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概述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肠梗阻的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病情重,因此常需进行急症处置。

肠梗阻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疾病,占第三位。

其中,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然很高,约为10%左右。

一、分类
1.按发病原因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类型,由于肠腔变窄导致肠内容物无法通过障碍。

机械性肠梗阻的原因包括肠壁病变、肠管受压以及肠腔堵塞等。

动力性肠梗阻则是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

血运性肠梗阻则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或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2.按局部病变分类:
单纯性肠梗阻是指肠壁血运正常,仅内容物不能通过。

而绞窄性肠梗阻则伴随肠壁血运障碍,如肠扭转、肠套叠等常常
合并肠系膜血管受压,后者如果不及时解除,将迅速导致肠壁坏死、穿孔、进而造成严重的腹腔感染,全身中毒、可发生中毒性休克,死亡率相当高。

3.按梗阻部位分类:
肠梗阻可分为高位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如果一段肠袢两端均受压造成梗阻,称之为闭袢型肠梗阻,结肠梗阻由于回盲瓣的存在也可称为闭袢型肠梗阻。

这类梗阻肠腔内容物不能上下运行,造成肠腔高度膨胀,肠壁薄、张力大,容易发生肠壁坏死、穿孔。

因此,闭袢型肠梗阻需紧急处理。

4.按梗阻程度分类:
肠梗阻的程度可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肠梗阻。

5.按发病缓急分类:
肠梗阻可分为慢性和急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分类有助于对疾病的了解和治疗。

如果肠梗阻得不到及时适当的处理,病情可能会迅速发展、加重,单纯性肠梗阻可能会变为绞窄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会变成完全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可能会变为麻痹性肠梗阻。

因此,在治疗肠梗阻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二、病理生理
肠梗阻导致肠道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腔内压力逐渐增高,肠壁张力增大。

如果肠梗阻不及时处理,肠壁可能会坏死、穿孔,导致腹腔感染和全身中毒。

因此,及时处理肠梗阻非常重要。

肠梗阻会引起三大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肠膨胀和肠坏死、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素吸收。

一)肠腔膨胀、积气积液:肠梗阻导致肠腔内积聚大量气体和体液,使肠内压增高,导致肠管扩张和腹部膨胀。

肠管内的气体70%是咽下的,30%是由血液弥散和肠腔内容物腐败、发酵而产生的。

积聚的液体主要是消化液,如胆汁、胰液、胃液、肠液等。

肠梗阻时,肠壁静脉受压,消化液吸收减少,肠内压增高可刺激肠粘膜,促进腺体分泌更多的消化液。

此外,肠内压增高可压迫肠壁静脉,使其回流受到障碍,加上缺氧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液体渗入腹腔和肠腔。

腹胀使腹压上升,膈肌升高,腹式呼吸减弱,影响下腔静脉回流,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二)体液丧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酸碱失衡:胃肠道每日分泌约8000ml液体,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被再吸收。

急性肠
梗阻病人由于不能进食和频繁呕吐,大量丢失胃肠道液,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尤以高位肠梗阻为甚。

低位肠梗阻时,这些液体不能被吸收而潴留在肠腔内,等于丢失体外。

此外,肠管过度膨胀,影响肠壁静脉回流,使肠壁水肿和血浆向肠壁、肠腔和腹腔渗出。

如有肠绞窄存在,更丢失大量液体。

这些变化可以造成严重的缺水,并导致血容量减少和血液浓缩,以及酸碱平衡失调。

但其变化也因梗阻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别。

如为十二指肠第一段梗阻,可因丢失大量氯离子和酸性胃液而产生碱中毒。

一般小肠梗阻,丧失的体液多为碱性或中性,钠、钾离子的丢失较氯离子为多,以及在低血容量和缺氧情况下酸性代谢物剧增,加之缺水,少尿所造成的肾排H+和再吸收NaHCO3受阻,可引起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的缺钾可加重肠膨胀,并可引起肌肉无力和心律失常。

特别是当酸中毒纠正后,钾向细胞内转移,加之尿多、排钾,更易突然出现低钾血症。

肠梗阻会导致肠液在肠腔中停滞过久,发酵并生成毒性产物,加上肠腔内细菌数量显著增多和腐败作用加强,导致肠管极度膨胀,尤其是在肠管绞窄时,肠管失去活力,毒素和细菌
可通过肠壁进入腹腔内,引起腹膜炎,也可通过腹膜吸收进入血液,产生严重的毒血症,甚至导致中毒性休克。

因此,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程度随着梗阻的性质和部位而有所差异。

肠梗阻可引起严重休克,甚至死亡,主要是因为肠坏死、穿孔,发生腹膜炎时全身中毒尤为严重,最后可能因急性肾功能及循环、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因此,肠梗阻的治疗应该尽早进行,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痛、呕吐、腹胀,无大便和无肛门排气。

这些症状的出现与梗阻发生的急缓、部位的高低、肠腔堵塞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一般会导致阵发性剧烈绞痛,由于梗阻以上部位的肠管强烈蠕动所致。

