6) 分类号: H314 关键词:可及性可及性标示语指称词语认知语言学。

(全)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PPT资料

(全)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PPT资料

2,指称词语与可及性
专有名词、有定名词、指示词语和代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包括零代
Ariel三种划分 “可及性标示语”(accessibility markers)
3,英语可及性标示语的分类
可及性标示语分三类: a,低可及性标示语〔专有名词、有定描
述语) b,中可及性标示语〔指示词语) c,高可及性标示语〔代词,包括零代词)
指称词语与其先行语之间相隔了多少个其他指称词语
指称词语与其先行语之间相隔了多 少个其他指称词语
Keenan & Comrie“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体系” S 〉 DO 〉 IO 〉 Obl.
4.2代词
4.3指示代词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报刊计算机语料库作验证。
4.4专有名词和有定描述语
4.4专有名词和有定描述语
理论依据:指称词语和它的先行语之间的篇 章距离越短,其指称对象的可及性就越高; 相反,可及性越低。
两篇小说体,两篇非小说体,每篇约2200词。 对其中的指称词语和离它们最近的先行词之间的 篇章距离进行统计分析。
4,汉语可及性标示语的分类
4.1 零代词和反身代词 4.2 代词 4.3 指示代词 4.4 专有名词和有定描述语
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
1,引言 2,指称词语与可及性 3,英语可及性标示语的分类 4,汉语可及性标示语的分类 5,小结
1,引言
可及性〔accessibility)
Keenan & Comrie“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体系”
hierarchy
NP accessibility
S 〉 DO 〉 IO 〉 Obl.
4.1零代词和反身代词
4.2代词

语篇词汇的语义分析与教学启示

语篇词汇的语义分析与教学启示

语篇词汇的语义分析与教学启示作者:金翠芝,张际海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33期山东胶州金翠芝1,张际海2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重点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篇幅最大、内容最多、计分最高、区分度最明显,因此,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非常重要。

以下结合2012年高考英语浙江试卷的阅读理解,从分析语篇词汇的语义特点入手,探讨解题的新思路,以期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启示。

一、语篇词汇的语义分析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语篇的词汇包括两部分,语篇内词汇与命题中出现的词汇。

