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习心得(五篇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学习心得(五篇范例)
第一篇:儒家学习心得
儒家学习心得
通过两年时间对儒家文化的学习,感触很深.其中体会最深的是:应该快乐人生!
孔子的一生是快乐的,总结了他快乐原因,对我有不少启示:
一是用心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人非生而知之者,在发愤忘食的勤敏学习中,就会产生乐而忘忧的心境。
乐自勤出,过程中必然会有艰苦的努力,但坚持到底,其后必大有收获。
这就是学习带来的快乐源泉。
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工作中更是如此.我们必需不断进取。
二是注重交友,享受朋友带来的快乐。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
在家跟亲人要和睦相处,在外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在工作中的同事关系更要和谐。
从社会各种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
三是别人的误解不在意,调整自身的心态,享受自乐。
没有人能使你不快乐,心态决定一切,快乐来自内心。
商务订单中心:向桂志
2010-12-22
第二篇:演讲稿儒家
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
一、儒家文化的三个层次:经典、制度、核心精神一般而言,儒家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儒家经典、依照儒家思想而设立的社会制度和儒家经典所体现的核心精神。
(一)儒家经典的形成过程:儒家经典主要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典,后来《乐》典亡佚,实际上只有《诗》、《书》、《礼》、《易》、《春秋》五典,这五典在汉代武帝之后定为经书,从此,儒家思想就成为治国的法典。
对“五经”进行注疏、训解、阐发等专门研究的学问就是经学。
儒家经典与孔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六经》都经过了孔子整理和修订。
《诗经》是周代的诗歌总
集。
本来有三千多篇,周代时已经缺失了一部分。
孔子删去了其中有重复的部分,挑选了符合礼义的篇章,最后成三百零五篇,并配上乐,使这些诗篇都可以诵唱出来。
《书经》是三代历史文献及部分上古史料的记载。
孔子搜集上古及三代文献,为《尚书》编了次序,并作了《书序》。
《礼经》是西周、春秋时各国礼仪的记载。
孔子曾考证了夏商周三代之礼,并对《礼经》加以损益,主张恢复周礼。
《乐经》可能是以乐谱来记载的音律、舞蹈方面的知识,后来失传。
司马迁引《论语》中孔子论乐的言论,来说明孔子正《乐经》的事迹。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1 东汉时,儒家经典由“五经”增加到“七经”,当时通行的“七经”是《诗》、《书》、《礼》、《易》、《春秋》再加上《论语》和《孝经》。
尊崇“至圣先师”孔子,尊其为“素王”。
同时提倡孝道,宣称“以孝治天下”,因此《论语》和《孝经》也受到特别的重视。
当时学人先通《论语》《孝经》后再学习其他唐代将先秦的“五经”扩大为“九经”,即《诗》、《书》加“三礼”和“三传”,“三礼”包括《周礼》、《仪礼》和“三传”即《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左传》称为“九经”。
唐代以科举取士,就把这九部经典作为考试的内容根据。
唐朝后期,在科举取士“九经”的基础上,加上《论语》
经》、《尔雅》,合称“十二经”,并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刻成石经,立于国学,史称“开成石经”。
重视《孝经》,使《论语》重新为经,并将古代训诂书《尔雅》提高到经的地位,这是唐朝后期二经”的特点。
宋代在唐末“十二经”的基础上,又将《孟子》从子部提升到经部,列入经典之中,成为“十三经”。
从此中国儒家经典正式确定,并一直流传至今。
宋光宗绍熙年间,合刻“十三经”注疏本问世,是我国最早的经学十三经丛书。
今天通行的《十三经》注本有两种。
一种是《汉魏古注十三经》,据中华书局1936年版《四部备要》第一、3 “五经”。
、《易》《礼记》,总、《孝“十
二册缩印而成,又称“四库备要”本。
因笺注者王弼、韩康伯、
孔安国、毛亨、郑玄、杜预、何休、范宁、何晏、赵岐、郭璞为汉和魏晋人,故名《汉魏古注十三经》。
另一种是《十三经注疏》,不仅有汉魏人作的《注》,还有唐宋人作的《疏》,是清朝阮元根据宋本校刻的善本,中华书局1979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阮元刻本影印,并作了校勘。
这一种《十三经注疏》还有简体字版本,是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的李学勤先生点校的,以阮元刻本为底本,作了一些技术处理,简体,“四书”系统是在宋代形成的儒家经典体系,区别于汉唐经学的“五经”系统。
“四书”指的是
《孟子》。
