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热身练习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如东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热身练习试题(含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她(唐小姐)眼睛不顶大,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像政治家讲的空话,大而无当。
”根据句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下列句中具有相同特点的一项是()
A. 那女子忽然发现顾先生的注意,便对他一笑,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
B. 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乡土音,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C. 我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像洋蜡烛化成一摊油。
D. 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要求是“根据句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来选择,因此应该首先知道句中的本体和喻体指的是什么。
句中,本体是“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喻体是“政治家的空话”,其相似点是“大而无当”的外形。
分析题中四个选项,A项的本体是“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喻体是“侠客的胸襟”,其相似点是形状。
B项的本体是张太太时时流露乡音的上海话,喻体是这不了里面袍子的太小的罩褂,其相似点是外罩遮盖不了内容。
C项本体是全身流汗的胖身子,喻体是化成油的洋蜡烛,其相似点是浸化在液体中的物体。
D项本体是方鸿渐对她的情谊,喻体是两条永远不能相交的平行线,其相似点是没有共同之处的两件事物(或没有共同语言的两个人)。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组词语是()
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
请大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⑤
D. 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段综合修改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段的理解和词语的用意,认真理解词语使用是否恰当,本题中的“志愿”改为“自愿”;本人,指代不明,改为“自己”。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词语使用是否得当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所给文段,注意文段的特殊语境,同时注意语言表述的主题与客体的关系。
3. 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纪实文学,理应讲究纪实性与文学性的高度统一,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种的传记文学,。
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而靠浮辞丽藻挥洒成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也不会葆有长久的感染力。
A. 同样存在着一个“实”与“文”的结合与统一问题
B. 也应注意文采,以求引人入胜
C. 必须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D. 也要考虑到“文”与“实”二者的有机联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
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根据对前后文的理解,选项A是最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项。
4. 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创办的大道喜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
对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的演员来说,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应当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我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
”
A. 我们的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好拿其中几个片段单独演出。
B. 我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
C. 我们的作品适合普通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
D. 我们的作品只在大道戏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到处推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换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考查的是对给定的语句换一种句式表达方式的能力。
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本题,要求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平实的语言:就是语言贴近生活,语言不华丽,但是让人感觉很有滋味,很有水平。
划线的句子“我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用了形象的说法,说作品不是羊肉串、糖葫芦,是一个整体,是环环相扣的,不能拿其中的片段单独演出,故选C。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安东每天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经过一段时间,他问上帝,自己是否足够圣洁了。
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你更圣洁。
” 安东不服,来到康德的鞋店。
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康德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
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安东对什么叫“圣洁”似乎若有所悟。
对画横线的“圣洁”,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所谓“圣洁”,就是对待每一位顾客如同上帝。
B. 所谓“圣洁”,就是提高修养,净化心灵。
C. 所谓“圣洁”,就是用自身修养对待每一个人。
D. 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重点理解其中的“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一句,但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要对这一句进行深入理解,即可得出答案。
也可运用排除法,BD两项是安东的作为,不能算是“圣洁”,A项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因此答案为C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文言文阅读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①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②“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③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①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②俦也。
④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⑤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注:①张、蔡:张衡、蔡邕。
②扬、班:扬雄、班固。
6. 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能:擅长
B. 于辞无所假.假:借用(别人的文辞)
C. 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胜:尽,表达
D. 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引:运用
7. 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
A. ①刘桢壮而.不密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B. ①王粲长于.辞赋②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C. ①斯志士之.大痛也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D. 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②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8.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⑴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
⑵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9. 文人不应相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6. C 7. D
8. ⑴ 译文:君子(我)审察自己,来度量别人,所以能够免于(文人相轻)这种拖累
⑵译文:(因为)这样,(所以)古人看轻一尺的碧玉而看重一寸的光阴,是惧怕时间流逝罢了。
9. ⑴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⑵文体不同,只有全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的文章。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胜:胜过,超过。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D以:①介词,把,②连词,因为; A而:连词,表转折;B于:介词,在;C之:助词,的。
8.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度、累、斯。
(2)然、贱、过。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将文本用自己的话翻译过来,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可以作答为,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文体不同,只有全才能擅长各种体裁的文章。
三、古诗词鉴赏
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⑴说说第一首诗结句的妙处。
⑵请简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⑶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
”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
请结合两首诗作具体说明。
【答案】⑴不用陈述语气,而以疑问作结,意味无穷。
溪月梨花即便再美,也不属于“我”,借此充分表现出游子归程无计的苦闷忧思。
(或答花月本无情,诗人却以酸苦的问句从“无情翻出有情”亦可。
)
⑵同:两诗都表达了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愁苦。
异:常建的《落第长安》更多的表达出落第后的沮丧和羞愧。
而无名氏的《杂诗》着重表达思乡之情。
⑶《落地长安》属实做。
诗人的心情及原因表露无遗,失之直白,属于“实做则有尽”。
《杂诗》则避开了切实具体的事情(不言羁留长安的原因),而借助想象刻画故乡空灵美景,使情感表达更含蓄蕴藉,更具普遍性,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属于“虚做则无穷”。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歌的文本理解,不用陈述语气,而以疑问作结,意味无穷。
溪月梨花即便再美,也不属于“我”,借此充分表现出游子归程无计的苦闷忧思。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的情感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诗歌的意思,本题可以作答为,同:两诗都表达了羁旅长安、有家难回的愁苦。
异:常建的《落第长安》更多的表达出落第后的沮丧和羞愧。
而无名氏的《杂诗》着重表达思乡之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3)本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类试题,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注意题干中的指向性要求,本题可以作答为,《落地长安》属实做。
诗人的心情及原因表露无遗,失之直白,属于“实做则有尽”。
《杂诗》则避开了切实具体的事情(不言羁留长安的原因),而借助想象刻画故乡空灵美景,使情感表达更含蓄蕴藉,更具普遍性,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属于“虚做则无穷”。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⑵,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⑶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⑸,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⑺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⑻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
【答案】(1)蚕丛及鱼凫(2)日月忽其不淹兮(3)驽马十驾(4)凌万顷之茫然(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6)水中藻荇交横(7)则素湍绿潭(8)不以人废言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
本题中重点的字词有“鱼
凫”“驽”“茫然”“藻荇”“潭”。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预演
(前苏联)杜姆巴泽
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
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
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
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
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
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
“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
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
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
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摸有八九岁。
“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儿住吗?”