语义分析兼顾两部分内容,从影响学生解读语篇的指称词入手进行。

指称词指语篇中用于指代先行存在的词语,主要有“复合词、派生词、代词、泛指词、同义词、抽象词、上下义词和同指词”。

指称词在语义上是相同或相近的,使上下文互相衔接,以达到语篇连贯目的,同时具有表达多样性的修辞效果。

从命题中词汇与语篇内词汇来看,许多命题是语篇中有用信息的同义重复甚至是同义转述,这需要以词汇为基础的相关句子加以体现。

下面,我们从这两个层面进行举例分析。

(1)复合词。

英语复合词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追求英语表达的变化。

如C篇中的resolve conflicts 与conflict resolution。

(2)派生词。

派生词特点是词根相同,词缀有变化,其篇章理解度几乎和重复词一样。

如阅读第二节标题中的 Simplify 与文中的simplification。

(3)代词。

英语代词发达,种类多,可以指称人名、动物名、地名、无生命的东西和抽象概念。

如A篇中An endangered species,this species of cottontail,it 为同义。

(4)泛指词。

泛指词系泛指上述概念的词语,在语篇中用于替代已经出现过的人、物、事情或地点,如person,thing,place,fact等。

泛指词的使用可以丰富词汇,精简语言,衔接语篇,达到语义的贯通。

如D篇中It was your dad who answered all those letters every year一句,下文用that story泛指。

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以旅游宣传语篇为例

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以旅游宣传语篇为例

A u g.2021V o l .41N o .4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21年8月第41卷第4期[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上海旅游宣传话语对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研究 (2019B Y Y 016)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赵德芳,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㊁话语分析㊂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以旅游宣传语篇为例ʻ赵德芳(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 201418)[摘 要] 主观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语篇的主观性是语篇内部表达言者主观自我的语言成分累积的结果㊂文章以旅游宣传语篇为例,以旅游宣传语篇概念化构型为基础,解析该类语篇主观性建构的过程和机制㊂研究发现,语篇交际目的是制约语篇构建过程中主体介入㊁凸显自我程度的关键㊂交际主体之一作者在自我认知㊁社会认知的基础上与语篇读者㊁描述对象客体㊁社会环境多方互动㊂语篇主观性意义则是作者在互动过程中选择㊁构建的结果㊂互动方式制约着语篇主观性表征形式和强弱特征㊂旅游宣传语篇较高主观性特征便是语篇劝说目的制约下宣传者在与多方互动过程中选择的结果㊂[关键词] 社会认知; 主观性; 构建; 旅游宣传语篇[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21)04-0035-08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8610.2021.04.007一㊁前 言语言的 主观性 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 自我 的表现成分㊂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㊁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1]㊂在此经典定义的基础上,诸多学者开启了语言主观性研究,如L a n g e c k e r (1991)等注重认知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识解和构建以及认知过程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2],A r i e V e r h a g e n (2005)等则注重交互主观性,注重交际双方认知状态的协调和管理[3]㊂相关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研究成果丰硕,但大多注重主体认知识解在指示词㊁情态副词㊁情态动词㊁语气词㊁韵律变化㊁句式等具体词汇语法结构等微观语言层级上的表征,较少关注语篇的主观性特征及机制研究㊂有学者如赵秀凤(2010)提议拓宽主观性的研究范畴,把词汇语法层面上的主观性成分与语篇特征相结合,把主观性置于话语交际的层面进行动态的立体研究[4]㊂虽有学者提议,然而语篇/话语交际层面的主观性研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的研究成果寥寥㊂近年来兴起的社会认知语言学提倡把认知和社会环境相结合,注重认知和社会环境对语言使用的互动影响和制约㊂语篇,作为社会交际互动的言语成品,其生产过程必定受到认知和社会双重因素的影响㊂社会认知语言学为语篇的主观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㊂本文5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赵德芳/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就此做一尝试,以旅游宣传语篇这类机构话语为例,从社会㊁认知双视角分析语篇的主观性建构过程及其机制㊂二㊁社会认知语言学理论简介传统认知语言学强调人是认知主体㊁强调意义是人对客体识解的概念化,忽略了社会因素对话语构建的影响和制约㊂C l a r k(1992)早就呼吁从社会认知视角考察语言[5],C r o f t(2009)在其影响下将认知语言学与社会认知理论相结合,认为语言是社会规约的产物,强调社会认知在识解㊁意义和语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提出了社会认知语言学的四个基本原则:一㊁心智中的语法结构和过程是一般社会认知能力和个体认知能力的示例;二㊁语法是由形式㊁意义和社区(在该社区中意义是规约的)所组成的符号三角构成的;三㊁意义既是百科的也是共享的;四㊁意义关涉为交际目的服务的识解[6]㊂H