《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唐朝中期时开始受到重视。
韩愈提倡儒家
其弟子李翱又表彰《中庸》
想。
宋初的二程非常重视《论语》及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
同时表彰《大学》
继承发展了二程的思想,对《大学》
书潜心研究,集四十年之功,著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形成了与“五经”不同的“四书”系统,以“四书”的义理之学取代了汉唐的训诂之学而成为整个中国经学的基础和核心。
治者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响。
横排,方便了读者的学习和研究。
《大学》、《中庸》,推崇《孟子》《孟子》,认为《论语》《中庸》《中庸》《论语》“四书”义理之学得以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4、《论语》“道统”和《大学》,阐发其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和心性思《孟子》。
朱熹《孟子》四宋以后统
(二)、儒家制度
儒家制度是指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在国家制度方面按照儒家的思想设立的一系列伦理的、政治的、社会交往的规范系统。
这一制度系统的基本精神结构就是我们耳熟悉能详的“五常”与“三纲”系统。
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除这些精神性的内容之外,还表现在经学文本的经典化,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神圣化,祭孔子仪式的国教化,和人才选用时考试内容的儒家化。
汉
代的举孝廉制度就是儒家思想制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后,汉魏的察举征辟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取士与选官制度,都是儒家制度文化的具体表现。
特别是宋明以后的科举取士制度,直到清末(公元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为止,一直是中国教育与官员选拔的制度。
以“四书”为核心内容的宋明科举取士制度,对传统中国后期社会的士阶层及其精神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儒家的核心精神“仁爱”思想是儒家的核心精神。
忠孝节义都是从这一核心精神引申出来的政治与人伦观念,礼教制度则是仁爱精神的一种外化表现。
仁的基本意思就:仁者爱人。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人与人相处,将所有的他人当作同类来看待,以爱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同类。
历史上的儒家思想有很多的变化,但能够保持儒家学派自5篇二:新儒家王生云演讲稿doc 新儒家面对当下中国问题及其走向未来的可能性
王生云
(中国哲学专业11级硕士学号:1101211439)
一、当下中国的几个问题和新儒家的回应
当今中国涌现出种种问题,我们姑且归结为三个方面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问题,比如民众价值信仰缺失、官员腐败德位不相符、物欲膨胀、资源环境被破坏等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其次,教育失败问题,钱学森问题;另外一个传统文化热现象,比如国学热、孔子像的立与废除。
面对这种在这种混乱的局面,新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和儒家道统的继承者,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对这些社会问题当然不会冷眼旁观而是积极做出出自己的回应。
首先,要实施国民教化工程,培养贤良君子,主张通过回归孔孟智慧来教化社会人心。
新儒家通过,著书、推广读经运动、通过祭孔、礼乐讲习及民间办学,恢复书院建设等方式,对社会进一种教化。
其次,新儒家提出民主政治或超民主的王道政治或“仁政思想”来进行制度性的制约。
新儒家努力从儒家内圣成德之教开出民主政治,通过客观制度化法制化的手段,对官员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衡。
这种
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无差异,因其主张民张具有普适性价值。
还有大陆新儒家如蒋庆提出儒家政道的三重合法性,以超越西方民主政治的王道政治的三院制设想,都是为坚决政治权力的制衡问题及对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和谐繁荣从政治制度保障上提供了某种制度构想。
另外一个大陆重要的新儒家康晓光先生从儒家仁政的角度进行中国政治建构设想,他提出,仁政应建立三种机制。
牟宗三一系的民主政治或是蒋庆的王道政治以及康晓光的仁政思想都是新儒家试图通过客观化法治化的制度来对政治权力进行限制和制衡,以达到某种理想的社会。
