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古诗词复习完整优质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六年级古诗词复习完整优质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复习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部分。
具体章节包括:《古诗十九首》中的《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等经典篇目,以及教材中其他单元的古诗词作品。
内容涵盖诗词的作者背景、诗词意境、韵律节奏及文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古风画卷,让学生猜测画面中的诗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课堂讲解:
a. 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发展历史。
b. 详细讲解本节课要复习的古诗词,分析作者背景、诗词意境、韵律节奏等。
c. 举例说明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背诵古诗词,并进行相互评价。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古诗词鉴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
1. 古诗词复习要点:
a. 作者背景
b. 诗词意境
c. 韵律节奏
d. 文学常识
2. 精选古诗词:
七、作业设计
a. 《登鹳雀楼》
b. 《静夜思》
c. 《春晓》
2. 答案示例:
a.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描绘了黄河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参加诗词鉴赏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提到的“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3.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讲解”和“互动环节”。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和鉴赏题目”。
一、古诗词的理解与背诵
1. 理解古诗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包括作者背景、创作意图、诗词意境等。
通过多媒体课件、故事讲解等方式,使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
2. 背诵古诗词: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可采用分组竞赛、接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二、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1. 意境理解: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意象等,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可以着重分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两个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 鉴赏方法:教授学生从作者背景、诗词结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鉴赏。
可通过例题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词鉴赏。
三、课堂讲解与互动环节
1. 课堂讲解:针对古诗词的作者背景、诗词意境、韵律节奏等,进行详细讲解。
注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2.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和感悟。
可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
合作精神。
四、作业设计与分析鉴赏
1. 作业题目: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可选择不同风格和难度的古诗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进行
选择。
2. 分析鉴赏:在作业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诗词进行分
析和鉴赏。
可提供答案示例,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应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以
传达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在关键知识点处,适当提高音量,以强调重点。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古诗词的作者背景、意境和鉴赏方法。
3. 互动环节:15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和分享,培养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古诗词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注意提问的层次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古风画卷,让学生猜测画面中的诗句,引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古诗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且具有针对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学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
4.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5. 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6.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7.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