a r d e r(2010)也强调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强调社会语境在概念化中的重要性,把意义等同为 社会语境中的概念化 ,强调通过揭示意义生成和构建所关涉的各种社会互动过程来研究 社会领域里的概念化 [7]㊂认知本身在很多方面是由社会决定的,也是为社会功能服务的[8]㊂社会认知不仅包括对个体行为的理解,更应包括对人际关系㊁群体及群际行为的重视㊂因此,人的认知能力不仅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还包括社会认知能力;不仅包括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还应包括人对社会(世界),包括自我和他人的认知[9]㊂故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兴起的社会认知语言学强调人是认知的主体,关注人认知社会世界的过程,强调人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强调语言是人类社会互动的核心特征,因此除了语言的主体性特征以外,更加注重交互主观性,即主体间性的协作㊂社会认知语言学着重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社会认知功能在语言中的表征(即社会认知功能的概念化),二是语言习得㊁使用㊁演化等的社会认知机制㊂本文就以旅游宣传语篇为例,研究这类机构语篇主观性表征及产生的社会认知机制㊂三㊁旅游宣传语篇的概念化构型要解析旅游宣传语篇的构建过程,首先要解析旅游宣传信息传播的过程㊂一般认为,宣传是一种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是有明确意图的信息传播活动㊂美国学者拉斯维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即w h o(谁)㊁s a y w h a t(说什么)㊁i n w h i c hc h a n n e l (通过什么渠道)㊁t o w h o m(对谁说)㊁w i t h w h a t e f f e c t(有什么效果)㊂该模式包括具有明确宣传意图的宣传者㊁群体而非个体的受众㊁操纵符号形成的宣传文本㊁塑造认知方式以影响态度和行为等主要因素㊂旅游宣传指发生在旅游行业内的宣传活动㊂在旅游宣传活动中,主要的宣传者是旅游行业内的群体,包括旅游管理部门,例如各级文化和旅游局;旅游企业,如旅行社㊁酒店㊁在线旅游网站㊁旅游景区景点等㊂旅游宣传用语属于机构话语㊂宣传者利用各种符号,包括静态的文字和图片㊁动态的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向潜在旅游消费者群体传递旅游信息㊁推介旅游目的地㊂这些旅游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例如报纸㊁旅游刊物㊁宣传册㊁电视广播㊁旅游网站等传播给大众,从而吸引潜在旅游消费者关注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通过各种话语和图片激起潜在游客的兴趣,潜意识地提高或改变其对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认知,从而影响其态度和行为㊂在该宣传传播模式中,多种因素影响旅游宣传语篇的构建㊂旅游宣传的推介目的影响其信息的选择和文本编码过程中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㊂语篇的构建过程即是对交际目的㊁交际行为的概念化过程㊂任何旅游宣传都是针对广大旅游消费群体,主体间性是概念化过程的重要制约因素㊂旅游宣传发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也会影响宣传用语的选择,以符合社区的文化心理㊁大众的文化价值观㊂因此,语篇构建者不仅是个体的人,更是社会63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赵德芳/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人,其概念化的过程受到言语社区社会因素的制约㊂据此,本文构建了旅游宣传语篇的概念化构型(见图1),为旅游宣传这类交际话语建构过程的解析提供分析框架㊂图1 旅游宣传语篇的概念化构型在该概念化构型中,概念化的主体层面包括旅游宣传者和旅游消费者,旅游宣传者是语篇构建的主体,旅游消费者是语篇的解读者,旅游宣传语篇是在二者之间的互动中构建的㊂概念化的客体层面就是交际双方谈论的对象,即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㊂在该语篇的构建过程中,作为概念化主体之一的话语者(旅游宣传者)首先对客体(旅游资源)加以认知识解,在识解的基础上对客体加以编码,形成话语成品(旅游宣传语篇),完成概念化的过程㊂概念化主体的另一方(旅游消费者)则是话语成品的识解主体,在识解话语的基础上构建客体(旅游目的地),达到了解客体的目的㊂但是,无论是语篇构建者还是语篇解读者,在构建和解读过程中都受到各自认知能力的支配㊂由于不同的主体特征和认知背景,旅游宣传者构建的旅游资源形象㊁旅游语篇解读者构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并不完全一致㊂但是,从构建语篇的宣传者角度出发,他们希望读者构建的旅游目的地和他们概念化的旅游资源最好一致,希望潜在消费者能够接纳他们的观点,并对此做出反应㊂在整个语篇构建的过程中,宣传者不仅是个体的人,更是旅游企业的代言人㊁所属言语社区的社会人㊂整个概念化过程更是社会语境概念化的过程,受到社会文化语境㊁交际目的等因素的制约㊂交际目的是决定性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宣传语篇的信息布局㊁词汇和句式的选择,甚至整个语篇的语言特征体系㊂社会文化语境是交际双方共享的背景知识,是交际顺利进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语篇构建者必须遵循的社会规约㊂四、旅游宣传语篇主观性特征建构语言的主观性指说话人在表达自我立场㊁态度和情感时在话语中留下的主观性印记,多通过词汇㊁语法㊁韵律等多种语言层级加以表征㊂而语篇主观性特征则主要通过语篇内部多个表达主观自我的语言成分相互协作㊁逐渐累积的结果加以体现㊂语篇的主观性特征是交际主体在话语互动中构建的结果㊂交际主体之一的语篇构建者是语篇主观性特征形成的基础,语篇构建者与语篇潜在读者㊁语篇构建者与要陈述或描述的事件或客体㊁语篇构建者与社会语境之间的互动是语篇主观性特征形成的核心㊂(一)主体与社会语境的互动作为交际主体的说话人不仅是具有认知能力的个体,更是具有社会认知能力的社会人㊂其交际行为㊁话语的方式都要受到社会语境的制约㊂社会语境表现为不同的层级,从具体的交际场景和交际目的到宽泛的社区文化心理,对交际者的语言选择都有不同程7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赵德芳/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度的制约㊂第一层级的制约表现在交际目的对话语构建的影响㊂任何交际都是由目的催发的㊁由目的驱动的㊁以目的为主导的㊁追求目的的言语互动过程[10]㊂ 