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9《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文解析 苏教版(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西双版纳》课文解析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
....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

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
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
...珍
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
...彩色的记忆:……(①开头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段析】这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

作者先以歌词开篇,构思精巧;将对西双版纳的向往称为“梦”,照应了“终于”二字;接着运用排比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西双版纳的“神奇秀丽”,令读者“心驰神往”。

这一自然段用语考究,结构严谨,设置了悬念,更使读者不忍释卷。

开篇点题,高度概括了全文内容,总领全文。

【品味】作者用反问句写出了这种愿望的迫切。

“一个梦”而且是“很久以前的”,更是写出了作者对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的梦寐以求。

高高望天树
到达西双版纳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就坐车去了“望天树”景区。

这里有一种树
叫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

望天树直插
..蓝天,高约60多米。

【品味】开头交代了去“望天树”林区的时间,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心情的迫切。

用“直插”一词写出嘹望天树的雄奇。

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藤状植物,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

雨林很是幽深,我想晚上走在这里一定是很吓人的!小溪很清澈,冰凉。

在很多快要腐烂的树木上长了许多的毒蘑菇,快乐的小鸟在密林深处歌唱。

【品味】写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的藤状植物,许多毒蘑菇、清澈的小溪和漂亮的小鸟,这些分别突出了“望天树”景区的神奇、美丽。

后来,我到了一个橘园,后面有一条小河。

我非常想拍些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
河中央是最好的拍摄地点,我就往河里走。

河底有很多的石头,我走得东摇西晃
....,
歪来歪去
....的,脚下一滑,尽管没有摔倒,拖鞋却从脚上滑落,漂走了。

水流很急,我怕滑倒报废相机,不敢快走。

【品味】因为拍照而丢了鞋,从侧面写出了西双版纳自然风光的秀美。

“东摇西晃”“歪来歪去”,使人如见其形,忍俊不禁,增添了无限情趣。

回去后,还吃了一顿傣家风味的饭菜:芭蕉花、烤肉、炒蕨菜……
【段析】以详略得当的写法为我们展现了西双版纳美好的自然景观。

作者文笔生动,语句朴实而又不失趣味,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浓浓的赞美之情。

“回去后,还吃了一顿傣家风味的饭菜”,有趣的经历使行文生动、活泼。

竹楼映蓝天
傣族人大都
..生活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

他们的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一座座竹楼掩映在翠竹丛林中。

这种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子,分为上下两层,楼上既隔潮又通风,还可避免毒蛇、蚊虫的侵袭,适宜人居住;楼下可以用来饲养牲畜,存放常用的农具和杂物。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品味】“掩映”一词写出了竹楼在翠竹丛林中隐约可见的情态。

接着写竹楼的构造和功用。

最后连用孔雀和帐篷的比喻写出了竹楼的外观形象。

当我来到傣家做客时,热情好客
..的
....的傣族人又是杀鸡,又是宰鱼,把家里最好东西拿出来招待我。

女人们忙着做饭,男主人一边吸烟,一边陪着我聊天。

不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傣家饭就摆在竹篾桌上。

傣味的品种很多,有用芭蕉叶包裹起来蒸的猪肉,有用竹板夹住或用香茅草包好扎紧放在火上烤的竹鼠,还有烤鱼、烤竹笋、剁生菜等等。

有些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让我这个久住城市的人不仅大饱口福,还长了见识。

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②这一部分的标题是“竹楼映蓝天”但却写了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饮食文化,这样安排合适吗?为什么?)
【段析】“竹楼映蓝天”一部分重点写傣族人特有的人文景观,有竹楼文化、淳朴风尚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作者构思严密,用语准确,或介绍时简明、扼要,或描写时生动、形象,或记叙时朴实、真切。

无论哪一种表达文章内容的方式,字里行间均流露出作者对当时情景的热爱之情。

【品味】“热情好客”高度概括了傣族人的淳朴风尚。

“最好”照应“热情好客”。

末尾关于傣家老爷爷形象的描写,和“一尊塑像”的比喻,写出了傣族老人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悠悠野象谷
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

