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
阅读方法:
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
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
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
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
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
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例文一: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于是, 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 我先在盆里放好水, 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 然后用力搓, 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
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 “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 “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
我们家的奏鸣曲
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 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 ,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
①本文是按照 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应对方法:
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清晨, 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中午是个小过门。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如这篇文章中的“清晨” 、“中午” 、“下午” 、“晚饭后”就是非常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只要我们把这些词抓住了,文章的层次的划分就很明显了。

例文三:
初春景色
街上的行人都脱去了厚厚的冬装,房顶上的一簇簇枯草间伸展着绿色。

街心花园里有一股泥土的清香, 草地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

桃花的花蕾也开始向这个大千世界张望。

解冻的河流也变得宽阔起来, 不时有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从河面上掠过。

题目:
①请根据文意划分层次。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应对方法:
来组织材料(如例文三 ,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地点、空间的变换来划分段落或
层次了。

解析:
初春的街景→初春的花园→初春的河流
这段文字分别从“街上” 、“花园” 、“河流”三个不同的地方写出了初春时春回大地, 一片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色。

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中地点的变换而相应地将它划分为三层。

例文四:
老师不在,原本安安静静的自习课闹翻了天。

有的拿出平时随身携带的五子棋,两个一伙,三个一群地下了起来;那些漫画迷们也不失时机地掏出漫画书, 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还有的早已翻开了歌本,忘情地哼了起来。

突然,班主任来了,教室里顿时就鸦雀无声了。

班主任严厉地教训了我们,我们都感到很惭愧。

题目:
①请根据文意划分层次。

②这段短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应对方法:
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有些文章中的段落 (段落中的语句之间常常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如例文四 , 这时我们可以按照段落(语句之间的总——分、分——总、总——分——总的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划分段落层次。

解析:
班主任来了,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还有的在哼歌;
首先,这段话总说了因为老师不在,教室里闹翻了天;接下来,文章分述了教室里热闹的具体表现; 最后叙述了结果:经过班主任的批评, 大家认识到了错误
归纳段落大意,是在同学们学习给课文分段之后着重训练的一项阅读基本功。

它是理解课文的手段, 也是抓住重点的方法, 还是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训练。

【概括段意方法 1】
一 . 摘句法
1. 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作段意;先概括后具体或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用概括的一句作段意。

如《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段 , 请归纳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答案:总起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可以作这段的段意。

2. 摘过渡句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 启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如《伟大的友谊》中, 1-2自然段的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5自然段的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

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

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

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

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

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 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 100英镑我收到了。

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1848年 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

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 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

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

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

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

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答案:“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

”这一过渡句,第一分句是上段段意,第二分句可做下段段意。

二 . 串连法(串连层意、节意、关键词
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段,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 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如《太阳》 ,概括 1-3节的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答案:第一段中三节分别写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所以段意可串连为:太
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三 . 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

为了做到这点,可指导学生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为一段时, 要舍弃次要内容, 抓住主要内容来归纳段落大意。

舍弃次要内容后, 保留的主要内容应明确、完整、简要。

怎样才能做到“明确、完整、简要”呢?
一是对写物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指物怎么样”来表达。

二是对写景的段落可用“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来归纳段落大意。

三是对写人的段落可用“谁 (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做什么” 或“怎么样” 来归纳段意。

四是对写事的段落可用“这段主要写什么事的起因(经过或结果”来归纳段意。

当然, 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两种, 遇到实际情况, 还要灵活运用才行。

概括段落大意,提高概括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1、知道概括段意的要求。

(1知道概括段落大意要完整。

要反复强调的就是概括的段意要完整,不要把内容遗漏。

有些段落文章文字较长,但层次很清楚,不过,学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内容。

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层, 概括出层意, 理解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层意概括出段意。

(2知道概括段意要简要。

强调了完整,很多学生概括出的段意就变得冗长,罗嗦,做不到简明、扼要。

怎样把握住“简要”呢?概括段意时,要用简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交代清楚,交代完整,没有必要在段意中作详细的描绘。

四 . 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

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

如《给颜黎明的信》, 1-3自然段的段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 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 我也放了心。

你说专爱看我的书, 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

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 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

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 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 一味钻进文学里。

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

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 那他就是胡涂虫。

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 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 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 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 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

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 “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 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 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答案:(1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2不要只看文学书;(3可以看世界旅行记和有益的电影。

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 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怎样读书。

五 . 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指导学生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下面我教给大家记忆五种概括段意的简单方法。

1. 摘句法。

在文章中,有一些句子高度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比如首句、尾句或中心句等,我们可以直接将其摘出,作为段意。

2. 加减法。

有一些重要句子,虽然不是文段段意,但通过修改,增删一些文字,就会成为该段的段意,此法称之为加减法。

3. 归并法。

有些自然段可划分为几层意思,而且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就可以先概括每层的意思,然后把层意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一整段的意思。

4. 取舍法。

有些段落是因果式或顺承式时,可以先理清层次,然后采用取果舍因或取主舍次的方法来概括段意。

5. 概括法
有些文章内容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宜运用以上方法,这就必须认真地把文章读透,然后看这一段写了几个意思,然后整理、精简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作为段意。