支配言语行为的灵魂是 目的意向 ,目的不仅与人同在,而且与语言同在㊂ [11]因此,意义与为交际目的服务的识解有很大的关系㊂主体对交际目的的认知识解支配着其对语体的选择㊁语篇信息布局㊁自我介入程度(表现为语篇主观性强弱程度)等多个维度的选择㊂第二层级的制约表现在言语社区普遍认可的语言规约对交际主体的影响㊂C r o f t (2009)的 形式㊁意义和社区 符号三角说明社区中的意义是规约的㊂作为言语社区的社会人,交际主体根据一定的交际目的,选择恰当的社区普遍认可的语体来谋篇布局,根据自我的经验选取社区认同的词汇及语法模式达成交际目的㊂其中,词汇是社会认知功能表征的基本层面,也是语言主观性表征的基本单位㊂就旅游宣传语篇而言,该类语篇的交际目的旨在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上劝说潜在游客到目的地旅游,因此具有介绍和劝说的双重功能㊂其劝说的交际目的引导着语篇构建者偏向广告语体的信息布局模式,采用劝说力强的语言形式来激起读者的旅游兴趣㊂宣传者在构建这部分话语时,采用多种语言形式对旅游景观加以评价,突显旅游景观的价值㊁地位和特色,从而在话语中体现出自我对旅游景观的情感和态度,构建出语篇较强的主观性特征㊂实证研究①也证实了旅游宣传语篇主观性特征的分布情况㊂笔者运用S w a l e s(1990)[12]和B h a t i a(2008)[13]的语步分析法分析了旅游宣传语篇的信息布局,研究发现,在旅行指南㊁旅游攻略这类旅游宣传话语中,旅游目的地㊁旅游景点推介中介绍旅游资源的位置㊁构成等客观性强的语步约占40%,而表达宣传者的主观评价态度㊁突显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及激励游客的语步约占60%㊂从总体信息布局来看,旅游宣传语篇表现出主观性大于客观性的特征㊂如:(1)少林寺,又名僧人寺,因寺处少室山脚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㊂有 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 之誉,是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祥地㊂(百度旅游网)例(1)中第一句话介绍了少林寺的名称㊁地理位置㊁名字的由来等基本信息,是客观性非常强的话语,以完成信息介绍的交际目的㊂第二句话则有所不同,宣传者借用他人的评价 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 对旅游目的地的地位㊁特色表示评价㊂其中,利用夸张手法 天下第一 表达了他人及自我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态度,运用 祖庭㊁发祥地 这种社区成员普遍认可的㊁含有隐性评价意义的名词凸显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和价值㊂该部分话语体现了宣传者自我对旅游资源的态度和评价,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特征,是旅游宣传语篇劝说目的支配选择的结果㊂第三层级的制约表现在语言社区社会文化心理模型对交际主体的影响㊂社会文化语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4]㊂人们在对世界进行感知㊁体验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其所在语言社区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㊂这些特定社区的社会文化因素内化为其个体认知的一部分,从而影响其对客观事物或事件的识解及话语构建㊂同时,任何话语构建的过程都是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概念化㊂因此,社区共享的文化价值观㊁社会文化心理都是影响话语构建的关键因素㊂在构建话语㊁表达自我态度的过程中,话语者选取自我习得的㊁能够反映社会文化主观心理模型的词汇或表达式,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能得到社区成员的认同㊂旅游宣传语篇劝说的交际目的要求宣传者把旅游资源的特色价值等加以凸显并传递83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赵德芳/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给潜在游客,这就要求宣传者必须对旅游资源加以评价㊁表达自我对旅游资源的鉴赏,从而体现出自我的态度和情感㊂每个言语文化社区都有各自对美好事情的鉴赏和评判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心理模型㊂在笔者自建的旅游宣传语篇语料库中,笔者检索出500多例引用,其中大部分来自旅游景点享有的美誉称号㊁名家评价等㊂如例(2)中的 人间仙境 天下第一奇山 ,例(3)中的 夔门天下雄 都是宣传者引用他人对旅游景观的评价话语来表达自我的态度㊂这些引用都是言语社区共享的文化心理, 是主观的 心理模型 的典范,它们的意义早已是社会共享的 [15],是大众普遍认同的㊂这些引用被当作一种有力的工具来激起读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具体感知,利用读者的心理模型来帮助潜在游客感知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和魅力,从而进一步激起读者做出意识㊁行为上的反应㊂(2)黄山被世人誉为 人间仙境 天下第一奇山 ㊂(携程网)(3)夔门: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素有 夔门天下雄 