关于教育问题,牟宗三的入室弟子王财贵先生历经10多年推广的读经教育是对钱学森问题的一个回应(吴悠已讲,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想了解的同学私下交流)
关于儒学热和孔子像问题。
(吴悠已经)
关于孔子像的树立,新儒家基本上是认同,我们需要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合,符合国人心愿,适应时代潮流。
以牟宗鉴教授为代表的等13位儒家学者联名力挺天门立孔子像,他们觉得立孔子像之举,符合国人心愿,适应时代潮流,以下是他们提出的六点理由:第一,立孔子像之举,符合国人心愿,适应时代潮流。
第二,“文革”思维的影响,不容低估,它不应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阻力。
第三,要高度重视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四,复兴中华文化,是重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经之路。
第五,弘扬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前提。
第六,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三者有机地结合。
然而,孔子像在天安门只矗立了100天就被移走,这反映了什么呢?孔子像的移走是迫于民众的反对,而其依据似乎一个是学者的反对文章和网民调查,有80%以上的网友对反对在天安门立孔子像。
反对的主要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种:(1)孔子和毛泽东是势不两立的,毛泽东曾经批判过孔子打到过孔家店,尊孔就是要否定毛泽东,进而否定共产党;(2)尊孔和复古联系在一起,尊孔和愚民联系在一起;(3)孔子并不代表中国文化的象征,通过引用黑格尔等观点来否
定孔子的国际影响;(4)外国媒体热捧天安门立孔子像是想让中国和平演变(5)天安门立孔子像没有征求民以违反宪法;(6)孔子像与天安门整体格局不相协调,天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其建筑不容有2500多年前孔子像。
其实我们细细看来可以发现以上观点主要是五四和文革及其他过左时期批孔的继续以及对儒家的不了解甚至隔膜造成的,其主要原因大概是废除读经、白话文教育之后,中断了中国固有的学术传统,国民难以亲近经典难以了解孔子,又加上马克思主主义教条的灌输的影响,把孔子和封建礼教、儒学和封建专制、儒学与愚民、尊孔与复古等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然而他们没有看到我们党今天已经开始寻求回归我们的传统,开始尊孔但并不是复古,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在在错误中学习和改进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当年打倒孔家和今天重新尊孔同样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
不过,似乎需要更多的引导我们的国民,一让我们的民众把握两个东西,一个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特点,一个是要懂得儒家因革损益的精神。
另外由部分观点比如援引黑格尔的观点否定孔子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这些是不了解事实的一些胡说,根本不值得一辩论了;还有说立孔子像违背必要的程序违法宪法这样的观点,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共产的使命不仅是管理功能,还有领导功能,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在文化和意识意识形态领域,我党是具有领导和引领作用,而天安门孔子像的树立是一种文化方向引领策略之一,代表现在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崇尚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共同繁荣。
二、对新儒家这种回应的批判
新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修养,贤人政治等角度来回应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某种制度性的设想,然而其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尚不能提出一个完整的并且具有操作性的建国方案和国民教化的体系。
无论是牟宗三的内圣开出新外王的西方民主政治,还是蒋庆先生所谓超越西方民主政治的王道政治,抑或是康晓光先生的仁政思想,都停留在学院式的研究,并且其操作性和对人的说服性也不够。
通过读经教育及书院学堂的教化对国
名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然而面对整个全国性的甚至全球性的现代化中的问题,这只是九牛一毛。
(2)新儒家内部也存在着分歧,削弱了其内部力量。