绞窄性肠梗阻由于有肠管缺血和肠系膜的嵌闭,腹痛往往为持续性腹痛伴有阵发性加重,疼痛也较剧烈。

麻痹性肠梗阻腹痛往往不明显,阵发性绞痛尤为少见。

结肠梗阻除非有绞窄,腹痛不如小肠梗阻时明显,一般为胀痛。

呕吐是肠梗阻后很快就会发生的症状,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食物或胃液。

然后即进入一段静止期,再发呕吐时间视梗阻部位而定。

如为高位小肠梗阻,静止期短,呕吐较频繁,
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

如为低位小肠梗阻,静止期可维持1~2天始再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

如为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呈棕褐色或血性。

结肠梗阻时呕吐较少见。

综上所述,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呕吐、腹胀,无大便和无肛门排气。

不同类型的肠梗阻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呕吐,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及早发现和治疗肠梗阻,可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与治疗
腹胀、排便排气停止和体征是急性肠梗阻的主要表现。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低位梗阻常表现为全腹膨胀,而高位小肠梗阻则腹胀不明显。

排便排气停止是梗阻发生后的早期表现,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肠套叠或肠系膜血管栓塞,可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果酱样便。

体征方面,机械性肠梗阻常见肠型和蠕动波,而绞窄性肠梗阻则可能出现固定压痛和肌紧张,甚至触及包块。

X线检查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也有帮助。

腹部X线平片检查最好取直立位,如体弱不能直立可取左侧卧位。

在梗阻发
生4~6小时后即可出现变化,可见到有充气的小肠肠袢,而结肠内气体减少或消失。

空肠粘膜的环状皱壁在空肠充气时呈“鱼骨刺”样。

较晚期时小肠肠袢内有多个液面出现,典型的呈阶梯状。

化验检查方面,由于失水、血液浓缩,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增高,尿比重也增多。

晚期由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血pH值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严重的呕吐还会导致低K+。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体征、X线检查和化验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治疗方面,应根据梗阻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

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

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据腹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肠型、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

X线检查可以证实临床诊断。

因此,详细地询问病史发展过程,系统地体格检查极为重要。

但必须指出,在某些病例中这些典型症状不可能完全表现出来。

甚至,有可能与其他一些疾病混淆,如急性
坏死性胰腺炎、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蒂扭转等。

因此,准确地诊断对肠梗阻十分重要。

在诊断中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否有肠梗阻存在。

根据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和排气,以及肠鸣音变化与X线检查,肠梗阻的诊断一般不难。

但在临床上仍有将内科疾病(急性胃肠炎、暴发性食物中毒、心绞痛、过敏性紫瘢等)当成机械性肠梗阻而施行手术导致病人死亡者,须加注意。

二)是机械性梗阻还是麻痹性梗阻。

前者多须手术,后者常不必手术,故鉴别十分重要。

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阵发性腹痛,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透视见扩大的肠腔内有液平面;诊断麻痹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是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多有原发病因存在,X线检查见全部小肠和结肠都均匀胀气。

但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机械性梗阻没有经过合理处理,梗阻上段的肠管肌肉过度扩张,终至麻痹,因而临床表现为腹痛渐渐减轻腹胀则有增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另一种是梗阻上段肠管坏死穿孔,阵发性的腹痛可能因此减轻,其形成的腹膜炎也会引起继发性的肠麻痹,掩盖了原先的机械肠梗阻。

继发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和原发的麻痹性肠梗阻
的鉴别,主要靠详细询问病史。

如果病人发病之初有阵发性腹绞痛,并自觉腹内有很响的肠鸣音,以后腹痛转为持续性胀痛、腹内响声随之消失,就可诊断为继发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肠麻痹。

小肠梗阻的处理方法包括紧急解除梗阻原因,如松解粘连或切除狭窄肠段等。

如果不能直接解除,可以进行侧侧吻合手术以恢复肠腔通畅。

对于低位梗阻病人,如病情极差或局部病变不能切除,可进行肠造瘘术以暂时解除梗阻。

但高位梗阻不应采用肠造瘘,因为会导致大量液体和电解质丢失。

对于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在肠坏死出现之前尽快解除梗阻,恢复肠管血液循环。

正确判断肠管的生机非常重要。

如果在解除梗阻原因后,肠壁已呈暗黑色或紫黑色,失去张力和蠕动能力,肠管呈麻痹、扩大、对刺激无收缩反应,或相应的肠系膜终末小动脉无搏动,说明肠管已无生机。

可以用等渗盐水纱布热敷或用.5%普鲁卡因溶液作肠系膜根部封闭进行观察。

如果10~30分钟后没有好转,说明肠已坏死,需要进行肠切除术。

急性结肠梗阻多形成闭袢性梗阻,肠腔内压力高,血液供应不如小肠丰富,容易引起肠壁血运障碍。

因此,对于单纯性结肠梗阻,一般采用梗阻近侧(盲肠或横结肠)造瘘,以解除
梗阻。

如果已经有肠坏死,宜切除坏死肠段并将断端外置作造瘘术,等待二期手术再解决结肠病变。

非手术治疗是每个肠梗阻病人必须首先采用的方法。

对于部分单纯性肠梗阻病人,常可采用此法使症状完全解除而免于手术。

对于需要手术的病人,此法也是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除了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外,还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方法,如针灸疗法、生油疗法和中药治疗。

其中,针灸疗法可用于麻痹性肠梗阻,生油疗法常用于治疗蛔虫性、粘连性和粪块阻塞性肠梗阻病人,而中药治疗应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瘀等法。

常用方剂有复方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肠粘连松解汤和温脾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