之称㊂(马蜂窝网)社会文化心理对话语构建的影响还体现在对语言形式的偏好上㊂例如,汉民族尚同的文化心理影响着中国人对重复类语言形式的偏好,喜欢使用排比㊁对偶㊁重复这类修辞手段来提高话语文采㊁表达自我情感㊂语料检索发现,宣传者使用大量的排比㊁四字格排列来描述旅游景观㊂如例(4)运用排比对东湖景区一年四季美景加以描述,例(5)中运用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绿树红花,牛肥马壮 四字格排比为游客描述了一幅优美的草原风光画㊂这类排比在视觉上给读者以齐整㊁平衡㊁匀称的效果,在听觉上具有韵律和谐㊁音律铿锵㊁节奏感强的特征,成为宣传者 表达强烈㊁奔放感情 [16]的常用手段,成为旅游宣传语篇主观性构建的特色表征㊂(4)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㊁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㊂(携程网)(5)特别是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游人来到千里草原上,展现在眼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绿树红花,牛肥马壮㊂(马蜂窝网) (二)主体间的互动交际双方是言语互动的主体㊂社会认知语言学非常强调主体间性,强调人对自我的认知㊁对他人的认知㊂在具体交际场合㊁交际目的制约下,语篇构建者要明确自我及读者的定位,构建自我立场,实现语篇的人际意义,从而构建了语篇的主观性及交互主观性特征㊂在旅游宣传语篇构建过程中,旅游宣传者和旅游消费者同属概念化主体㊂旅游宣传者是语篇的建构者,首先要完成自我认知㊁明确自我定位㊂虽然旅游宣传语篇的撰写人是某个或几个个体,但其代表的却是旅游企业或机构,因此在语篇构建中不可能以显性 我 的身份出现㊂语料检索也没有发现一例 我 的用例,说明旅游宣传语篇中不可能出现 我认为㊁我想 这类显性表达主观自我的标示语,说明旅游宣传者以隐性 我 的身份定位,从而使语篇在凸显自我人称代词运用中表现出低主观性特征㊂其次,语篇构建者要对语篇解读者加以认知识解和定位,在定位基础上和读者进行互动,这是语篇达成交际目的的关键,也是语篇交互主观性构建的基础㊂潜在旅游消费者是语篇的解读者,通过识解语篇来构建旅游目的地㊁解读旅游宣传者的意图㊂因此,旅游宣传语篇传递的信息是否能被读者认可和接受,对消费者的认知和激起双方互动非常重要㊂为了达到宣传目的,宣传者在语篇构建中应树立 他者 意识,要 意识到交际对方的93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赵德芳/社会认知视域下语篇的主观性建构存在,表达出对交际对方认知 自我 和社会形象 自我 的关注 [17],凸显话语的交互主观性,强调交际主体之间的认知协作关系,采用一定的话语策略来协调读者的认知状态,促成宣传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认知互动㊂语料库统计分析显示,宣传者对潜在游客的关注㊁和潜在游客的互动表现在多个方面㊂首先,在人称指示语上,宣传者以自我为出发点,用人称指示代词 你 或零形指称形式来指称潜在消费者,以凸显对潜在游客的关注;同时,用 你 不用 你们 力图使受话人个体化,以拉近和受话人的心理距离,以示和消费者互动,从而实现激起消费者即时反馈的意图㊂其次,宣传者对潜在游客的关注还体现在对话语命题的情态和认知状态的表达上㊂例如使用情态动词如 要㊁可以 ㊁情态副词如 一定㊁绝对 ㊁语气词如 的㊁吧 等帮助宣传者表达对命题的判断和确认度等认识立场,帮助凸显话语信息㊁渲染信息内容,抓住读者的注意力㊂这些语言主观性表征手段的使用在表达宣传者认识立场的同时,更帮助宣传者维护其和潜在消费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促使受话人接受说话人的认识立场,从而协调交际主体的立场,达成立场一致,构建了语篇较高的交互主观性特征㊂宣传者在和读者互动的同时,更和语篇外的 他人 互动,提高话语的可信度㊂上节提到的表达评价态度的引用便是互动表征之一㊂这些引用话语的来源是多样的,有古今中外的文学家㊁诗人㊁地理学家等名人,也有包括国家㊁某个部门等的机构,更包括文化社团的所有人㊂宣传者借用他人的话语表达自我的观点,其目的是邀请他人加入话语互动,以期与语篇外的第三方达成立场联盟,强化宣传效果㊂在形式上,这类引用隐性表达说话人的观点,降低了话语的主观性,却提高了话语的可信度,是宣传类语篇言者自我隐性表达的常用策略之一㊂(三)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客体是交际双方要陈述的客观事件或描述的客观事物,是话语构建主体认知的核心㊂语篇构建过程便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或事件感知和描述的过程㊂旅游宣传者作为概念化的主体,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对客观的旅游资源加以识解,要做出一系列的选择,即选择哪些是可以突显编码的部分,如何凸显,采用什么视角进行描写介绍,要突显旅游资源的哪些特色等㊂为了更好地达到旅游宣传的目的,旅游宣传者要对这些维度做出选择,选取相应的语言形式进行编码㊂这一选择编码的过程也是语篇主观性特征的构建过程㊂首先,宣传者对旅游资源的指称形式可以体现语篇主观性特征㊂语料统计显示,宣传者采用体现 我者 视角的 这㊁那 及其派生形式 这里㊁那里 来指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观,占总指称表征的67%,说明旅游宣传语篇在指称形式上的较高主观性㊂如例(6),用 这里 以虚拟在场的自我表达增加游客的体验度,用 那 来凸显旅游景观的神圣㊁遥不可及㊁历史悠久㊁印象深刻等特色,这些指示语的使用都表达了旅游宣传者的主观意图,是语言主观性的具体表征㊂(6)人们来这里只为了,这里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咀嚼那似乎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㊂(百度旅游网)旅游资源是旅游宣传语篇要描述的对象和推介的客体㊂语料统计分析发现,除了客观信息外,旅游宣传的大部分话语都集中在详细描述旅游资源的优势㊁凸显旅游资源的价值㊁地位和特色方面㊂在描述过程中,旅游宣传者的身份和角色促使其移情于旅游资源,在描述中体现自我对旅游资源的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主观印记,造就了语篇较强的主观性特征㊂语料库定量研究发现,宣传者大量使用积极㊁肯定㊁正向意04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概念参照视点:语篇指称解释的认知思路

