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链”与“补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

324期

片来源:IC photo
据全球70%,为什么还不足以应对产能不足的难题?“电池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但动力电池、尤其是优质电池的产能却未能及时跟上,同时也受到原材料涨价以及供应等方面的影响。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表示。

这意味着,尽管我国已经具备全球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总体来看,我国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已经构筑比较完整的供应链,但向智能网联汽车升级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发展的共识,国内在自动驾驶、软件算法等方面还落后于人。

要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安全,“增强供应链优势(简称“强链”)和补足供应链劣势(简称“补链”)需要双管齐下。

具有相对完备的供应链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设备和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充电桩/站)、下游(流通及服务)三个环节,如右页图所示,可以发现,上游环节涉及的供应商和供应链
最为繁杂,却还是无法与传统汽车的供应链相比,但是在未来三五年内,智能网联汽车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不仅将给整个供应链市场带来新的机会,也将更加充盈整个市场链条。

具体来看,上游环节中,占据新能源汽车成本最大的零部件被统称为“三电”,即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总体占比达到63%。

从市场格局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三电”环节均处于以国内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某些环节呈现寡头竞争特点。

动力电池方面,总体为“两超多强”。

“两超”指宁德时代(300750.SZ )和LG ,“多强”包括松下、比亚迪(00285.HK )、三星、亿纬锂能(300014.SZ )、
中航锂电、力神电池、国轩高科(002074.SZ )、SK 、
孚能科技(688567.SH )、欣旺达(300207.SZ )等超过10家国内外电池企业。

在“多强”阵营中,除松下、三星、SK 外,以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为主,并且根据具体技术路线的不同,形成了圆柱、方形、软包的不同竞争格局。

整体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非常齐全,从最上游的锂矿等到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设备等,都分别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如北大先行、德方纳米(300769.SZ )、贝特瑞(835185.nq )、厦门钨业(600549.SH )、杉杉股份(600884.SH )、
“强链”与“补链”
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强链”“补链”需要双管齐下,以夯实前期的先发优势,在“三电”(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其他零部件领域构建的优势,还需要在接下来的转型升级战中继续增强;在“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芯片、软件算法等弱势环节需要补足。

■ 本刊记者 / 蒋秋霞
2
021年3月2日,在公司2020年财报电话会议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表
示,公司在今年二季度电池供应会是最大的瓶颈。

电池企业反应联动。

宁德时代积极扩产、比亚迪被爆出刀片电池暂时性供应紧张……
从上述企业的市场动态来看,动力电池呈现产能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成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企以及动力电池企业最关心的话题,甚至远超芯片短缺。

令人疑惑的是,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占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天赐材料(002709.SZ)、新宙邦(300037.SZ)、星源材质(300568.SZ)、恩捷股份(002812.SZ)、先导智能(300450.SZ)等等。

电机方面,主要形成国内供应商、国外供应商、中外合资供应商三足鼎立的局面,从市场份额来看,主要还是国内供应商占比总和最大。

国内供应商以车企或车企子公司以及第三方自主电机企业为主,前者典型代表有比亚迪子公司——弗迪动力、上汽子公司——华域电动、蔚来子公司——蔚然动力、奇瑞新能源,后者则以精进电动、上海电驱动等为代表。

电控方面,竞争格局与电机市场相似,由于国外品牌价格较高,而国内品牌近年来技术不断提升和优化,产品竞争力加强,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控市场也是由本土品牌主导,其中又分为车企阵营,比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还有第三方自主研发阵营,上海电驱动占据核心地位,其次为巨一自动化、蓝海华腾、汇川技术(300124.SZ)等。

另外,优质低价依然是零部件供应商挑战国外供应商的首要选择。

一方面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形成国产替代,另一方面是占据本土采购、服务等综合优势,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依靠优质低价,在线控底盘、仪表板、内饰等很多零部件领域已经切入合资车型或中高端车企供应链。

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据先发优势,已经形成全球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吸引着高端外资车企的进入。

在“三电”以及其他零部件领域构建的优势,还需要在接下来的转型升级战中继续增强。

重塑格局中的六项挑战
未来三五年内,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轮新的风口,新能源汽车车企希望加强对供应链的话语权,不少车企选择自研零部件或扶持后来者,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将带来更加颠覆性的影响,比如“软件定义汽车”概念下,很多车企纷纷与BAT、华为等互联网软件企业、通信巨头达成合作。