特别是大陆新儒家,每个人都想提出一个自己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建构,而没有出现一种通力合作共同完善的局面,削弱了其内部力量。
比如牟宗三及其弟子一系的认为要从儒家的心性成德之教中开出新的外王事业,即科学和民主,从而实现儒家第三期的发展,完成民主建国和知识学统的建立。
然而,大陆新儒家蒋庆先生批判牟宗三一系的新儒家在心性儒学中自说自话,忘记了儒学一开始就是政治儒学的传统,同时蒋庆先生就拒绝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甚至觉得科学也具有民族性。
(3)政治设想可行性不大。
牟宗三的开出新外王及蒋庆的王道政治。
(4)国民教化工程难以进行深入开展。
由于现行体制教育的限制,还有大陆中国人对经典的陌生及各种外来观念的之毛塞胸中,读经教育不能普遍而深入的展开。
(5)与现行意识形态相冲突,其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以实现。
然而新儒家的主张与现行强大的意识形态相冲突,而他们又没有寻求对话来寻求共通性的基础来缓和矛盾。
新儒家站在民族本为文化的立场,要么反对马克思主义,要么要消解马克思主义,这种主张只有在目前执政党的宽容政策之下才能在大陆存活。
三、新儒家走向未来的可能性
新儒家以其强烈的道统意识和民族文化传承使命,在会继续中国文化慧命、畅通民族文化命脉作者艰苦卓绝的努力。
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担当精神,还有豪杰式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同情的理解和继承和发扬。
新儒家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主张主要从哲学上融合古今中西,“全盘化西”(就是吸取并消化西方文化),来发展自己。
虽然据说现在新儒家中有的空喊口号而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有的甚至没有认真研究四书五经等儒家的基本经典和关注国内外学术发展的前沿,就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然而新儒家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主要是儒家的道统以及融会道和释,主张主要从哲学上融合古今中西,“全盘化西”(就是吸取并消化西方文化),来复活中国的学术传统,发展自己,这不失为发展和繁荣中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出路。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西方人看中国人,中国人看古代。
在经济日益腾飞的今天,我们民族文化的复兴及国民的精神家园的构建是一大重要使命。
新儒家所作的努力,是顺应历史潮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的积极努力和探索,以下是几点理由:
首先,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复兴,实现中国真正强大的需要。
当代中国已经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但是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还必须要有文化的复兴与之相适应。
当代中国人民,从世界各国寻找精神资源过程中发现,只有依靠中华文化,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而新儒家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畅通民族文化慧命,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努力。
其次,寻找新的价值信仰的需要。
现在国民普遍失去了对马克思主义及共产主义的信仰,中国需要一种新的价值形态来凝聚国人。
新儒家提倡的儒教和读经教育以恢复国人的信仰和价值之侦定,这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努力。
第三,为西方的科学和民主充分暴露出其弊病寻找药方的需要。
西方人开始在科学发展的同时探索科学伦理、环境伦理等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的努力。
而新儒家如牟宗三及其弟子所倡导的“内圣开出新外王”其本身就包括了道德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指引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科学伦理、环境理论等等。
还有关于民主政治,儒家一贯认为再好的制度都离不开人,而人核心是其道德品质,因此无论是善的制度的建构过程还是贯彻都需要有贤人来现实,所谓俊杰在位。
因此即使我们搞的是西方的民主,我们也要加强我们国民的德行的培养,内圣成得之教不容丢弃。
另外,西方民主“民意一重大”的偏至性格,平面化、世俗化、功利化越来越暴露出了其缺点和不足,带来经济利益至上的环境破坏、战争等问题。