概念参照视点:语篇指称解释的认知思路

作者: 王义娜
作者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83
出版物刊名: 外语学刊
页码: 81-85页
主题词: 语篇指称 概念参照点 视角 可及性 识解
摘要:本文探讨语篇指称的编码与分布问题.针对目前指称研究中普遍忽视的视角因素,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提出语篇指称的概念参照视点模式.在这个概念框架里,概念参照点是用以与目标实体建立认知联系的凸显参照体,发话人依据目标实体与参照视点之间的概念距离进行指称词语编码,语篇指称表现是实体可及性和主观视角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通过挖掘指称选择过程中的视角制约作用,本文指出指称同一实体时不同编码方式的选择是发话人概念参照视点能力的一种体现,概念参照视点应该成为语篇指称理论的一部分.。

语篇回指中的期待性与可及性

语篇回指中的期待性与可及性

作者: 王倩[1];梁君英[2]
作者机构: [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浙江大学
出版物刊名: 现代外语
页码: 753-765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6期
主题词: 语篇回指 期待性 可及性 指称形式
摘要:本文研究语篇回指中实体成分的可及性是否受到期待性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汉语报刊语料库的统计和分析后发现,无定名词短语相比有定名词短语,以及存现结构中的无定名词短语相比非存现结构中的无定名词短语,其指称的宾语位置上的实体成分同时具有:1)作为下一小句主题的较高倾向性;2)在作为下一小句主题时被高可及性标示语回指的较高倾向性。

研究结果表明:当实体成分在下文中被提及的倾向性较高时,其对应的可及性也较高,从而证明了语篇回指中实体成分的期待性对可及性的影响;汉语中的无定名词短语和存现结构是将宾语位置上的实体成分标示为下一小句的期待主题的两个重要手段。

认知方法下的语篇回指

认知方法下的语篇回指

- 196 -校园英语 /语言文化认知方法下的语篇回指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唐洁【摘要】本文简要介绍Ariel的可及性理论和Van Hoek以及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框架下的回指规约理论,对篇章主题作了一些分析,探讨了在篇章回指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本质。

可及性是指由回指语表达的对于指称对象可及程度的信息,而主题是先行语表达的,反映潜在的先行语显著性信息。

【关键词】可及性 主题 篇章回指回指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平常的交谈和写作中,人们经常会用到回指。

在一个语篇中,我们首次提到一个人、一个事物或一次事件之后,将会在后面的行文中重复提到此人、事物或事件。

像这样“重复提到”就是我们说的回指。

对于回指现象的解释,不同的语言学理论的解释是不同的。

大体上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这样三种基本立场:认知的、形式的和语用的。

一、认知方法下的语篇回指以认知语法为基础的回指规约机制。

Van Hoek 认为我们只需一些以语义为基础的概念来解释语言中的回指现象。

她对于回指现象的分析是在可及性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我们先看看可及性理论对回指现象作出怎样的解释。

1.指称词语、可及性与语篇回指。

语言中的指称词语是指在指称语篇中提到的某人、某事、某观点等具体或者抽象实体的相关的名词短语。

在Ariel 看来,在语篇中使用不同的指称词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向听话者标示所指实体的不同可及性。

可及性这一概念来自于认知心理语言学,它是指在语篇产生和理解的过程中从大脑记忆系统中获取某个语言或记忆单位的便捷或难易程度。

说话者通过采用某个指称词语,从而向听话者表达出某个指称对象在语篇表征中的可及程度。

根据这种可及性,听话者通过在自己大脑储存的语篇表征中搜索,找出那个指称对象,因而语篇回指得到确认。

2.话题与信息主题。

回指是两个指称词语之间的同指关系,即回指语和先行语,那么就要为每一个回指语确定一个先行语,这便是回指确认的任务。

最新-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综述 精品

最新-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综述 精品

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综述的可及性理论认为,对于认知主体而言,活跃程度高的指称对象可及性高,处理起来所要花费的认知努力小;活跃程度低的指称对象可及性低,处理起来所要花费的认知努力大。

