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介绍
《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共46篇,其主要内容: 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 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 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 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翻译课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之:代词,代指弘扬品德的人 治:治理 齐:使...整齐有序 修:修养 其身:自身的品性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 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理好自己的家庭;要 想整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课堂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春秋。
孙中山先生称《大学》为:中国 政治哲学,最有系统之学,无论 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 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学习目标
了解与《大学》相关的文学常识。 积累“明、静、安、虑、得、格物、壹是”等词语含义。 解读文本的核心思想“三纲 ”“八目”的内容。 探究“诚意,正心”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启示。
作品介绍
《礼记》
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 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又与《小戴礼记》和 《周礼》、《仪礼》并称"三礼”。《礼记》章法谨严,映 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 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 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 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 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教育和德性教养有重要影响。
翻译课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彰明,动词 明:美好的,形容词 亲:亲抚 止:达到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品德,在于亲抚民众,在于使自己 达到善的境界。
翻译课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 后能得。
知:知道 止:应达到至善的境界 定:志向坚定 静:镇静不躁 安:内心安定 虑:思虑周详 得:处事合宜
知道应达到至善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 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 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
பைடு நூலகம்
翻译课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所:......的道理 近:接近
每个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都有开始有结束。明白了先 后次序、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大学的宗 旨)了
编者简介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经学“小 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 称小戴,西汉梁国人。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 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 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解读题目
“大学之道”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翻译课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庶人:平民百姓 修身:修养品性
壹是:一律;一概 本:根本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 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深入思考
翻译课文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正:使...端正 诚:使...真诚 致:获得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 心思,要先让自己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 取知识。
翻译课文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在学习政治、哲学 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解读题目
“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 "博学"之态; 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 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基本的礼 节和文化课。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 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作品介绍
《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 篇中的第四十二篇。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朱熹将《大 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做章 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 《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 学》与《中庸》《论语》 《孟子》 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对外物之理充分认识
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与探究事物的真理。充分认识了的外物之后就能对 外物之充分认识,充分认识到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 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 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