在实际练习中,以上几种方法可能要交叉使用,同学们应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模拟试题】
(一金色的盒子
我的一个朋友三年前下岗了。

后来,他找到了一份推销油漆的工作。

薪水不低,但每月要推销 300桶,完成起来并不轻松。

随着月底的来临, 没完成推销任务的朋友每天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

儿子见了,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爸爸,到今天还剩下几桶?”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

终于有一天,他大声喝斥儿子:“以后不许你再问我!”儿子委屈地走开了。

期中开家长会, 老师表扬儿子, 说孩子非常懂事, 懂得为家庭分忧, 在用“担心”造句时写道:每到月底,我最担心爸爸完不成推销任务,他会很难过的。

踏着月光从学校回家,我的朋友落泪了……
在国外,同样一个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斥责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在圣诞节前将家里仅有的一卷美丽的金色包装纸“糟蹋”了。

第二天,小女孩把一个糊着金纸的盒子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

他再次大声斥责小女孩说:“你不知道送给别人空盒子是不礼貌的吗?”女孩眼泪汪汪地说:“它不是空的,我把我的吻全吹进盒子里了,这吻全都是给您的。

”父亲听了, 一下子愣住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 都有一个这样的金色盒子, 只是做父母的有时看不到而已。

1. 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你选择一件写出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短文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 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金色的盒子”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 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想一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选择一处,展开想象,接着写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尼亚加拉大瀑布
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

它以丰沛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前来观赏的游人,使世界各地的游人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尼亚加拉河上有两个湖, 一个是海拔 174米的伊利湖, 河水流经这里后注入海拔 75米的安大略湖。

两湖落差达 99米,之间还有一道石灰岩断崖。

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

水势澎湃,蔚为壮观。

瀑布的河水从高处的伊利湖流入安大略湖, 湖水经过河床绝壁上的羊岛, 分隔成两部分,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

从加拿大这边看一大一小两个瀑布,比从美国方向看起来更壮阔、漂亮。

大瀑布因其外表形成一个马蹄状而称马蹄瀑布。

水声很大, 都快把耳朵震聋了。

水汽既浩瀚又高耸,当阳光灿烂时,大瀑布的水花便会升起一座七色彩虹。

冬天时,瀑布表面会结一层薄薄的冰,那时,瀑布便会寂静下来。

小瀑布因其水流极为宽广细致,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又称婚纱瀑布。

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的形状像个漩涡,与垂直而下的大瀑布相应成趣。

1. 把文中画线的部分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
2. 用“√”选择句中带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

(1河水不断地从高处流下来。

(
(2河水突然从高处流下来。

(
(3河水多次从高处流下来。

(
3. 尼亚加拉瀑布的大小两种瀑布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一条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

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的贫穷的孩子召唤来,对他们说:“你们每天都可以到这个篮子里拿面包,每人一个。


孩子们蜂拥而上,每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

最后,当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有个叫格琳琴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

她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孩子离去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面包。

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 然后才回家去。

//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抢在前面。

而羞怯、可怜的格琳琴只得到一条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

但她依然亲吻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

当她回家以后, 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时不小心揉进去的。

赶快去,格琳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亲切地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

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短文已经划分好了段落,请根据下面概括的段意拟小标题。

(1一位面包师给穷孩子面包吃,格琳琴不争不抢,最后才拿到面包,并向面包师表示感谢。

(2格琳琴把面包拿回家,发现里面有银币,赶快送回给面包师,面包师说这是给她的奖励。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面包师为什么会奖励格琳琴,他会说什么?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补充完整。

【试题答案】
(1“我”的朋友每月要推销 300桶油漆,儿子每天询问还剩几桶,这位朋友喝斥儿子,当他看到儿子的造句后,难过得落泪了。

(2父亲斥责女儿将家中仅有的一卷包装纸糟蹋了。

第二天,女儿把一个空盒子送给父亲,当父亲得知女儿把吻全吹进盒子时,愣住了。

2. 短文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的孩子?(略
3. 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金色的盒子”指什么?(略
4. 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想一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选择一处,展开想象,接着写下去。

(略
(川流不息(震耳欲聋
2. 用“√”选择句中带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水流湍急的尼亚加拉河流经这里骤然陡落。

(1河水不断地从高处流下来。

(
(2河水突然从高处流下来。

(√
(3河水多次从高处流下来。

(
3. 尼亚加拉瀑布的大小两种瀑布各有什么特点?
围绕例题第一、二自然段回答
(三略。

【概括段意 2】
概括段意, 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抓住内容要点, 再准确地进行概括。

自然段的段意, 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

意义段的段意, 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

所以概括段意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几个自然段合并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过分析、思考、综合,就可以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了。

具体的方法是:
1、摘句法。

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

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

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

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连词法。

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但出现一些能表现段的主要内容的词语。

连词法就是连接重点词语, 归纳段意的方法。

用连词法概括段意
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词语要准确, 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

二是句子要通顺、明白,不能出现别扭、累赘的语病。

3、归并法。

有的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

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

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 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不要面面俱到。

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
意要语句通顺、明了。

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

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 围
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 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 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 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 表示一个主要意思; 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 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 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 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 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 ”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 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 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 大堤保住了, 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 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 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 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

//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

俗话说的“一目十行” ,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

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