中国要避免走西方民主政治的弯路,就必须开辟自己的政治道路,结合中国固有的政治学资源开创超越西方民主政治的新型政治,为寻求人类的共同持续和平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大陆新儒家在王道政治三重合法性的三院制设想是一种既想包含西方民主政治的优点扬弃其不足的政治模式的一种探索,虽然其具体操作在目前有待完善,然而不是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第四,全球
化过程中呼唤民族精神的回归的需要。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儒家一向都不是主张封闭自我的,他们胸怀宽广,主张吸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世界发展到今天,中国无论是否愿意都已经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然而我们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能迷失自己,我们不能被全球化浪潮所淹没,在全球化的同时,我们要反思自己是谁?我们要去哪里?我们要干什么?而新儒家的努力就是呼唤民族精神的觉醒,让我们以主人的姿态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
先立其大体即民族精神,然后才能成就其他文化融合交流等小体。
第五、超越“西方中心主义”,进行文明对话,构建对话的文明的需要。
蒋庆先生指出“人类近代的历史,就是西方霸权的历史。
西方霸权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涉及到五个领域,即经历了军事的霸权、政治的霸权、经济的霸权、科技的霸权和学术的霸权。
……西方学术的话语权力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学术研究中一支独霸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乃至东方社会发展至今,我们要现实独立自主的发展道理,那么,我们应该摆脱西方霸权的笼罩,应该实现民族自觉与自觉,然后进行交流和对话,以减少冲突和暴力,通过对话来构建对话的文明。
而新儒家如杜维明先生一直倡导进行文明的对话,化解冲突,形成对话的文明。
蒋庆先
生提出以中国解释中国,以中国解释世界的学术路径。
四、几个问题:
1、何为“儒家”的问题。
谁堪为现代中国的“儒者”。
我们知道中国大陆在研究现代新儒学思潮的时候,就面临着哪些人该被称为儒家的困难。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立场宣示的问题,而是要让我们反思,现代中国的儒者该是如何?是“道德立场优先”还是“事功优先”?
2、当下中国的“儒效”问题。
思考应如何处理儒家与西方思想资源的关系,儒学与其他传统思想资源之间的关系。
深入反思儒学复兴的动力是基于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出于政治策略的动机?抑或只是民族主义或者民粹主义的感情投注点?
3、儒家能否摆脱低层次的伦理性反思(比如对道德、环境问题的批评)而进入形上智慧的领域。
儒学的健康发展取决于知识阶层和民
众对于儒学的态度,关键在于能否摆脱两极化的思维和情绪性的判决,而趋于理性和中道。
4、是否存在一种“边界明确”的儒家传统。
传统士人对儒家的体认是自明性的。
有时也通过“道统”等方式呈现。
在当下如何界定“个人性描述”和儒家谱系之间的关系。
如何区分个人性(personal)和私人性(private)之间的区分(个人性指对于儒家了解的个人的体悟,而私人性则是随意的,排斥性的)
5、现代教育模式下儒家传承和发展。
(1)如何摆脱儒学知识的命运?(2)经典解释的张力和新的儒家形态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经过近150年的冲击和反应,儒家是否仍然具有消化、融合西方文化,而创立出新的儒家思想形态能力。
6、如何处理好现行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7、新儒家如何实现与自由主义联盟问题
8、在政治上,能否提出一个真正超越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模型和建国方案
五、结论:我们需要新儒家,只是我们希望新儒家做的更好!
新儒家可能的发展未来方向:(1)书院制度反哺体制教育;(2)建立两套学问系统:a、儒家学术系统:以儒家解释儒家,以中国解释中国,以中国解释世界,通过判教凸显儒家的价值,继承儒家精神,以避免儒学知识化倾向;b、国际学术系统:用国际规范和范式,在以国际其他学派相比较而阐发儒家及中国文化,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在国际学术界彰显儒学和中国文化的魅力,吸引国际社会,修文德以来之;(3)儒家形而上学的建构和政治儒学的开发;(4)三种路线相结合:儒学以用下行路线扎根,以中行路线示范,以上行路线经世济民。
但行需要等待历史机缘,新儒家更多的还是需要自身的功夫的修炼,以德归服,通过培养人才广泛影响社会,奠定社会基础以,修身以俟命。
篇三:我所理解的儒家与财务修养---演讲稿
我所理解的儒家与财务修养
从事财务工作十余年,一直在找寻属于财务人的立事准则。
今日读《礼记》心中如同打开一扇大门,豁然开朗。
很久以来一些零星的。