热带雨林的树就像热带的人一样瘦瘦的,雨林藤萝缠绕,著名的植物绞杀,一种无声无息的残酷,就出在这样的地方。

野象谷的野象难得一见,谷中有树上旅馆,很传奇的样子,有
时间的话可以住在树上等野象,当一回森林泰山。

导游轻描淡写
....地告诉我们,遇到野象没什么,最多回头跑上50米,大象就不会再追了。

一句淡淡的话让我们心都提了起来,而野象最终也没有见到。

【段析】这一自然段写了野象的恐怖,这与下文写大象,的“有—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品味】“谷中……”一句,增添了无限情趣,给文章抹上了浪漫色彩。

“轻描淡写”与“心都提了起来”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恐怖气氛。

“最终”引出下文看“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

“最终”流露出作者淡淡的遗憾。

这段描写令人身临其境,非常刺激,真叫人开怀。

没看到野象,不妨看一场免费的大象表演,那真的是很有趣的场面。

大概是因
为手中那块甜如蜜汁的热带菠萝的吸引,表演一结束,一头大象直接冲我就过来了。

狼狈撤退之际,将手中的菠萝做了贿赂。

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
....地将菠萝卷入口中
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
....。

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

【品味】“得意洋洋”写活了大象的神态,生动、形象,给人以亲切感,与下文“哭笑不得”形成鲜明对照。

“踱”字赋予大象以人的动作,更显示出它的憨态可掬。

最喜欢看大象们排成一行走,后面一个用鼻子牵着前面一个的尾巴。

那么大的动物做出那么乖.的动作,实在让人无法不笑。

(③这部分第一自然段写野象的恐怖,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大象的有趣,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段析】这几个自然段以生动的笔触写活了经过驯化的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

描写有起有伏,有动作有神态,给文章增添了无限情趣。

与上文“我”的恐惧形成了鲜朋的对照,表现了作者对西双版纳这一神奇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西双版纳人的智慧和旅游理念的赞赏。

【品味】“乖”字表达了作者对大象的喜爱之情。

对大象憨态的描写,叫人看了之后无法不笑,可爱的大象更增添了一分人们对西双版纳的向往。

妩媚傣寨水
五月份,正是收获谷子的季节。

傣寨里的人家不管谁家有事,亲戚朋友都要来帮忙。

勐腊乡曼那村的爱拉,平日在电站当工人。

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中午由他请客,买来烟酒和肉,从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的蔬菜,鱼也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所以,这么丰盛的一顿饭也没花多少钱。

下午,他们再一起去帮助他们的朋友波温岁打谷子。

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

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
....的筒裙的女人们,
..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
手中挥舞
..着木棰再细细
..地打谷子。

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段析】这一自然段着重写了傣族人打谷子的场面,大笔勾画和细致着笔相映衬,再现了傣族人“创作的风情画”。

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也透露出作者对傣族人十分喜爱的情感。

【品味】画线句表现了傣寨人之间的友善互助精神。

“粗粗”与“细细”形成鲜明对照,相辅相成。

“色彩鲜艳”“挥舞”描写了傣族女人的美丽风情和妩媚姿态。

傣族人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村寨一般都建在水边,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
是泼水节,他们在村里的饮水井上修建起一座神塔,在装饰
....的塔身上,
..得五颜六色
镶嵌着许多小镜子,以求得到神灵的保护。

塔身将水井盖住,避免灰尘、杂物落入井里。

傣家人就连小孩子们都自幼受到大人的影响,从不到井边玩耍,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斑。

【品味】傣寨人对水的爱护和崇敬,更显出了他们的纯朴。

“五颜六色”描写了神塔的“装饰”,进一步表现了傣族人对水的崇敬。

村边的小河边成了傣家人的乐园,孩子们整日里泡在河里玩耍,连村中寺庙里的小和尚也不例外。

人们在河边涮洗着衣服和新摘下来的青菜;每当傍晚时分,酷爱清洁的女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澡,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这时变成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浴罩”浮在水面上,她们有时还在水中嬉戏,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妩媚。