“他是我爸爸。
”
“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是你爸爸的老同学。
”
“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
”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我向屋子里走去。
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
“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
“不在。
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
“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
“我们在玩‘爸爸和妈妈游戏’。
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
”玛穆卡对我说。
“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
”我一面点着烟,坐在沙发上。
“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我寻思着,“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
孩子们尖利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
“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然是模仿某个人的。
“吃个屁!我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
“你的嘴可真厉害!”
“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娅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
“你管不着!”
“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你出去鬼混!”
“你疯啦?”
“我受够了!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
“不准动孩子,你自己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没那么简单!”
“把儿子给我留下!”
“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
“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
“好哇,你敢打人?畜生!”姆济娅抡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
她打得那样厉害,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
我跳起来把他们拉开。
“孩子,真不知道害臊。
这是什么游戏哟!”
“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道。
“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儿!我整天受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吸干了,可恶的东西! 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姆济娅用纤细的指头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
“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卡冲我说。
“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
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
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离开了这个家。
“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
(有删改)
12. 小说开篇写“十五年前的事”,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13. 请结合小说中“我”拜访“老同学”的这段经历,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4. 试分析小说结尾画线句的含意和作用。
15. 小说中“老同学”并未出场,而是重点描写了两个孩子的游戏,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答案】12. ①通过追述“十五年前的事”,突出了“老同学”学生时代的调皮,表明了同学友情的深厚。
②交代了“我”登门拜访老同学的原因;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和“我”对朋友现在生活境况的猜想。
13. ①即将见到久别的老同学时内心激动;②对老同学能否认出自己的担心;③按门铃时听到屋子里有斥责声时的羞怯;④进屋后坐在沙发上等待“老同学”寻思“老同学”境遇时的关切期待;⑤了解到老同学家庭现状后的愤怒失望。
14. ①这段文字表明老同学的生活现状很糟糕,孩子也很可能成为他们的翻版;②点题(点出了“预演”的内涵);③点明了文章主旨,警示人们重视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影响。
15. ①通过一对儿女的游戏巧妙展开情节,生动曲折,侧面表现了老同学的生活境况;②使“老同学”的形象更生动丰满:不注重个人修养、生活散漫没有责任心;③使小说的主旨更鲜明突出,警示人们注重自身言行;④更吸引读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解析】
1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要把握一个基础知识,即小说开头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①开宗明义,②点题,③引出话题,④总领全文,⑤奠定全文感情基调,⑥渲染气氛,⑦铺垫、对比、反衬,⑧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
本题结合文本内容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要把握小说结尾的作用,需要掌握一个基本知识点,即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此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个探究题目,通过一对儿女的游戏巧妙展开情节,使“老同学”的形象更生动传神;使小说的主旨更鲜明突出。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我都是很喜欢的,但总的说来,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
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
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
很多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
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欢的《杂花图长卷》。
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
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但他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这就产生了特别残酷、也特别响亮的生命冲撞。
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
在中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
他具体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
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
时躲避。
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
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
它们似乎又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飞动,会游弋,会不声不响地突然消失。
毫无疑问,这样的物象也都走向了一种整体性的象征。
比朱耷小十几岁的原济也是明皇室后裔,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与朱耷都是“金枝玉叶老遗民”。
他虽与朱耷很要好,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
但是,当这种悲剧意识泛化到他的山水笔墨中时,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风格也就蔚成气候。
沉郁苍茫,奇险奔放,满眼躁动,满耳流荡,这就使他与朱耷等人一起与当时一度成为正统的“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潮流形成鲜明对照,构成了很强大的时代性冲撞。
有他们在,不仅是“四王”,其他中国绘画史上种种保守、因袭、精雅、空洞的画风都成了一种萎弱的存在,一对比,在总体上显得平庸。
徐渭、朱耷、原济这些人,对后来著名的“扬州八怪”影响极大,再后来又滋养了吴昌硕和齐白石等现代画家。
中国画的一个新生代的承续系列,就这样构建起来了。
16. 文本中有关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的表现有哪些?
17. 结合原文,请简要分析徐渭、朱耷、原济三人画风成因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8. 作者为什么说“他(朱耷)的悲剧性感悟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
【答案】16. ①拉斐尔、罗丹和梵高等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通过笔墨、气韵、章法表现出来。
②把凄厉的人生经历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③在纸幅上以残山剩水、孤独的鸟、怪异的鱼这些形象冷眼看着天地。
17. 相同点: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或“不幸遭遇”)。
不同点:(1)徐渭惨遭家庭变故和政治牵连;(2)朱耷好原济都是明朝遗老;(3)原济广泛接触自然,悲剧意识泛化。
18. 徐渭主要表现个人的不驯和无奈,朱耷从整体上突出了畸形的个性生命对畸形的社会的白眼。
【解析】
16.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注意结合文本中的相关语句,即“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
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
”等可以概括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语句可以归纳相同点,如:“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