在此背景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或将面临重塑的压力。

因此,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弱势环节,还需要补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图
来源:MobTech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31
第324期
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
第324期
软件算法方面,“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发展主流。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比如在车载机器人、控制界面等领域,很多硬件零部件被更优化的设计以及不断改进的软件功能所取代,软件代码和算法的复杂性也随之提升,未来,新能源汽车对软件的依赖会越来越大。

自动驾驶方面,要实现智能网联化,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步就是解决自动驾驶问题。

在现有的成熟的自动驾驶路线中,暂时还没有能够让汽车实现L4级、L5级②的技术。

“新四化”不可逆转
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经不可逆转。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先发优势,当自动驾驶达到L4级别及以上后,电动汽车将由电气化上升为智能化、网联化,整个供应链的价值体系将转移。

对国内整个供应链以及新能源汽车车企来说,有三个话题需要深思:一是供应链安全问题。

这主要涉及某些被“卡脖子”的核心零部件、材料或者设备供应商。

加速国产化替代,削弱对国外供应链的依赖,这将会是一个长期课题。

庆幸的是,近年来,在我国晶圆厂商、芯片代工厂、设备厂商等的努力下,国产芯片制造产业已经能够自主生产汽车级需求的28纳米、16纳米和14纳米芯片。

二是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极。

通过优质低价固然是初期抢占市场的策略,但如何结合科技创新来提升零部件的附加值以及技术壁垒,摆脱价格战的泥淖,或许会摸索出新的发展路径。

比如在软件算法、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创新,甚至在动力电池的技术更新迭代上,继续升级,实现优质优价。

三是塑造品牌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完备,但从上游原材料、中游到下游,每个细分链条上的品牌认知却还有待加强。

比如动力电池企业,国内除过宁德时代、比亚迪,其他二线梯队的电池企业过于混杂,还没有建立强品牌,实现盈利的企业还不多。

①来源:《2020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白皮书》——出自中国汽
车百人会、罗兰贝格
②自动驾驶分为五个技术层级:Leve 1:辅助驾驶;Leve 2:部分
自动化,目前市场主流;Leve 3:有条件自动化;Leve 4:高度自动化,相当于解放双手;Level 5 完全自动化,相当于不需要人操作和监视,操作舱完全取消。

高端电池产能不足。

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呈
现寡头竞争之势,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技术路线丰富多
样,数量是全球之最,但很多电池企业在制造工艺上
达不到车规级标准,所以存在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但
高端电池产能不足的情况。

因此,很多有实力的车企,
为摆脱高端电池企业的限制,有的通过合资建厂加大
专供产能,比如戴姆勒与宁德时代、特斯拉与松下、
通用与LG;有的选择培养二级梯队的供应商,如大众
与国轩高科;还有的自建动力电池,如长城剥离动力
电池事业部,成立蜂巢能源。

这也是目前车企想要增
强在动力电池供应上话语权的几种普遍方式。

面临日韩系电池重返市场的压力。

目前,从具
体的装机总量来看,宁德时代一骑绝尘,成为全球
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

但LG、松下、三
星、SK等日韩系电池企业的实力不容小觑。

以LG为例,此前,这些外资电池企业受限于无
法进入2015年5月我国颁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
规范条件》(业内俗称“白名单”,此前政策规定,新
能源汽车只有搭载进入白名单的动力电池,才可以获
得补贴),在装机量上稍逊一筹。

但2019年6月21日我
国工信部取消白名单后,可以注意到,LG的装机量
立马冲上排行榜的第三位,仅落后于宁德时代、比亚
迪。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0
年LG装机总量达4.13Gwh,市占比达6.5%。

也有人提出,外资或者合资车企与国内零部件
供应商尤其是动力电池企业的深度绑定越来越大,
受到日韩系电池的影响有限。

但从新能源汽车的销
量来看,排名前列车企的带动效应会很强。

从乘用
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英文简称CPCA)发
布的《2020年新能源销量车TOP10》榜单看,特斯拉
Model3、五菱宏光MINI EV、欧拉黑猫位居前三,另
外,理想ONE、蔚来ES6分别居于第七、第九位。

这些
前十车企必然会拉动其供应链服务商的增长。

以特斯
拉国产化为例,在没有白名单护航下,宁德时代直接
PK松下,到底最后供应份额如何分配呢?拭目以待。

在向智能网联汽车过渡过程中,受制于芯片、
软件算法、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

芯片方面,中
国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芯片等外国芯片的
严重依赖,此类芯片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飞凌、英特尔和英伟达等主要芯片厂商,向研发电
池、电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整机部件
模块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此类重要部件①。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