(④写傣族人收获谷子与标题“妩媚傣寨水”有什么关联?) 【段析】这几个自然段写了傣族人对水的爱护,极具现实意义;“水中嬉戏”重点描写了傣家女人的民族风情,画面不仅色彩艳丽,而且充满生活情趣。

【品味】孩子们整日泡在河里,特别是对女人们在河里洗澡这幅特殊风情画的描绘,更是让人感受到傣家人与这傣寨水的特殊关系,傣族一切美好的东西似乎都
与这妩媚的傣寨水紧紧相连。

笑对生与死
坐上竹排在小河上漂流,看着河边一簇簇翠竹、绿树和眼前的这一切,就仿佛漫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
.......里。

【品味】“民族风情的画卷”的比喻写出了西双版纳自然风光与人的和谐。

“漫游”一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陶醉其中的心境。

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里都会有座或大或小的寺庙,他们崇尚的小乘佛教由缅甸传入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了。

他们认为:“人若生前不积善修行,死后就要在地狱里受尽苦难。

”所以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傣族人,对人十分友善。

西双版纳傣族的男子都要在少年时当一次和尚。

寨子里的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就要进寺庙学习傣文、教规、诵经,经过几年的修行,他们就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了。

成年后,他们可以还俗成家,有的则继续留在庙里深造。

寨子里的每家轮流为和尚们送饭,遇到寺庙里举行活动时,每家都要来帮忙,其费用也由各家来分担。

傣族人最隆重的佛教节日是“关门节”和“开门节”,这时人们每隔7天就要祭佛一次,寨子里的人们先将寺庙修整一番。

祭佛当天,天刚刚亮人们就赶到庙里,男女老少点烛焚香,拜佛诵经,祈求佛祖保佑。

诵经的大和尚把象征吉祥的水洒在善男信女的身上,使每个人从心底感到极大的满足。

【品味】寨子里的男孩都要经过几年寺庙修行的特殊习俗,也从中折射出他们勇于接受磨砺的坚强意志。

傣族人的“关门节”和“开门节”。

其中的一些描写,都是傣寨人对美好生活热切追求的表现,也是他们一心向善的体现。

竹楼上傣家少女尽情地欢舞,表现出傣寨人对生活的热爱。

竹楼一角摆放着的那几个新做的棺材,让我们看到傣家人对死的坦然。

再加上最后一句话,让我们从中领悟到傣家人生活的真谛:坦然地面对死亡,热烈地追求、尽情地享受生的欢乐。

晚上,能歌善舞的傣家少女,就聚集在寨子里的公用竹楼上尽情地欢舞。

透过傣家少女优美的舞姿,借着晃动的灯光,我看见在竹楼的一角摆放着几个新做的棺材,这些是寨子里的人为防不测而准备的。

眼前跳动的身影,焕发出生的力量和活力,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之快乐,全然忘却了死亡的阴影——或许,生死只在一念之间,正是因为有死的恐惧,生的欢乐才如此真实,生的片段才如此灿烂!(⑤“死”是令人恐惧的,傣族人是如何对待死亡的?)
【段析】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傣族人豁达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和地域特色。

结尾几句话,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把佛教的“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的深邃佛理,阐释得明了透彻,深入浅出。

语句既充满着深深的敬意,又引发人无限的思考,文笔疾缓有致,摇曳多姿。

答案速查
①开头自然段是个引子。

第一句话引用了一句歌词,也许正是这曲优美动听的歌勾起了作者对美丽的西双版纳的无限神往。

接着作者用反问句写出了这种愿望的迫切。

②这样安排合适。

写“我”在傣族人家做客,进一步表现了“我”所感受到的浓浓的民族情意,而竹楼是傣族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以它做标题可以突现西双版纳的特色,并且待客的地点也正是竹楼里。

③运用了对比手法。

说明野象经过驯化,能够为游客表演节目,这也反映了傣族人民能充分开发旅游资源的聪明才智。

可爱的大象更增添了一分人们对西双版纳的向往。

④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傣族人之间的友善互助,最后的“风情画”还使人感受到傣族人的勤劳,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⑤“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之快乐,全然忘却了死亡的阴影”,表现出超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