即认知主体同指称对象进行心理接触所要花费的认知努力的大小[4]101决定了可及性的程度。

名词短语的指称对象在人脑中处于不活跃的状态,故可及性低;人称代词的指称对象在人脑中处于活跃状态,故可及性较高[5]229。

将概念参照点模型与可及性理论相结合,提出认知主体是通过参照点上的实体与领地内的其他实体发生心理接触的。

当参照点上的实体在认知主体的头脑中已经很活跃,那么该实体在领地内的其他位置出现时对认知主体而言必然也很活跃,或者更加活跃。

因而,当参照点在领地内以低可及性的名词短语出现时,该领地内另一个指称对象必须以高可及性词出现,这个指称对象才可能与参照点共指[6]57。

任何一个名词性成分包括名词短语和代词都可以成为识解当前语言语境中其他名词性成分潜在的认知参照点。

参照点的选定主要取决于某一概念的突显度,领地的范围主要取决于概念关联度,概念关联度的强弱决定了哪些成分处在某参照点的领地内。

此外,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参照点;不同的视角会影响领地的确定。

认知主体要通过概念实体与不同视角领地的认知联系对其加以解读[7]82。

在《功能语法导论》1994一书中,韩礼德指出,语言具有三种基本的元功能,即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

其中人际功能是指在一定的话语情境中,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语言进行互动,借助语言建立并保持一定的人际关系,发话人与受话人均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并试图影响对方使其采取相应的行为。

简言之,语言的人际功能指语言具有表达发话人态度及发话人与受话人关系的功能[8]10。

广告是一种单向交际行为--。

交际过程中,广告商和消费者之间没有商讨、互换信息的机会。

为了达到传递信息并让消费者乐于接受的目的,广告商常常巧妙选择具有潜在劝说功能的人称代词。

浅议英语语篇衔接手段中的概括名词 教育文档

浅议英语语篇衔接手段中的概括名词 教育文档

浅议英语语篇衔接手段中的概括名词一、引言以韩礼德和哈桑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概括名词(general nouns)是一种常见的英语语篇衔接手段,“是在主要名词类别中的一小组表示一般意义的词,如某些‘人类名词'、‘方位名词'、‘事实名词'等等。

”(2001,248)虽然只占词汇的一小部分,却有着很强的语篇衔接力,对语篇中的词汇、句子、段落乃至篇章解读都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学者以胡壮麟的观点为代表,将general words译为“泛指词”,认为“在语篇中遇到有关人、物、事情或地点时,可用一些泛指上述概念的词语替代,英语有person, thing,place等。

”泛指词起指称作用,以符合交际的经济原则。

(1994, 116-117)笔者以为,虽然对general nouns的中文释义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二者都阐述了这类名词的基本特性和功能。

笔者认同“概括名词”这一译法,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就其特点进行如下探讨。

二、概括名词的特点1. 高度概括性概括名词,顾名思义,即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名词,可以泛指某:people, person, man, woman,如,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人、事物.child, boy, girl, creature, thing, object, stuff, business,affair, matter, move, place, question, idea等等。

这些词属于认知语言学之范畴化理论中的上位范畴。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是通过范畴化来实现的。

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按类别将事物归类,最先出现的是基本范畴,对应具体的事物,如“桌”、“椅”、“猫”、“狗”等,并由此产生了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

上位范畴由于“缺乏单一的完形特征,是在基本范畴基础上的归纳”,因而“需要更高、更抽象的概括能力”。

(赵艳芳,2001,64)例如“动物”,它本身没有统一的完形,人们只能借助“狗”、“老虎”、“鱼”等完形来感知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卷 第 5期 8
V .8 N . 2 o5
长春师 范学 院学报 ( 人文社 会科 学版 )
Ju l f hncu o l n e i ( u aie adSc l c ne) oma o aghnN r i r t H m nts n oi i cs C ma U v sy i aS e
等 方面对 语篇 指称 现象进 行研究 并提 出 了各 自的描 写理 论 :Gvn2的 “ i [ o J 话语 连续模 式 ” o[ 的 “ ;Fx3 ] 语篇层 级
模式 ” un [ 的语 篇指称 新 格 赖 斯 语 用 论 ;M t i J 桥 接 参 照 与 关 联 ;A i t 的 “ 及 性 分 布 模 式 ” ;H ag J 4 a u 的 s[ rlJ e 6 可 ; G n e 的 “ u dl J [ 已知 状 态 等 级 序 列 ” eis [ 的 指 称 的 语 用 与 语 法 ;L nak [ 的 概 念 参 照 点 理 论 ;Jsc ;Lv o 8 nnJ agce J 9 az.
zl1 的 “ o[】 t0 指称表 达 的一元化 方法 ” a ok1 的指 称与概 念构建 ;许 余龙【 的 “ ;v nH c [】 l J 回指 确认 理论模 式 ” ;熊 学亮 【 ] 1 的英汉前 指 现象 比较 ;王义娜 [J “ 可及 性 到主 观性 :语篇 指 称模 式 比较 ”等 。这 些理 论 研 究从 3 1的 从 4 不 同侧 面揭示 了语篇 指称 可及性 的多种 因素 ,表 明指述选 择复杂性 、语 境多 样性 和认知 动态 性 。
具 ,受 “ 自我 ”的支 配 ,被用来 表达 和再现 “ 自我” 的思想 。例如 :
()如 果说菲 尔普斯 的成功 是 5 % 的努力 +1 %的天 赋 +5 1 5 5 %运 气 + % 客观 条 件 ,那 么剩下 的 2 %应 5 0 该 属于他 的教 练鲍勃 ・ 鲍曼 。( 南方周 末 ,20 年 8月 2 08 1I t)
[ 文章编号 ]1 8 18 (090 — 09 0 0 — 7X 20) 0 — 5 0 5 8
自 H ldy H sn1 a ia 和 a [ 的语篇 衔接理 论 问世 以来 ,语篇 指称 在交 际地 位 与作 用越 来越 受 到语 言学 界 的关 l a J 注 ,指 称语 的构建 和选择 成为 专家学 者 的研究 中心 之一 。语言 学家 分别从篇 章 、语用 、功 能认 知和概 念参 照
20 0 9年 9 月
S p 2X9 e .  ̄)

