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理智感:是人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

有意记忆:指按一定目的和任务,需要来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记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分离感和稳定的同一感。

最初发生在婴儿期。

2-3岁时掌握“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

表象:是头脑中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不在眼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 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独特性和创造性。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这一客体新形象的过程。

个性倾向性:是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包括兴趣,需要,和动机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性格:是表现人对现实的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回忆(再现):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把他重新回想起来。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按其性质和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意志过程:是由于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人意识的客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现实目标的过程。

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完整的心理面貌,包括性格倾向性和性格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重听: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视力。

方位知觉:是对事物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

心理测验法:是运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

游戏言语:指在游戏或绘画活动中出现的言语。

定向性注意:是婴儿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消失。

直观行动思维: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生理成熟: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也称表象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特点。

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失调,是儿童的一种行为问题,内部言语:是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是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幼儿内部言语的产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个质变。

美感:指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气质:指一个人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指向性方面,气质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和稳定性。

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到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社会性:最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复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

亲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是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

挫折:是造成攻击性行为的主要直接原因,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情绪的深刻化: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事物内在的特点。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口头言语: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言语。

工作记忆: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
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遗忘规律的图像表示方法,其基本内容是,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而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很快,以后逐渐放慢。

智力复合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智力分化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创造性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意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为基本学法,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用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寻求新的理论,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看法。

师幼互动: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活动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运用语言和自己运用语言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情境性言语:指幼儿在独自叙述时不连贯,不完整并伴有各种手势,表情,听者需要结合当时的情境,观察手势表情,边听边猜才能懂得意义的言语。

连贯性言语:指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能反映完整而详细的思想内容,使听者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的言语。

自我中心: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
之间的关系及幼儿之间的关系。

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掩蔽现象:幼儿的气质类型并没有发生改变,而是因为受环境,教育的影响而没有充分的表露,或改变了其表现形式。

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遗传素质:指婴幼儿从亲代哪里获得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生物特性。

认知发展(认识发展):是人类格证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所发生的有序而相对持久的变化。

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再认:是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

无意记忆:没有目的和意图,自认而然发生的记忆。

有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和意图的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形象来识记各种材料。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为内容的记忆。

机械记忆:是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

意义记忆:是指根据对所记材料的内容,意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理解进行的记忆。

记忆策略:是儿童采用的接受信息,提取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

记忆广度:指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