语 篇 指 称 可 及 性 的 主 观 识 解
徐 立红 ,黄 宁夏
( 州师范学 院外语 系 ,福建 漳州 漳
[ 摘
3 30 ) 6 00
要】指 称手段 的选择与语篇的主观性密切相关 。主观性在语篇 指称交际 中起着非 常重要 的作用 ,
功能 、特 点和含 义 。本 文 的语篇 指称盖 涵所有 特定 的语篇 环境下 的语篇 指述 现象 。语言 学界专 家 和学 者们对 语篇指 称 的可及 性研究 取得 了一定 的成 果 ,但 以认知 主体 为 中心 ,从指称 选择 的 主观性视 角探 讨语 篇指 称表 达 的可及性 研究 涉及较 少 。本 文将 以语 言学家 可及性 理论 为 基础 ,从说 话 者/ 者 的指 称 选 择标 示 的 可及 性 作 高低 为 出发 点 ,阐释语 篇指 称手 段可及性 的主观识解 。


语 篇的 主观性
关 于语篇 主观性 理 论 研 究 的 语 言 学家 分 别从 不 同 的视 角 探讨 这 一 问题 。Jh ynL 0nL os1 的 “ 观 性 与 自 主
我” :语 篇体 现人 的主体 意识 ,话语 的主 观性就是 人们交 际时表 现 出来 的 自我 ,即说 话人在 说一 段话 的 同时 , 也 表 明了他对 所说 的话 的评论 和态度 ;Ta gt ] “ ruo [ 的 主观性 与语 法化” t :语篇 主观 性研究 从 历 时角 度 纳入 了 语 法化理 论 。在语 法化 的单 向性过程 中 ,语 篇意 义从客 观地表 达命题 向表 达情感 转变 ,从 而使语 篇意 义与说
[ 基金项 目】漳 州师 范学院科研项 目阶段 性成果 (S71) S002 ;福建省社科科研项 目 成果 (o6 2o姗 【 作者简 介】徐立红(96 , , 1 一)女 福建/ f - 州师范学院外语 系副教授 , , 事语篇研 究。 6 1- , .l 漳 A 硕士 从

) 。
8 ・ 9
语篇 中多多少 少包含 有说话 者 “ 自我 ”的表 现成分 ,也就 是说 ,说话 者在说 出一段 话 的同时 表 明 自己对这段
话 的立场 、意 向 、态度 和感情 ,从 而在 话语 中 留下 自我 的印记 。据此 ,我们 可 以理 解 为语言 是 “ 自我 ” 的工
【 收稿 E l 期】20 — 4 0 O9 0 ~ 2
把 语 篇 主 观 性 同指 称 可 及 性 结 合起 来 进 行 指 称 选 择 的 制 约研 究 ,可 以为 进 一 步 探 索 语 篇 指 称 的 表 情 意 义提供一个新视角。
[ 关键词 】语篇指称 ;可及 性 ;主观性 ;意向性 ;关联性
[ 中图分 类号 ]H 5 0
[ 文献标识码 】A
语 篇 中有 丰富 的指称 功能词 语 :专 有名词 、无定 / 定描 述语 、指 示 词和 代 词 ( 括普 通 代 词 、反 身代 有 包
词 和零代词 )和表 比较 的词 ( ao e,m r,sc ,t n 如 nt r o h e uh h )等 。 这些 指称 标示 语 在 语 篇运 作 中呈 现 不 同 的 a
话人 的态 度 、评价和 情感 密切相关 ;L  ̄ ce[ 的 “ m kr J 9 主观 性与 认 知 识解 ” :说 话 的识 解 操 作是 一种 说 话 者 根 据 自己的理解 和需要 对概 念 内容 进行构 建 和组 织 的认 知操 作 。 国 内沈 家 煊【 J 先指 出 :语 言 的 主观 性 是指 1率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